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名方(2012年) 74

 乐山有大佛 2016-01-11

和胃汤;王今觉,男,1942年出生;组成高良姜12克,姜半夏9克,草豆蔻9克,当归6;功能和胃止呕,降逆止痛;主治胃脘痛(胃、十二指肠炎或溃疡)属虚寒证、寒凝;服法日1剂,水煎服;方解高良姜辛热,归脾、胃经,温胃祛风散寒,行气止;加味胃阴虚者加干石斛15克;大便干者加肉桂6克、;独寄骨痹汤;杨富国,男,1951年出生;组成独活10克,羌活10克,桑寄生10克


和胃汤

王今觉,男,1942年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学研究员,主任医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应用独创的中医学“望目辨证诊断学”及“辨病证医药学”理论与方法,临床诊断、治疗与研究内科、外科、妇科、男科、中医眼科等各科疑难杂病和常见病,疗效显著。出版独著、合著各二部,发表论文30余篇。

组成 高良姜12克,姜半夏9克,草豆蔻9克,当归6克,制香附6克,公丁香3克。

功能 和胃止呕,降逆止痛。

主治 胃脘痛(胃、十二指肠炎或溃疡)属虚寒证、寒凝证、气滞证、瘀血证、食积证者。

服法 日1剂,水煎服。

方解 高良姜辛热,归脾、胃经,温胃祛风散寒,行气止痛,直达病所,为君药。姜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能燥湿、降气、止呕;草豆蔻辛、温,归脾、胃经,温中祛寒、行气燥湿,二药共为臣药。当归甘、辛、苦,温,归肝、心、脾经,温中,和血,止痛,为佐药。制香附辛甘、微苦,平,归肝、三焦经,理气行血,解郁止痛;公丁香辛温,归脾、胃、肾经,温肾暖中、和胃降逆,二药共为佐使,协同君臣药运行气血,改变瘀血状态,从而消除病变局部水肿,改善胃脘痞胀、疼痛,恢复胃腑功能,改善胃气上逆状态,起到理气、降逆、止呕作用。由于肾为胃关,暖肾也可以起到和胃作用,故草豆蔻与公丁香配伍也可和胃止呕。诸药配合,共奏和胃降逆、镇痛止呃功效。

加味 胃阴虚者加干石斛15克;大便干者加肉桂6克、大黄6克;泛酸者加海螵蛸15~30克;严重食积加焦三仙各9~15克。

独寄骨痹汤

杨富国,男,1951年出生。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临床、教学、科研30余载,擅长颈肩腰腿痛的非手术治疗。1992年研制出多功能牵引复位机,1993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00年获咸阳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组成 独活10克,羌活10克,桑寄生10克,细辛5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焦杜仲20克,威灵仙20克,制川乌5克,制草乌3克,桂枝10克,肉桂6克(均为后下),当归10克,川芎10克,炒白芍10克,狗脊20克,姜黄10克,乌梢蛇10克,牛膝20克,炙甘草10克。

功能 祛风胜湿,温经止痛。

主治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

用法 制川乌、制草乌均用开水先煎1小时,日1剂,水煎500ml,分早晚2次空腹服。

方解 方中独活为君,善治下焦与筋骨间之风寒湿邪。羌活善治上焦与

筋骨间之风寒湿邪,伍以细辛发散阴经风寒,搜剔筋骨风湿而止痛;防风、威灵仙祛风邪以胜湿止痛;秦艽除风湿而舒筋;桑寄生、焦杜仲、狗脊、牛膝祛风湿兼补肝肾,强腰膝。对急性风湿病人四肢关节疼痛剧烈,非普通祛寒止痛药所不能有效者,可加制川乌、制草乌、乌梢蛇温经止痛,通关开腠,驱逐寒湿;桂枝、肉桂温通血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祛风止痛。综合全方,祛风除湿,祛寒温经,通络止痛。驱邪扶正,标本兼顾,风寒湿被除,肝肾强而痹痛愈。

加减 仅有下肢痹证,可不用羌活;若后期疼痛不甚严重可以去川乌、草乌;若脾气虚湿重可加党参、茯苓。

抗纤汤

米烈汉,男,1951年出生,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名中医,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从医40年来,擅长中医内科、妇科疾病及疑难杂病的诊治。完成科研课题10余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9项;负责设计指导并主持完成国家一、二期临床新药观察30余项,研制新药2项;在研课题5项。出版专著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70篇。

组成 红参15~30克,沙参10克,黄芪30~50克,丹参10~3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冬虫夏草6克,百合10克,苏子10克,旋覆花9克,鸡血藤10克,鸡内金10克,砂仁6克,甘草10克。

功效 益肺通络,活血化瘀。

主治 肺痿。邪阻肺络,气虚血瘀证。症见气短乏力,动则气喘,咳嗽咯痰,面色晦暗,口唇紫绀,消瘦自汗,食少纳呆,杵状指趾。舌质紫暗,苔薄白或薄黄,脉沉细。

用法 每剂武火煮沸后,文火再煎煮30分钟。共煎2次,滤出药汁400ml,分早晚温服,每次200ml。每日1剂。孕妇慎用。

方解 方中红参、沙参益肺养阴,润肺化痰;黄芪补肺气,益卫气,卫气实则邪不外侵,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三者共为君药。冬虫夏草补益肺肾,化痰止咳;丹参、当归、川芎活血补血,共奏益气活血化瘀之效。四者共为臣药。佐以百合润肺止咳,苏子、旋覆花降气化痰平喘,气降痰消则咳喘自平;鸡血藤行气补血通络;鸡内金、砂仁健脾消食,固护脾胃。使以甘草益气补中,祛痰止咳,调和诸药。全方诸药合用共达益气活血通络,补益肺肾,降气平喘,健脾化痰之功。本方配伍特点:一是活血之药配伍益气补肺之品,补活并行,则活血不伤气,补虚不留邪。二是化痰药与理气药同用则气降痰消。该方通过临床运用观察,对治疗肺纤维化有一定疗效。

加减 咳喘气逆,痰多胸痞,食少苔腻加白芥子、莱菔子各10克,葶苈子10~30克,五味子3~6克;气喘甚者加炙麻黄6~9克,桑白皮15克;口干咽燥,舌多裂纹者加玄参、天冬、麦冬、天花粉各15~30克;便秘者加炒大黄15~30克。

黄芪龟板汤

刘文峰,男,生于1939年。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病等内科疑难杂症。据其自拟方所制“糖利平胶囊”、“降脂抗凝颗粒”、“百部止咳糖浆”、“骨质增生胶囊”等院内制剂,疗效显著。主持的科研课题“疏肝清热活血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荣获天津市科学技术成果奖、天津市卫生局科技三等奖。曾参与著书两部,发表论文20余篇。

组成 生黄芪60克,生地20克,龟板15克(先煎),夏枯草20克,连翘15克,知母15克,黄连10克,香附15克,丹参15克,白芥子15克,玄参15克,浙贝母20克,生牡蛎30克。

功能 益气养阴,清热泻火,行气活血,化痰散结。

主治 甲亢早、中期,伴甲状腺肿大,症见心悸,多汗,怕热,急躁易怒,口干易饥,消瘦,乏力,手颤,舌红,脉弦细数。

用法 上药除龟板外加水浸泡半小时,龟板加水先煎40分钟,再加入浸泡药物共煎30分钟,两次煎取共留汁400毫升,早晚餐后各服200毫升。

方解 甲亢隶属“瘿病”范畴。沈金鳌指出:“瘿之为病其症皆隶属五脏,其源皆由肝火。”显然,甲亢伴甲状腺肿大者,同样累及五脏,以肝为起病之因,心肺脾为起病之脏,肾为久病之变。甲亢早、中期病机,正虚邪实,热盛是其特点。虚则气阴两虚,实则热盛、痰瘀交结。热在肝、心、胃,气虚脾与肺,阴虚肝与肾。情志失调,肝郁化火是热盛之源。肝郁,气滞血瘀生痰,肝火犯胃扰心,肝火伤阴动风;肝气横逆挟痰循经上行,气、火、痰、瘀在颈前相互凝结成块为瘿。热盛伤阴,壮火食气,故气阴两虚,气、火、痰、瘀交结壅滞,为甲亢早中期基本病机。方中大剂量黄芪益脾肺之气,敛汗固卫;生地、龟板、知母滋补肝肾之阴液;夏枯草、连翘、黄连、香附,疏肝解郁,清泻肝、心、胃之火热;丹参、玄参、白芥子、浙贝母、生牡蛎活血化痰,软坚散结。全方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清热泻火,化痰散结之功。

加减 汗多者,加浮小麦、五味子、山萸肉;手颤甚者,加天麻、珍珠母;心悸甚者,加百合、生龙齿;易饥甚者,加生石膏;便溏者,加扁豆、山药、乌梅、薏苡仁;甲状腺肿大坚硬者,加王不留行、蜈蚣、制鳖甲;外感热毒炽盛者,加银花、虎杖、大青叶。

临床运用 在甲亢早中期,运用本方加减治疗,不仅可消除临床症状,如坚持长期治疗,尚能逐渐恢复甲状腺功能,且无毒副作用。若加用西药,中西合治,可减少西药用量,其效更佳。但甲亢后期,随病程迁延,阴损及阳,或过用寒凉伤及阳气,其病机转化为脾肾阳虚为本,气滞、血瘀、痰凝为标之证,治当温补脾肾、行气化瘀、软坚化痰、散结消瘿为法,本方不宜。

止痫汤

杨星龙,男,出生于1926年。曾任湖北省松滋县中医院院长,湖北当代名中医、湖北省荆州地区“名老中医”。从医60余年,对常见病及疑难病自创了一些显效方剂,先后撰写论文13篇进行供学术交流。

组成 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川芎8克,钩藤20克,石决明30克,全蝎6克,栀子15克,连翘15克,黄芩20克,甘草6克,薄荷6克,竹叶10克。

功能 养血潜阳,清热解痉。

主治 痫症。

用法 发作期及缓解期均可服用。每剂药加水适量煎2次,混合2天分6次服完。暑天置于冷藏。

方解 本病发作急骤,短暂感觉全失,抽搐、口吐白沫为主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郁热内伏,肝阴不足,是病之根源。偶尔正气调节失控,风火内动,风借火势,火借风威。扰乱神明,突发感觉全失,不省人事。外闭经络,全身抽搐,双手拘急,双目上吊或直视,牙关紧闭。热灼津液,口吐白沫,俟正气复,又如常人。以四物汤养血柔肝,以凉膈散折其内热,去芒硝、大黄,防伤气损血。加石决明平肝潜阳,钩藤、全蝎息风解痉,共奏养血潜阳,清热解痉之效,消除风火相煽之患。

加减 头痛加白芷15克,防风15克,散热止痛;便秘加生首乌30克,养阴通便;小便不利加滑石50克,利尿除热;胸闷脘阻加枳壳、郁金,开胸利隔。

金平饮

梁彦,男,出生于1956年。北京市中关村医院中医科主任,北京市优秀中青年中医师,从医30年,在妇科、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上具有独到之处。曾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及多项区级科研奖。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

