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同的课题,不同的精彩

 江山携手 2016-01-07

相同的课题,不同的精彩

——观摩阳泉市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活动有感

 

河底联校苇泊小学  蔺继福

2012125日,我有幸观摩了阳泉市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活动。本次活动为期一天,共展示了六节“同课异构”研讨课。这六节研讨课分别是:两节一年级的研讨课《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两节三年级的研讨课《掌声》(第二课时),两节五年级的研讨课《开国大典》(第一课时)。作课教师都是来自于阳泉市四区两县的骨干教师。活动中,作课教师精彩的教学设计、高超的教学技巧和先进的教学理念,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就是相同的课题,不同的设计。“同课异构”的最大益处就在于:能更大程度地彰显授课教师独具匠心的智慧和掌控教学的才能,能更大限度地启发听课教师深入地思考“我们该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上述的六节“同课异构”研讨课就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执教《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的两位老师是来自阳泉市实验小学的王晓琴老师和平定县岔口联校的李玉娟老师。两位老师执教本课的风格截然不同,王晓琴老师激情奔放,李玉娟老师沉稳老练。两节课的共同之处是:教师都能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且都能引导学生随文识字,识字的方法也很多样。不同之处是:王晓琴老师整节课都以“评选朗读明星”为激励手段,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李玉娟老师则注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她在引导学生理解了“青蛙为什么没参加?是因为它在洞里睡着啦”之后,又出示了“蛇、乌龟、蝙蝠”等其他动物的图片,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有些动物具有冬眠的特性。遗憾之处是:两位老师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意识是有,但都不够到位。如:对于“下雪啦,下雪啦!”这个句子,应该指导学生正确读出“啦”的轻声和“!”的语气,但两位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这个句子时都没有让学生读出相应的效果。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读进去,又读出来”,将是今后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

执教《掌声》这篇课文的两位老师是来自于矿区洪城河小学的张果萍老师和阳泉十中小学部的史晶瑾老师。两节课的共同之处是:两位教师都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练笔的环节,可以看出两位老师都很注重读写结合。不同之处是:张果萍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词句时做得比较好,她能针对关键语句中的重点词引导学生说体会,谈感受,并相应地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情,然后及时进行评价激励,指导朗读的效果非常明显;而史晶瑾老师则在设计上有创新之举,她在学生开火车朗读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后,引导学生用其中的一两个词来谈掌声前的英子是什么样的,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渗透学法——“抓住词语来体会人物特点,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这一环节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遗憾之处是:张果萍老师的导课方式有待斟酌。她在出示了“珍妮、小云”等人的图片后,引导学生猜猜他们心里在想什么,然后以此导入课题,让人感觉很生硬,不够自然,也与本课时的内容联系不够紧密;史晶瑾老师则在处理重点词句时显得粗糙了一些,没有能够引导学生用充足的时间反复品读词句,在“读中感知、读中品味”方面有欠缺。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最精彩的要数下午的两节《开国大典》。执教这篇课文的两位老师分别来自于盂县逸夫实验小学的杨柳芳老师和郊区义井联校的尹晓霞老师。《开国大典》篇幅较长,文中涉及的时代背景又距离学生较远,可这篇原本枯燥平淡的课文让两位老师执教得有声有色,其中尤以尹晓霞老师的设计最让人叫好。两节课的共同之处是:两位老师都设计了一个近乎相同的环节——“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想想课文记叙了哪些盛大而隆重的场面,并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在指名交流后,都抽生上台贴词条。”这个环节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不同之处是:杨柳芳老师在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揭示课题的意思,不仅让学生准确理解了课题的意思,也让学生掌握了一种理解课题的学习方法,一举两得,让人印象深刻;而尹晓霞老师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在引导学生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之后,巧妙引入了重点段落“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并通过抓关键词句、出示图片、播放视频、范读引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反复品读,真正体现了“以读为本”的理念,真正掀起了课堂教学的小高潮,也真正吸引了本已十分疲惫的听课教师的眼球。我想:尹晓霞老师的成功真的应该感谢她背后的伯乐——区教研室的郑忠青老师。正是有了郑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甘为人梯,才有了尹晓霞老师的成长和成功。遗憾之处是:两位老师在概括“课文记叙了哪些盛大而隆重的场面”时都采用了抽生上台贴词条的方式,表面看虽然节省了时间,却让人产生了“作秀、走过场”之嫌。如果在学生回答时能采用师生共同板书词语的方式,我认为一方面会更加凸显课堂教学的实在,另一方面也会更好地体现“以生为本,师生互动”的思想,同时新课标倡导的“每堂课要保证十分钟的写字时间”这个理念也会得到更好地落实。

虽然“同课异构”的观摩活动在眨眼之间就匆匆结束了,但一天满载的收获却足够让我们回味许久。我想,我们该做一个思考者、探索者,期待不久的将来,共同见证语文教学辉煌灿烂的明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