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生命的符号里追寻与扣问

 江山携手 2016-01-07

在生命的符号里追寻与扣问

——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执教:福建宁化县实验小学  曾扬明

                          评析:江苏溧阳外国语学校  彭 

一、通读:扣开生命符号的大门

:同学们,我写一个字,大家一定认识(板书:命),孩子们,看看这个字的字形,有人看到这个字风趣地说:一个人的一生为什么就是离不开这暗涌的刀口生活!其实生活本来就有不少哲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台湾著名作家杏林子眼中的“生命”,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课题——生命生命

: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说或想问些什么?

生:我觉得课题和以往学生的课题不一样,两个“生命”重复!

生:“生命生命”两个词之间没有标点符号。

生:老师,我想问问,杏林子是不是遇上不愉快的事情,才发出这样的感叹!

师:孩子们,你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发现,而且能大胆猜测和疑问,读书就该这样,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杏林子为什么取这样的标题?要想了解杏林子对生命的理解,那我们得认真读课文。下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查字典,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好,下面我们来读读这组词语,看你们能读好吗?媒体出示:

骚扰  动弹   挣扎  茁壮生长  欲望   震撼  糟蹋

生读:(动弹:弹读轻声,是多音字,教师指导)

师:就这几个词,你认为哪些词与生命有关?

生:“动弹”,当生命到临头的时候,就不能弹了。(师表扬学生能用“动弹”造句)

生:我认为还有“欲望”“茁壮成长”这两个词都能说明生命的强有力,“糟蹋”这个词看出有人在浪费生命。

师:对呀,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用好这几个词的,谁来读读课文,把这些生字词读好。

生:读课文(老师评价)

【点评】“生命 生命”,既是一个形式特殊的课题,又是一个意义深刻的符号。曾老师从“命”的字形激趣导入,用读课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课题特殊在哪里,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自读课文完毕,用词语测读开启了“生命”这一符号之门,并让学生找出其中与生命有关的词语,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感知“生命”符号的兴趣。如此通读,构思巧妙,“火力”集中, 紧扣语言,形成期待,终于叩响了学生主动追寻“生命”符号意义的大门,这敲门声由轻至重,清晰响亮。

二、理读:用心触摸生命的音符

师:孩子们,读书不仅要善于发现,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再请你们用心默读!找找课文中出现几次“生命”这个词?看看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在旁边作上批注。(学生默读,动笔批注)

生:“我感到一股生命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杏林子感到谁的生命强烈、鲜明?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触呢,在课文中找出依据?

生:飞蛾。我从“挣扎”这个词看出,飞蛾想脱开杏林子的指尖。

生:“跃动”这个词我看到飞蛾在杏林子的手中拼命挣扎。

师:孩子们,你们能从一个词中读出“飞蛾挣扎”的画面。

师:谁来读读,把你想到的画面的感觉读出来,提醒你,这里有两个感叹号。

师:很好,还有谁再来读读你发现的“生命”。

生:“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这是写香瓜子的生命力,它能从石缝里不屈向上,茁壮成长。”

师:真棒,你读出了味道,你把老师要问的话都说出来了。香瓜子有生命吗?

生:香瓜子是植物,也有生命,但我们看不出来。

师:孩子们,请您把刚才那句话前面的句子读几遍,你看到的是一幅什么画面?

生:我看到香瓜子和飞蛾一样,在使劲地挣扎。

师:还有发现“生命”的句子吗?

生:“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师:孩子们,课文中一共三个出现了“生命”这个词,你们都找准了。我们连起来把它读一遍,你们发现了什么?(生读)

生:我发现三次“生命”的出现就写了三件事情,一是飞蛾求生;二是瓜子抗争;三是静听心跳。

师:真厉害,能把一篇359个字的文章用12个字来概括内容,真不简单。

【点评】紧扣“生命”一词,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最需要学习的内容——三处含有“生命”的句子,从而把握文章的“精华”,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理读”,虽然染上了浓重的教师个人阅读习惯的色彩,体现了教师个人的阅读水平,但它既实用而不乏理性,也使得教学操作变得灵活多姿。此环节可以说是巧妙地引导孩子们在舞台上“跳”出了简约清晰的语言“舞蹈”。

三、悟读:聆听生命符号的节奏

师:杏林子用短短的359个字以三个事例感受生命,字字珠玑,她是怎样感受生命的奇迹的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再认真读读这三个事例,想想,这些句子中哪个词或哪个标点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书)

生:我感觉香瓜子的生命力强,能在砖缝中生长,在没有阳光的泥土里不屈向上。

师:好一个香瓜子,课文中是用了“生长”这个词吗?

生:用了“冒”字,可能是意料之外。

师:对呀,好一个“冒”字,可见杏林子当时的心情太惊喜了,哪个词有意料之外的意思?

:“竟然”。

师:孩子们,我们的生活,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常常会焕发出意料之外的“生命力”,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我的老家在乡下,有一次,我发现一棵松树竟然从石缝中旁逸而出,而且长得很茂盛。(师评:你能用上竟然来表达,的确不容易!)