组成 炙麻黄3~10克,杏仁10克,黄芩10克,甘草10克,法半夏10克,葶苈子15~30克,荆芥10克,前胡10克,百部15克,枇杷叶10~15克,连翘15克,草河车15克。

功能 宣肺平喘,化痰止咳。

主治 多种原因引起的咳嗽、哮喘等。

用法 水煎服,每剂2煎,每煎200毫升,口服,每日2次。

方解 方名取金平饮,肺属金,平为安,金平则肺安,故名。此方为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咳嗽、哮喘的基础用方。其组方原则遵循“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训,以麻黄、杏仁、荆芥、前胡宣肺解表,止咳平喘;黄芩、连翘、草河车清热解毒;法半夏、葶苈子化痰;百部、枇杷叶止咳降逆;甘草调和诸药兼有止咳之功。其中麻黄、杏仁、黄芩、甘草自拟为“麻杏芩甘汤”,另有四种对药为多年实践摸索而成,即连翘、草河车;法半夏、葶苈子;百部、枇杷叶;荆芥、前胡。可用于多种原因所致咳嗽、哮喘等,特别适用于儿科咳嗽,经数十年临床实践、数千例患者治疗验证,疗效显著,易于掌握,重复使用有效。麻黄一药,为方中主药,不可欠缺。但有特异性敏感患者或心率过快者使用应谨慎。可用桑叶、桑白皮两药替代,有近似之功。

加减 本方加减甚多,择其要着叙述如下:肺热重者加石膏、知母;合并肺炎者加鱼腥草、大青叶;痰多者加浙贝母、苏子;肺气上逆重者加厚朴、代赭石、旋覆花;合并支气管扩张者重用芦根、冬瓜仁、生薏米;痰湿重者加白芥子、茯苓;咽痒者加桔梗、僵蚕、蝉衣、牛蒡子、赤芍;胸闷夹湿者加藿香、茵

陈、郁金;小便热者加栀子;咳血者加茅根、茜草、仙鹤草,重者加三七粉;毒热重者(急性扁桃体炎)加蒲公英、野菊花;咽喉肿痛者(慢性扁桃体炎)加皂刺、紫花地丁,甚者加穿山甲;阴虚者加麦冬、玄参(二者量宜大)、地骨皮;阴虚重者加天花粉、石斛;便秘者加瓜蒌,牛蒡子,甚者加大黄;喉中水鸡声喘者加川椒、细辛、射干;过敏者加乌梅、五味子、白芍;虚寒者加干姜、桂枝、制附片;气虚者加太子参或党参、黄芪;重者加西洋参或人參;气阴虚者首选沙参;阴虚有痰难出者加川贝母;脾虚者加陈皮、大枣、茯苓;肾不纳气者加苏子、山萸肉、五味子、生牡蛎、桑螵蛸、芡实、白果,甚者加蛤蚧;浮肿者加车前子、茯苓、泽泻、白术;合并心肺功能不全者加枳实、桂枝、黄芪;久咳者加紫菀、白前、款冬花;小儿咳嗽合并积滞者加莱菔子、生山楂。

临床应用 本方为治疗肺系咳嗽的基础用方,亦可称为通用之方,对咽炎、急慢性气管炎或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均有较好的疗效。如加减得当,应获得临床满意效果。

清肝化脂煎

于志强,男,1948年出生。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近40年来,一直坚守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症。曾获天津市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组成 柴胡10克,茵陈15克,虎杖15克,鸡骨草15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制鳖甲(先煎)15克,草决明15克,生牡蛎(先煎)30克,泽泻15克,白术15克,川楝子10克。

功用 清肝利湿,疏肝化瘀,软坚化积。

主治 脂肪肝(多有长期饮酒史、肝功能转氨酶偏高)。症见右胁下疼痛或不适,肝肿大压痛,烦躁易怒,口黏口苦,纳呆恶心,面色黑滞或面垢,舌质紫黯或瘀点瘀斑,舌苔黄腻,脉象弦滑或弦滑数。

用法 日1剂,水煎服。

方解 中医没有脂肪肝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笔者认为应归属于中医“积聚(肥气)”之范畴,《灵枢·邪气藏腑病形》篇曰:“肝脉??微急为肥气,在胁下如覆杯。”唐代杨玄操在注释《难经》的时候认为:“肥气者,肥盛也。言肥气聚于右胁下,如覆杯突出,如肉肥盛之状也。”《重订严氏济生方·癥瘕积聚门》亦云:“夫积有五积,聚有六聚??故在肝曰肥气,在心曰伏梁,在脾曰痞气,在肺曰息贲,在肾曰奔豚。”其病因病机,主要由于情志内伤或过食肥甘厚味,饮食过度,身体肥胖或久坐少动,损伤了脾(胃),造成了肝脾的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障碍,久之则气结、血凝、湿浊(湿热)积聚于肝而成。其病位在肝,与脾(胃)的关系密切相关。

本方主要针对因肝郁、血凝、湿热于肝所致的脂肪肝而设。方中柴胡、川楝子疏肝解郁,行气止痛;茵陈、虎杖、草决明、泽泻、鸡骨草清泻肝经湿热;三棱、莪术破血化瘀;制鳖甲、生牡蛎软坚化积;白术甘淡健脾渗湿,并取其“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全方合用,共奏清肝利湿,疏肝化瘀,软坚化积之功效。

名医名方(2012年) 74-2

加减若见湿热明显,大便秘结者,可酌加生大黄(后下;小儿止泻散;陆长清,男,出生于1930年;组成苍术3克,炒白术2克,山楂10克,乌梅6克,;功效健脾化湿,敛津涩肠;主治小儿新久泄泻;用法水煎服,日1剂;方解小儿泄泻多由外感六淫,内伤乳食,损伤脾胃,使;加减恶心呕吐者加砂仁、藿香、半夏曲;久泄不止加升;活血肾安汤;卢永兵,男,出生于1942年;组成熟地15克

加减 若见湿热明显,大便秘结者,可酌加生大黄(后下)10克,通腑泻热;若见瘀血明显者,可酌加生山楂15克,五灵脂10克破血化瘀;若见右胁肋疼痛明显者,可酌加延胡索10克,郁金10克疏肝解郁,行气止痛;若见腹胀明显者,加厚朴10克,大腹皮10克理气除胀;若见形体肥胖,双下肢水肿者,酌加车前草30克,荷叶10克化湿利水。

小儿止泻散

陆长清,男,出生于1930年。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青海省名医。曾任青海省中医院内科主任、儿科主任、副院长等职。从医近60载,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渊博的理论知识,善于透过四诊所见,审明主证,找到疾病的症结,立法用药,灵活多样,效如桴鼓。

组成 苍术3克,炒白术2克,山楂10克,乌梅6克,诃子2克,猪苓10克,车前子6克。

功效 健脾化湿,敛津涩肠。

主治 小儿新久泄泻。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方解 小儿泄泻多由外感六淫,内伤乳食,损伤脾胃,使其运化失常所致,以3岁之下婴幼儿最易发病。《内经》云“湿胜则濡泻”。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为小儿泄泻的原因不论是外感,还是内伤,主要病变是脾胃,脾运胃和,则分清泌浊;若脾胃受损,清浊不分,水谷混杂,并走大肠则为泄泻,故在治疗上就以调理脾胃为法。方中苍术辛香主散,苦温性燥,专入脾胃,禀燥湿运脾之功为主药。炒白术可健脾又可燥湿。山楂可消乳化食,对目前小儿过用滋补,食积肠胃有良效;配乌梅甘酸化阴以救泻下伤阴之急。诃子酸涩性平,为涩肠止泻之佳品,与乌梅相配酸敛收涩,涩肠止泻,为治标之用。猪苓、车前子甘淡渗泄,疏利水湿,引温邪从小便去,取其“利小便,实大便”之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苍术、车前子、猪苓可促进消化,且对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诃子含有鞣质,可起到收敛作用,并且可在肠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以减少毒物对肠黏膜的刺激。

加减 恶心呕吐者加砂仁、藿香、半夏曲;久泄不止加升麻、肉桂;腹胀者加广木香;感染性腹泻加黄连、葛根;偏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偏湿热者加马齿苋、黄连。

活血肾安汤

卢永兵,男,出生于1942年。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原院长、主任中医师,广东省、揭阳市名中医。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毕业于六年制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从事老年医学研究,发表医学论文160篇,主编、协编老年医学专著8部,7个研究项目获揭阳市科委科技进步奖。

组成 熟地15克,山茱萸12克,丹参15克,田七15克,桃仁12克,水蛭10克,地龙10克,桂枝5克,附子5克,黄芪20克,黄芩10克,大黄

10克,益母草30克, 萆薢20克。

功能 活血益气,补肾利水。

主治 糖尿病肾病,症见面色晦暗,头晕,视力减退,耳鸣,全身沉重乏力,腰酸,小便浑浊不利,下肢水肿不温,腹胀,胃纳差。舌尖边有瘀点或瘀斑,苔白,脉细。蛋白尿,血清尿素氮、肌酐增高或血压升高。

用法 水煎,分2次温服。

方解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糖尿病失治或误治,可致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中医古籍对此早有论述,《医宗金鉴》曰:“消渴,病久则转为水肿。”临床观察,糖尿病肾病主要是肾气虚弱,血瘀湿聚所致,治当补肾益气,活血化瘀,渗利水湿。方中熟地、山茱萸、桂枝、附子鼓舞肾气恢复,黄芪益气生血,通脉利水,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久病多瘀,丹参、田七、水蛭、桃仁、益母草、地龙活血化瘀,改善肾脏血运,久瘀不通者,用水蛭、地龙之类虫蚁活血药甚效。萆薢、益母草、地龙分清化浊,利水湿消肿。大黄、黄芩凉血解毒。药理学研究,二药合用能使肾脏病理性改变明显减轻,蛋白尿排泄明显下降。

加减 脾胃虚弱,腹胀,纳呆,便溏者,加党参15克,白术12克,怀山药20克,陈皮10克;眩晕严重加杞子15克,川芎10克,天麻10克;腰膝酸软无力加怀牛膝20克,杜仲12克,桑寄生20克;血虚,唇舌淡加当归10克,大枣15克,鹿角胶(另炖)15克;小便少、水肿严重者加白茅根30克,海金沙15克,车前草15克。

醍醐灌顶润窍饮

谢强,男,1952年出生。江西中医学院嗓音言语听力医学研究所所长、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西省名中医。擅长用针灸、中药、按摩、导引等方法治疗耳鼻咽喉口腔疑难病症及肿瘤,尤其是在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声带病、喉源性咳嗽、放疗化疗及手术后遗症等方面有独到的经验。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及各级科研课题16项,荣获国家发明专利、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主编及参编著作32部,发表论文126篇。

组成 龟板3~15克,麦冬20克,天冬20克,天花粉20克,石斛15,枸杞15克,桑葚20克,绿茶6克,绿豆6克,生甘草6克,葛根6克。

功能 益阴升津,清燥润窍。

主治 邪热伤阴、燥烁清窍所致的五官不利之证,症见如耳鸣、耳疮、目赤、目涩、鼻衄、鼻疳、鼻槁、喉痹、喉喑、口疮、牙痛、五官干燥,干咳少痰,心烦易怒,夜寐不安,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质赤,脉细数。

