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商周玉器

 露珠映阳 2016-01-11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蓝字“中国古玉”关注我们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页面内容



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商周玉器


商晚至西周早 魚形佩。青玉偏黃色,表面有橘色附著物。作一魚,首尾皆向下彎,似呈珮璜之形。圓眼,近魚嘴處鑽一小孔用以穿繩繫掛。紋飾簡單而渾樸古趣。 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晚至西周早 魚形佩。綠色玉,表面有附著物。長條狀,單圈大眼,線刻魚鰭、魚鱗,其手法並非寫實,而是象徵性的表現魚的主要特徵。 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後期至西周早期 玉戈。黃褐色玉,帶有硃砂。為典型的商後期玉戈。此戈有一處斷接。平素無紋。長38.9公分 9.52公分 0.5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晚期至西周 雕牙魚形珮。全器取一段獸牙琢製而成,剖面略成三角形,一端作魚首形,於唇部鑿一孔,自其下頷穿出,可繫掛,側面尚有一未鑿穿之孔;另一端圓弧。器身中腰內縮,陰線紋飾分成三段:有孔的一段即作魚首紋,魚身前段飾一側面獸首紋,後段所飾陰刻線紋略成三角形。魚唇部位已為銅鏽染成綠色,在側面未鑿穿之孔的部位上遺留銅鏽。近年在山東滕縣前掌大村發現商代中晚期墓葬,在已發掘的五座商代晚期大墓即有一件雕骨魚,長一二?六公分,通體泛綠,兼有朱色,紋飾與此件相似。此外,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亦藏有類似器,與此件更類似,但無穿孔。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雕骨魚出於河南,山東滕縣前掌大商代大墓是商代某方國的貴族墓地,也被認為是商代在東方的「商文化亞區」。除了商代後期的出土雕骨魚外,在河南濬縣辛村E區第四條探溝一個西周早期小型墓(M72)中,也曾出土一件雕骨魚形珮,尺寸與玉丁寧館所贈者接近(長一四?五公分),器形與紋飾也雷同。前者魚唇部位略殘,似原有穿,故郭寶鈞逕名之為「魚形佩系」。長14.1公分 最寬2.2公分 最厚1.2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玉柄形器。青白玉,表面沾滿硃砂。長方形,製作較簡。此類玉器盛行於商至西周早中期,其功能意義尚有爭議,但肯定是當時的禮制用品。器表浮雕平行弦紋及陰刻平行線紋。長8.3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玉柄形器。青白玉,表面沾滿硃砂。長方形,製作較簡。此類玉器盛行於商至西周早中期,其功能意義尚有爭議,但肯定是當時的禮制用品。器表浮雕平行弦紋及陰刻平行線紋。長7.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玉柄形器。青白玉,表面沾滿硃砂。長方形,製作較簡。此類玉器盛行於商至西周早中期,其功能意義尚有爭議,但肯定是當時的禮制用品。器表浮雕平行弦紋及陰刻平行線紋。長7.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玉柄形器。青白玉,表面沾滿硃砂。長方形,製作較簡。此類玉器盛行於商至西周早中期,其功能意義尚有爭議,但肯定是當時的禮制用品。器表浮雕平行弦紋及陰刻平行線紋。長6.0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玉柄形器。青白玉,表面沾滿硃砂。長方形,製作較簡。此類玉器盛行於商至西周早中期,其功能意義尚有爭議,但肯定是當時的禮制用品。器表浮雕平行弦紋及陰刻平行線紋。長5.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小玉戈。半透明綠色玉,表面有附著物。戈援作弧形,前鋒尖銳,內作鳥首形,其上鑽兩圓孔,兩孔中間雕一圓形內凹。8.1公分x2.4公分x0.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鳥形玉珮。青黃色玉質,表面沾有混了硃砂的泥土。雕一側面的勾喙捲尾鳥形,喙下、胸前、腹下、捲尾等處,各有圓穿,用以佩帶。長5.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晚期至西周 玉魚。綠色玉帶白斑。扁長條形,魚嘴微張,縫隙中有一小孔穿,單圈大眼,平行線刻魚鰭。直樸富古趣。長7.12公分 1.9公分 0.42公分。


