分享

糖尿病的保养方法

 怡吾 2016-01-07

轻松应对“百病之源”

一、您能躲开糖尿病的袭击吗

从卫生部获悉,目前我国有糖尿病患者4000多万人,60%的患者不能早期识别,血糖控制合格的糖尿病患者人数更低。

东西越吃越精细,体力活动却越来越少,这些都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部分肿瘤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在目前的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是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不当引起的2型糖尿病,而且发病年龄提前,越来越多的儿童被发现患上了这种多发于成人的病症。

作为一种慢性终生性代谢疾病,糖尿病到目前还没有根治的办法。据内分泌学专家介绍,糖尿病是一种在一般情况下不易被患者本人察觉的疾病。然而,血液中长时间含糖量过高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失明、昏迷、阳痿等各种疾病和不适,甚至导致猝死。因此,及早发现、及早注意控制血糖和接受治疗是预防上述并发症的最有效办法。

二、您离糖尿病有多远

糖尿病喜欢亲近下列人群:与糖尿病患者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女性有分娩巨大胎儿史(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4千克)者或曾患妊娠期糖尿病者,患有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主要指高甘油三酯血症者)者,曾有过高血糖或尿糖阳性历史者,40岁以后体力活动少、营养状况好、工作负担重或精神紧张者。这些受到糖尿病威胁的高危人群,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非常容易诱发糖尿病。

早期发现糖尿病

怎样才能早期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呢?如果有下列现象,您就要留心了。

(1).发现自己饮食量较以前增多,可是又总感觉吃不饱,还想吃。每日进餐量可达1.5~2斤,与此同时,身体却日渐消瘦,全身感觉疲乏无力。

(2).喝水较前增多,每日可以喝1~2升水甚至更多,仍然难以解渴。此外,尿量因为饮水增多也随之增多。

(3).视力突然减退。

(4).身体多处出现顽固性疖肿,虽经积极治疗却不容易好转或反复发作。

(5).皮肤、外阴瘙痒而又无皮肤病变。

(6).下肢、足部各关节经常疼痛,已排除骨质增生、风湿、类风湿疾病。

(7).上下肢体出现麻木、针刺样疼痛,有时伴有烧灼感。

(8).经常出现行路后下肢痛、脚趾痛,必须休息一会儿才能缓解。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之为“间歇跛行”。

(9).有高血压及冠心病的患者未曾查过血糖、尿糖等。

(10).面孔色泽发红。

以上这些因素有些属于糖尿病本身的症状,有些则属于其他并发症的表现。有此诸项变化者应及早就医查验血糖和尿糖。

三、糖尿病弹响机体损害“三重奏”

近年的“共同土壤”学说认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尿毒症等疾病都是从胰岛素抵抗及其继发的代谢异常这一土壤中衍生出来的。

1重奏:与冠心病协同作恶,后患无穷

糖尿病患者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也就是说,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甚至在糖尿病前期的糖耐量减低阶段,就已经出现心血管病变的高发病率。由于其病理基础与临床特点的复杂性,防治难度明显加大,预后比单纯性糖尿病差很多。

老张就是这样的例子。半年前在门诊遇到老张,他年过50,身高1.7米,一直是单位的领导。也许是应酬太多,老张在10年前就变得身材肥胖,体重达到100千克,大腹便便。也就是这个时候,老张的官升高了,血糖也升高了。起初老张没有当一回事,后来胸有些闷,就去医院做了心电图,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此后不规则地服用一些降血糖及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10年就这样在忙碌中过去了。去年老张胸闷、心绞痛加重,在医院做了冠脉造影,被诊断为心肌梗死,经过抢救才脱离了危险。

可见,糖尿病不但导致冠脉粥样硬变广泛,多支受累,而且还会导致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从而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猝死等病。对于此类人群,早发现、早干预,并针对多项危险因素治疗,才可以减少多种心血管病变的发生。

2重奏:与高血压狼狈为奸,作恶多端

糖尿病容易与高血压并发,并且高血压是糖尿病病情进展的强预测因子。5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胰岛素抵抗(IR)或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糖尿病之间是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糖尿病一般伴有高血压,而高血压患者也多具有发生糖代谢异常的潜在倾向。两种疾病并发将会给患者的预后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心脏、脑、肾脏的损害,甚至失明。

前不久,我在门诊碰到李大妈。李大妈就是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引发心脏、脑、肾脏受损的一个典型病例。一向身体肥胖的李大妈,今年65岁,因为患有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10余年,先是因为高血压而导致中风,后又出现冠心病,最近发现尿里有蛋白,B超显示肾脏也受到损害。经过分析各种化验单以及结合病史,诊断糖尿病肾病III期。值得庆幸的是,李大妈糖尿病肾病发现得比较早,经过减肥及控制饮食,再结合药物治疗,现在李大妈血糖控制稳定了,蛋白尿也没有了。