用法 水煎服,每剂3煎,每煎200毫升,口服,每日3次。若为鼻病、咽喉病、口腔病、眼病,药煎煮完毕离火,先用毛巾围住鼻、口腔、眼与药罐趁热熏鼻、口腔、眼15分钟,然后内服。此外,可用药汁外洗或浸润五官局部。

方解 本方亦名“养任祛燥濡窍饮”。方中君用龟板善通任脉而滋阴潜阳,麦冬、天冬滋养心肺除上焦邪热,用天花粉、石斛润养脾胃除中焦邪热,用枸杞、桑葚补养肝肾除下焦邪热;臣用绿茶、绿豆、生甘草清热解毒助君药祛除邪热余毒;葛根为之佐使,佐助君药清热生津,并为之引,引导诸药上奉清窍,润养五官。正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加减 五官燥甚者可重用龟板以加强通任滋阴濡窍之效;耳鸣无休者加钩藤、磁石以息风镇静止鸣;目赤眵多者加密蒙花、青葙子以清热明目;鼻燥血涕者加莲子、藕节以清燥止血;咽喉干痛者加百合、青果以清咽利喉;声嘶甚者加木蝴蝶、胖大海以利喉清音;口舌糜烂者加青黛、淡竹叶以清热祛腐;牙痛午后甚者加石膏、竹沥以清热止痛。

临床运用 本方为治疗五官燥证的基础用方,对因邪热伤阴、燥烁清窍所致的鼻出血、萎缩性鼻炎、鼻前庭炎、干燥性鼻炎、咽喉炎、声带炎、喉源性咳嗽、耳鸣、外耳道炎、结膜炎、干眼症、口疮,牙痛等均有着较好的疗效,如临证加减得当,取效甚捷。

消渴安

黄中柱,男,生于1937年,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江西省第一批名老中医,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50多年,擅长治疗内科、妇科、儿科各种疑难、急危病症。发表学术论文99篇、科普文章199篇。

组成 黄芪15克,天花粉30克,生地30克,怀山药30克,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知母15克,黄芩10克,丹参10克,云苓10克,大黄6克。

功能 养阴润燥,益气止渴,清热生津。

主治 消渴病。

用法 水煎3次,每次取液150毫升。每日1剂,早、中、晚饭后分三次服(或当茶饮)。嘱患者调整心态,保持心态,平衡饮食,生活规律。

方解 中医认为消渴的病因主要是体质太弱,身体阴虚火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累过度所致。病发部位以肺、胃、肾为主,而以肾亏为关键。方中天花粉、知母泻火生津;生地、丹参、黄芩清热生津,活血散瘀通络;云苓利水散湿;黄芪、太子参、怀山药补中益气,养阴生津,其中怀山药能健脾养阴,临床证实治消渴病有效,用量要大,一般用30~60克;麦冬、大黄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泻热。本方临床运用观察30多年,效果满意。

加减 凡体弱肾阴虚亏者加西洋参、枸杞子、田七、桑螵蛸;口渴多饮,尿多,消渴者加玄参,麦冬、天花粉加量;气阴而虚,疲倦无力者,加白术、白芍,黄芪加量。

妇科三地滋阴调冲膏

王光辉,男,1955年12月生。现任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擅长治疗妇科疾病,尤其对不孕不育和绝经前后诸证的诊疗有独到见解和独特疗法。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60余篇。获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组成 生地250克,熟地250克,地骨皮250克,紫草250克,旱莲草250克,女贞子250克,龟板胶250克,鳖甲胶250克,山萸肉150克,合欢皮150克,炙远志150克,石斛250克,麦冬250克,玉竹250克,陈皮100克,

玫瑰花100克,酸枣仁250克,柏子仁200克,丹参250克,浮小麦500克,炙甘草100克,黑大豆500克,蜂蜜500克,黄酒500ml。

功效 滋阴潜阳,解郁安神。

主治 绝经前后诸证,肾阴虚型,症见经断前后,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燥咽干,或皮肤瘙痒,月经周期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配制与用法 按照以上药味剂量配比,采用先进的制备工艺,制成易携带,服用方便的膏3600克,每次20克,每日2次,开水调服,连服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方解 妇女一般在“七七”之年,月经终止,称为“绝经”或“断经”,部分妇女在“绝经”前后伴随出现一些与绝经有关的症候,如烘热汗出,心神不宁,心悸失眠,烦躁易怒,眩晕耳鸣,或面目、下肢浮肿,纳呆,便溏,或月经紊乱,崩中漏下,统称为“绝经前后诸证”,也叫“经断前后诸证”,现代医学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目前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病机以肾虚为主,临床以肾阴虚多见。笔者为此提出了滋养肾阴,佐以潜阳的治疗大法,并拟定了三地滋阴调冲膏对本病加以治疗。方中“三地”并用,生地清热养阴凉血,熟地养血滋阴补肾益髓,地骨皮凉血退热,补中有清,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熟地,甘,微温。归肝、肾经。补血养阴,填精益髓。《本草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伤七劳,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山萸肉,酸、涩,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涩精固脱。女贞子,性凉,味苦甘,补益肝肾,《本草经疏》:“盖肾本寒,因虚则热而软,此药气味俱阴,正入肾除热补精之要品”。旱莲草,性寒,味甘酸,具补肾益阴之功,《本草纲目》“乌髭发,益肾阴”。紫草,味苦寒,归心肝经,《本草经疏》称其“为凉血之要药”,《医林篡要》说可“补心,缓肝,散瘀,凉血”。龟板胶、鳖甲胶益肾养血、滋阴潜阳。合欢皮、炙远志、酸枣仁、柏子仁、浮小麦宁心安神、解郁除热兼以敛汗。浮小麦,味甘性凉,《本草纲目》“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劳热,妇人劳热”。陈皮、玫瑰花、丹参理气开郁、养血安神。炙甘草、蜂蜜益气补中、调和诸药。黑大豆,《本草纲目》说:“豆有五色,各治五脏,惟黑豆属水性寒,可以入肾。”诸药合用,共奏补血养阴、滋阴潜阳之效,理气而和血,最终使阴平阳秘,气顺血调,诸症得除。

前列1号方

施慧,男,1945年11月。任昆明圣爱中医馆主任医师,在中医男科、皮肤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前列腺炎、阳痿、早泄、弱精症、生殖器疱疹以及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痤疮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治疗方法。著有医学专著9部。

组成 炙龟板18克,金钱草15克,灯心草6克,台乌10克,益智仁15克,怀牛膝15克,琥珀末6克(另包、分次兑服),覆盆子15克,炒苍术15克,炒山药20克,豆蔻10克,川楝子10克,炒延胡索6克,菟丝子20克,沙蒺藜20克,生地15克,丹皮6克。

功能 滋阴降火,散瘀化浊。

主治 慢性前列腺炎。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方解 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淋浊”范围,其病位以肝肾、膀胱、下焦为主。多为虚实夹杂,实在湿浊,虚在肾。湿热不化下注膀胱,故尿道灼热,小便浑浊,此为之实;肾虚外府失养,故腰酸痛,肾虚固摄无权,则精微脂液下流,故尿道常有乳白色分泌物淌出,此为之虚。治疗宜滋阴降火,散瘀化浊为主。本方以炙龟板、生地、丹皮滋阴降火;覆盆子、益智仁、菟丝子、怀牛膝滋补肝肾,使肝肾同调,气、阴、精同补,以解决虚的问题;金钱草、灯心草、琥珀散瘀化浊,是截断、扭转病情发展之关键,当力求祛邪务尽;而苍术、山药、豆蔻则调补脾胃。故此方具有滋阴降火以解毒,健脾益肾以固本,活血化瘀以软坚,清热利湿以化浊的功效。如以此方加减,配成丸剂,缓缓图治,更易被患者接受。

加减 出现早泄、遗精,偏于阴虚选加女贞子、枸杞子、黄柏、知母之属;阴损及阳,宜加仙灵脾、巴戟等药。

疏风利咽止咳汤

刘文峰,男,生于1939年。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病等内科疑难杂症。主持的科研课题“疏肝清热活血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荣获天津市科学技术成果奖、天津市卫生局科技三等奖。曾参与著书2部,发表论文20余篇。

组成 炙麻黄10克,杏仁15克,荆芥15克,苏叶15克,五味子10克,陈皮10克,桔梗15克,僵蚕10克,蝉衣10克,红花5克,全蝎2克,黄芩15克,甘草10克。

功能 疏风利咽,宣肺止咳。

主治 喉源性咳嗽。症见咽痒即咳,干咳少痰,甚或数周数月不愈,或咳甚者兼有喘鸣。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后遗留的咳嗽,慢性咽炎复感外邪久咳不愈,也可见于变异性气管炎。

用法 水煎服,日1剂。每剂水煎2次,共取汁400毫升,早晚餐后分服。

方解 喉咽直连气道,为肺之内窍,外邪袭咽,极易累肺。故临床既有咽喉不利之症又有肺系咳嗽之症。风性善行数变、最易致痒,风寒或风热侵之,又易沿喉咽顺下犯肺。如风邪偏盛,可致咽喉不利,咽痒较甚,并致肺失宣发,咽痒即咳。其特点是咽痒必咳,不痒不咳,干咳少痰。显然,咳源于风邪所致的咽痒、咽喉不利,其引发咳嗽的病变核心不在肺而在喉咽,故也称喉风咳。本病之咳,为风邪滞留咽喉累及气道而成,故疏风利咽是其基本治法。方中麻黄、荆芥、苏叶,疏风散寒,宣降肺气,再合五味子,一散一敛,宣敛有制,既防发散太过,又避敛肺留邪,而止咳之力大增;僵蚕、蝉衣、全蝎、红花,疏风化痰,活血利咽,解痉止咳;陈皮、桔梗、杏仁、甘草,化痰利咽,宣肺止咳;方中黄芩,一防散寒药之温燥,二防外邪入里化热,三是五味子酸温敛肺止咳,以黄芩苦寒清肺降泻而佐之。正如《医学启源》“主治心法”所说:“凡嗽,以五味子为君??有热无热,俱用黄芩为佐。”全方疏风利咽、宣肺止咳,治咳不重宣肺,而重在疏风利咽。疏风散邪以除致病之因,疏风、化痰、活血利咽以直达病变之所,与病因病机颇为合拍,故其效也佳。

加减 咽干而痒,加玄参15克、麦冬15克、细辛3克;咳甚而喘者,加地龙15克、桑白皮20克;痰黏不易咳出者,加知母15克、沙参15克;咳黄名医名方(2012年) 74-3


痰者,去麻黄、苏叶,加银花20克、栀子15克、瓜;二参三草汤;单兆伟,男,1940年出生;组成黄芪10克,党参(或太子参)10克,丹参10;功能益气活血,健运脾胃;主治适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或伴有肠上皮化生等;方解黄芪、党参(或太子参)二药,益气健脾,补气为;加减慢性萎缩性胃炎虽以气虚血瘀为总纲,但又有兼夹;此外,本病可结合辨病施治;于增瑞,男,1940

