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砥砺奋进跨越赶超 莒南工业转型发展蓄力新航程

 华泉文苑 2016-01-09

编者按:收官“十二五”、启航“十三五”。“十二五”期间,莒南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县文化名县生态美县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富民兴县战略,科学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下行压力,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增创发展优势,全县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为回顾总结“十二五”期间各行各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本报今起推出《辉煌“十二五”看莒南》系列报道,充分展示莒南各地各部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变化、新亮点、新成效。敬请关注。

 这五年是莒南工业发力前进、转型升级的五年。        这五年是莒南工业激情迸发、跨越发展的五年。

这五年是莒南园区建设突发猛进、现代产业集群初步成形的五年

这五年是莒南凭蓝而立向海而生,临港经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五年。      “十二五”以来,莒南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定不移的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突出科技创新驱动、工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园区建设改造、大力临港经济等重点,不断加快主导产业转调步伐、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扶持和骨干企业培植,为“十三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转眼间,“十二五”已至收官之年,回顾过去的五年,一幅开拓奋进、转型升级的唯美画卷徐徐展开。        抓住企业这个主体   产业提升实现了新作为    “十二五”期间,莒南县紧紧抓住企业这个产业转型的主体,以推进企业“二次创业”活动为契机,鼓励和引导企业走内涵提升、品牌提升、质量提升、效益提升的转型发展新路。以鑫海科技为例,他们以开发不锈钢深加工制品为方向,120万吨高镍基复合材料、200万吨不锈钢等项目火力全开,着力打造高标准的不锈钢产业集群。莒南还把企业培植作为助推工业经济的主抓手,从深入开展工业企业“转调创”活动、“1525”骨干企业培植到实施企业“二次创业”,着力在制定发展规划、推进资产重组、实施科技创新、加快市场开拓、跟踪帮扶等方面下功夫,骨干企业群体得到迅速成长壮大,支撑作用明显增强。1-11月份,50家龙头骨干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5.1亿元,实现利税28.2亿元,占全县总量的59.6%和62.7%,分别拉动全县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增长3.5和7.9个百分点。2015年预计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52家,其中产值过百亿元企业1家,过50亿元1家;过5亿元企业18家,过亿元154家,分别是2010年的4.5倍、5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7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倍,五年年均增长28%。预计实现利税55亿元,达到2010年的4倍。      抓住创新这个关键   发展动力实现了新转换      山东金胜粮油集团今年成功召开了高油酸花生油、原生初榨花生油新品发布会。近年来,金胜集团保持了年均增长2%的研发投入势头,短短五年累计推出14款新产品。“粮油行业靠的就是创新,这几年来,我们紧跟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新产品、革新工艺技术,注重品牌建设,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在竞争中站得住脚。”金胜粮油总经理宋立礼的观点反映了莒南工业企业创新意识的根本转变,依靠科技创新这一新引擎,工业发展动力悄然改变。      “十二五”期间,该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截至目前,全县科技创新平台总量达到58家。2015年,仅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7家,全年累计共实施134个技术创新项目,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58个,项目个数居全市第一位。全县催生出阜丰、绿润、金胜、美达等一批创新发展的优秀典型。阜丰的L-精氨酸清洁生产新工艺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碧海机械自主研发的无菌纸盒灌装机,打破了瑞典利乐公司的行业垄断;玉皇与北京化工大学合作共同研发多年的花生肽项目已获得生产许可,将于明年2月份进行批量生产;技术创新更推动更多企业产品走向世界,玉丰机械自主研发的行走式制砖机畅销迪拜、伊朗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良鑫机械的导链滚轮制链器、亚新塑料的环保型彩印食品包装袋等一大批新产品、新技术,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大显身手。        抓住项目这个根本 转调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十二五”期间,莒南县紧紧抓住项目这个产业转型的源头开关,围绕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产品向下游发展、链条向高端延伸、产能向先进转变,全力推动产业实现转型跨越。随着近年来阜丰生物科技产业园、仁和堂医药产业园、三方化工年产8万吨硫酸钾项目、绿润年产1万吨板栗深加工项目等一大批重点技改项目先后实施,该县开启了产业转型发展新征程。从昔日的花生、板栗、玉米等农产品的粗加工,到向研发生产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方向转变,食品产业率先跻身百亿级产业集群行列。2015年,食品产业实现产值245亿元,利税14.6亿元,分别为“十一五”末的3.1和4.7倍。2014年,莒南县经济开发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荣获“山东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称号。冶金产业依托鑫海科技,加快从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高端跃升,实现了从由做原料到做产品的“蝶变”。依托碧海机械、天宝空气能、百特新材料、安诺克新材料等企业,新兴产业进入了投资扩张和快速发展的阶段,带领该县工业经济抢占“未来 制高点”。2015年,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实现产值38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的5.6%。

抓住园区这个平台,现代产业体系有了新进展

十二五期间,莒南围绕包括冶金有色产业在内的“6+2”现代产业体系集聚,莒南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开发区、临港产业园、临港物流园、大店工业园、板泉工业园“一区四园”框架,以园区建设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企业集群、产业集聚、产业链上下游融合。按照“服务项目最大化,服务群众最大化,节约成本最大化”原则,在“一区四园”框架内加快冶金有色工业园的园中园建设,规划了高标准不锈钢市场和制品深加工园区,致力于到2020年打造新的千亿级不锈钢制品深加工园区,不断做大做强高档不锈钢及制品深加工产业。目前,已有永盛铸造、山东地矿、嘉汇聚铸造等冶金有色企业和临沂特钢、鑫盛达碳化硅新材料等产业链项目落户。

抓住近海这一优势,蓝色经济实现新突破

“莒南最大的潜力和优势是近海临港,发展临港经济,培育临港产业集群是莒南实现后发崛起、弯道超车的关键所在。”莒南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一兵说。近年来,莒南县树立“凭蓝而立、向海而生”理念,坚持把发展临港经济作为跨越赶超的路径选择,围绕构建“6+2”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冶金有色等主导产业,吹响了壮大临港经济的强劲号角。

十二五期间,莒南成立了临港产业园,并在园区内大力开展“招大聚强”。该县通过实施力源热电联产、鑫源保税仓库、120万吨高镍基复合材料和300万吨高档不锈钢四大项目,规划建设了鑫海科技工业园,建设集动力、原材料、不锈钢生产和研发于一体的园中园,不断延伸从仓储物流、热电联产、高镍基复合材料、不锈钢,到下游不锈钢制品的冶金有色金属产业链条,全力打造鲁南苏北最大的冶金有色和不锈钢生产基地。其中,作为动力工程的4×35万KW热电联产项目1号机组去年10月并网发电,目前已发电27亿度。总投资20亿的鑫源公用型保税仓库,一期工程已实现闭网运营,今年7月被临沂商城授予全市首家指定交收仓库,目前正在建设管状带式输送机,建成后可实现年吞吐能力3000万至5000万吨,成为鲁南苏北最大的无水港码头。     

 扬帆起航正当时,乘势快上谱新篇。“十二五”期间,莒南工业经济增投入、扩总量、重质量、增效益,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潜力。在上下合力、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临港经济四轮驱动下,莒南正以更强大的新动力起航!(孙雪玮 张晓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