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让制天子候选人中,最仁德的一位,其后世孙最终统一天下

 激扬文字 2016-01-08

禅让制,大家都很清楚了,在此不再赘述。在禅让制中,舜帝、夏禹的继位都有一些嫌疑,似乎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的完美。舜帝、夏禹两位天子在继天子位的时候,都有共同点,他们都是前一位天子指定的继承人,并且在前一位天子去世后,他们到另外的地方,目的是让位给上一位天子的儿子。可结果呢?历史告诉我们,天下诸侯都去找他们了,然后他们顺利继位。

夏禹在去世之前,也采用了前任的做法。将天子位传给了伯益、伯益是谁?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予黑色的旗旒,并赐为嬴姓,又将其女儿赐伯益为妻。伯益也是得到舜帝认可的功臣。

要想一位臣子能继承天子位,必须有超越其他人的功劳。这伯夷没有,他除了帮助大禹治水有功之外,似乎没有其他可圈可点之处。

夏禹之前的天子,都是培养了后继天子几十年,可夏禹在位10年,东巡会稽时逝世,临终遗言传位给伯益。10年,夏禹也才站稳脚跟不久,何况是伯益呢?他没有时间再立什么大功。

禅让制天子候选人中,最仁德的一位,其后世孙最终统一天下当伯益为夏禹守丧三年后,将王位避让给了夏启,自己在箕山之北隐居下来。这样的做法跟之前的舜帝和夏禹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可接下来的剧情,却与之前大不相同。这次诸侯们没有去找伯益,而是去找了夏启。夏启即天子位以后,便开始消灭伯益的势力,在夏启六年,将伯益杀害。

伯益在这六年中几乎没有反抗什么,他不需要反抗,他也不想反抗。不反抗,他的势力都能让他6年无虞,那反抗呢?夏启能不能坐的稳,还两说呢。

根据并不多的记载来看,伯益是真的仁德之人。《尚书·大禹谟》记载:伯益提倡德治,认为只要由衷地信奉帝尧所代表的仁德,治国之谋就会取得成功,群臣辅弼君王就会彼此和谐,方方面面的朝政就会相得益彰。

可见,伯益是太过仁德了,以至于被夏启钻了空子。

伯益的儿子若木早年被封到徐城,为徐国开国君主。夏、商、周三代,徐国都是诸侯国之一。从周公旦开始,周成王、周康王几代中,西周和徐的战争频繁。徐国参与了以武庚为首的商殷残余贵族的叛乱,抵制周公的东征。徐国的驹王起兵直接攻周一直打到黄河边上。周穆王时,徐国君徐偃王在位,行仁义,结众心,颇得百姓拥护,四周有36个国家都派人向他朝贡。后来,他曾举兵进攻周朝都城,被周穆王打败后,在彭城一带的山中隐居下来。周穆王别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此后,徐国一直延续数百年。后来,徐国被吴国灭掉。徐国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649年,共有44代君王。

伯益还有一个儿子叫大廉。《史记秦本纪》记载:“大廉玄孙中衍,帝太戊使之为他驾车,把女儿嫁给了他,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秦国祖先恶来与蜚廉就是大廉的后代。

最后呢?最后秦始皇统一天下。伯益没能得到天子位,而他的后世孙嬴政最终统一了天下,这冥冥之中似乎是天意。伯益一支,本该就是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