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读《耶路撒冷三千年》之八

 佳俊英子 2016-01-10

五、总结


       看完耶路撒冷三千年的沧桑史,我一直在想如何给这本书的阅读笔记写一个总结,想想我们从这本书的阅读中学到了什么?书里有哪些内容能够感动我们、启发我们的。以下有三个方面的读书体会,它们与我以前读过的三本书有关。

       第一、宗教的作用。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指出,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上帝赋予人的职责”(或者说路德翻译成德语的“天职”)是什么?韦伯说:“今天,充满了资本主义精神的人们倾向于对宗教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假如不是公开敌视的态度的话。” 但是,韦伯反问:“一个人毕生工作的唯一目地“难道”就是背负大量金钱和财物钻进坟墓”吗? “在富人们临终的场合,相当巨额的钱财作为‘良心钱’从他们的口袋流向宗教机构”。“商人无法取悦上帝”这是中世纪以来所有宗教的信条,也是真理。《耶路撒冷三千年》证明了宗教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

       第二、文明的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里强调:“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最普遍的、重要的和危险的冲突不是社会阶级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或其他以经济来划分的集团之间的冲突,而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民之间的冲突。部落战争和种族冲突将发生在文明之内。” 在亨廷顿看来:“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 因此,“一个不同的文明必须学会...相互学习,研究彼此的历史、理想、艺术和文化,丰富彼此的生活。” 《耶路撒冷三千年》证明了战争、屠杀和压迫的根源都在于文明的不同。

        第三、宽容的道理。房龙在《宽容》这本书的最后一章里写到:“一群狼不会容忍一只与众不同的狼。... 一个野蛮人的部落不会容忍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即使在文明程度较高的希腊城邦,也不能容忍那些敢于对当权者提出质疑的人。” 为什么会是这样?房龙指出,“因为人们从来就没有走出恐惧的阴影。不宽容是恐惧造成的。” 我们不知道《耶路撒冷三千年》后的又一个三千年会怎么样,“只有等到人类征服了自身的恐惧心理时,宽容的时代才会到来。” “那一天,也许不久就会到来,也许还要等上十万八千年。但是,那一天一定会到来,我们之所以活着,就是为了等到那一天。”


u=359618487,104761893&fm=21&gp=0 - 版本 3.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