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色化: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甲骨文777 2016-01-09

  作者简介:朱银友(1962-),男,硕士,浙江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浙江 杭州 310014)

  内容提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业的不断推进对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高校继续教育改革与转型势在必行,而转型的关键在于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以创新求特色,以特色求发展。这就要求高校从传统的倚重同质化学历教育为主的继续教育的藩篱中解脱出来,充分挖掘差异化的个性风格,进而培育出自身别具一格的办学定位风格。本文在分析高校继续教育同质化弊端的基础上,阐述了差异化的意义及特色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关 键 词:特色化 高校 继续教育 教育改革

  在我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经济社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高校继续教育传统办学模式的弊端越发显露出来,集中表现在观念滞后、体制僵化、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应有的办学特色等方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自身转型发展的进程。高校继续教育需要改革,要从千篇一律的同质化办继续教育的藩篱中解放出来,走特色化发展之路,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要。这是高校继续教育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也是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其自身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同质化:高校继续教育发展之忧

  所谓“同质化”,是指高校举办继续教育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人才培养与过程管理等方面的雷同倾向,其本质特点是个性缺失、千篇一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办学理念滞后,长期停留在学历补偿教育层面,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体系、内容与方法,有显著的普教化特征。有的高校片面追求继续教育的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弱化了服从并服务社会的宗旨。二是办学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手段等方面高度同化。三是管理模式与运行体系基本一致,继续教育组织管理的行政化问题突出,办学模式基本是按照相对集中的统一计划实施,运作过程机制不活,未能有效地与市场对接,造成内生动力缺乏,总体上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1]

  造成同质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高校办学自主性严重缺失,更谈不上办学个性与特色;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扩大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未能同步跟进以及高校继续教育市场化运作的配套政策体系没有形成。对许多高校而言,在塑造继续教育独特个性方面依然举步维艰,同质化对继续教育事业发展所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同质化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在同质化办学环境下,学生不分个性、学习基础及个体需求等方面的差异,人才培养过程如同工厂流水线生产一样,在统一建制的班级,采用相同标准、同一种方法实施培养,忽视了学生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的发展要求。

  其次,同质化剥夺了教育的创造性。继续教育不仅需要培养有扎实基础知识的学生,更应当培养有创造性的学生,并使其自身充满旺盛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然而同质化倾向推崇的是程式化、灌输式的教学,同一学历层次教育必须按照同一培养规格与手段实施培养,高校继续教育的创造性便无从谈起。

  再次,同质化也遏制了高校办学的开放性。同质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从管理理念到管理过程和管理手段都是类同的,而且流水线般的管理作业也是封闭的。学生进校后学校就对他们按早已设计好的模本进行一环扣一环的塑造,学校的任务是按计划进行培养,学校与社会之间事实上存在一道无形的屏障。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深化和社会转型发展的深入,国家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不仅数量要求增加,而且质量要求更高。传统的高校继续教育模式和单一标准与规格的人才培养已不合时宜。多元化的社会架构势必要求量大面广、多样化、个性化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以及与之相关联的高校继续教育新体系。高校继续教育要顺应社会变革大潮,不被时代淘汰,就需要在教育理念、内容、手段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激发自身应有的内在活力。

  二、差异化: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生存之道

  差异化是同质化的对立面,是一个组织实施差别化竞争的战略选择,体现在其产品或服务等方面别具一格的特性。本文的差异化主要是指高校继续教育在发展战略上与众不同的定位与路径选择。如果说,同质化的继续教育造就各个高校“均衡化”的发展机会,那么,差异化则必将导致高校之间不均衡、不同步的发展状态与结果。实践证明,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是高校继续教育在当前不断加剧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生存之道。

  第一,差异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的核心在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传统教育扼杀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不可能培养出个性化的人才。毋庸置疑,高校继续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最好体现就是立足自身优势,针对学生特点,实行特色化办学,实现个性化教育,积极维护学生个性化的思维特质与素养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第二,差异化体现了变革与创新,有利于确立高校继续教育准确的办学目标。差异化的实质在于舍同求异,标新立异,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境界,体现了创新的勇气与胆魄。毫无疑问,这将有助于高校继续教育深化改革,找准发展方向,推进科学发展。

  第三,差异化助推追求卓越,有利于高校打造出良好的特色品牌。任何一所高校的继续教育如果忽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而不加选择地盲目扩张,试图在高、中、低端各类教育培训中样样出彩是难以做到的。只有实施差异化战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找准学校发展的切入点,进而凝练与塑造出与众不同的优质品牌。

  第四,差异化致力于自我完善,有利于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核心竞争力。差异化是造就特色的前提,没有差异就没有特色,特色是质量与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高校独特的办学理念、教育模式和校园文化等在长期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核心理念、制度以及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只有长期致力于继续教育探索的学校,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高校继续教育实施差异化发展是高校自身条件与基础决定的,是适应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各类高校的继续教育都应在办学方向和市场定位上各取所长,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上各有偏重,在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各有特色,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各有创新。唯有如此才能为自己争得良好的生存空间,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特色化: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之本

  高校继续教育的特色是其办学理念、定位目标、学科布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个性的综合反映。特色化即是不断追求和强化特色的过程。对于培育特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目前已成共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行动。特色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系统工程中,管理体制改革是前提,决策者的办学理念是灵魂,学校发展的科学定位是核心,发挥本校资源优势是基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本,特色化的培训项目和课程开发是重点,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一)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扩大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办学自主权

  高校继续教育要寻求特色发展的空间,其组织机构必须有足够的办学自主权。如果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学校对它统得过死,管得过多,就限制了继续教育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之没有办学积极性,要么疲于应对外在监控。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许多高校发展的兴奋点聚焦在不断拓展学科专业的覆盖面和提高办学层次上,不顾自身条件追求“大而全”和“高精尖”,而对改革继续教育内部管理问题显得不够关注,多数高校仍习惯性地恪守着与市场体制不相称的旧体制、老办法,致使继续教育办学缺少活力,教学缺乏特色。所以,要加快继续教育的特色化建设,就必须改革高校对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体制和继续教育学院的内部运行机制,给予继续教育学院充分的办学决策权和项目开发自主权,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并在非学历继续教育领域大胆推行以经济责任制、项目制等为主要形式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尊重改革者的智慧和劳动成果。

  (二)牢固确立特色化办学理念,营造富有个性化的校园文化

  推进高校继续教育特色化建设,理念是先导,政策是保障,实践是根本。特色化建设通常需要经过办学理念的特色、管理制度的特色和教育实践的特色等三个层面依次推进,多次循环往复后才能逐步实现。理念的特色存在于学校决策层及教职工的思想意识中,决策团队核心的教育理念是学校特色化建设的灵魂。可以肯定,中外所有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无不与其决策者独特的办学思想密切相关。如果一所学校的决策者没有独到的办学理念、独特的教育思想、深邃的理论研究和富有穿透力的服众本领,是不可能创出特色的。因此,继续教育特色化要求其决策层应该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和敏锐的洞察力,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专家型班子、研究型团队、学习型组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