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脊柱肿瘤怎么切?带你认清全脊椎切除术的方方面面

 whhpzyy 2016-01-11


哪些患者可行全脊椎切除术?行全脊椎切除术时,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分别该注意什么?关注2015《基于病例实践骨肿瘤诊断和治疗》学习班暨大师讲坛,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董健教授通通告诉你~


编辑:珠珠

来源:医学界骨科频道


脊柱肿瘤大约占全身骨肿瘤的6%~10%,其中恶性肿瘤好发于椎体,临床多因病理性骨折致脊椎失稳或神经压迫等压迫症状首诊。


对于原发性恶性肿瘤,既往多采取刮除;而对于转移性肿瘤,临床常在化疗和放疗后,行姑息性椎板切除术。上述治疗方法均存在局部复发率高,生存期短等缺陷,而非手术治疗的适用范围又较小,全脊椎整块切除(total en-bloc spondylectomy,TES)的出现及发展,为脊椎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方向。


TES由日本学者Tomita首次提出,可大大减少脊椎肿瘤的局部复发率,但仍存在风险大、难度高等问题。随着内固定技术的进步和手术技术的成熟、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恶性肿瘤患者的早期检出率增加,TES成为可能。


手术前提,需满足这个关键!


想要安全迅速地完成全脊椎切除,首先当然是要确定是否可行切除术!临床常用WBB(Weinstein-Boriani-Biagini)分期(图1)和Tomita评分(图2)衡量是否能行切除术。



图1 WBB分期


脊椎横断面上按顺时针方向可分为12个扇形区域,其中4-9区为前部结构,1-3和10-12区为后部结构。组织层次从椎旁到椎管共分为A-E5区:A为骨外软组织;B为骨性结构浅层;C骨性结构深层;D为椎管内硬膜外部分;E为椎管内硬膜内部分。每例分期记录其肿瘤的扇形区位置、侵犯组织层次及受累椎体。



图2 Tomita评分


根据WBB分期记录数据,结合Tomita评分便可确定是否适合行切除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应用的推荐类型为2、3、4、5类型的病灶,对第1和第6种也有相对适应性,但第7种类型不推荐使用。


手术前,哪些东西需理清?


在解除疼痛和神经及脊髓压迫的基础上,为尽可能去除肿瘤病灶,常行广泛切除。为了规避硬膜外静脉丛大量出血和大血管及脊髓神经损伤等风险,在符合Tomita评分的基础上,也应综合考虑手术适应证。


临床常见的适应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椎体不问或塌陷已引起脊髓受压、神经功能损害或顽固性疼痛;2)预期生存期可达6个月以上;3)经正规放疗、化疗及激素治疗,但不敏感;4)对症治疗后效果不佳。


术前除了应明确适应证,还应进行合理的术前评估,除了Tomita评分(表1、2),Tokuhashi改良评分(表2)也较常见。



表1 Tomita评分表



表2 手术方案评估表



表3 Tokuhashi改良评分表


当分数为0-8分时,预计生存期≤6个月,则采取保守治疗;9-11分,预计生存期超过6个月,常用姑息性手术(但脊柱转移为单发且主要内脏无转移的可行切除性手术);12-15分,预计生存期超过12个月,行切除性手术。


手术时,入路的选择有这些……


临床常需根据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等决定手术入路,切除术常用的入路有前方和后方入路。前方入路视野显露充分,操作空间大但难以整块切除;而后方入路对内脏器官干扰小,且可避开重要血管及神经,但视野显露不够充分;对于病变严重者,可选择联合入路。全脊椎整块切除选择的是后正中显露入路,L3、4一般不建议常规行TES。


手术后,不要忘了并发症


除了血管、神经及硬膜损伤等术中并发症,术后的并发症同样需要当心!


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胸腔积液、肺不张、肺炎;休克、低血容量;脊髓、神经损伤以及术后内固定失败。其中以内固定失败最为主观,因此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需仔细考虑内固定松动和断裂的原因,此外,在术前也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对植入材料进行选择。


脊柱肿瘤行TES切除虽然难度大、解剖复杂,但只要术前全面了解解剖知识和相关并发症,做好详细术前计划,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状况,全切除的获益还是相当乐观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