痰者,去麻黄、苏叶,加银花20克、栀子15克、瓜篓皮20克;顿咳甚者,加白前9克、百部9克、地骨皮15克。

二参三草汤

单兆伟,男,1940年出生。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长期从事中医脾胃病理论、临床和实验的研究工作,擅长内科杂症,尤其脾胃系统疾病的诊疗。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获省部级奖项12项,取得国家新药证书1项。参加编撰著作10余部。

组成 黄芪10克,党参(或太子参)10克,丹参10克,炒白术10克,薏苡仁15克,仙鹤草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甘草5克。

功能 益气活血,健运脾胃。

主治 适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或伴有肠上皮化生等。

方解 黄芪、党参(或太子参)二药,益气健脾,补气为主,扶正固本。丹参一味,活血补血为要,《妇人名理论》赞其:“一味丹参,功同四物”,既可活血通络,又可养血生血;丹参与黄芪、党参相配,意在气为血之帅,使气充则血行,血行则瘀祛;血为气之母,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共奏益气生血,养血活络之功。白术、薏苡仁,可补中健胃,运脾燥湿。仙鹤草一味,为单兆伟教授治疗脾胃病必备之品,能健胃补虚,清热止血。《百草镜》谓其可“下气活血,理百病,散痞满”;《本草纲目拾遗》云其能“消宿食,散中满,下气,疗吐血各病,翻胃噎嗝”。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蛇舌草可抑制肠上皮化生,防止萎缩性胃炎发生肠上皮化生,发展为肿瘤,正所谓“防患于未然”;蛇舌草还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值、侵润,又体现了“既病防变”思想。甘草缓中,兼以调和诸药。全方共八味药物组成,效专利宏,临床上对于久治不愈之萎缩性胃炎,常可出奇制胜。

加减 慢性萎缩性胃炎虽以气虚血瘀为总纲,但又有兼夹气滞、痰湿等之不同,故应综合辨证,药随证转,灵活变通。如见脘痛连及两胁,喜叹息嗳气,口苦泛酸,每因情志恼怒抑郁而加重,脉弦等,则合疏肝理气的柴胡疏肝散加减;如见胃脘胀满痞闷,恶心呕吐,肠鸣下利,不思饮食,舌苔黄腻,脉滑等,则合散结消痞,和胃降逆之半夏泻心汤加减;如见胃脘隐痛或灼痛,饥不欲食,口干舌燥,舌红少苔有裂纹或花剥苔,脉细或细数等,则予养阴益胃之沙参麦冬汤加减。

此外,本病可结合辨病施治。如患者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此为脾胃湿热中阻之候,加用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石菖蒲、黄芩、蒲公英等清化湿热;如遇胆汁反流,遵《内经》“邪在胆,逆在胃”之旨,辨为肝胃不和,胆失通降,用柴胡、枳壳、白芍、郁金等疏肝利胆而显效;胃镜病理如见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则用生薏仁、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等抗癌防癌之品;胃镜见糜烂、溃疡及出血点时,用乌贼骨、大贝母、三七粉、白及粉等制酸护膜,消炎生肌等等。 益肾种子汤

于增瑞,男,1940年出生。原任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院长,第四批北京

市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擅于治疗不孕不育症,悟出男性不育症应以益肾疏肝为治,女性不孕症应以肾虚宫寒论治,并提出“产后多实,勿徒温补”、“用心身医学观点治疗男性阳痿、女性闭经”等见解和观点。发表各种学术论文50余篇,编著出版《不育不孕证治挈要》。

组成 熟地15g,山萸肉10g,枸杞子15g,韭菜子12g,鹿角镑10g,紫河车6g,仙灵脾10g,菟丝子15g,鱼鳔6g,炙黄芪30g,当归10g,丹参15g,肉苁蓉10g,巴戟天10g,甘草10g。

功能 益肾填精,补气养血。

主治 精子异常类男性不育症。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500毫升,分2次温服。3个月为1疗程。

方解 肾藏精,主生殖,司二阴,故男性不育症皆关于肾。因为人的生殖功能系于肾精,精子的产生赖于肾之阴阳的濡润、温煦,精子才能保持正常生化功能。肾虚天癸衰少,精少精弱精冷则导致不育。故益肾填精法是治疗男性不育症之大法。方中仙灵脾、巴戟天皆入肾经,以温肾壮阳,巴戟天尚有升发肾气而兴阳之功。“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故用紫河车、鱼鳔、鹿角镑血肉有情之品以滋补强壮,补肾填精。其中紫河车味甘微咸,气温无毒,为人之胞衣,其得先天之气而养后天之脏,为治精气不足、子嗣难成之要药;鱼鳔为大、小黄鱼之鱼肚,味甘性平,具有补肾生精滋肝之功,其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及钙、锌、铁、硒等多种纤维素。可促进精囊分泌果糖。肉苁蓉甘、咸、温入肾经血分,益肾兴阳。《本草纲目》云“肉苁蓉强阳,益精气多子”。枸杞子、菟丝子取五子衍宗丸之意,以填精补髓,疏利肾气。熟地、山萸肉性微温补肾肝之阴,提供生精血的物质基础。宗肝肾同源、精血互生之旨,选用当归补血汤以补养气血。韭子味辛甘,性温,以温补肝肾。丹参活血通络,使诸药补而不滞。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 气虚体弱乏力宜加人参、黄精;阳虚精冷精弱者鹿茸粉易鹿角镑,加川断、覆盆子;脾胃虚弱、纳差便稀宜加山药、砂仁;精液不液化者基本方去鹿角镑和仙灵脾,加生麦芽、生山楂以酸甘化阴;性功能障碍者加蜈蚣、白芍、紫霄花、九香虫。

枕清眠安汤

陆小左,男,1951年出生。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医诊断学科带头人。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善于针药结合治疗心身疾病、皮肤病、失眠症、颈肩腰腿痛以及一些疑难杂症等。

组成 沙参20g,栀子10g,菖蒲10g,远志15g,细辛5g ,白芍25g ,当归15g,柴胡10g,白术15g,甘草1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珍珠粉30g,酸枣仁30g,五味子10g,三七粉3g(冲),琥珀粉3g(冲)。

功效 调肝清心,镇静安神。

主治 失眠。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方解 肝藏血,肝与心为母子之脏,肝血不足,可导致心血不足,心神失养;或情志抑郁,肝气郁滞,郁久则化为肝火,肝火旺也能影响到心,产生心火旺,因而引起心神不安失眠证的发生,所以在治疗上以调肝清心、镇静安神为

主。方中石菖蒲、远志、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炒酸枣仁、五味子镇静安神,白芍、当归、柴胡、白术调肝,琥珀粉、沙参、栀子清心,细辛引药入经,三七粉调和气血。诸药共用,能调畅情志,改善脏腑功能状态,对失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加减 噩梦纷纭者加磁石,恶心干呕者加半夏,烦躁不安者加龙胆草,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启元活血汤

刘德玉,男,1953年出生。现任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大骨科主任医师,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名中医。主持的科研项目获咸阳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60余篇,著作5部。

组成 黄芪30g,柴胡10g,当归15g,炮山甲10g,桃仁10g,红花10g,瓜蒌15g,酒大黄6g,青皮10g,甘草10g。

功效 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主治 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

用法 水煎服,日l剂,早晚2次分服。5天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方解 启元活血汤复元活血汤基础上加大量黄芪而成,方中重用大黄荡涤留瘀败血,与疏肝调气之柴胡共为君药,攻散胁下之瘀滞,臣以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当归、桃仁、红花,佐以破瘀通络之山甲和既能消瘀散结又能消热润燥之瓜篓;血瘀必引起气滞,重用黄芪行气通络,气行则血行,各药合用使瘀去新生,气行络通则胁痛自平。

加减 痛剧加延胡索、血竭以活血止痛;隆起显著者加夏枯草、牡蛎以散结消肿;气虚明显,加党参以补气行气;若气滞较甚者,加木香、香附以行气止痛;血瘀较重者,可加土鳖虫、五灵脂以增化瘀之功;若有月经不调者,加益母草、赤芍、鸡血藤以养血祛瘀;伴有心烦失眠者加桅子、合欢皮以清心安神。

宫瘤消癥汤

黄连根,男,生于1945年。福州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主任中医师。从医近50年,对乙肝、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编著《征服糖尿病》一书,发表医学论文50余篇。

组成 生晒人参(研细末) 3g,黄芪60g,桂枝10g,茯苓15g,赤芍15g,丹皮12g,桃仁12g,三棱15g,莪术 15g,远志15g。

功效 补气活血,消癥散结。

主治 子宫肌瘤。

用法 先用清水500ml,泡浸30分钟,保留原清水煎开后15分钟即可一天当茶饮,日1剂。生晒人参研细末汤药送下,日2次。

方解 本方是在桂枝茯苓丸的基础上加味而成。方用生晒人参和黄芪为君大补元气以助血行,再用桂枝、赤芍、茯苓、丹皮、桃仁祛瘀生新,三棱、莪

术行气止痛又能助破瘀通经除恶血。远志祛痰开窍,安神益智。全方配伍妙在破瘀散结不伤正气。

加减 热甚者加黄柏,黄芩;便秘者加生大黄通腑泻热;瘀血明显者加山楂破血化瘀;宫腔疼痛加延胡索行气止痛。

畅 腑 饮

梁彦,男,出生于1956年。北京市中关村医院中医科主任,北京市优秀中青年中医师,从医30年,在妇科、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上具有独到之处。曾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发表论文30余篇。

组成 柴胡l0g,厚朴10~15g,枳实10~15g,芒硝6~l0g(冲服),生大黄6~15g(后下),白芍10~15g,三棱10~15g,莪术10~15g,大腹皮15g,黄芩10~15g,蒲公英10~30g,生槟榔10~15g。

功能 泻下通腑,行气导滞。

主治 多种原因导致的肠梗阻(有手术指征者除外)。

用法 水煎服,每剂2煎,每煎200ml,口服或鼻饲,每日2次。 方解 肠梗阻的发生有闭阻不通、气血瘀滞、合并感染三个关键问题。肠梗阻病在标急,截病宜速;重在祛邪,用药宜精;功在速达,药效宜专。故组方原则针对上述问题以大黄、芒硝泻下通腑为主,柴胡、枳实、厚朴、大腹皮、槟榔荡气导滞,黄芩、蒲公英清热解毒,气滞则易血瘀,且肠粘连患者往往易出现肠梗阻,一般活血药难以奏效,故用三棱、莪术破血行气,白芍缓急止痛。六腑以通为顺,治疗本症以通下为主要治法,常佐以理气降逆、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解毒、益气养阴等方法配合治疗。本病发生于老年,往往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标急表现尤为突出。祛邪思想对于肠梗阻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肠梗阻的治疗如果犹豫不定,极易贻误病情。故治疗以祛邪为主,主张“邪去则正安”,但并非一意攻下,尚须根据中医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病邪的特点及正气的情况斟酌运用。另外截病宜快,中病则止,此点对于老年人甚为重要。

