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九、怎样预防糖尿病

 学中医书馆 2013-07-14

二十九、怎样预防糖尿病     (续29)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个外来词。完整准确地讲,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这主要是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对胰岛素的需求增多,引起血糖升高、尿糖出现,从而发生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这里所说的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当机体中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的系统发生紊乱,无法控制血糖,使其升高到一定水平时,就患糖尿病了。

糖尿病在医学分类上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缺乏,必须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但是肌体对胰岛素却不够敏感,即发生胰岛素抵抗,也会使血糖升高。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唯一血糖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利用发生了抵抗。临床观察,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达90%左右。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致患者伤残或死亡。而更为严重的是,糖尿病迄今为止,尚没有能够治愈的好办法,所有药物和措施也只是在控制病情,减缓其发展,就是很不错的了。

糖尿病如此凶险,老年人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相关知识,掌握其来龙去脉,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避免染患糖尿病。而已有患有该病的老年人,则应小心谨成谨慎安排每日的饮食起居,并尊医嘱按时服药,有效地控制病情,减缓其发展,以保证晚年较高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常见指标的含义

人体血液中含葡萄糖的量就是血糖值,正常人体血糖指标如下:

1、空腹血糖:3.9——6.1毫摩尔/升。

2、餐后血糖:餐后2小时测定的血糖值是:不超过7.8毫摩尔/升。

3、尿糖测定:尿糖一般可以反映血糖水平,血糖越高,尿量越大,尿糖越多。尿糖定性检查结果用“—”和“+”来表示,“—”是尿糖阴性,“+”是阳性,“+”越多,说明病情越重。

4、葡萄糖耐量试验……

5、胰岛素和C—肽测定:正常人体空腹血浆胰岛素为5——20微克/毫升,而胰岛细胞在分泌胰岛素激素时,同时分泌等分子量的C—肽,所以测定C—肽也可以了解胰岛细胞的功能状况。正常人体空腹血浆C—肽为0.2——0.5皮摩尔/毫升。

6、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反映6——8周内血糖的平均水平,正常值一般为3%——6%;超过7%,表示血糖高于正常;而超过12%,表示严重持续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长期的血糖水平相关,因此最能衡量病人患上并发症的风险。目前国际上已经视HbAlc水平为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糖尿病患者不一定都要有所谓“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症状,因为“三多一少”症状仅是糖尿病典型和较晚期的表现,患者在早期是很少出现“三多一少”症状的。所以,只有定期测定上述各项指标,才有助于疾病的早期检出,而为有效防治糖尿病争得宝贵的时间。

糖尿病的七大致病原因

因科学发展水平所限,目前对糖尿病的病因,医学界尚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是医生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糖尿病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也比较有价值,我们称之为“临床糖尿病病因”,共有7点。了解了这些,对于我们有的放矢地预防糖尿病很有意义。

1、遗传。举世公认,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1型糖尿病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2型糖尿病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

2、精神因素。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肥胖。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此系老年人特别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

4、长期摄食过多。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国内外均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多”的理念。这是比较正确的认识。

5、感染。幼年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当然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但可以使隐形糖尿病得以外显。不过,这一原因与老年性糖尿病关系不大。

6、妊娠。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诱发糖尿病。

7、年龄因素。老年人随着身体的衰老,各脏器功能衰退,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体力活动减少,热量储存过多,再加上使用某些药物影响代谢,致使其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老年糖尿病中仅有极少数属1型糖尿病,95%以上为2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糖尿病的预防,应构筑三道防线,在医学上称之为“三级预防”。如果防线布设、构筑得及时、合理和牢固,大部分糖尿病是有可能预防或被控制的。这三道防线是:

1、一级预防。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生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后天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现已知道,热量过度摄入、肥胖、缺少运动时发病的重要因素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饮食配伍对体重进行定期监测,将体重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体重增加时,应及时限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使其尽早回落致正常。要使运动成为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终生的习惯。运动不但可以消耗多余的热量和维持肌肉量,而且能提高充实感和欣慰感。当然,运动要讲究科学和艺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照顾兴趣、结伴进行,以易于获得效果和便于坚持。要戒烟和少饮酒,并杜绝一切不良生活习惯。双亲中患有糖尿病而本人又肥胖多食、血糖偏高、缺乏运动的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预防。要定期检测血糖,将血糖测定列为中老年人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是健康者,仍要定期检测,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

2、二级预防。凡有糖尿病的蜘蛛马迹,如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乏力等,要及时去测定血糖,以尽早诊断,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若已患有糖尿病,就要综合调动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将血糖长期平稳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还要定期测定血脂、血压、心电图,这些都是血糖控制的间接指标。

3、三级预防。目的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减少伤残和死亡率。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并发其它慢性病,且易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长期过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积极行动起来,讲究科学生活方式,规范自己的饮食起居,避免糖尿病的发生,这是最重要、也是最牢固的一条防线。如果已经是一个糖尿病患者,也不必悲观,只要长期有效控制,是可以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或发展的。当然,如果进入了慢性并发期,那就更需要百倍警惕,与医生密切配合,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延缓慢性并发症的恶化。

糖尿病二三级预防中的用药原则

在糖尿病的二三级预防中,糖尿病的用药原则应倍加注意,这对于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产生意义重大。一些患者服用降糖药很随意,有的想什么时候服就什么时候服,有的觉得漏服一两次降糖药没有关系,还有些患者漏服药物后,想当然地补服或加服。实际上,目前运用于临床的口服降糖药有多种,其服药时间、漏服药物后处理方法都不同,一旦破坏了规律,就很有可能造成血糖波动,甚至升高。

