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上能下”让“酱油干部”不再任性

 超越梦想之上 2016-01-07

“能上能下”让“酱油干部”不再任性

多彩贵州网 2016-01-07 09:29

干部能“下”,人才才有更多“上”的空间;人才能“上”,社会才有更广“干”的舞台;干部“能上能下”,人才“优进劣退”,国家才会形成人人奋勇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近日,湖北省省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实施意见,增加了五种问责情形,明确了干部六种“下”的渠道,加强了对“下”的干部管理,着力提升干部队伍活力。(1月5日中国网)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为官从政者的最基本政治品格,是永不过时的执政理念。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每个干部手中都或多或少有些许权力,权力意味着责任担当,意味着大有可为。然而,一些干部没有摆正自身位置,遇到问题皱眉头,见到矛盾绕外头,碰到困难躲后头,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该改的不改,对待岗位职责、对待民情民生敷衍应付、得过且过……这些“为官不为”的干部也就被网民讽为“打酱油的”。

当干部沦为“打酱油的”,不仅辜负了群众的信任,贻误了党的事业,更是侵蚀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为官不为”看似一种作风问题,实则是隐性的失职渎职,让本该推进的项目停滞不前,本该完成的工作遥遥无期,本该达到的标准一降再降,长此以往,势必会延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成为阻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贪官污染一方,庸官,贻误一方”,“为官不为”本质上就是“荒政”甚至“无政”,这种对权力的消极滥用,正在悄然侵蚀权力的公信力并严重损害民生利益。

如今的“官”,是干部,是带头人,也是领路者,客观来讲,干部履职情况反映着责任和担当,不仅关乎个人的荣辱和升迁,更是关乎一方百姓的福祉,毫不夸张地讲,领导干部的作风和担当,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晴雨表”。干部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肩上的担子也就愈多,担当精神、奉献意识也更显得难能可贵,保一方平安,富一方百姓才是为官的题中之义,又怎能禁得起“打酱油”来抹黑?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近日,湖北省省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实施意见,增加了五种问责情形,明确了干部六种“下”的渠道,加强了对“下”的干部管理,着力提升干部队伍活力。那么,对于“打酱油”的干部万不能听之任之,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相关要求,严格问责,及时问责,营造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健康政治生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