加减 腹胀气滞明显者加木香、莱菔子;湿热重者加茵陈、藿香、败酱草,白芍易赤芍;寒凝者加干姜、桂枝;气虚者加生白术、太子参、生黄芪;阴虚者加玄参、麦冬;津枯血虚者加当归、肉苁蓉;湿重水停者加益母草、车前子;呕吐重者加法半夏、生姜;疼痛重者加延胡索;梗阻较轻,体质较弱者去芒硝。

临床应用 肠梗阻为外科常见病症,有手术指征者少于四分之一,且西医对症治疗疗效欠佳,本方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原因所致非手术指征肠梗阻,总有效率达96.1%,疗效较为满意,可以尝试作为肠梗阻保守治疗的首选方法。需要指出的是,临床治疗应密切观察病情及用药后的反应,若保守疗法无效且病情持续加重有手术指征者,不可固执己见,盲目用药。

定眩饮

姚树锦,男,1936年出生。陕西省西安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太和医室”第四代传人,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名老中医。擅长治疗肾病、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疑难杂病。出版著作一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组成 僵蚕10g,蝉衣10g,片姜黄10g,天麻10g,半夏10g,白术10g,茯苓12g,晚蚕砂6g,寒水石10g,陈皮、甘草各6g,枳实10g,吴萸、焦山栀、龙胆草各3g。 用法 日1剂,水煎服。

功能 暖肝和胃,清胆安中,升清降浊,理气化痰。

主治 眩晕属于湿痰阻滞,挟风上扰,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胆胃不和者,常见于梅尼埃综合征、高血压病、肾性高血压等。

方解 本方由升降散、天麻半夏白术汤、宣清导浊汤、温胆汤、吴茱萸汤、龙胆泻肝汤等化裁组成。方中半夏、天麻加二陈汤为主,化痰息风,健脾祛湿,理气和胃;升降散是清代杨栗山治疗火郁三焦,寒遏于外之湿热病的名方,其中僵蚕、蝉衣升清解郁宣达,姜黄、大黄降浊泻热导火。本方用枳实易大黄,既有大黄通腑降浊之效,又辛温燥湿化痰,助中焦健运,升清降浊,内外通达,气机调畅。吴茱萸味辛性热,归肝、肾经,下气降逆,中温脾胃,下暖肝肾,暖肝和胃,助痰湿之化。龙胆草、焦山栀清利肝胆之热,以助和中。晚蚕砂、寒水石宣清导浊,行滞通腑,分利湿热,以助升降散升清降浊。

加减 若湿邪化火不著者,去龙胆草、焦山栀;呕逆不重者,可去晚蚕砂、寒水石;高压偏高者,加生杜仲、生白芍;头痛明显者,加细辛、升麻;纳呆少食者,加砂仁、鸡内金;夜寐不实者,加远志、酸枣仁;大便不爽者,加生大黄。

肉桂鹿角胶汤

刘文峰,男,生于1939年。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病等内科疑难杂症。据其自拟方所制“糖利平胶囊”、“降脂抗凝颗粒”、“百部止咳糖浆”、“骨质增生胶囊”等院内制剂,疗效良好。主持的科研课题“疏肝清热活血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荣获天津市科学技术成果奖、天津市卫生局科技三等奖。曾参与著书2部,发表论文20余篇。

组成 肉桂10g,鹿角胶15g(烊化),肉苁蓉10g,熟地15g,青皮10g,浙贝母20g,海浮石20g,海藻20g,夏枯草15g,白术15g,茯苓15g,莪术10g,红花10g。

功能 温补脾肾,行气化瘀,化痰软坚,散结消瘿。

主治 甲减伴甲状腺肿大,症见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身肿,舌淡暗,脉迟缓。

用法 除鹿角胶烊化外,余药浸泡半小时后,水煎2次,共取汁400ml,早晚餐后各服200ml。

方解 甲减伴甲状腺肿大,属中医学“瘿病”范畴。正气不足,或甲亢过用寒凉,或用西药失治,或外邪直入少阴,致肾阳虚衰;加之忧思恼怒肝气郁结,致使气滞、血瘀、痰凝,肝气横逆挟痰瘀循经上行于喉颈部,凝结壅滞成块为瘿。故本病病机特点是正虚邪实,虚则脾肾阳虚,实则痰血凝滞。治当温补脾肾,尤以温补肾阳为主,行气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为辅。方中肉桂、鹿角胶、肉苁蓉、熟地,壮阳温肾以生少火元阳,加用熟地者,旨在“阴中求阳”;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淡渗利湿,以复后天运化;青皮、莪术、红花、浙贝母行气血化痰瘀;海浮石、海藻、夏枯草化痰软坚、散结消瘿。诸药合用,温肾健脾治其本,行气活血化痰软坚治其标,标本兼顾,补泻兼施,但总以温补肾阳治本为主。甲名医名方(2012年) 74-4


减为典型的阳虚证,而阳气生成源于肾,肾为先天之本;加减腰背冷凉,心动过缓者,加制附片、麻黄、细辛;;临床运用甲减伴甲状腺肿大,用本方加减,坚持长期服;芪芩乌贝汤;单兆伟,男,1940年出生;组成黄芪10克,白术10克,法半夏6克,麦冬15;功能益气清化,抑酸护膜;主治脾胃气虚,湿热内蕴,胃黏膜糜烂受损;幽门螺杆;用法日1剂,水煎服;方解方中黄芪配白术益气健脾

减为典型的阳虚证,而阳气生成源于肾,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阳真火,是一身阳气之根本,人体五脏之阳皆赖肾中阳气以生发,故甲减之阳虚,其根在肾,其治也在肾,温补肾阳是治疗的关键。

加减 腰背冷凉,心动过缓者,加制附片、麻黄、细辛;肢肿者,加泽兰、泽泻、防己、益母草;甲状腺肿大坚硬者,加蜈蚣、制鳖甲、穿山甲;便溏者,加炮姜、薏苡仁、扁豆。

临床运用 甲减伴甲状腺肿大,用本方加减,坚持长期服用治疗,多可取得较好疗效,能逐步恢复甲状腺功能,安全有效,无任何毒副作用。若少加优甲乐,其效更佳。

芪芩乌贝汤

单兆伟,男,1940年出生。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长期从事中医脾胃病理论、临床和实验的研究工作,擅长内科杂症,尤其脾胃系统疾病的诊疗。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获省部级奖项12项,取得国家新药证书1项。参加编撰著作10余部。

组成 黄芪10克,白术10克,法半夏6克,麦冬15克,黄芩10克,仙鹤草15克,薏苡仁15克,乌贼骨15克,大贝母6克,白及10克,木蝴蝶2克。

功能 益气清化,抑酸护膜。

主治 脾胃气虚,湿热内蕴,胃黏膜糜烂受损;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等。

用法 日1剂,水煎服。

方解 方中黄芪配白术益气健脾,健固中焦,治其本,为君药。半夏配麦冬取“麦门冬汤”之意,麦冬配半夏养胃生津而无滋腻之弊;半夏伍麦冬降逆止呕而无温燥之嫌。两药刚柔相济,润燥相宜,具有生津养阴,醒脾开胃,和胃降逆之功。黄芩苦寒,善清胃热;仙鹤草又名脱力草,健脾补虚,清热化湿,凉血活血,二药相伍,相辅相成,增强清泄中焦之力,又无连、柏苦寒败胃之弊,两药亦可抑杀幽门螺杆菌。薏苡仁助芪、术健脾,还能化湿散结消肿,缓解胃黏膜炎症反应。乌贼骨、大贝母抑酸止痛,中和胃酸,降低胃内PH值。白及、木蝴蝶护膜生肌,促进损伤黏膜的修复。

加减 兼有血瘀者,证见胃脘夜痛,固定刺痛,舌紫暗或舌下络脉迂曲增粗,加莪术或丹参;气滞胀满较甚或食入则胀者加佛手、炙鸡金;胃中虚寒者加干姜;舌苔厚腻,口干苦,湿邪较重者去麦冬、黄芪、白术,加厚朴、苍术;胃阴虚,舌干红少苔,加玉竹、石斛;内镜下见黏膜糜烂出血,或黑便者,加三七粉、白及粉、藕粉调服;大便干结,加莱菔子、决明子、肉苁蓉;便溏者加山药、葛根、炒楂曲,夹有黏液者加马齿苋;胃痛甚者可酌加白芍、玄胡、九香虫;情志不畅,痛连两胁者加柴胡、白芍、合欢花;夜寐不安者加百合、夜交藤,烦躁不得眠者更加生龙齿或灵磁石。

临床应用 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顾护胃气,避免用药过于苦寒或过于温燥,“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蒲莲益胃饮

陆长清,男,出生于1930年。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青海省名医。曾任青海省中医院内科主任、儿科主任、副院长等职。从医近61载,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渊博的理论知识,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四诊所见,审明主证,找到疾病的症结,立法用药,灵活多样,效如桴鼓。

组成 党参5g,法半夏10g,生姜3片,蒲公英10g,甘草6g,黄连3g,红枣2枚。

功能 益气健脾,降逆和胃,调理气机。

主治 脾胃虚弱,升降失常,寒热互结于中焦的小儿胃脘痛。 用法 每日1剂,饭前服用。

方解 方中法半夏、生姜性温味辛,辛可立散,温可祛寒,故能散寒开结,降逆和胃,助脾胃健运。蒲公英、黄连,性寒味苦,寒可清热,苦则降逆,故能清热燥湿降逆消痞,并能抑制和杀灭幽门螺杆菌。党参、红枣、甘草,甘温补脾,益气运脾。诸药共奏辛开苦降,寒温互补,降逆消痞,调畅气机,康复脾胃功能之功。

加减 两胁不舒加青皮、陈皮;泛酸加乌贼骨、大贝母;疼痛明显加延胡索、川楝子,以疏肝止痛,加三七粉、制乳没以活血止痛;纳呆加山楂,薄荷以增食欲,加神曲、麦芽以消食积,降逆和胃,调理气机。

复方蠲痹汤

刘德玉,男,1953年出生。现任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大骨科主任医师,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名中医。主持的科研项目获咸阳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60余篇,著作5部。

组成 熟地15g,肉苁蓉l0g,骨碎补15g,淫羊藿15g,当归10g,白芍20g,生黄芪15g,甘草6g,牛膝10g。

功效 补肾益气,强筋壮骨。

主治 骨性关节炎,症见精神不振,面色少华,腰膝酸软,关节疼痛不利,关节变形,肢体不温,或有疼痛逢寒加剧,昼轻夜重,或有关节肿胀积液,舌淡苔白,脉弦细。

用法 水煎服,每日l剂,早晚2次分服。30天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方解 方中淫羊藿温肾壮阳、强筋骨,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两者共为君药,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骨碎补活血续筋、补肾壮骨;牛膝入肝肾,主下焦血分,善于活血通脉,治肝肾不足所致的膝酸腿痛;熟地滋阴补血、益精添髓,生黄芪补脾肺之气,以益气生血之源,并能固表。四者共为臣药,以助补肝肾、强筋骨,并发挥益气血之功。牛膝既能补肝肾、强筋骨,又有活血通经、引(火)血下行之效,性善下行,治下部腰膝关节酸痛为其专长,故亦为使药。甘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加减 痛剧加延胡索、血竭以活血止痛;阴虚者加麦冬、生地;气虚明显,加党参以补气行气;心烦失眠者加桅子、合欢皮以清心安神。

