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三早读,断舍离的思考法则(一)

 茜茜0_0 2016-01-11

人生的种种苦恼,总混杂在我们对物品的执着中


第三章 先从整理头脑开始——断舍离的思考法则


以自我为轴心,把时间轴放在当下


“舍”的秘诀,就是完全地以自己为中心,并且以当下为时间轴。要怎么样才能掌握这种思考方法呢?


自我轴心”的窍门——注意提问提问时的主语


一次性筷子还是不知不觉地就填满了你的整个抽屉,只是因为能用就难以丢掉,因为丢掉会很可惜。我们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心理。这就是让物品当了主角的状态。拿筷子的例子来说,物品原本是因为“我用”才有价值。可多数人都说“筷子可以用”,拿物品当了主语。这是把主角的位子拱手让给了物品,把焦点聚在物品上的状态。


带着这种观点再回来看看我们的房间,你就会发现,只要是能装东西的地方,就全都塞满了买蛋糕时送的保温袋、已经干透了的湿纸巾、免费赠送的圆珠笔、住旅馆时送的小毛巾之类的杂物。这些东西很难说是“经过精挑细选才留下来的”。也就是说,收纳这些东西,只不过在做垃圾分类。如果大量累积类似这样的东西,就说明自己已经进入了对物品的品质和数量毫无知觉的状态。这些在居住环境里放了好几个月,甚至放了好几年的东西,只不过因为不是生鲜食品所以才没有烂掉。但是如果从机能上来说,它们早已经腐烂了。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就几乎等于是住在一个垃圾暂放室。


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留下来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


将物品比作人际关系,了解“当下”的含义


拿人际关系打比方:


已经成为了垃圾暂放处的房间,就好比是被各种人围绕着的生活状态。


如果能稍微提高一点,让主角从可以用的物品挪到自己身上,物品是否有用全由自己决定,这也可以说是飞跃性的进步了。拿人际关系来打比方,这就是从四周都是陌生人上升到了四周都是认识的人的阶段。


你与人的关系再往前发展一步,就到了需要确认能不能把对方叫做朋友的阶段。


更高的级别——只选择死党,也就是只选择真正必需而且自己又喜欢的东西的阶段。和很多人进行非常深入的交往,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有所选择,而且是在众多人里选择两三个,这才是真正精挑细选后的状态。


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理清扫除的整体概念


问一个问题,下面这些选项,属于整理还是收拾?

口 把沙发上的洗好的衣服叠起来。

口 把散乱的玩具收进玩具箱。

口 把拿出来的书放回书架。

口 把用完的文件装入文件夹。

口 把烘碗机里的盘子和杯子放回碗橱。


在断舍离里这些全都属于整理而不是收拾。


在断舍离里,“扫除”明确地分为“收拾”,需要利用收纳术的整理,以及表现为扫、擦、刷的打扫。


■断舍离中扫除的概念图





关注不扔东西造成的损失


经济学里有个众人皆知的80/20原则,说的是“80%的营业额都是由20%的营业员达成的”。按照这个意思,80/20原则也可以说成是巨额的成果是由少数人创造的经验原则。



“现在区·过去与未来区”这张图,就显示了这一原则。具有实际价值并且仍在发挥作用的物品,其实只占所有物品的两成,而且,绝大多数时候光靠这20%的东西就足以应付生活了。换句话说,如果只留下那两成物品,在五次里,只有一次会因为没东西用而困扰。


东西越多,人就越是越是容易陷入“必须要管理”的状态,就总会逼着自己去收拾。可是人一旦忙了起来,就怎么收拾都收拾不完,最后导致物品四处泛滥的状态。


想一想这些“因为不扔东西而造成的损失”,你的感觉就会好很多。


你舍不得扔掉的东西,是不是一年12月有十一个半月都派不上用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