商至西周早期石雕牛(一對之一) 。石質,赭色偏紅,並帶有白粉狀物。全器雕作牛形,四肢站姿,牛首刻畫出牛嘴、眼及彎曲的兩角。牛身無紋。與另一隻成一對。8x2.6x4.1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至西周早期石雕牛(一對之二) 。石牛立雕,赭色偏紅,並帶有白粉狀物。全器雕作牛形,四肢站姿,牛首刻畫出牛嘴、眼及彎曲的兩角。牛身無紋。與另一隻成一對。8.1x2.8x4.3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至西周早期 弦紋凸緣璧。灰黑色玉質,尚有玻璃光澤,局部有灰白沁斑。圓璧上琢同心圓弦紋。中孔處上下有凸緣,緣上亦陰刻弦紋。凸緣璧用作手鐲,或用作佩飾,或尚有禮制功能。凸緣之一端,邊緣有小傷缺數處。外徑11.4公分 3.25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晚期至西周 玉魚。青玉,有白沁斑,表面有附著物。雕作細長的魚形,魚嘴上鑽一穿孔,供穿繩繫掛,上下緣琢以平行線表示魚鰭。12.1公分x0.8公分x0.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周或略晚 雕骨獸面紋管。全器截取一段動物肢骨磨製而成,器表陰刻三層紋飾,中央為菱格紋,分別以二道弦紋與兩端紋飾隔開,兩端紋飾分別是蕉葉紋與獸面紋,後者紋樣與商周銅器上紋飾類似,但是佈局違背當時銅器紋飾佈局方式,或為後人在舊骨器上陰刻仿古紋飾。附一六角紋錦盒,蓋面上有題簽「商 麈尾柄飾 一段獸面文一段織文一段蕉葉文 骨刻已精 癸亥」。高10.0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周 骨笄。取一較長獸骨磋磨呈長條形,一端成較大弧形,一端較小;剖面成棗形。器表傷蝕,小局部染成綠色,並可清晰看出器表打磨痕跡。長11.3公分 最寬1.2公分 最厚0.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周 玉戚。玉戚禮器。全器綠色玉質,表面帶有墨綠色及粉白色斑痕。器身呈稍不對稱梯形,刃部兩側微向外撇,如風字型;近背端鑽一孔,平背,斜弧刃,兩側各刻飾四個牙。長9.1 8公分0.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晚期至西周 玉韘。白玉,泛白色絲紋及赭斑。橢圓形筒狀,一端平齊,一端斜口,口上圓下方,底端正面鑽兩孔,背面琢了兩道橫溝。玉韘是一種指上的飾物。4.0公分x3.4公分x2.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 石斧。石質,色澤深灰,前端有拋光,背部有白化現象。全器略作長方形,分刃部與背部兩部份,刃部三面有刃,前小後大,背部有孔,為兩面鑽。12.2x5.1x2.6 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睌期至西周 玉牛。玉質特別,一半為碧綠色,一半為淺赭色,綠色的部份,局部還附有銅綠鏽。琢一半蹲半站的牛,方形眼,角、耳全,尾巴下垂,口部至下巴處,有一圓穿,可供穿繫。長3.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至西周早期 凸緣璧。草綠泛黑色,似為蛇紋石質。圓周不太規整。徑11.9公分 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爬蟲形玉珮。青白色玉質,瑩透溫潤,表面沾著混有硃砂的泥土。琢一爬蟲形動物作貼地匍伏狀,口部到頦下有小穿,用以佩戴。方眼、捲角,體軀上飾浮雕的細捲雲紋,尾端形成削薄的斜刃。為商末至西周的典型風格。長6.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蟬形佩。青綠色玉,有許多白斑。長條形,頂作一「介」字結構,線條簡單。「介」字結構下鑽有一孔,應是用穿繩佩帶用。長3.4公分 1.11公分 0.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鳥形玉珮。青黃色玉質,表面沾有混了硃砂的泥土。雕一側面的勾喙捲尾鳥形,喙下、胸前、腹下、捲尾等處,各有圓穿,用以佩帶。長5.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晚至西周早 蟬形佩。綠色玉,部分白化。蟬頂作「介」字結構,橫鑽一小孔。雙面都有紋飾,雙眼下琢兩個回字形,腹成三角形,內填漩渦紋,兩側雕平行線。長3.9公分 2.1公分 0.54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晚期至西周 牙笄。長條形,一端扁平如傘蓋狀,器身剖面呈圓形,但另一端仍顯露牙黃色外,幾乎全染成墨綠色。似此如傘蓋狀之髮飾,在屬於商晚期的殷墟小屯村即曾出土,至於陝西長安灃西張家坡西周遺址,以及新旺村西周製骨作坊遺址中所出土為數不少的骨笄裡,也有這類形器;陝西鬥雞臺溝東區漢代墓葬中也曾出土類似髮簪,但平頂狀傘蓋較向外伸展;在揚州唐城手工業作坊遺址出土的骨簪,簪首雖然也作傘蓋狀,卻呈圓頂,而非平頂。