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九章 肩周炎治疗研究

 Ikegadad 2016-01-08

第十九章  肩周炎治疗研究

    第一节  胃病穴治疗肩周炎1 2 81

    肩周炎为肩关节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病变。一般与局部劳损、外伤、风寒有关,属于祖国医学“肩痹”、“漏肩风”范畴。应用整体平衡针法,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1 281例,临床治疗愈率75.4“,有效率98, 2%.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股资料:1281例中,男681例,女性600}年龄最大77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51. 24岁.4060岁占总数的76. 4%。

    疼痛性质与病因统计:外伤1 98例,风寒282例,劳损356例,不明原因445例。隐痛321例,钝痛660例,剧痛300例。

    1.2  治疗方法与分组;

    1. 2.1  针刺肩痛穴为治疗组:取穴位置:肩痛穴位于足三里下15寸。针刺手法:采用3寸毫针直刺法,大幅度用力提插捻转,以泻为主,针感向下传导为宜,交叉取穴。

    2.疗效分析

    2.1  诊断依据与疗效标准;发病年龄为中老年人,多继发于脓二头肌腱炎或上肢创伤。疼痛多为钝痛、隐痛、放射痛,夜间尤甚,影响睡眠,多见于脓短头肌腱,局部压痛,肩后小圆肌附着处功能障碍,上臂活动受限,影响上举、外晨等功能o X线检查可示骨质疏橙。

    2.2  疗效标准:治愈: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疼痛减轻,功能基本恢复;有效:疼痛减轻,功能部分恢复}无效:与治前无显著差别。

    2. 2.1  针刺肩痛穴治疗12 81例,临床治愈966例,占75.4%;其中一针治愈141例,占11%}显教187例,占14. 6%;好转1 05例,占8.2%;无效23例,占1.8%。总有效率98.2%。

   2.3  病案举例;朱某,男,55岁,农民,营南县筵宾村人。199518日就诊,主诉右肩疼痛3个月,夜间疼痛加能,经某乡卫生院肌注杜冷丁,疼痛未减。检查:患者上举900.后伸200。三角肌、肱二头短头肌腱压痛,诊断肩关节周围炎。选用283.5寸毫针,于患者左下肱肩痛穴,行直刺法,强刺激以泻为主,针感传至右肩部,同时令病人活动患肢,两分钟疼痛消失,功能正常,1次治愈。1 9956月随访,肩关节功能正常。

    王某,女,48岁,北京朝阳区来广营乡农民。于19966月就诊,主诉右肩疼痛8十月,呈酸痛、胀痛、放射痛,临床诊断肩周炎。综合疗法治疗,取肩痛穴,行强刺激。患者当即感到疼痛减轻,功能明显好转,经连续治疗1个疗程,临床治愈。

    第二节  针药结合疗法治疗肩周炎21 0

    本文主要报告了采用平衡针法结合中药外敷综合治疗肩关节周炎21 0例。有效率98. 09%.治愈率86. 66%,具有疗程短、见效快、痛苦小等特点,转别是对病程长,病变部有粘连者尤为显著,为临床治疗顽症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210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1 1 3例。左侧发病者84例,右侧发病者78例。发病时两最想者7天,最长者1年。

    1.2  诊断标准:①发病年龄多为中老年人;②肩关节疼痛,临床以聪痛、钝痛多见,个别可见剧痛,夜两痛甚,肩前肩后有压痛.③肩关节功能受限,临床表现主要是上举、外展、后伸等功能受限明显;④发病后期可见肩部肌肉萎缩;@X线检查可见有骨质疏松。

    1.3  治疗方法:

    1. 3.1  针刺治疗:肩痛穴,此穴位于下酸足阳明胃经之足三里穴下2寸外1寸处,隔日1次.1 0次为1疗程。

    1.3中药外敷;药物由生川乌.生草乌、乳香、没药,桂枝、红花、桃仁、遗骨草、元胡等组成,研末过120筛后瓶装备用。

    药物调剂方法:取上述药粉适量,放置玻璃罐中,然后用香油、75%酒精调成糊状,以挑起后不下滴为度。在针刺治疗后将调好差膏敷于里处,外用宽绷带折叠后内层垫塑料覆盖,胶布固定24小时更换1次(如有局部皮肤破酒者忌用),10次为1疗程。

    2.疗鼓分析

    2.1  疗效标准:冶愈:临床症状消失,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压痛明里减轻,肩关节功塑接近正常或活动范围加大。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功能无改善。

    2.2  冶疗效果:临床治愈1 82例,占86. 66%;显效24例,占11. 43%;总有效率98, 09“。

    2.3  典型病例:

