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筒——古代文人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符号”!

 东方竹马 2016-01-09


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自古以来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中国人的文化习惯是“于细微处见精神”,越小的艺术品,在制作上越是精细。笔筒作为古代文人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符号,从来就不曾被忽略。在古代,如果没有讲究的、有格调的文房用具,那么作为一个文人,他的修养乃至做人的品质都是要受到质疑的。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今天才得以看到那些材质考究、制作严谨、韵味十足的形形色色的笔筒。这些流传于世的艺术品,不知经过了多少文人细心地擦拭与触摸,也不知在书房案头上激发了多少才子的遐思冥想。在这些笔筒身上蕴藏着无穷的文化内涵。

明清时期的文房雅玩雕刻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个高峰,在各种材质的笔筒中,明清时期的笔筒主要以瓷质、玉雕、景泰蓝工艺及竹木雕刻的笔筒为多。在这些类别的笔筒中,作为一种文玩艺术品,尤以文人风味醇厚的竹雕笔筒见胜。

所以在竹刻笔筒的收藏中应当以清代作品作为重点集藏对象,不仅因为其传世作品相对较多,主要是因为清代的竹刻行业人才辈出,竹刻的技艺已经相当精绝。

从质地上看,竹刻笔筒并不比其他材质的笔筒贵重,以明晚期到乾隆时期的笔筒为例,明末清初,竹雕名家辈出,从体裁的意境到雕刻的技巧都有文人的贡献,此时期的作品精益求精,艺术表现力极强。所以明清时期竹刻笔筒的市场价位一直很高。

如果觉得不错,点上角的''不妨分享到朋友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