老年肥胖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发生糖尿病,为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此病发病多隐匿,症状不典型,一般无多饮、多尿、多食的典型症状。但有的患者高血压是他的首发症状,或者是出现中风。所以一旦血压增高就要警惕糖尿病,及时化验血糖或者糖耐量。

3重奏:与高脂血症联手攻击,雪上加霜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高脂血症,特别是引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或者血浆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形成所谓的“脂质三联征”。它会导致心脏、脑、肾脏的损害,可谓是雪上加霜。

江先生就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碰到的一个典型病例。刚过中年的江先生,身体一向肥胖,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但无任何不适,所以就没有把糖尿病、高脂血症当成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但是前不久,江先生因劳累后出现血压升高、头晕、胸闷不适,经过脑CT检查,确诊为腔隙性脑梗塞,心电图检查发现有心肌缺血的表现。又过了1年后,检查尿里有蛋白,江先生感到很奇怪,忙向我咨询。我看了江先生的化验单,原来他的血脂非常高,表现为“脂质三联征”,所以导致心脏、脑、肾脏损害。其实,高脂血症不仅能引起脑和心脏的损害,还会引起肾脏的损害,后果更严重。

四、阻击糖尿病以预防为主

国际公认的预防糖尿病的措施就是至少要做到“四个点儿”,即“多学点儿、少吃点儿、勤动点儿、放松点儿”。

多学点儿就是增加自己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糖尿病防治方法的了解;少吃点儿就是减少每天的摄取量,特别是避免大吃大喝、肥甘厚味、吸烟喝酒等不良饮食习惯;勤动点儿就是增加自己的体力活动时间和运动量,避免肥胖的发生;放松点儿就是力求做到开朗、豁达、乐观、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劳累。

预防糖尿病要做到:

(1).均衡饮食管住嘴

在饮食上应当做到营养均衡,宜食用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鸡、鱼、乳类及豆制品,少吃高糖、高脂肪以及刺激性强的食物,如猪油、奶油、辣椒、浓茶、咖啡,多食高纤维素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适量饮用红酒,或者戒酒。导致糖尿病常常是因为过量吃喝,因此,要从严“管住嘴”,戒烟限酒,不该吃的一定坚持不吃或者少吃。

(2).保持体重运动腿

英国有一句谚语说:“腰带越长寿命越短”,控制体重是预防糖尿病很重要的一条。

要保持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不超过25,要坚持运动,这与控制血糖,提高身体素质息息相关。此外,早上不要赖床,不要经常看电视、玩电脑及打麻将等,应该多亲近朋友,多亲近运动,多亲近大自然。工作不要过分劳累,因为过分劳累会导致血糖升高。

(3).情绪稳定平常心

要经常保持情绪稳定,乐观豁达的心态,不要患得患失,适当控制情绪,减少妄想及激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一切忧虑、悲伤、烦恼、焦急等不良刺激及精神紧张和疲劳均可使血糖升高。因此,应尽可能保持性情开朗,避免大喜和盛怒,这是保证血糖稳定的重要因素。

(4).科普教育常坚持

糖尿病科普教育要做到使每个人对糖尿病的知识多懂一点,对其危害多了解一点,对其防治措施多掌握一点。

五、预防糖尿病应科学饮食

1.低脂饮食

美国学者研究发现,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症状,而不是造成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他们通过动物实验证实,只要将向脂肪提供的热量减少到所需热量的10%,糖尿病就能好转。研究证实,控制糖尿病的关键是脂肪而非糖分,因此,选择低脂低糖饮食,对预防糖尿病至关重要。

2.补铬元素

铬可参与糖代谢,并可激活胰岛素,降低血糖。当体内铬元素缺乏时,胰岛素分泌不足,糖耐量下降,血糖浓度升高,便会发生糖尿病。含铬元素丰富的食物有面粉、植物油、蜂蜜、面包、猪肝、牛肉等,一般每人每天的需求量是50~200微克。

3.补充脂酸

研究发现,ω-3脂肪酸能直接作用于胰脏脂肪酶,降低血糖,并能使动脉血管壁平滑顺畅而又有弹性,从而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及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病率。这种脂肪酸在沙丁鱼、鲑鱼、青鱼和海狗肉中最多,在植物马齿苋中的含量也较高。