补肾通痹汤

郭会卿,男,1962年出生。河南中医学院教授,河南中医学院中医风湿病研究所所长,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出身于中医世家,为白马寺平乐郭氏正骨传人。从事中医骨伤风湿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年,擅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骨病,共发表论文88篇,科研成果20余项,国家专利5项,出版专著28部,主编或参编全国统编教材11部。

组成 骨碎补15g,补骨脂12g,仙灵脾12g,川续断12g,桂枝12g,白芍12g,熟地24g,羌活10g, 独活10g, 防风12g,威灵仙15g,甘草3g。

功能 补肾壮骨,舒督通痹。

主治 用于肾阳亏虚,风湿痹阻之肾痹,症见脊背僵硬疼痛,昼轻夜重,畏寒喜暖,腰膝酸软,舌质淡胖,苔薄,脉沉细之强直性脊柱炎等病。

用法 日1剂,水煎服。

方解 骨碎补、补骨脂温补肾阳,活血通络共为主药。续断补肝肾,行血脉,补而不滞。桂枝辛散温通助卫阳,通经络风寒;白芍味酸补血敛营,柔筋止痛,二药合用温阳通络,滋阴生血,阴阳双补。熟地补血养阴,填精益髓补血养阴,并可避免辛热药伤阴。仙灵脾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威灵仙祛风湿,通络止痹;防风既能祛风散寒,又能胜湿止痛。羌活善祛上部风湿又止头痛,独活善祛下部风湿,二药舒督通痹利关节。甘草调和诸药,与白芍合用又能缓急止痛,合而用之,共奏补肾壮骨,舒督通痹之效。

加减 瘀血重关节刺痛者加三七6g、延胡索15g;关节剧痛屈伸不利者加全蝎9g,蜈蚣3条,乌梢蛇15g;湿重者加苍术12g,白术15g,薏苡仁20g,萆薢20g;气虚明显者加黄芪15g,党参12g;血虚者加当归15g,川芎9g,丹参15g;脾虚者加茯苓15g,白术15g。

温肾排石汤

苏安,男,1950年生。现为陕西省岐山县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兼任陕西省中医药学会文献医史与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临证擅长诊治肾病、老年病、胆肾结石病及肝胆胃肠诸顽难杂症。发表学术论文59篇,主编及参编《胃病养生保健200问》、《古今专科专病医案·肾脏病》等医著6部。

组成 仙灵脾30~60克,巴戟天15克,金钱草20克,海金砂(包)20克,石韦15克,鸡内金15克,瞿麦20克,益母草15克,白茅根30克,威灵仙30克,牛膝15克,生甘草6克。

功能 温肾排石,化瘀通淋。

主治 泌尿系(肾、输尿管、膀胱)结石。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方解 肾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藏真阴而内寓元阳,肾阳又为人身之原动力。肾阳虚亏,其温煦、气化无能,则鼓动无力。结石滞遏久之,肾阳虚疲,非温阳重剂难以振奋。仙灵脾亦名淫羊藿,《本草纲目》载:“淫羊藿味甘、气香、性温不寒,能益精气,温肾阳,得酒效增。”故是方以仙灵脾、巴戟天补肾温阳培本为主,并配以大剂量通淋化瘀排石之金钱草、海金沙、石韦、瞿麦、白

茅根诸药,补泻并施,使元气充盛,淋石通排畅达,遂祛邪一举外出。

加减 小便淋涩不畅,尿频、尿急,舌苔黄腻者加冬瓜仁15克,薏苡仁30克,以清热利湿;若结石嵌顿,腹部绞痛,小便闭者加木香10克,郁金30克,白芍50克,以理气缓急止痛;若腰膝酸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属肾阴不足者,去巴戟天,减仙灵脾至15克,加生地、熟地各12克,山药30克,女贞子15克,以滋阴补肾,清热通淋排石。

临床应用 临床多年来用治石淋(泌尿系结石)多有效验,尤对双肾合并输尿管结石属肾阳虚亏者有确切疗效。

化痰解郁汤

王健,男,1948年生,主任医师,曾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科主任,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中心神经内科主任。国家二级教授,辽宁省名中医,全国脑病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脑病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针灸学会副会长,辽宁省血栓病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王健深入钻研彭静山教授眼针疗法,提出了“眼络于脑,通调脏腑”的学术观点,并在神经内科创立了眼针加头针分期治疗治疗中风病,临床效果可靠。擅长治疗中风、头痛、失眠、郁证、痴呆及各种神经内科难治疾病,精通各种针法及方药,疗效显著。

完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专项课题《基于“观眼识证”的眼针疗法证、术、效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等10余项省市级及国家级课题,三次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

组成 桃仁10克,赤芍20克,柴胡25克,大腹皮25克,陈皮10克,青皮10克,炒苏子25克,香附20克,远志20克,石菖蒲24克。

功能 理气化痰,疏肝解郁。

主治 痰气郁结、肝气不舒、脾胃不和所致之轻中度郁证。

用法 100毫升水煎服,每日3次。2周为1疗程。

方解 本方是根据清代王清任的癫狂梦醒汤加减而成,临床上治疗郁证已经应用20余年。

本方以桃仁为君药,其味苦性平,苦泄逐瘀、甘缓益肝、生血,入心肝血分,善泻血滞、祛瘀,故能活血祛瘀;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苦寒入肝经而清肝火,泄血分郁热,故能清热凉血化瘀;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辛行苦泄,性善条达肝气,舒肝解郁,赤芍与柴胡相配伍,共起宣畅气血,升阳散结,疏肝解郁之功效;大腹皮味辛,性微温,辛能行散,行气导滞,宽中利气;陈皮味辛、苦,性温,辛行温通,行气和中,消痰导滞,解郁除烦;青皮味苦、辛,性温,辛散温通,苦泄下行,疏肝理气散结,故能疏肝胆,泻肺气,破坚癖,散滞气积结,开胃益脾;苏子味辛、温,归肺、大肠经,辛主降,降肺气,化痰涎,气降痰消,故能降气化痰,行气宽中;香附归肝、脾、三焦经,芳香辛行,入肝经,散肝郁,味苦疏泄平肝,故能疏肝、行气、解郁,七味药共为臣药,舒肝解郁,祛瘀化痰;远志味苦、辛,善宣泄通达,开心气,宁心神,交通心肾,安神定志,又可通利心窍,逐痰涎;石菖蒲芳香走窜,辛开苦躁温通,开窍醒神,化湿,豁痰,辟秽,佐以远志、菖蒲,相须配伍,共能益智安神、化痰开窍;诸药相合,共奏醒脑疏肝、开郁化痰、通神利窍之功。

加减 失眠者,加珍珠母、茯神、夜交藤;肝郁者,加川楝子、香橼、佛手;心神不宁者,加生龙骨、磁石;胸闷气憋者,加瓜蒌;大便溏薄而急者,加苍术、薏苡仁;呃声频作者,加竹茹、枳壳。

生骨方

刘德玉,1953年生。现任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大骨科主任医师,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名中医,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刘德玉在4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诊治了很多疑难骨科疾病。他主持的科研项目“骨复生胶囊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四动、五步法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技术”、“补肾益气法预防家兔膝骨性关节炎的机制研究”、“四动、五步法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技术推广”获得省市各级奖项。发表论文60余篇,著作5部,申报专利1项,并参加国家十二五教材编写工作。

组成

黄芪30克,鹿角胶12克,三七12克,土鳖虫15克,丹参20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延胡索15克,牛膝12克,骨碎补15克,生甘草9克。

功效

活血、生血、生骨。

主治

各种骨缺血性坏死、骨折、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等。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方解

黄芪善入脾胃,能补大气,气旺则血畅;鹿角胶壮元阳,补血气,生精髓,暖筋骨;骨碎补主破血补伤折,能活血续伤,补肾强骨;三七活血化瘀定痛;土鳖虫咸能入血,和血通营;丹参活血祛瘀止痛,破宿血,补新血能力极强;当归、川芎补血活血,二者为补血常用组方;延胡索为气中血药,能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能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引火下行善治肾虚腰痛膝痹;生甘草调和诸药,助参芪补气之功。诸药配合,共奏补气益精、通经养血的功效。

加减

头晕、目干加菊花、公英各15克,脾胃不合者加陈皮15克,睡眠不佳者加夜交藤、合欢花各15克。

痛风方

宋绍亮,男,1954年出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科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内科风湿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多年,擅长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白塞病、痛风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风湿病的临床研究,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有独到之处。2004年研发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痛风胶囊,其成果获国家专利。多年来先后承担和完成多项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并获多项各级成果奖。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50余篇。

宋绍亮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特点,提出了“痛风非风”学说,强调名医名方(2012年) 74-5


“脏腑蕴毒,攻注四肢”才是导致发病的根本原因,因;组成熟大黄9克,萆薢30克,虎杖30克,水蛭6克;功效解毒清热,利湿泄浊;主治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引起的足趾关节及全身其他;用法用水约1500毫升,先浸泡1小时,文火煎20;方解本方以六种祛毒之法组方;加减单侧足大趾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剧烈难忍,夜间加重;温中愈溃汤;王道坤,男,1941年生,甘肃中医学院教授,首


“脏腑蕴毒,攻注四肢”才是导致发病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疗上务求着眼祛毒之法。毒去热清,血脉调和,则病易愈。详细而言祛毒之法又分为清热解毒、燥湿解毒、活血解毒、利湿排毒、清热排毒、益气化毒六种,如此则内毒有出路,邪去正自安。

组成 熟大黄9克,萆薢30克,虎杖30克,水蛭6克,大青叶18克,土茯苓30克,苍术20克,黄柏9克,生甘草12克,薏苡仁30克。

功效 解毒清热,利湿泄浊。

主治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引起的足趾关节及全身其他关节红肿热痛和高尿酸血症。

用法 用水约1500毫升,先浸泡1小时,文火煎20分钟,复煎一遍(水500毫升煎15分钟),两煎合一,分2次于日内饮尽。忌食海鲜、动物内脏及各种酒类。

方解 本方以六种祛毒之法组方。清热解毒是用甘凉、甘寒的药物清解和透发毒邪外出,如大青叶;燥湿解毒是用苦寒的药物攻伐湿毒,有助于截其源流,去除毒邪胶黏之性,如黄柏、苍术;活血解毒即是用活血的药物破血解毒,可使血脉畅通,有助于祛毒外出,如水蛭、虎杖;利湿排毒即祛邪要有出路,出路之一在于利小便,利小便选用清热利尿药物以利尿排毒,使毒邪从前阴而出,如萆薢、土茯苓;清热排毒即清泻内伏之热毒,通脏腑、泻浊毒,取釜底抽薪之意,使热毒、浊毒从大便而出,如熟大黄;益气化毒用于因毒邪日久,正气亏损,深入血脉胶腻之湿瘀毒邪,解毒、排毒之法难以奏效,需用益气健脾之法,缓缓托毒化毒而出,方可使余毒得净,正气得复,如生甘草、薏苡仁。

