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帕金森病(震颤麻痹)及其治疗

 dczyxhd 2016-01-10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黑质-纹状体病变导致多巴胺减少,引起的以肢体震颤、僵直和运动缓慢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它由英国一位叫做詹姆士.帕金森(James Parkinson)的医生于1817年首先描述。据流行病学调查,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大约有1%的人患有此病。中国约有200万以上的人患有此病。由于公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帕金森病的患病人数也在逐渐增加。

帕金森病(震颤麻痹)及其治疗

帕金森病缓慢起病,最初的症状往往不被人所注意。在出现以下症状时,临床上就基本可以诊断为帕金森病了。

(1)静止性震颤:震颤往往是发病最早期的表现,通常从某一侧上肢远端开始,以拇指、食指及中指为主,表现为手指象在搓丸子一样的运动。然后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晚期可波及下颌、唇、舌和头部。在发病早期,患者并不太在意震颤,往往是手指或肢体处于某一特殊体位的时候出现,当变换一下姿势时消失,所以称为静止性震颤,这是帕金森病震颤的最主要的特征。 震颤在病人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加剧,睡眠中可完全消失。震颤的另一个特点是其节律性,频率每秒钟4-7次。

(2)肌僵直: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和躯体通常都变得很僵硬,病变的早期多自一侧肢体开始。初期感到某一肢运动不灵活,有僵硬感,并逐渐加重,出现运动迟缓、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动作都有困难。如果拿起患者的胳膊或腿,帮助他活动关节,你会明显感到他的肢体僵硬,活动其关节很困难,象两个咬合的齿轮转动时的感觉。

(3)运动缓慢:在早期,由于上臂肌肉和手指肌的强直,病人的上肢往往不能做精细的动作,如解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变得比以前缓慢许多,或者根本不能顺利完成。写字也逐渐变得困难,字越写越小,呈“小写症”。面部肌肉运动减少,病人很少眨眼睛,双眼转动也减少,表情呆板,呈“面具脸”改变。行走时起步困难,一旦开步,身体前倾,重心前移,步伐小而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步,即 “慌张步态”。行进中,患侧上肢的协同摆动减少以至消失;转身困难。有流涎、言语减少,严重时饮水呛咳等表现。病情晚期,病人坐下后不能自行站立,卧床后不能自行翻身,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特殊姿势:尽管患者全身肌肉均可受累,肌张力增高,但静止时屈肌张力较伸肌高,故病人出现特殊姿势:头前倾、躯干略屈、上臂内收、肘关节弯曲、腕略伸、指掌关节弯曲而指间关节伸直,拇指对掌,髋及膝关节轻度弯曲。

其他症状:可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如唾液和皮脂腺分泌增多,汗分泌增多或减少,大、小便排泄困难和直立性低血压。少数病人可合并痴呆或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及肢体酸痛不适、便秘、多汗、流涎等。

帕金森病的治疗是一“复杂的系统工程”。可分为下面几个方面:

(一)日常生活方面:

1、活动:肢体经常的活动锻炼有助于缓解关节的不灵活;

2、饮食:帕金森患者容易出现便秘和皮肤油脂分泌过多,故在饮食上要多食富含纤维素和易消化的食物,控制脂肪的摄取;

3、心理卫生:许多患者在患病后会出现情绪不稳、焦虑、恐惧或自暴自弃,这些都是由于对疾病缺乏认识所致。患者心理状况的好坏会影响治疗效果,医务人员和家属应向患者解释病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4、积极锻炼,增强体质对延缓疾病进展大有裨益。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原则:目前,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都是对症治疗,多数药物在应用初期都有较大的副作用,最常见的就是消化道的症状,如恶心、呕吐等。所以在给患者使用每一种抗帕金森病药物时都要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在可耐受的药物副作用的剂量范围内,达到最佳的疗效时便以该剂量维持治疗。“最佳的疗效”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的预期治疗目标。

常用药物有抗胆碱脂酶类药物(如安坦)和多巴胺替代剂(如左旋多巴、美多巴)、多巴受体激活剂(协良行、如溴隐亭)及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及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等。这些药物的使用要从小剂量开始,精细搭配与调节,同时要注意副作用,治疗并发症。

(三)手术治疗:

自从上世纪50年代利用立体定向苍白球手术和丘脑手术来治疗帕金森病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分为三大类,第一种是毁损手术,毁损靶点为丘脑的Vim核、苍白球腹后内侧核(Gpi)即现在媒体中所出现的“细胞刀”,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病例的总结,发现毁损手术有多达30%~40%左右的各种并发症,如偏瘫、言语及智能障碍等,并且手术非根治性,复发率高。第二种是干细胞移植,目前神经干细胞移植还处于动物实验阶段,要应用于临床可能还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第三种手术是深部脑刺激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这是近几年国际上治疗帕金森病和特发性震颤的新方法,最先法国的Benabid等在进行丘脑毁损手术,电刺激丘脑腹内侧中间核(Vim)核时,发现Vim核进行低频(50Hz)刺激导致震颤的幅度增大,高频刺激(大于100Hz)则能抑制帕金森病的静止性震颤,并且其效果是可逆的,刺激终止时抑制震颤的效果消失。根据这一发现,Benabid于1987年最先引进了深部脑刺激技术(DBS)来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现阶段,DBS植入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最新进展,在发达国家正逐渐取代毁损手术。它是利用脑立体定向手术在脑内某一个特殊的位置植入电极,通过高频电刺激,抑制异常电活动的神经元,从而起到治病的作用。DBS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1)脑深部刺激电极:为一绝缘的细导线,在尖端有四个电极触点。2)神经刺激器,包括电池和微电路。3)延伸导线:为一绝缘导线,连接植入的电极和神经刺激器。应用立体定向头架和影像设备如MRI或CT确定脑内的靶点,通过颅骨上钻的小孔,在微电极或实时核磁共振成像的引导下将电极放入脑内特定的位置。神经刺激器植入锁骨下的皮下,通过皮下隧道用延伸导线连接电极和神经刺激器。在植入后,用程控仪通过射频信号与神经刺激器联系,调节参数,以达到最佳症状控制。经过多个临床中心的研究表明,丘脑底核(STN)的DBS手术,不仅可以改善帕金森病的所有症状,包括“起步困难”、“步僵”等中线症状,而且还能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对左旋多巴导致的副作用,如异动症、痛性痉挛都有很好的疗效。该方法自1998年起在国内开始开展,近年已逐渐发展并得到了普遍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