4.适当补钒

钒可有效地降低血糖浓度,并可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人们将钒称之为治疗糖尿病的一颗新星。人体内的钒主要是从食物中获得,蘑菇、黑胡椒中钒的含量最多,海产品、谷物、蔬菜、新鲜水果中钒的含量也很丰富,尤以海参含钒量最高。营养学家认为,人体每日摄取10微克钒已经能够满足身体的需要,而人体每日从饮食中摄取的钒量能够满足这一需要。所以,一般情况下人体不会缺钒,也不会出现钒缺乏症,过量摄入,反而会引起副作用。若需补充药物钒,应听从医生建议,不要自作主张应用。糖尿病患者可在日常膳食中增加含钒丰富的食物,以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更好地发挥降糖作用。

5.选用桂皮

桂皮是居家常用调味品,对糖尿病也有积极的防治作用。观察发现,桂皮可激活2型糖尿病人的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识别和反应能力,使糖代谢增加20倍。美国学者观察发现,每天在食物中增加14匙桂皮,便可达到预防2型糖尿病的作用。

6.凉水泡茶

日本学者观察发现,每天取茶叶10克,用凉开水浸泡5个小时后饮用,每次50~150毫升,每日3次,连续1~2月,可使血糖下降病情好转。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促进胰岛素合成的物质,又含有能祛除血液中过多糖分的多糖类物质。这种多糖类物质粗茶中含量最多,绿茶次之,红茶最低。由于这种多糖类物质不耐热,遇到热开水即被破坏,故选用凉水浸泡最为适宜。

7.加维生素

美国学者研究发现,血糖过高会增加自由基的生成,高血糖也会通过白细胞触发自由基增加,引起动脉损伤。增加足量维生素可消除过多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从而有效地预防糖尿病。此外,适当运动可减少脂肪、降低体重,增加糖耐量及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美国学者研究发现,每天快步走1个小时,就能降低约五成患糖尿病的危险。

六、治疗糖尿病一组食疗验方

1.喝豆腐脑方

一离休干部,在1997年春天发现口渴尿多,全身无力。经医院诊断,血糖17.6mmol/L,尿糖3个“+”号,确诊为糖尿病。

离休干部的一位亲戚传来验方,说吃水豆腐好(笔者认为是豆腐脑,不加盐)。于是他每天早晨空腹吃一碗。当年11月初经医院化验结果是:血糖6.2 mmol/L,尿糖无“+”号,身体恢复正常。

2.坚持吃苦荞麦方

一离休军人,患糖尿病十多年,确诊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血糖16.87mmol/L。双脚趾头多处出现血泡,流烂红血水不止,脚趾已变形;双目患白内障,眼底出血,并有一小黑点,视力下降。常服用“优降糖”,注射胰岛素,久治无效。他在1995年7月回山西老家探亲。县医院介绍,吃苦荞面可治疗糖尿病。该同志开始每天吃一餐苦荞面。半个月后经县医院化验,血糖降至11mmol/L,坚持吃苦荞面两个月后,血糖降至8.8 mmol/L;脚趾头上的血泡已痊愈;白内障眼疾有了明显的好转。至今(笔者注:原文未明确说明哪年哪月)该同志仍坚持吃一餐苦荞面,治疗糖尿病的药品已全部停服,且自我感觉良好。

笔者注:我国云南、四川、贵州种植苦荞麦,特别是四川省的凉山州是我国苦荞麦分布最集中、种植最大的产区。治糖尿病当属苦荞麦食疗效果最好。

3.玉米须煎水喝

用法:取玉米尖部玉米须(东北话称包米缨子)50~100克,用煎药锅三碗水煎至一碗半,日服3次,不用忌口,连服效显。

治验:辽宁辽阳县农机修造一厂一位工人用此方治好邻村三位糖尿病患者。黑龙江肇州二井乡卫东村用此方治好一位糖尿病患者。山西灵丘县教育局某人患糖尿病一年多时间,在医院花去了240多元未治好;后用此方仅花15元钱,治两周即明显好转。

4.核桃鸡蛋木耳方

一退休老师,患糖尿病已7年,久治无效。后从《安徽老年报》上得知一老干部介绍的食疗验方:每次用两片大木耳、两个核桃仁敲碎后放在两个去皮的红皮蛋中稍加水,蒸成蛋羹空腹吃,不放佐料,两个月即可好转。该先生按此方服27天后去医院化验,血糖下降到6.3 mmol/L;脸色好了;尿频的毛病也减轻。该先生准备连续服到第二个月的月底再去化验。

