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批管理的四大误区

 放牛的二蛋 2016-01-11


传统二批,因为其简单的分销职能,相对经销商的市场管理职能,以及终端对消费者的沟通平台和销售平台职能而言,更难以引起厂家的重视,然而随着通路重心逐步下沉,二批的市场营销地位和渠道职能也悄然发生变化,他们逐步担负起市场管理的职能,但厂家与二批松散的合作关系(没有资本联系,没有契约约束,唯独靠价差利益驱动),导致二批缺少忠诚度和向心力,无法按照厂家的意愿行驶其市场管理职能,因此如何调动二批的积极性,成就其市场管理职能、而不再是简单的分销职能,成了当务之急。  可是在实践中,厂家与二批之间,相对其他中间商而言,处于一种互不信任的不合作状态中,比如二批常常一边叫嚷着利润太少,可另一边,却“恩将仇报”,将厂家的促销折进成本,向同行、甚至向品牌挥舞着“价格屠刀”,其症结常常是因为厂家陷入了二批管理的种种误区。


误区一、二批渠道密度过大


深度分销是大多快速消费品企业普遍采取的渠道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典型的特点就是渠道维护人员多,厂家不遗余力的开发终端和二批商,认为二批开发越多,则通路越宽,对渠道的控制力就越强,即便有些二批没有责任心,也会东边不亮西边亮,确保终端能够被覆盖。


然而越是这样,对于通路流转越是不利。


二批数量太多,对单个二批商而言,不仅销量被稀释,绝对利润也寥寥无几,品牌对二批商难以形成吸引力;


而且,二批密度较大,各自的终端网络固然会纵横交错,终端客户的隶属关系不明确,二批商经常会为争抢下游客户而引发横向的渠道冲突;


再者,没有固定的终端网络,二批在渠道价值链上的权责与分工就不能明确,二批商也就难有责任心,也不会下力气去开发和维护终端;


渠道密度过大也会隐藏很多潜在危机,比如一旦终端需求和市场需求成长速度减缓,或停止成长,二批会因为担心产品滞销而杀价甩卖,继而导致利润进一步减少,二批更加失去信心和兴趣,会再度倾销,直至陷入如此恶性循环。


此时,厂家要做的除了要适当控制好二批渠道的密度,让二批能达到一定的销量和利润以外,帮助二批建设终端网络和理清渠道关系同样不可或缺,在其方法上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许多二批的经营比较散漫,大多没有谁会为自己印刷名片,如果业务员能主动跟二批印好名片,发给其管辖区的终端客户,一来,是给这些终端客户和二批“牵线搭桥”,以形成流畅和清晰的渠道关系网络,厂家作为协调者的身份给二批做好分工,各自专心经营自己的网络;再者,厂家的细心和对他本人的尊重,抑或是重视,足以让他们感动。而厂家此时所控制的是整个渠道的运作的流畅性,并不仅是孤立地掌控某一个环节。


误区二、终端直营截断了二批的后路


在深度分销模式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加人手精耕终端(主要指传统终端),从终端那里拿了订单后,企业常常考虑到自己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自然就不想让中间商来分一杯羹,就要求终端业务员直接从厂家或代理商给终端配送。


终端直营,等于说企业自己经营了一部分终端市场,虽然终端的铺市率以及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但是也“抢了”二批的生意,直接的后果是:二批销量减少,二批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同时这些二批定会加大对竞品的接货量,直接导致二批渠道堵塞,其间接效果是加速了渠道推力的消褪,此时,如果市场操作不当,品牌拉力不能有效增强,不言而喻,整个渠道体系的流转会因为动力不足而瘫痪。


从整个渠道的协调性出发,直营终端就不应该是直接为了提升销量,而宗旨是通过拓宽终端的通路,提升二批的动销速度,增强二批的通路信心。比如,铺市订单交给终端上游二批客户,一来可以加强二批与其下游终端客户的渠道关系;再者,二批会觉得厂家是在帮助他们做生意,其向心力也会增加。


误区三、销量导向的恶性促销


在渠道二批管理中,促销是最常用的手段,同样在二批通路促销上,也很容易陷入误区,比如拿促销做销量,寅吃卯粮,结果为了做销量,陷入做促销,压货,再促销,再压货的恶性循环,在许多企业或区域,促销几乎成了一种长期固定的销售形式,促销成了降价,这种变相的降价直接导致渠道真实价格倒挂,与终端直营一样,其实也是在违反渠道的游戏规则。


其中的原因跟促销的市场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厂家促销让利对于二批而言,在市场快速或加速成长的时候,产品周转率较高,二批不愁销售,也不担心资金压力,还会实实在在赚一把,促销还能达到激励二批的目的。