因为每种药物的作用机理和作用环节不同,于是就有着不同的服用时间。在常用的降糖药中,需在饭前服用的药物有磺脲类药物(如达美康);需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的药物为α-糖苷酶类;为克服胃肠道反应,双胍类药物可在进餐时或饭后服用。否则,就有可能达不到应有的降糖效果,还可能造成低血糖的发生。

另外,如果偶尔漏服药物,应该考虑当时的情况,再酌情处理。例如,本应餐前服用的磺脲类药物,吃完饭才想起来,药还没有吃,此时可以抓紧补服,也可临时改服快速起效的降糖药;但如果已到了快吃下顿饭的时候才想起来,这时肚子已空,如果补服或者和下顿饭前的药物一起服用,有可能由于药物作用太强而引起低血糖。对于这种情况,轻度和中度血糖升高的患者,可以改用长效的口服降糖药,如达美康缓释片等。对于经常漏服降糖药的患者,建议服用缓释剂,这类药物一天只需要服一次,容易操作,有助于患者长期服用,而且降糖作用较平稳,还可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针对性饮食可预防糖尿病

实践证明,糖尿病与饮食关系密切。糖尿病与饮食关系密切。所以有针对性地安排饮食,对于预防糖尿病有重要的意义。

1、低脂、低糖饮食。美国学者研究发现,控制糖尿病的关键首先是脂肪,其次是糖分,而选择低脂、低糖饮食,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第一步。

2、经常食用含铬食物。铬可以参与糖代谢,并可激活胰岛素,降低血糖。当体内铬元素缺乏时,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糖耐量下降,血糖浓度升高,便会发生糖尿病。一般每人每天铬的需要量是50——200微克。含铬元素丰富的食物有全麦粉、植物油、蜂蜜、猪肝、牛肉等。

3、经常食用含ω-3脂肪酸食物。研究发现,ω-3脂肪酸能直接作用于胰脏脂肪酶,降低血糖,并能使动脉血管壁平滑顺畅而又有弹性,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及血管病变的发生率。这种脂肪酸沙丁鱼、鲑鱼、青鱼和海狗肉中最多,植物中马齿苋中的含量也较高。

4、经常食用含钒食物。钒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浓度,并可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人们将钒称之为治疗糖尿病的新星。人体内钒主要是从食物中获得,蘑菇、黑胡椒、海参中钒的含量最多,其它海产品、谷物、蔬菜、新鲜水果中钒的含量也较丰富。

5、常用桂皮。桂皮是居家常用的调味品,对糖尿病也有积极的预防作用。研究发现,桂皮可激活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识别和反应能力,使糖代谢增加20倍。每日在食物中增加一小片桂皮,可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

6、凉水泡茶。日本学者观察发现,每天取茶叶10克,用凉开水浸泡5小时后饮用,每次50——150毫升,每日3次,连续1——2月,可使血糖下降,有效预防糖尿病。

7、添加维生素。美国学者研究发现,血糖过高会增加自由基的生成,引起动脉损伤。而增加足量维生素可消除过多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从而有效地预防糖尿病。富含各种维生素的蔬菜水果以及瘦肉、奶类、蛋类、豆类等,应经常补充,不要缺乏。

少吃可预防糖尿病

日本学者研究发现,由于吃得过饱,体内一种指令物质增加,可使血糖下降的胰岛素在肝内不起作用,进而引发糖尿病。

这位学者通过老鼠实验发现,吃得过饱,肝脏内合成胰岛素发挥作用的蛋白质就会受到限制,从而使胰岛素作用下降。相反,如果让老鼠饥饿,胰岛素的作用就会大增。这一研究成果从胰岛素水平上证明:预防糖尿病,平时防止吃得过饱至关重要。古人讲的每顿饭只吃六七成饱,非常有道理。

运动可预防糖尿病

运动预防糖尿病是糖尿病预防的两大基石之一(另一基石为调整饮食)。因为运动可以加快对体内热量的消耗,减少体内脂肪的堆积,提高胰岛素的生成率,保持正常体重。而运动还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防止各种疾病。

运动预防糖尿病的原则是:因人而异,量力而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只有长期坚持运动,才能对糖尿病的预防有效果。

高质量睡眠可预防糖尿病

美国学者发现,对于睡眠不足的人群,其基础状态下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从而导致肥胖和糖尿病风险增高。

研究人员指出,长期的睡眠不足(一夜不到6个半小时)与老龄化具有相近的加大胰岛素抵抗的后果,同样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显然,良好的睡眠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学者们建议,人们应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有规律的运动、尽可能地减少压力和保证充足的睡眠来预防糖尿病。一般地说,成年人每天的深睡眠时间不宜少于8小时。

良好心理因素可预防糖尿病

英国学者研究发现,不良精神因素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情况多见于中老年人。

糖尿病的基本病理在于胰岛素分泌量的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胰岛素的分泌量除了受内分泌激素和血糖等因素的调节外,还直接受自主神经的影响。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愤怒、惧怕或受到惊吓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的兴奋直接抑制胰岛β细胞的功能,使胰岛素分泌量下降;同时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释放。如果这种不良心理因素长期存在,则可引起胰岛β细胞的功能减退,进而导致糖尿病。

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经常保持心情愉快舒畅平和、遇事不急不怒、及时消除紧张情绪、放松心态,可有效预防糖尿病。

减肥可预防糖尿病

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肥胖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三倍,约50%的肥胖者将来会患上糖尿病。另外,肥胖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期望寿命缩短多达8年。专家建议,预防肥胖才能有效预防糖尿病。

缺乏体力活动和不健康饮食是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因素。运动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饮食和中等程度的体力活动,能减少多达60%的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对于超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也是重要的治疗目标。肥胖者要想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就必须科学减肥,下决心控制饮食、坚强运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