5.饮服胡萝卜汁

辽宁一退休干部患糖尿病十余年,尿糖轻时两个“+”号;重时三四个“+”号。多方治疗无效。后从《老年日报》获悉,胡萝卜汁能治糖尿病。该先生服用半个月,尿糖由两个“+”号降至1个“+”号。连续服用1个半月,疗效良好。后因买不到胡萝卜停服数月。该先生后来将服用胡萝卜汁改为每次用半个胡萝卜擦成丝,略加精盐、醋精拌服,日服3次,方便好吃,患者不妨一试。

另外,该先生还介绍了胡萝卜汁做法:取胡萝卜数个,用榨汁机榨汁,每次喝30~50毫升,每日3次。

6.猪脾食疗方

猪脾7个为1个疗程,用瓦盆焙焦,研为细末,炼蜜为丸,6克重,每日早晚各服1丸,温开水送下,共服3个疗程。

治验:某患者1个月来,食量倍常,且有饥饿感,烦渴,小便频数、色淡,消瘦,全身乏力,皮肤枯燥,舌质干涩,舌苔中黄厚焦,脉洪滑数等症。化验室检查,尿糖强阳性。本症为肾阳不足,胃火上熏,肺疲消烁之消渴症。服用猪脾丸3个疗程,食量减少,饮水量如常人。化验室检查尿糖阴性。但脉象沉细,尚有虚热,气血双亏。服六味地黄丸善后。半年后随访,没有复发。

笔者注:猪脾味涩性平。去脾胃虚热,消脾积肿大,多食善饥。

七、糖尿病人怎样补充蛋白质

糖尿病人必须注意多吃低糖、低脂肪、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这样不仅能治疗疾病,还可达到营养平衡,增强机体抵抗能力的作用。

蛋白质是一种含氮高分子化合物,基本组成为氨基酸。食物中如瘦肉、鱼、鸡蛋、各种豆类及豆制品等含蛋白质较多,这些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后,以氨基酸形式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补偿生理性消耗。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进食50克蛋白质即可。而糖尿病患者蛋白代谢紊乱,表现为蛋白合成受阻,收支不平衡,入不敷出就会出现负氮平衡,使抗病能力下降,极易并发各种感染性疾病。

一般糖尿病患者每日每千克体重应摄入蛋白质1克,病情控制不好或消瘦者,可增至1.2~1.5克。按60千克为例,则每日需60克蛋白质或70~90克蛋白质,其中1/3最好来自优质蛋白,如乳、蛋、瘦肉、大豆等动植物蛋白。蛋白质提供的热能应占总热量的12%~20%,如患者每日需2000千卡热量,其中240~400千卡由蛋白质提供,则需蛋白质60~100克。儿童糖尿病患者蛋白质的需要量每千克体重为2~3克,妊娠5个月后的糖尿病孕妇,每日应比成人增加15~25克蛋白质。

当糖尿病合并肾病、肾功能尚未衰竭时,可以多进蛋白质,每日量为80~100克,最好食用动物蛋白。如伴有肾功能不全者,对于体重70千克的患者每日可摄入21克的蛋白质。若肾功能极差,每日摄入蛋白质不能超过21克。此时应全部选用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等动物蛋白。糖尿病肾病伴有氮质血症患者,应估计患者每日所能接受的饮食蛋白质含量,要防止发生低蛋白血症,也要注意避免加重氮质血症,必要时可输血浆、白蛋白及氨基酸。

有并发症的患者,如并发胃肠消化吸收不良、结核病等病,蛋白质的供应量应适当提高。尿毒症、肝昏迷等并发症则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取量。有些糖尿病患者每日控制主食很严,而对鸡、鱼、肉、蛋、豆制品随便食用。由于摄入过多的蛋白质食物,结果血糖控制很不理想,原因是蛋白质可异生为葡萄糖。

总之,日常膳食应荤素混食,粮菜混食,粗细混食,多种食物搭配,才可充分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八、糖尿病孕妇的饮食注意

1、孕妇的糖尿病有两种情况:

(1)是妊娠糖尿病,即妊娠期才出现或首次被发现的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

(2)是妊娠合并糖尿病,即在原有糖尿病基础上合并妊娠,或妊娠前为隐性糖尿病,妊娠后发展为显性糖尿病。临床上多以第一种情况为主。

妊娠期间若患糖尿病,就会使得妊娠情况变得复杂起来,对母儿均有较大危害,故属于高危妊娠问题之一,对此,必须重视积极防治。

2、糖尿病孕妇的防治

糖尿病孕妇的防治目的在于控制高血糖及其危害。治疗措施除应用胰岛素降糖外,饮食控制亦为基础治疗,这关乎到血糖的稳定及胰岛素的疗效。因此,应使每个糖尿病孕妇都能明白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并讲究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一方面获得妊娠所需的全面均衡的营养,另一方面所提供的饮食不会使血糖增高。

