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修和 2016-01-08
 秋日的节日,为诗人们所钟爱,难怪古人称他们为“秋士”。而异域人作为他者,他们的眼光有时很毒,法国人郁白就说“秋天,发人忧思地向貌似死寂的冬季过渡……失眠和忧思疑惑也也因此易于孳生。看来,秋天看来是适合于表现个人愁思乱绪的理想季节”“秋天打断了生命的链条,加速了衰败的进程”。
  秋天中最后一个重要节日重阳,则最能诱发诗人的愁思乱绪。
  晚唐诗人杜牧,就对重阳情有独钟。
  在校读书的时候,对杜牧的了解,是通过姜夔的《扬州慢》而来的。由“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追寻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虽也知杜牧乃至情之人,曾为疗治胞弟杜顗眼疾而毅然弃官,但凭上述诗句就把杜牧的形象简单地定格在放浪形骸的风流才子上。岂知小杜之忧国忧民感情之真挚深沉,丝毫不亚于老杜。看!他为讽喻唐敬宗而写的《阿房宫赋》中就有“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文句——这表现了杜牧多么强烈的忧患意识啊!
  《旧唐书》说他“工诗为文,尝自负经纬才略”,《新唐书》也说“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龌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牧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因此,遭受权贵排挤也属自然,杜牧多次外放至远离都城的黄州、池州、睦州和湖州,担任刺史。郁白还说过一个关于中国诗人的悖论“只有在放逐中,才能找到自我认同”,是否完全正确,我们难以证明,但屈原如此,贾谊如此,杜甫如此,杜牧也如此。
  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重阳日,杜牧作了《九日齐山登高》一诗,此时他任池州刺史。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楼主姚旗 时间:2011-10-03 18:21:00
 
 鉴赏这首诗,既要注意首颔尾颈四联间的起承转合关系,又要关注前后的呼应——当下之川与过去之川的对照。
  首联以当下之川起笔,应之以当下之山,融仁者乐山与智者乐水为一体。秋日登山临水,本有古老的寓意,宋玉《九辩》言之“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 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可谓天高地迥、凄凄惨惨的,悲从中来。 然而,杜牧反其道而用之:楚天千里,长江东去,水面澄净,波光潋滟,山影、雁影和人影倒映水中,波动影动,动静有致,置身其中,人心荡漾,惬意舒爽,“涵”字尽得其妙。虽是雁飞深秋,眼前却有江南青翠的山色、寥廓的江天,温润清澈,映入眼帘,令人豁然开朗。如此良辰好景,必有赏心乐事,于是,邀上一位与自己同样不得意于仕途的好友携带酒壶,登高望远,一泻醉意。此情此景,会让读者感到宾主潇洒自如,飘然超脱,抚平了心灵的创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