但是在市场低縻的季节或时期,促销常常是二批杀价的催化剂,二批所特有的经营模式决定了他们对价差的敏感性,“以怎样的低价格卖出,可以获得怎样更高周转率,从而获得效益最大化,这是第一位的,至于这样做对品牌有什么伤害却并不太关心”,这是二批所特有的思维模式,因此在促销压货后,一旦市场不太乐观,二批如果担心滞销而套住资金,很容易想到通过杀价来套现,结果不言而喻,二批让厂家陷入“促销等于自杀”的困顿之中。


尤其在这种情景下,要激励二批,就需要转换思路,跳出用通路促销做即时销量的怪圈,而从销量导向转移到市场培养为导向,比如,厂家不做通路促销,将资源转移为帮助二批商做市场基础性工作,虽然二批进货很少,但拿出做促销的这笔费用帮助他们做终端维护和分销,更容易提升二批渠道的周转速度,改善二批的经营效益;而且厂家不会向其他公司那样让二批压资金做销量,甚至是做甩手生意,让二批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如果能晓之以理,让二批明白这个道理,显然更容易获得二批的信任。


对于激励二批,当区的业务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也有很大关系,它时刻在间接影响着渠道的生态健康,在市场成长速度较慢,而二批数量较多的时候,此时如果过于追求销量数字,则常用的手法是刺激二批大量压货,那么有限的市场需求很容易导致二批竞相杀价冲货。对于区域主管而言,根据市场情况正确制定渠道营销政策,使渠道流转形成渠全面平衡,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误区四、专注专营不给二批“谋权”的机会


让二批能专心为自己的品牌服务,既可以打压对手,又是提升销售的捷径,这是大多企业梦寐以求的局势,于是有些企业不惜巨资通过买断等形式将二批做成封闭通路,以达到二批专营专注的效果,“聪明的”二批常常会借机挑拨各竞争厂家鹤蚌相争,自己坐收更高的“买断费”,厂家和二批的关系也因此更加商业化而缺乏人情味。


纵然一个品牌有很丰富的产品线,在一个地区的销售成长也是有限的,二批要发展,只有横向代理更多的品牌,这是必然的,厂家不应该堵住二批让他专注为自己做市场。此举不但不能刺激二批的积极性,相反让二批在某种意义上更加抗拒厂家。


大多二批的发展轨迹是以“二批”身份切入行业,做到一定实力后,会逐步代理品牌,从而“谋权”升级为经销商,厂家如果能抓住二批这个心理因势利导,引导二批去发展规模,让二批能够获得更快的成长,才让二批真正获得开拓市场的激情和动力,只要二批有动力了,厂家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引导二批为自己的品牌创造更多的价值。


而此时二批要发展,最迫切的是改善经营能力和提高市场管理能力,这需要有人诚心诚意帮助他们成熟起来,如果营销员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充当二批的市场管理顾问角色,势必能对二批的决策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双方合作更容易达成默契。


厂家如果还能尽量提供各种帮助,甚至在必要的时候,提拔二批为经销商,帮助二批实现自己的“梦想”。相信此时的二批,必定会把你的品牌作为一个主打品牌去培养,因为此时双方真正是“情投意合”的。如此种种,是让自己的品牌为二批的成长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毕竟,只有双赢的合作才是可以长期存在的,如果能创造“帮二批等于帮自己,同时也要让二批帮自己就等于是在帮厂家”这样一个经营平台,两者相辅相成,甚至唇齿相依,二批的积极性与责任心定会大大加强。

-END-



回复以下的关键词分类查询阅读相关文章:

销售主管、二批管理、区域经理、经销商管理、新渠道、城市经理、竞争、2015、厂商博弈、产品滞销、终端拜访管理、线路管理、深度分销、内部管理、销售技巧、利润提升、招聘、铺货、日常管理、团队激励、通路促销、销售误区、新产品上市、乡镇市场、新产品定价、销售指标达成、逼单、市场走访检核、白酒、啤酒、销量提升、代理产品、窜货、KA、终端生动化、新市场、市场操盘、学习、读书推荐、库存管理、销售新手、消费者促销、执行力、老产品、即期品处理、样板市场、招商、新媒体、经销商发展、绩效考核、考核、年度规划、导购、早会、陈列、转型、压货、节日、经销商成本控制渠道操盘、市场营销理论及定律、品牌真相、订货会、团队管理、培训、述职、述职报告。



PS:



国内最好的快消品经销商学习平台

专注为企业及经销商

提供专业、落地、实用的教程

致力于帮助中国快消品经销商快速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