3、具体的注意事项如下:

(1).营养结构均衡

供给孕妇必需的热量物质,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脂肪则应适当限制。一般每日主食(米、面)250~300克,蛋白质75~100克,脂肪以豆油、玉米油、菜油、麻油为主,少食动物油脂,尤其是猪油、牛羊油等,而鱼油可不必过分限制。

(2).食物调配合理

除主食外,副食的搭配也应有所讲究。可适当吃些不加糖的牛奶、豆制品、鸡蛋以及含优质蛋白的瘦肉、排骨、鱼、虾等。还须增加含纤维素丰富的绿叶蔬菜,如芹菜、韭菜、菠菜、菜花以及洋葱、苦瓜、南瓜等。至于薯类,如马铃薯、番薯等亦应适当吃些,使每日饮食中纤维素含量不少于40克。

(3).水果不必限制

除少数含糖分过高的水果要加以限制外,绝大多数水果无需加以限制。如苹果、桃、杏、柑橘、猕猴桃等,所含糖分较少,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在两次正餐中间或睡前吃一些水果,对糖尿病孕妇是有益无害的。

(4).三餐合理分配

孕妇的营养摄入不仅为满足自身需要,还要供给胎儿生长发育所需,因此,饮食控制不可过度,更不必节食。每日可按1:2:3的比例安排好一日三餐,做到规律进食,荤素搭配和粗细兼有,不挑食和不偏食。

(5).注意饮食禁忌

首先要忌各种糖果、甜糕点、饼干、冰激凌等高糖食品,少喝含糖饮料。其次要使饮食清谈,少放盐,每日摄入食盐控制在8~10克以下。另外不要饮酒,避免暴饮暴食和含脂肪、胆固醇多的饮食。

(6).适当调整饮食方案

糖尿病孕妇的饮食方案并非一成不变。应当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结构和营养供给方案。当情况发生变化时,要注意随之进行调整。例如较为肥胖的孕妇,其饮食总热量的供应标准要订得低一些;反之,体形消瘦的孕妇则要订得高一些。又如孕妇经过胰岛素治疗有效,血糖恢复正常后,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热量的供应标准,以满足母儿需要;但若胰岛素疗效差,则应检查是否受到饮食不合理的影响,对饮食方案进行调整,以便更好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

九、有关糖尿病患者饮食的问题

1.糖尿病患者能吃水果吗?

许多人一直以为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其实这不是完全正确的。吃不吃水果,完全根据自己的病情而定,并不是患有糖尿病就什么水果也不能吃。

水果口感好,还能补充维生素,所以无论是谁都应该吃一些水果,以补充自身所需的维生素,其关键是应该如何吃。水果中含糖,所以糖尿病人必须是血糖控制良好后才能吃水果,而含葡萄糖较多的葡萄、香蕉、荔枝、枣、红果等应少吃,可以吃梨、桃、草莓、柚子等。每天吃1~2个水果即可,如果要吃西瓜,一天吃500克也可以。水果可作为加餐吃或餐前吃。如果能在吃水果前及吃水果后2个小时测血糖或尿糖,对了解自己能不能吃此种水果,吃的是不是过量很有帮助。

2.糖尿病患者饮水是否要限制?

有的糖尿病人有一种误解,他们认为多饮多尿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状之一,而多尿又是由于多饮所造成的,所以为了控制好糖尿病,在控制饮食的同时,也应该控制饮水。这种看法不对,而且有害健康。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血糖过高必须增加尿量,以便把糖分从尿中排出体外。由于尿量增多,身体内水分大量丢失,从而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口渴,促使患者大量饮水。也就是说,病人喝水多是一种由于血糖过高引起的症状,属于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糖尿病人如果故意少喝水,就会造成血液浓缩,过多血糖和血液中其他含氮废物无法排除,这样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有的中医主张“水要喝够,汗要出透,便要排清,才能长寿”,这种观点很有道理。当然,对肾功能不全,伴有水肿的病人,要另作考虑。

3.糖尿病人能喝酒吗?