長9.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周 骨笄。扁長條形,一端圓弧,一端尖細。圓弧之一端較薄,中段以後漸厚,一面平滑,一面突弧,故中端以後剖面略呈半圓形,器表打磨光滑。似此光速扁平的骨笄,在夏代的二里頭文化遺址中即已出現,而在陝西長安灃西張家坡的西周居址中也曾一再出現,應是商周先民相當普遍使用的裝飾品。長15.7公分 最寬1.1公分 最厚約0.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晚期至西周 雕象牙鳥首笄。器用一整塊象牙雕製而成;笄首雕一高冠側面鳥立於王字臺座上,鑿一小凹槽作眼紋,翼部陰刻雙圈一點之圈點紋,尾上翹,喙突勾;臺座部位有傷缺,笄身呈扁圓柱形,尾端扁尖,或因殘損,經後人修磨而成扁尖。此器已成黃色,應已出土了一段時間,可謂傳世器。凹槽內原或嵌有綠松石類飾件,今已佚。這類高座鳥首笄應在商後期婦好墓主人入葬之後才出現,一直流行至西周。長12.4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晚期至西周 骨笄。長條形,一端鈍尖,一端平頂如傘蓋狀,剖面呈圓形。器表傷蝕,笄首傷缺。似此笄首如傘蓋狀之髮飾,在屬於商晚期的殷墟小屯村即曾出土,至於陝西長安灃西張家坡西周遺址,以及新旺村西周製骨作坊遺址中所出土為數不少的骨笄裡,也有這類形器;在揚州唐城手工業作坊遺址出土的骨簪,簪首雖然也作傘蓋狀,卻呈圓頂,而非平頂。長9.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後期至西周 玉管。玉質,色白而有赭斑,口緣略有璺。圓柱形,二端口緣外撇,中收細圓腰,上下有對穿大孔以佩掛。上下緣處各陰線刻回紋一圈,中腰處淺琢幾何化竊曲紋一圈。本件現與另四件玉器同收一於日本蒔繪長方菊花漆匣。可能原為商至西周時玉管,用作杖頂或隨葬時的手握之物,器表花紋可能為明清時加刻。長4.4公分 一端寬1.8公分 一端寬2.05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至商周骨錐。細長條形,側視之略彎,剖面略呈圓形,但圓周不規整,仍留下垂直切剝骨材時的豎痕;一端斜削出銳尖針形,亦留下斜削骨材時的直痕;另一端為錐莖之延伸,未曾做進一步修飾。似此長條錐形器,或以為亦適用於分髮。長18.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梳形玉珮。青玉,瑩透溫潤,表面沾有硃砂,一面附有已腐朽的纖維狀有機質。雕作梳子的形狀,但梳齒未分離,且上端有小橫穿,應用以穿繫佩戴。在梳齒與橫穿間,琢有帶大捲角的動物面紋,為稀有的精品。長5.9公分 3.62公分 0.5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後期至西周前期 玉蠑螈。不勻的青灰色玉,沾有硃砂。雕一蠑螈,頭部略呈「V」形,鼻間處有一單面鑽鑿的小圓穿,可繫帶。浮雕長方形眼,頸部兩道直線弦紋線,頸側有一約三分之二圓穿,不詳其原因。腹部光平,背部微拱起,浮雕捲曲內縮的四肢,前後肢內縮,貼於身側。尾甚肥大,雕節紋。長9.7公分 最寬4.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末或周初 三孔卷雲狹刃半圓形管銎鉞。鉞,管狀圓銎、弧刃,銎上細下粗,銎尾部有鈐,刃尾反卷,器身上有三高突圓孔。銎身飾幾何紋。附件為玉珮、木牌。牌兩側飾龍首,面上有「周片雲戚」、「乾隆御賞」款。管狀銎高18.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晚期至西周 雕象牙鳥首笄。器用一整塊象牙雕製而成;笄首雕一高冠側面鳥立於王字臺座上,鑿一小凹槽作眼紋,翼部陰刻雙圈一點之圈點紋,尾上翹,近尾部亦鑿一小凹槽,凡凹槽內原或有綠松石等嵌件,今已佚,有三處凹槽填塞土質;喙突勾;笄身剖面呈橢圓形,尾端圓鈍。全器多處沾黏沙土,但仍露出象牙黃色。在商後期的殷墟,尤其是武丁之後的墓葬曾一再出現類似器用,婦好墓中即不見這類型笄。此外,在陜西長安澧西張家坡西周居址遺址中也曾出土這類鳥首笄,但絕大多數為骨製者。所以這類高座鳥首笄應在婦好墓主人入葬之後才出現,一直流行至西周。長24.2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商末周初 獸面紋管銎鉞。鉞,帶有扁平的「內」,又有「管銎」,屬中原、北方形制特點的混合制。器身後半部及於管銎的部分。特別是器身後半部,以單層的、細線淺浮雕的雷紋為主,並有鉤狀的近似棱脊形狀的平面邊飾,扁平的「內」部則表面裝飾幾何化的獸面紋,有似雲雷紋者,但又有表出獸面雙眼的紋飾。長16.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纠错、投稿 入会

联系编辑 微信号:mjj-610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