    1:牡某,女,57岁,农民,怀柔县庙城镇两泻村人,19951 117 B初诊。主诉:右肩部疼痛伴活动功能受限4个月。患者4个月前因劳累过度叉睡卧受风,自觉右肩部酸痛,且逐新加重,经当地卫生室治疗1r月余(内服中药).疼痛叉复发。后经人介绍到我固针灸科治疗。右肩部疼痛,夜间疼痛加剧,活动受限,检查:患肢上举1 100,后伴20。,肩关节明显压痛,摸棘试验仅至骶1部位。经请骨伤科会诊后,诊断为右罐肩周炎,治疗采用上述方法冶疗1个疗程获愈,后适访告知自治疗后未再复发。

    2:李某,男.68岁,北京市顽义县牛栏山农民,1 994827日初诊。主诉:左侧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1年。患者1年前发觉左肩部酸沉,隐隐疼痛,当时未引起注意,三个月后疼痛明显加重,自购消炎止痛药(药名不详)内服,外贴伤湿膏治疗,疼痛仍不能缓解,每遇劳累后加刚。夜两不能人睡,患侧不能贴床,后患侧上肢不能大范围活动,故于1994827日来我料门诊。左肩疼痛且活动受限,夜间疼甚,洗漱等生活不能自理,检查:上举900,外展400,肩部广泛压痛,摸棘试验仅至大转于。临床诊断:左肩周炎,治疗采用上述方法。1个疗程后,左肩疼痛基本消失,上举1 20。,外展达600,摸棘试验达腰5.休息5天后,叉行第2疗程,治疗方法同前,共计治疗2个疗程而获愈。

    3.体会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上可分为三期,即急性期、粘连期、缓解期。急性期如果不治或治疗不当可致使其向粘连发展,给其它方法的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大量的临床治疗当中,本人休会到在该症初发期的治疗至关重要,采用平衡针疗法治疗,其效甚佳,但在中后期单纯采用平衡针疗法有时也不能完全达到理想效果。为此,本人在临床上着重对粘连期的治疗进行了反复探讨,在中后期采用平衡针结合中药外敷为理想办法,自称之为“双重外治疗”。

    双重外治疗的机理在于通过针刺健侧的肩痛穴疏通经络,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气血调和,达到镇痛的即时效应。在针刺治疗后采用中药粉调制成青状外敷患处,一是增加针刺的治疗效果,二是延长针刺治疗效应。方中选用了祛风活血镇痛的中药制成粉荆,其特点是多选用生药,保持了中药原始成分,从而增强了治疗效果。通过针刺、敷中药使病变局部气血漉畅,筋脉得以濡养,减少了渗出,炎症解除后使局部软组织的粘连得到松解,从而使其疼痛消失,功能得到恢复。

    第三节  肩痛穴治疗颈肩综合征95

    颈肩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病因多由根型颈椎病所致。笔者从1 993年以来.以针刺肩痛穴(Bp  IEc)、颈痛亢(Bp --U E叶)治疗颈肩综合征95例.收到r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性53例.占55.7%.女性4 2例,占1.3%;年龄20309例.31~1023例.415026例.516033例。职业分布:工人58例.干部36例,农民l例,病程13个月27例.46个月21例.712个月2 1恻.12 1、月以上26例。发病部位左肩1 5例,右肩1 3例.颈32例,臂8例.手9例。病因分布为外伤1 6例,劳损34例,内生寒湿证25例,

    1.2  治疗方法:

    肩痛穴(BP  IEfi),此穴位于足三里穴下2寸,偏于腓侧丰H当于腓浅神经处。局部常规消毒,直刺1寸左右。

    颈痛穴(IIP -UE).此穴位于无名指与小指之间,平刺15寸左右。

    2.疗效分析

    2,1  疗效标准:

    2.1.1  优秀级:临床症状消失,感觉、反射、肌力恢复正常,颈部活动自如,肩关节功能恢复并能参加正常的工作,牵拉、压头试验阴性。

    2.1.2  良好级:临床症状、感觉、反射、肌力基本恢复正常.疼痛基本消失,颈肩关节基本恢复功能,牵拉、压头试验疼痛减轻80%.似治愈。

    2.1.3  尚可级:临床症状、感觉、反射、肌力改善,疼痛减轻,颈肩关节功能改善,牵拉、压头试验疼痛减轻70“。

    2.2  治疗效果:治愈55例,占57, 89%;显效36例,占17.8lK;好转4例,占42. 2%

    2.3  典型病例:马某,男.38岁,本厂工程公司干部0 19931 118日就诊。主诉:左肩及臂痛胀1天,沿右上肢内侧向前臂及手指放射。检查颈部不能后仰,左肩关节压痛。临床诊断为颈肩综合征。取肩痛穴(BP- LEs)、颈痛穴(BP-UEq).交叉取穴,经1次治疗,疼痛减轻,经3次治疗,临床症状消失。

    3.讨论

    颈肩综合征属中医“骨痹”、“肩颈痛”、“肩背痛’’、“漏肩风”等范畴。多由长期伏案工作人员或一个姿势用上肢从事劳动的工人。X线摄片检查,显示不间程度骨质增生,或外伤引起的颈椎生理弯曲强直,或椎间隙变窄,或椎间盘突出,其症状大部分表现颈肩、上肢疼痛,