酒精能产生大量的热量,每克可产热量7千卡,但产生的热量很难被人体利用(只有50%以下被利用)。然而,酒精却能使血糖发生波动,当糖尿病人空腹大量饮酒时,可发生严重的低血糖,而且醉酒往往会掩盖低血糖的表现,因此如果发生低血糖,又不容易被发现,非常危险。所以关于糖尿病人饮酒应遵从以下建议:

(1)如果血糖控制尚不稳定,就不要喝酒。血糖控制良好时,可适量饮酒,但避免喝有甜味的酒。可制定饮酒计划,如每周饮酒1~2次,每次饮酒量白酒2小杯或啤酒1大杯,饮酒时要相应减少一定的主食量。从长远考虑,有饮酒嗜好的患者应逐渐戒掉饮酒习惯。

(2)切忌大量饮酒,避免空腹饮酒。

(3)饮酒前后可监测血糖,了解饮酒对血糖的影响。

4.糖尿病人主食越少越好吗?

控制饮食绝不是意味着尽量少吃,因为长期饥饿热量不足可导致机体自身消耗,不仅会出现消瘦、抵抗力减弱等生理变化,而且可加重糖尿病。因此,糖尿病人要遵照医瞩,合理安排每日总热量、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适当比例,制定出自己较理想的食谱。

一般而言,每天主食不能超过500克,身材高大些的男性也不得超过600克;食油一天不超过3小勺;肉不超过150克或鱼不超过250克,瓜子、花生最好不吃,要吃也要计算到总热量中去;多吃青菜,但洋葱、蒜苗、胡萝卜、百合、藕等含糖分或淀粉多的食物要少吃。

5.糖尿病患者吃粗粮好还是细粮好?

从康复的角度出发,患者的食物宜粗不宜精。在主食定量范围内尽可能多吃些粗杂粮及豆类,蔬菜以绿叶菜为好,如油菜、小白菜、韭菜、菠菜、芹菜等。这些食物中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又含有较多的粗纤维,能有效地防止血糖吸收过快,并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及防治便秘的作用。

6.糖尿病患者一点糖也不能吃吗?

临床医生总是在告诫糖尿病病人的饮食禁忌中,要忌食白糖、红糖、葡萄糖及糖制甜食,例如糕点、果糖、果酱、蜂蜜、蜜饯、冰激凌等,少食土豆、山药、芋头、藕、洋葱、胡萝卜、猪油、羊油、奶油、黄油、花生、核桃、葵花子、蛋黄、肝、肾、脑等多糖食物及高脂食物,而宜适当进食粗杂粮,如荞麦、燕麦片、玉米面、大豆及豆制品、蔬菜等。但是,糖尿病患者也不是一点儿糖也不能吃。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引起低血糖症,当血糖降低得太快便发生了低血糖症。成人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因省略正餐或延迟用餐时间或激烈运动而引发低血糖症。轻微低血糖症的症状包括口唇麻痹、皮肤湿冷、胸部有颤动的感觉和饥饿感。那么如何治疗?您只需服用现成的糖类、喝甜的饮料即可,例如加糖的橙汁或汽水,或吃1块糖,并随身携带糖果,以防万一。

7.糖尿病药膳是否可以随便吃?一些糖尿病患者总是想找一些特效的药膳来治疗糖尿病,一来可以治疗疾病,二来可以饱一下口腹,因为受限制的食物的种类与数量太多,嘴巴有点儿馋。但是,医生告诫糖尿病患者,药膳的热量也要计算到每日的总热量中,比如说,您用50克山药与50克大米煮粥食用,您的主食就得减少100克。更要注意的是,在进食药膳的同时,不要擅自停用降糖药,更不能停用胰岛素,否则极易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危险。

十、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应与饮食、药物治疗相配合,只有三者达到平衡,才能进而控制血糖。

1、为了这个目的,运动治疗一般要遵循如下原则:

(1).定时运动。如每周3次,每次在早餐或晚餐后1个小时开始。

(2).定量运动。如每次运动30分钟或l个小时。

(3).贵在坚持,形成生活规律。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项目品种繁多,各有特点,可根据个人喜好、病情、体力及并发症的情况选择。比如,与情趣相投的朋友一起打网球、羽毛球、篮球、乒乓球,与家人一起打保龄球、门球,在清晨的朝阳中缓缓跑步,在悠扬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或做健美操等。此外,快走、散步是最常见的运动方式,尤其对年长者比较适合。

2、对运动强度的建议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必须有一定的强度限制,运动强度过大易发生低血糖,强度太小又达不到锻炼身体和控制血糖的目的。

(1)对运动强度的建议如下:

①.每周规定运动次数应在3次以上,但每个人每周的运动次数应固定。

②.每次运动时间在30分钟到1个小时之间,每个人每次的运动时间应固定。

(2)怎样才是合理的运动强度呢?可以使用下面的估计方法:

①:交谈试验。这是衡量运动强度的一种简单方法。运动达到刚好且能自然交谈的程度,表示运动强度比较合适。如果运动中有交谈困难,表示运动强度太大,应该降低运动量。

②:最大心率。运动后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左右是合适的运动强度。最大心率的计算方法是(220-年龄),患者可以通过自数脉搏得知自己的心率。