生:记得我妈炸泥鳅的时候,泥鳅在锅里蹦蹦直跳,在挣扎,与生命抗争。

生:老师,在四川地震中,有报道说一人为了生存竟然喝自己的尿水。

师:对呀!这是你们的发现。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名人眼里的生命是什么?课件出示:

1.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鲁迅

2.生命本身是一张空白的画布,你可以将痛苦画上去,也可以将完美的幸福画上去。

——臭修

师:孩子们,你们认真读读第二自然和第三自然段,想想,杏林子眼里的生命是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达。用笔注在书边!

生:生命是飞蛾求生时的挣扎!

生:生命是瓜苗在石缝中生长时的不屈!

:生命是瞬间的感受!

:生命是短暂的茁壮!

:你看,孩子们,你们的语言如诗一般!我们再来看看杏林子自己对生命的感受,请一位同学生大声朗读第四自然段!

:读!

:孩子们,读到这里,你想问什么?

:我想问杏林子,听到自己的心跳为什么会有极大的震憾呢?

:对呀!杏林子,你为什么会感受到了生命的价值呢?问得好!

:杏林子,你感觉到生命的价值,你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为什么说要对自己负责呢?你有什么内心的痛苦吗?

:对呀!杏林子说“一切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负责什么呢?

:杏林子,我想问你,你当初为何有这种感受呢?

:是呀!孩子们,你们了解杏林子当时的处境吗?我们一起走进杏林子的生活吧!

课件出示:十二岁那年患了类风湿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关节坏死。从患病到六十一岁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时间里,她只能坐在轮椅上,腿不能动,腰不能转,臂不能抬,头也不能随意地转动,就保持着一种姿势。(师:但她又是了不起的!)但她是多么乐观,在无法执笔的情况下,凭着坚强的毅力,写下了四十多本著作,成为“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被评为“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

:读了这段话,你感觉到什么?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孩子们,这篇课文编者在原著的基础进行了修改,我们再看杏林子原著的结尾:

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孩子们,这段话,你们能不能浓缩成八个字?

:生命有限,价值无限

:追寻生命,享受生命

:珍惜生命,感受生命

:就这么八个字,是杏林子的生活中的真切感受。我们一起深情地读读课题——生命  生命

:孩子们,生命只有一次,热爱生命,热爱每一天,才能精彩每一天!让我们再次充满深情地呼唤——生命 生命。

:杏林子把生命用自己的情感化为美丽的文字,他是一首生命之诗,请读: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飞蛾求生的欲望;

      生命是瓜苗生长的不屈; 

      生命是心脏跳动的震撼;

      这就是生命!

      生命因为顽强拼搏而美丽!

      生命因为自信负责而美丽!

      ……

【点评】以“香瓜子”的生命力给人的惊异作为引子,激发学生回忆所见过的惊异的“生命力”,这是建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读关于生命的两则名言,激励孩子对香瓜子以及飞蛾的感悟以名言的形式展现出来;引着学生阅读杏林子的“生活”以及原文结尾,激励学生用八个字浓缩那时那刻的感悟,朗读“生命之诗”,这些也都是建构。所有的建构,扎根于文中词句与标点,扎根于学生的生命经历,扎根于关于生命的阅读材料,其方向是让学生对生命有自己的看法、观点与情感,从而有了各自那富有个性的语言,有了各自那富有感情的朗读。

四、问读:用心抒写生命的符号

:孩子们,课文学完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杏林子用生命的语言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文章,每句话诗一般的语言,她通过三件事来表达生命的意义!如果只写她“静听心跳”,行吗?

生:不行,因为如果只写一件事,可能看不出他对生命的珍贵!

师:怎么会呢?课文的第四个自然段不也体现了生命的重要吗?

生:我觉得杏林子发现要珍惜生命不是一次所感,我想她是因为可能多次遇到,才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生:我觉得如果只写“静听心跳”是不是太突然。

师:好的,孩子们,我们不知道杏林子当初写作的是怎么思考的,但可以看出,这三件事很有特点,她分别举了植物的生命、动物的生命、人类的生命,从而表达生命的重要!

生:这三件事都是杏林子亲历过的,她是个生活中的细心人!

师:对呀!每个人对生命的感受应是用心灵抒发的。每个人都对生命有不同的看法,孩子们,回去后拿出你们心中的笔,也像杏林子一样,表达内心的感受吧!

【点评】一个问题,唤醒学生对文章结构的体悟,唤醒学生对表达生命感悟的方法的领悟,可谓一举两得。

【总评】曾老师的这堂课,在指导学生表达感悟方面有几个巧妙之处。第一处是他出示了两则名言,一般人以为这是为了进一步帮助进一步感悟生命,而不知道这也是为了给学生一种语言的表达样式,让学生再读第二、三两自然段后可以用名言的方式来说说自己的感悟,这种诗化的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指导很精致。第二处是将原文结尾浓缩成八个字,这对概括能力的训练,更是语言表达形式的一种聚焦。字数虽定,但表达丰富,可谓精彩。第三处体现在将全文精华都集中在一首诗中,在朗读此诗的过程中,一个个独具个性色彩的朗读,就是极好的表达成果。这里的表达指导显得非常别致。从这些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曾老师承担了言语实践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而学生在这堂课中一直在积极地在语言的运用中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比如学习用八个字表达、用简练的句子表达深刻的感悟,等等。因此,这是一堂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相互融合的课,这是一节表达的形式与情智相得益彰的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