    本病病变组织在骨,部位在督脉和足太阴经循行处,病因多为机体虚外感风邪,或跌扑损伤,动作过度,而致气血运动不畅,经络阻滞。

    中年以上的人肝肾精血不充,督脉空虚.可致筋骨失养,颈肩酸痛。

    凡动作过度,垂直久坐工作的人,致督脉之气血运行失利,颈项筋骨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亦可由素体虚弱,腠理不固,风寒乘虚侵袭。足太阳经经气部滞,

    督脉是阳脉之总纲,足太阳之脉漉于督脉.故太阳之邪易传于督脉,引起背痛、项强、肩酸。

    平衡针疗法调解阴阳虚实,使之平衡。

    第四节  针推结合治疗肩周炎5 0

    笔者以针刺肩痛穴为主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5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18例,女32例.年龄3870岁,病程1月~2年,病在左肩28例,右肩1 9例,双肩3例。

    1.2  治疗方法;取穴:肩痛穴(BP-LE6).交叉取穴,局部常规消毒,采用3寸毫针,行直刺法,触电式针感沿肢体远距离传导,极少数患者感到向息肩传导(这种情况效果更佳).每日治疗1次,7次为1疗程。

    对严重粘连,可配合推拿手法。具体操作,患者端坐于方凳上,医者可站于患者背后,手法施于肩背部以达到松弛肌肉、解除痉挛的目的。然后拿肩井穴以升津液,次弹拨,分推天宗穴处和背部压痛点,再弹拨肩峰前压痛点12分钟,然后双手握住患侧手指作环形摇肩34周.再流浪式抖动患侧上肢35次,在抖动中乘其不备迅速向上牵拉一次(年老体弱以及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者牵拉手法宜轻),牵拉角度最好是在息侧外展障碍角度的基础上向上提高10---150为宜。过低起不到剥离粘连的效果,过高恐患者疼痛难以忍受,牵拉后患者可出现数分钟的疼痛。这时可急用双手对按于肩极部,待其疼痛缓解,然后在肩背部上肢施以揉法和搓法,分别为34遍,手法结束。

    2.疗效分析

    2.1  疗效标准:治愈;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好转: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活动明显改善。无效:疼痛及肩关节活动范围较治疗前无改变。

    2.2  治疗结果:在50例患者中,经治疗痊愈者37例占74%,好转11例占22“,无效2例占4%。其中37例痊愈患者中14次治愈者10例.59次治愈者1 8例.914次治愈者9例,治愈率74%.总有效率96%。

    2.3  典型病例:巩某,男,45岁,村干部。因右肩部受凉后疼痛半年余,曾行封闭、理疗,内服西药无效,穿衣困难,疼痛必夜间为重。查:压痛点以喙突、肩峰下、冈上.冈下肌止点趾为著,右肩关节向前屈<300,后伸<150,上举950.外展450.临床诊断肩周炎。治疗取左下肢中平奇穴,患者坐位,常规消毒,采用28号毫针3寸行直刺左下肢中平奇穴,病人针感明显向足面足趾传导,同时令其活动患肢,病人顿觉疼痛明显减轻,出针后配合推拿,功能明显改善,右肩关节前屈900,后伸304,上举1 704,为巩固疗效,每日治疗1次,共治3次痊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3.体会

    肩周炎主要是指发生在盂肱关节周围组织的病变,包括关节囊、滑液囊、韧带以及肩部内外=层肌肉(外层肌肉为三角肌、大圆肌,内层则是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所组成的肌腱群)。发病因素较多,如风寒侵袭、慢性劳损、肌内韧带外伤等,致使肩周软组织的肌肉、血管收缩、乳酸、儿茶酚胺等代谢产物及致痛物质堆积.进一步刺激肌肉神经、血管使肩部周围组织、关节囊趾于痉挛缺血缺氧状态引起疼痛,继而使组织在缺血缺氧下充血、渗出、水肿、细胞坏死、组织增生、肌腱纤维化变性,严重者粘连硬化导致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过去对该病的治疗方法繁多,如热敷、拔火罐,理疗、膏药外敷、中西药内服等.效果多不理想。

    我们采用平衡一针疗法是激发调动病人机体的内在抗病潜力,调整脏腑及营卫气血,从而达到根治疾病恢复自身平衡的目的。通过针刺激发了许多神经元的活动,释放出多种神经介质,如5-羟色胺、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乙酰胆碱等,起到显著的镇痛作用,增强了机体的免疫能力和抗炎作用。通过调整阴阳达到了扶正祛邪、自我治愈的目的,配合椎拿手法进一步增强了平衡针灸的作用,同时改善了血液循环,促进了局部充血、水肿及无菌性炎症的吸收,恢复了机体的动态平衡。通过手法剥离,疏通阻滞、流畅气血、松解肌肉,解痉止疼,从而阻断了冻结肩的病理发展,促进了关节的功能恢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