(3)运动的最佳时间是在餐后1小时,因为此时血糖水平开始升高,不容易发生低血糖。一般不主张空腹时运动,但许多人有清晨锻炼的习惯,这时应该警惕空腹运动,否则容易出现低血糖。所以有条件最好在早晨运动前测1次血糖。如血糖低于7.0mmol/L,应适当进食后再运动,如1杯牛奶,几块饼干。

(4)运动中也应养成正确的热身和恢复运动的习惯,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又能防止许多运动带来的不良影响。

①.热身:5~10分钟,如伸腰、踢腿、慢走等,提高心率,调整呼吸。

②.运动:20~30分钟,保持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0%。

③.恢复:运动即将结束时,不要突然终止,需有10分钟左右的恢复运动,逐渐停止运动。如慢跑20分钟后再逐渐改成快走、慢走,并逐渐放慢步伐,伸腰、踢腿,步行回家休息。

3、糖尿病患者运动禁忌

糖尿病患者确诊后,坚持运动疗法可以减少并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有控制体重,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预防骨质疏松等作用。运动疗法对糖尿病人来说确实重要,然而,糖尿病患者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适宜进行运动疗法。有的患者在不恰当的时机进行运动疗法,结果引发了低血糖或酮症,给自己身体带来了不必要的伤害。糖尿病患者在下列情况下不宜进行运动疗法:

(1).糖尿病并发急性感染、活动性肺结核时。

(2).糖尿病合并严重心、肾并发症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

(3).重型糖尿病病人,在清晨没有注射胰岛素时不要进行运动疗法,以防发生酮症。

(4).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在胰岛素发挥作用最强的时刻,如上午11时不要进行运动疗法,以防发生低血糖。

(5).在注射胰岛素后、吃饭以前也要避免体力活动,以防低血糖发生。

十一、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老是脚痛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脚痛的症状,其成因大致如下:

1.糖尿病除了使动脉硬化外,还可以令微细的血管变窄,脚会因为血液循环不足而疼痛。

2.除了影响血管,它还会影响神经线的运作,令患者产生神经痛,而脚是体内最易受神经痛影响的部位之一。

3.糖尿病患者,同其他患有慢性病的人一样,对疼痛的忍耐力会减低。尤其是当血糖上升时,患者对痛特别敏感。

4.患糖尿病的人,很容易受细菌感染,而且一经感染,复原的时间比正常人为长。所以患者常有脚溃疡,严重者更可引致脚组织坏死。

在临床上,已有很多方法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脚痛问题,其中包括控制饮食,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等。也有采用一些血管扩张药来改善血液循环不足或因神经线受影响造成的脚痛,以减轻脚部的痛苦。

因此,患糖尿病的病人,应时常保护好自己的脚,以减轻或避免脚痛。

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脚受冻后可以影响到血液循环。美国一位心血管专家指出,四肢较长时间受冻后,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收缩,使心肌缺血缺氧,发生心绞痛,甚至出现心肌梗死,危及病人生命。

据观察,脚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8℃~33℃,这时候人才会感到舒服。如果低于22℃,就可能出现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宜长时间静坐,应根据体质和健康情况,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踢腿、打太极拳、舞剑等强度不太大的体育活动。这样既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增强耐寒能力,又有助于降低血糖。

此外,还要选穿宽松的棉鞋或毛皮鞋,经常更换袜子,以保持脚的干燥。睡前用45℃左右的温水泡脚10~15分钟,有助防寒保暖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穿防滑性能较好的鞋子,小心走路,谨防跌伤。患脚癣者应积极治疗,避免用手撕脚皮和摩擦足趾止痒,以防皮肤出现破损而导致化脓性细菌感染。

十二、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调适

糖尿病的病因,除遗传、病毒、代谢及自身免疫等因素外,与心理因素也有密切关系。医学研究证明,持续的心理应激,可导致丘脑-肾上腺髓质和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发生变化,使胰岛分泌出现障碍,从而诱发糖尿病。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不仅要采取控制饮食、体育锻炼和药物治疗等措施,而且更应重视心理调适,注意克服以下几种心理:

1.消极心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情绪不稳定,经过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反复时,容易出现急躁及忧郁心理,甚至出现悲观绝望的心理状态。常表现为失眠、烦躁、情绪低落等消极情绪,必然导致精神负担加重,造成恶性循环。患者应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质,解除不必要的思想负担,提高心理健康意识,从而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2.淡化心理