加减 单侧足大趾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剧烈难忍,夜间加重,可加蒲公英、川牛膝;血脂高,可加泽泻、猪苓;大便干结加大熟大黄的用量。

温中愈溃汤

王道坤,男,1941年生,甘肃中医学院教授,首届“甘肃省名中医”;硕士生导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名老中医工作传承建设项目专家。

王道坤发掘敦煌医方而研制成的“萎胃灵”系列纯中药制剂,治疗了2万6千余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治愈癌前病变200多例,并追访10~30年,未见复发,改变了“萎缩的腺体、肠化、增生不可逆”的观点。

主要论著有《医宗真髓》、《决死生秘要》、《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学史》、《现代中医内科学》、《新脾胃论》。

组成 红景天15克,生黄芪15克,炒白芍15克,桂枝6克,吴茱萸6克,川黄连6克,煅瓦楞20克,蒲公英15克,海螵蛸12克,浙贝母12克,化瘀散(三七粉、血竭等)6克,炙甘草12克,鲜姜二片、大枣三枚。

功效 温补脾胃,抑酸止痛。

主治 症见胃痛隐隐,绵绵不断,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遇冷加重,纳差,神疲乏力,甚则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嫩,或见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饭后1小时服,6周为1疗程。

方解 本方由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左金丸及乌贝散,加制酸止痛之煅瓦楞、健脾益气之红景天及化瘀散而成,以“温中愈溃”为主旨。黄芪桂枝五物汤虽为“血痹”而设,但其性仍偏温补;左金丸清泻肝火、降逆止呕;“无酸不成溃疡”,乌贝散制酸止痛,收敛止血。消化性溃疡具有周期性、长期性、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久病多瘀,最终会造成“因瘀致虚”的病理状态,所以在抑酸、温补脾胃的基础上加用化瘀散,既能活血止痛,又可破解“虚”、“瘀”之互结。但对于阴虚内热型的消化性溃疡,则非本方所宜。

加减 出血、解黑粪者加血余炭、白及、地榆炭;兼胃脘胀者加内金、神曲;脾胃虚寒者加炮姜、肉桂;瘀血偏重者加五灵脂、元胡。也可以结合微观辨证,调整药味。如:胃镜检查溃疡面色红、充血者加牡丹皮、黄芩;出血明显者加茜草、蒲黄;溃疡边缘凹凸不平者加半枝莲、薏苡仁;色灰白、水肿者加法半夏、猪苓、茯苓等。溃疡面大有恶变倾向者,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

临床观察,按疗程服用此方,对于脾胃虚弱、气血失调型的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管溃疡),均有良效。

兰州方

裴正学,男,1938年出生,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之一,首批甘肃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教授,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中西医结合研究》杂志总编辑,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等职。

裴正学教授从事临床工作50余载,先后发表论文50余篇,学术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由他拟定的治疗白血病专方1974年在全国血液病会上定名为“兰州方”,多年来在国内各地医院广泛使用,疗效显著。

组成 生地12克,山药10克,山萸肉30克,人参须15克,太子参15克,北沙参15克,党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6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浮小麦30克。

功效 扶正固本,补肾健脾。

主治 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

用法 用水约1500毫升,先浸泡1小时,文火煎40分钟,复煎一遍(水500毫升煎30分钟),两煎合一,分2次于日内饮尽。忌食冰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方解 白血病属于中医“血亏”、“血虚”范畴,裴老认为,正气亏虚是白血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而病情中出现的高烧、出血是至虚有盛侯的表现。即白血病不是一个纯实或纯虚之证,而是“以虚为本,以实为标”。鉴于此,对白血病的治疗,不能单一“祛邪”,也不能单一“扶正”,而必须是扶正与祛邪有机结合。因此,裴老认为,“扶正固本,补肾健脾”为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法则。

本方以生地、山药、山萸肉补肾阴,以补骨生髓;人参须、太子参、北沙参、党参四参以补气养血。桂枝汤调和营卫以安脏腑阴阳之失调,生脉饮益气养阴。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心神安则血安。如升白细胞,选用:附片或川乌、草乌、马钱子、肉桂、当归、补骨脂、菟丝子、沙苑子、鸡血藤、黄芪、西洋参、鹿茸等。升血小板为主:女贞子、旱莲草、玉竹、黄精、大枣、阿胶、连翘、土

大黄、墓头回等。如升红细胞,选用:归脾汤加人参须、太子参、北沙参、元参、西洋参、何首乌、二至丸、水蛭等。

加减 若白细胞总数偏低可加补骨脂、鸡血藤;红细胞计数偏低加女贞子、旱莲草;血小板计数偏低加玉竹、黄精;兼有纳差腹胀者加木香、草豆蔻;发热者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生石膏、寒水石;出血者加丹皮、赤芍、三七、阿胶。

温阳降浊汤

杜雨茂,男,1932年生,陕西人,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名老中医;曾任陕西中医学院副院长、全国中医成人教育学会名誉理事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杜雨茂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尤精通仲景之学,临证遵古鉴今,辨证准确,遣药灵巧,屡起沉疴,尤擅诊治难治性肾脏病、肝胆病及奇难杂病。撰《奇难病临证指南》,介绍多种疑难病症的诊治思路与方法,并出版《伤寒论辨证表解》、《伤寒论释疑与经方实验》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及辞书12部,研制出“柔脉冲剂”、“芪鹿益肾片”、“舒胆化石丹”等新药。

组成 茯苓15克,白术12克,制附片9克,白芍12克,西洋参6克,黄连5克,苏叶12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生姜12克。

功能 温肾健脾, 降浊和中,宣通水道。

主治 肾脾阳虚,水气泛滥,浊邪内盛上逆所致之关格证(包括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疾病所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

用法 制附片加清水先煎30分钟,再入余药同煎两次,每次文火煎30分钟,滤汁混匀分2次服,每日1剂。病重者日服1剂半,分3次服。

方解 中医学之“关格证”大抵相当于西医学之慢性肾功能衰竭。《证治汇补》云:“关格者,既关且格,必小便不通,旦夕之间陡增呕吐。因浊邪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所以关应下而小便闭,格应上而生呕吐。阴阳闭绝,一日即死,最为危候。”张仲景《伤寒论》真武汤专擅温阳利水,薛生白《湿热病篇》连苏饮辛开苦降则长于降浊和中,与关格证之主要病机甚为合拍,故合两方加减而成温阳降浊汤。

方中制附片温肾扶阳,振元气;白术、茯苓、西洋参健脾制水,巩固土堤;猪苓、泽泻淡渗利水,给邪以出路;苏叶、生姜、黄连辛苦合用,开降共施,一以开阴之闭而宣肺通水道,一以降邪之浊而和中止呕。因阳虚日久,必损及阴;浊邪郁热,阴屡受戕;且诸利水淡渗及温燥之剂,也每损阴液,故用白芍配西洋参酸甘化阴,生津补正。诸药合用,俾正复邪祛,浊降关开,关格之证自解。

加减 恶寒较重,手足逆冷者,加干姜8克,炒枳壳10克;呕吐不止,脘闷厌食者,加砂仁10克,陈皮10克,生姜12克;腹胀,大便不畅者,加虎杖15克,炒莱菔子20克;血压高头晕者,加钩藤15克,天麻12克。

临床运用 慢性肾功能不全之失代偿期,肾功能衰竭期和尿毒症早期多有关格证表现,证见头晕、神疲、恶寒、浮肿、手足不温、恶心呕吐、小便不利、脉沉、舌淡者,用本方为主治疗多有效验,不仅临床症状好转,而且肾功能检测指标亦有明显改善,达到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及劳动能力之效。

胃乐胶囊

李英杰,男,1939年生,1967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为河北省衡水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从事临床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治疗脾胃病及疑难杂症。现将李英杰主任医师的经验方胃乐胶囊介绍如下:

组成 黄连6克,蒲公英30克,白花蛇舌草10克,白芍30克,元胡15克,甘松10克,佛手10克, 吴茱萸3克,炒白术15克,麦芽12克,谷芽12克,法半夏10克,三七3克,海螵蛸20克,炙甘草6克。

功效 清胆柔肝,消食和胃。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

方解 方中黄连、蒲公英、白花蛇舌草为君药,清胆火,除胆胃郁热,正如《甲乙经》所说:“邪在胆,逆在胃,胆汁泄则口苦,胃气泄则呕苦汁。”白芍柔肝养阴,元胡、甘松行气止痛,共为臣药。吴茱萸、佛手、炒白术、麦芽、谷芽、法半夏、三七、海螵蛸为佐药,吴茱萸味辛而苦,性燥热,反佐黄连之寒,且入肝降逆,调和肝胃;佛手、炒白术健脾理气;法半夏、麦芽、谷芽燥湿化痰、消食和胃;三七活血止血、定痛;海螵蛸制酸敛津。炙甘草为使调和诸药。诸药同用共奏清胆柔肝、消食和胃之功效。

综上配伍,胆胃郁热同清,疏肝、健脾同用,养阴与行气止痛同顾,使肝气郁结、胆火炽盛、胆汁上逆于胃所致的胆胃不和证之烧心、泛酸、呕恶、胃脘隐痛症状相应而解。

主治 用于胆汁返流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属胆胃不和、胆胃郁热者。症见:烧心、泛酸、呕恶、胃脘隐痛、呃逆、胃脘痞满、舌质暗红、苔黄、脉弦。

临床应用 呃逆明显加旋覆花、代赭石、郁金行气降逆;两胁肋胀满加柴胡、川楝子、佛手、青皮、陈皮疏肝理气;呕恶者加陈皮、生姜、竹茹和胃止呕;烧心、泛酸较重加浙贝、煅瓦楞以制胃酸。

消栓通脉汤

侯玉芬,女,1949年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从医40年,擅长外科及周围血管诸疾的中医治疗,如深静脉血栓形成、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糖尿病性坏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肢体淋巴水肿、丹毒及血管炎等疑难病。承担多项国家、省级科研课题,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70余篇。

组成 茵陈30克,赤小豆30克,赤芍20克,水蛭10克,黄柏12克,金银花30克,怀牛膝15克,栀子10克,苍术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

功效 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主治 深静脉血栓形成属湿热壅盛证。症见患肢明显肿胀,胀痛、压痛明显,皮肤暗红而热,青筋怒张,按之凹陷。伴发热,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 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温服各1次。

方解 湿、热、瘀、虚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特点,瘀血既是主要病

理产物,又是致热、致湿的重要因素,瘀血阻络是病机之关键。因此,在确立活血化瘀这一治疗大法贯穿于疾病治疗始终的同时,要权衡湿、热、虚的轻重缓急,兼以利湿、清热、益气、温阳等。

