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被元朝击败南退,却在泉州城内被这个家族杀死了数千赵宋宗室

 激扬文字 2016-01-08

宋朝被元朝击败南退,却在泉州城内被这个家族杀死了数千赵宋宗室

泉州,这个当时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第一商贸港,便发生了一场“亦思巴奚之乱”,波及惠安、仙游、莆田、福清和福州等地,持续十年之久。这场兵乱的主体,并非是揭竿而起的农民,亦非拥兵自重的官军,更非有着对元朝有取而代之之心的乱世豪杰,而是侨居泉州的穆林商人。商人是最忌讳乱世的,因为他们的立身之本便是安定的环境,契约的遵守,而远离故土在异国他乡做生意的商人,更应该趋利避害,面对乱世走而避之才是上策,他们为什么会迎乱而上,积极参与到乱世之中?

元朝可算是中国历朝历代中最为鼓励商业,对于商人最为优厚的朝代。这种重商主义使得上至王公贵戚、士绅官宦,下至平民百姓,均不以经商为耻,营商之风遍及全国,社会风气由原来的重视男耕女织和读书做官转变为重视贾利,乃至于一些读书人感叹“近年工商淫侈,游手众多,驱垄亩之业,就市井之末”。

宋朝被元朝击败南退,却在泉州城内被这个家族杀死了数千赵宋宗室

元朝建立之初,因为统治地域是在北方,因此对外商贸主要是依靠蒙古帝国时代三次西征凿通的丝绸之路。而到灭亡南宋后,海路商贸便成为元朝最为重视的对外贸易方式。元世祖忽必烈刚刚攻灭南宋,便向当地行省和市舶司官员下诏:“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屿者,皆有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南宋的海外贸易本就极为繁盛,再加上元朝政府的扶持,当时中国东南沿海各地的商贸更出现了空前规模。南宋有海外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五十一个,而元代达到一百四十多个;南宋海外贸易最发达时,进口商品品种有二百多种,元代达二百五十种以上。

元朝政府先后在泉州、庆元、上海、橄浦、广州、温州、杭州七地设市船司,管理海外贸易。这些城市中,泉州独领风骚,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港口。

泉州濒临东海和南海,又扼晋江下游,是个优良的港湾,南北朝时就已经是有规模的商港。南宋时,泉州迅速崛起,成为与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贸易的大型港口城市。入元后,泉州港的海外贸易盛况空前。《马可·波罗游记》中将泉州和地中海商业城市亚历山大港进行比较,认为“假如有一艘胡椒船开到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或其他基督教国家,那就会有一百多艘船开到刺桐港(泉州港)”。而摩洛哥大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来到泉州时,看到“该城的港口是世界大港之一,甚至是最大的港口。我们看到港内停有大艟克约百艘,小船多的无数”。

伊本·白图泰居住在泉州的穆林聚居区,他发现,“对商旅来说,中国地区是最安全最美好的地区。一个单身的旅客,虽携带大量财物,行程九个月也尽可放心”。有这样好的环境,大量的海外客商便在此定居下来。

在新航路开辟之前,掌握世界贸易的,是穆林商人。伊兰教将经商视为高尚的职业,认为“商人犹如世界上的信使,是真猪在大地上的可信赖的奴仆”。跨海来到泉州的蕃商也大多是穆林,他们来自阿拉伯、伊拉克、波斯、小亚细亚、中亚各地。在泉州,虽然也有基督徒、犹太人和摩尼徒聚居区,但和穆林相比规模要小得多。

蒲氏家族是阿拉伯人后裔,其先世从阿拉伯地区到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定居经商。北宋时,蒲氏家族迁居广州,但时运不济,始终未能在广州打开局面,乃至于“家资益落”。

宋朝被元朝击败南退,却在泉州城内被这个家族杀死了数千赵宋宗室

南宋嘉定(1208—1224年)初,蒲氏家族迁居泉州,终于时来运转。其掌门人蒲开宗通过外销泉州土特产和运入各种香料获得大利,得到南宋朝廷赐予“承节郎”官衔。同时,他又通过捐资修桥建祠获得当地百姓的好感,家族遂融入当地成为土著。

蒲开宗去世后,其子蒲寿晟、蒲寿庚继承父业,“擅蕃舶利三十年”,努力经营,由小到大,乃至巨富,并且由商场入仕途。蒲寿晟一度出任梅州郡守,蒲寿庚也因平海寇有功,累官福建安抚沿海都制置使。

蒲寿晟虽是长子,但并不热衷于经商,而成为一代诗人,其诗文被后世誉为“在宋元之际犹属雅音”,卸任梅州郡守后,逐渐退出了家族管理,隐居乡野,家族重担便落在其二弟蒲寿庚身上。蒲寿庚精通官商两道,以商敛财,以财谋官,使家族总掌多半个东南沿海舶务。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蒲寿庚被授予福建广东招抚使、总海舶之职。

而就在蒲氏家族蒸蒸日上之际,南宋朝廷却已经风雨飘摇。1276年,北方的元朝大举南下,临安的南宋恭帝投降。而以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为首的抵抗派大臣拥立宋恭帝的弟弟赵为帝,是为南宋端宗。众大臣保护着端宗四处流亡,1276年十一月来到泉州。蒲寿庚的福建广东招抚使、总海舶的官职本就是宋端宗封授的,因此初时还表现出忠贞。端宗一行到达泉州后,蒲寿庚前往谒见,并请端宗驻跸泉州,但遭到张世杰拒绝。不久,因为流亡政府的人员太多,舟船严重不足,张世杰下令掠取蒲寿庚船只,并没收船上的金银财物。

不让皇帝驻跸,已经显出不信任,现在又无端抢船抢钱,蒲寿庚大怒,宣布叛宋降元,在泉州城内大杀赵宋宗室,遇害者数千。

蒲寿庚降元后,受到极重恩赏。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廷在泉州设立行宣慰司兼领行征南元帅府事,并袭宋制在泉州设置市舶提举司。蒲寿庚被授予“闽广大都督兵马招讨使”、“并参知政事行江西省事”。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廷改宣慰司为行中书省,升泉州路总管府,使泉州除领原七县之外,又增领南北二录事司,泉州地位又大大上升。是年三月,蒲寿庚被诏行中书省事于福州并镇抚濒海诸郡。

有元一代,蒲氏家族“显贵冠天下”,“熏炎”泉州“数十年”。蒲寿庚死后,其子蒲师文继承其位,官至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奉诏“通道外道,抚宣诸夷”。并且代表元廷祭祀妈祖,赐封妈祖为“护国明著天妃”,开创了中国册封航海女神为天妃的先例。蒲师文后,其子蒲崇谟于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中进士,仍任平章政事。

蒲氏家族三代皆出“平章”,地位显赫无比,加之长年垄断海舶,操控海上贸易,财势亦达顶峰。不过,到蒲家第三代,如蒲崇谟已经应举入仕,家族管理市舶事务主要是蒲师文的女婿那兀纳,而这位那兀纳便是“亦思巴奚之乱”中的重要人物。

元末明初之福建争霸(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