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甚少,认为这种病不耽误吃喝,治不治无所谓;有的患者治疗刚好转就不再坚持服药或控制饮食。这类患者的心理行为虽说没有精神负担,但对病情认识不足,缺乏积极配合治疗的心理。患者应详细了解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克服淡化心理,主动配合医生,争取将血糖控制到最佳状态。

3.躁怒心理

躁怒、忧恐所致的精神紧张及心理压力,会引起应激激素分泌的增加,对糖尿病的病情发展有不良影响。调适方式是宣泄,应把积聚在患者内心的忧伤、委屈及怒气发泄掉,以保持沉着冷静、清心寡欲、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对糖尿病的防治大有裨益。

4.厌倦心理

饮食、运动和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少于正常人,当出现食不敢食、饥饿难熬时,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此外,长期服药带来的麻烦,也容易造成情绪不稳定,使病情恶化。这些都需要患者进行自我调适,做好与糖尿病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

十三、他不用药物控制住了糖尿病

人们一旦患上糖尿病,往往每天都得用药物维持,很难摆脱它的纠缠。但是,笔者居然遇到了一位不用药物控制住了糖尿病的人。

前不久,笔者到某市采访,该市工商管理局副局长邓玉斌一扫以前的庸懒,精神矍铄地和我侃侃而谈。记得老邓几年前患了糖尿病,浑身无力,精神不振,无精打采。笔者问他用了什么药,他的回答却出人意料:“我现在不吃什么药。”“难道治好了?”“不是,是控制住了。主要是六个字--‘心态、饮食、锻炼’。”

据邓玉斌介绍,患上糖尿病之初,自己并不知道。天天酒肉穿肠过,只觉得浑身无力,能吃能喝,老是口渴。后来总是感到没精神,两只脚大拇趾发麻,才到医院做检查。结果不仅血脂高于正常值,而且血糖也很高,尿糖4个加号,这才知道得了糖尿病。

大夫告诉他,脚趾发麻是脉管炎的先兆,得赶紧控制血糖和尿糖。空军蓝天医院一位老大夫还告诉他,血脂太高,血液黏稠度高,血流缓慢,血液中的氧达不到或者很少能到达血管末梢,就容易出现神经末梢炎症。

老邓赶紧吃药,什么美吡达、二甲双胍片、胰岛等等用了不少药。血糖、尿糖总算控制住了,两只脚大拇趾不麻了,可是,药也离不开了。这使他很苦恼,一个40多岁的汉子,220多斤的体重,不敢跑、不敢跳,唯恐累着,活得太窝囊了!

于是,他按照大夫的指教,开始控制饮食,尽量推开各种宴请,不再大鱼大肉胡吃海喝,以素食为主,基本上不喝酒,连啤酒也不喝,并且有意识地多吃一些豆腐、豆制品。

他说,吃饭要吃七分饱──其实这时就差不多饱了。因为从胃部反映到大脑神经有一个过程,真正感觉饱了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有点过饱了。他还强调,要尽量少吃主食,因为主食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吃到肚子里大多变成糖类。另外,应该多吃些蔬菜。同时,要自我调节心境,一改往日浮躁的心情,尽量用平和放松的心态对待纷纭复杂的事务,这样才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听人说,早晨喝一杯白开水对身体有好处,他就天天坚持。开始,那淡淡的白开水喝不下去,他强往下咽,渐渐地喝习惯了,就觉得白开水很好喝。这也是真的,因为体内真的需要。半年过去,到医院一检查,血脂、血糖、尿糖均接近正常。尤其难得的是,他的体重下降了30多斤,由220多斤降到180多斤。他觉得自己又有精神了。

大家都知道,得了糖尿病怕累,但还必须运动,运动才能产生胰岛素。所以,老邓每天早晨都出去散步。因为他不会打太极拳,也不太喜欢打球、跑步,只好选择步行。这一走就是几公里,往往走出汗之后再上班,便觉得浑身有精神。俗话说,百练不如一走,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他还听人说,绿豆汤、绿豆粥可清热解毒,他就经常坚持白天喝汤,晚上吃绿豆粥。但是绿豆这东西解药,吃了以后容易把腹中的药劲解了,吃了药等于白吃。于是,他就试着不吃药,继续调节心情,控制饮食,坚持运动。

过了一段时间,他自我感觉良好,到医院检查,居然一切正常。于是,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像自己这样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注意养生,坚持在心情、饮食、运动三方面进行调节,有些人就可以达到不吃药的程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违反常规的、大胆的尝试,可是他居然成功了。

值得提醒的是:在运用饮食疗法时,还必须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如有异常,要及时找医生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