方中茵陈味苦,性微寒,功善清热除湿,赤小豆甘酸偏凉,性善下行,有清热利湿,行血消肿之功,两药合为君药,共奏清热利湿,行血消肿之功,使湿化、热清、瘀血消散,脉络通畅。黄柏苦寒,功专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善清下焦热。赤芍苦微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水蛭苦咸平,功专破血逐瘀,通经消癥。以上三药相须配伍合而为臣,既助君祛湿、清热、活血,又能凉血软坚散结,使血脉通畅,水肿自消。金银花甘寒,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栀子清热,苍术燥湿。桃仁苦甘平,活血散瘀之力较强,有推陈致新之功。红花活血通经,牛膝引药下行,活血通络,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祛瘀通络、消肿止痛之功。

加减 病位在上肢,去牛膝、黄柏,加桑枝、黄芩;胀痛重,酌加元胡、三棱、莪术;纳呆、腹胀,酌加砂仁、陈皮;倦怠、乏力,酌加黄芪、党参、茯苓;热甚,酌加连翘、公英。

百口开关饮

陈沫金, 1943年生,湖北省蕲春县人。现任中华临床医学会常务理事、李时珍肿瘤研究所所长。从事临床工作己五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1993年出版“中医科普丛书·内科卷”《医道擒魔》、学术专著《克癌方略》、《陈沫金医话医案》等。

组成 紫硇砂6克,硼砂6克,鹅管石10克,青礞石5克,代赭石10克,柿霜10克,急性子10克,川牛膝10克,威灵仙10克。

功能 通关、软坚、散结。

主治 食管癌吞咽困难,不能进食。

用法 前6味均碾为极细粉末,后3味,水煎后取汁,掺入前6味药粉,趁热加入藕粉、蜂蜜适量,加温后搅拌均匀,成糊状,用小勺子慢慢放入口中,缓缓呑服,一杯药分3小时服完。

方解 食管癌是食管最内层黏膜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它是食管黏膜在致癌因素的长期作用下,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发展而来的。由于食管癌生长在人的进食通道上,如不及时治疗,导致食管内腔狭窄,使患者不能进食,是一种令患者最痛苦而又难治的疑难病种之一。本病多为正气不足,导致痰瘀互结所成。此时首要关键是要解决吞咽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患者的精神压力就会加重,这样即使不是病死也会把人吓死,患者更难以康复。

百口开关饮是笔者从临床中摸索得来,其中以硇砂为君,消积祛瘀、软坚散结,伍以硼砂、鹅管石,祛瘀化痰破结,除噎嗝,并让药物直过病所,青礞石化痰之力最强,再加赭石有沉降之力,这五种石头共奏开关散结之功,急性子、威灵仙和牛膝加强开关散结之力,柿霜清热润肺化痰,诸药合用,将食管内外的有形的痰、瘀之邪,共除之。故临床运用,一剂即见显著效果。名医名方(2012年) 74-6


嗣育丹;赵法新,1937年生,河南省新安县人;学术上尊从《内》《难》,崇仲景、尚东垣,以脾胃立;组成黄芪125克,白术125克,紫河车100克,;制法制浓缩丸;功能补气健脾,充气血化源;滋肾壮阳,促精血化生;主治脾肾虚寒、精血不生、无精或精子异常之不育症;用法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方解无精症多由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脾肾俱虚所致;方中黄芪、白术补气健

嗣育丹

赵法新,1937年生,河南省新安县人。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硕士生导师。出身世医,1958年参加工作,师承全国名医张海岑研究员学习五年,1965年本科毕业。

学术上尊从《内》《难》,崇仲景、尚东垣,以脾胃立论,擅治內妇儿科杂病、温热时病及中医急症。曾提出“辨证论治十法”,完善了辨证论治全过程。获“密闭冷却回流陶瓷煎药壶”等5项国家专利和“胃康胶囊治疗胃脘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7项科研成果奖。主编《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辨证应用》、《中医师承心悟》、《河南名老中医临证经验丛书·赵法新脾胃病论治经验》、《万修堂中医八代传承》等多部专著,及参编《近代中医珍本集》等18部医学著作,发表医学论文50余篇。

组成 黄芪125克,白术125克,紫河车100克,鹿胎盘100克,熟地125克,杞子100克,山萸肉80克,巴戟天80克,仙茅80克,杜仲80克,桑螵蛸80克,肉苁蓉100克,韭菜子80克,当归100克,仙灵脾100克,蛇床子60克,制附子30克,肉桂30克,甘草30克。

制法 制浓缩丸。黄芪、熟地、杜仲、杞子、山萸肉、蛇床子、仙灵脾,提取浓缩至900毫升;余药清洗、烘干、打细粉,以药液泛丸,梧桐籽大,低温烘干,阴凉通风处密封贮存。

功能 补气健脾,充气血化源;滋肾壮阳,促精血化生。

主治 脾肾虚寒、精血不生、无精或精子异常之不育症。

用法 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方解 无精症多由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脾肾俱虚所致。经云:“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禀气于胃。”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健胃和,纳运正常,则化源足,而气血旺,后天之本固,而先天之根生。脾肾俱虚,根本不固,性命何生?故治以补气健脾,以充气血化源,而固后天之本,增强体质。

方中黄芪、白术补气健脾,开化源、固后天以养先天,为之君。肾为先天之根,生命之本,主藏精。滋肾壮阳,以促元阳元阴化生,而益生命之根。紫河车、鹿胎盘、熟地、杞子、山萸肉、巴戟天、仙茅,滋肾阴,壮肾阳,阳生阴长,助君药补气生血,气足而精血生,为之臣。脾肾俱虚者,补脾不如补肾,杜仲、桑螵蛸、肉苁蓉、韭菜子、当归、仙灵脾、蛇床子、制附子、肉桂等,补火生土,以助脾肾,而固后天之本、先天之根,为之佐。甘草味甘,调和诸药,为之使。全方共奏补气健脾、滋阴壮阳、益气养血之功。

加减应用 本方系万修堂中医八代传承秘方,经临床验证,确有良效。尊“阳生阴长”之旨,调阴阳,和气血,补气生血,促血化精。以血肉有情之品,大补精血。经研究改进,临证应用更为方便,对脾肾虚寒、精血不足之无精症、精子异常症,辨证加减应用,治疗不育症甚多。若精不液化者,加生地黄、玄参,以滋阴液而增水行舟;气虚者加人参,大补元气,气足精血生。曾治愈无精症之高中学兄王某,婚后三年不育。服嗣育丹3个月,化验精子正常,其妻已怀孕。之后数年,连生3胎。足见脾肾双补,气血调和,以资气生血,血化精成之功。

柴胡活络汤

刘渡舟(1917年~2001年),辽宁营口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已故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刘老1950年,考入卫生部中医进修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北京行医。1956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后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伤寒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刘老推重经方,不薄时方,在治疗许多疑难重症时,每能出奇制胜,化险为夷。

组成 柴胡10克,黄芩10克,茵陈30克,凤尾草30克,土茯苓15克,草河车15克,炙甘草10克,土元10克,茜草10克,当归20克,白芍20克,泽兰10克,红花10克,海螵蛸10克。

功能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活血通络。

主治 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迁延性肝炎,肝硬化等,证属肝血瘀阻,络脉不通,湿热毒邪入于血分者。临床表现为:心烦口苦,肝脾肿大,胸胁满闷,肝区不适,有时刺痛或胀痛,固定不移,昼轻夜重,饮食不振,神疲乏力,或见齿龈出血,小便黄赤而短,脉象弦细而涩,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白腻或微黄。

用法 水煎服,日1剂,每日2次。

方解 柴胡解毒汤由柴胡、黄芩、茵陈、凤尾草、土茯苓、草河车、炙甘草等7味药组成。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条达肝气,又可以推陈致新;黄芩清利肝胆郁热;茵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是中医治疗黄疸的圣药,不可或缺;凤尾草是一味民间的草药,江南地区使用较多,功擅清热利湿,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土茯苓解毒除湿,草河车清热凉血,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清热,利湿解毒之功。若湿热毒邪入血,证属肝炎血分,则在柴胡解毒汤基础上,加入土元、茜草、当归、白芍、泽兰、红花、海螵蛸等药而成柴胡活络汤。方中土鳖虫味咸软坚,乃虫类搜剔之品,具有较强的活血祛瘀,消积通经之功;茜草凉血活血;当归养血活血;白芍养肝阴、补肝血;泽兰辛散苦泄,活血通络,利水消肿;红花辛散温通,专入血分,功专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海螵蛸则用于软坚散结。

加减 肝区疼痛明显者,加入川楝子、元胡;若血瘀有热,脉弦细,舌绛紫暗,则加入凉血活血之双丹汤(丹皮、丹参);若湿热毒邪已入血分,而又兼见转氨酶持续不降,气分湿热明显,可加入金钱草、垂盆草、白花蛇舌草,以增强清热解毒祛湿之力,名为三草活络汤。

大便溏薄者,加白术、炮姜;脐腹疼痛,加白芍、枳实;小腹疼胀而少尿者,加桂枝、茯苓;失眠少寐者,加酸枣仁、合欢皮;恶心呕吐,加半夏、竹茹;尿黄便秘,加水红花子、大黄;心烦懊恼者,加栀子、豆豉;口渴欲饮者,加生石膏、天花粉;两腿无力者,加党参、麦冬、五味子;腰痛加桑寄生、杜仲等。

乌头活血头痛汤

石恩骏,男,1953年生,汉族,贵州贵阳人,出生于中医世家,现为贵阳

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近40载,对内、妇、儿科疾病有较深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发表论文数十篇,主审《石恩骏临证方药经验集》一书,编著《石恩权教授学术思想总结》。

组成 制川乌24克,当归30克,细辛9克,甘草12克,延胡索9克,生石膏30克,川芎30克,羌活12克,白僵蚕12克,蜈蚣2条。

功效 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主治 血管神经性头痛,症见剧烈疼痛,有抽掣感,伴头昏眩晕,情绪不安,失眠,舌淡紫苔白,脉弦涩。

用法 先加蜂蜜少许煮制川乌30分钟后,下诸药再煎30分钟即可,每日分3次服,蜈蚣、延胡索为末,分3次温开水吞服,每日1剂。

方解 本病病程长,发作急,疼痛较为剧烈,其发作常与缺氧环境及情绪有关。临床虽有多种辨证类型,然寒邪与瘀血致脑部脉络失和,经气逆乱,是为最常见之病理。治宜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方中制川乌擅逐深入脑络之风寒湿邪,虽稍大剂量,然与蜂蜜同煮,则毒性大减,而其温经散寒、破血滞积聚之力仍存,是本方不可缺之主药;川芎辛温祛风散寒止痛,辛香走窜,有通心脑瘀滞之专长;细辛、羌活皆具调气之功,又可胜湿,引诸药上行巅顶。细辛用9克之量并不为过,且用此剂量方可取效,细辛不可过钱之论实少依据,不必信之;当归活血养血,可增川乌、川芎等药化瘀止痛、祛风胜湿之力,且其润泽之性,又可缓和诸药辛窜太过之弊;白僵蚕祛风止痛;生石膏辛甘大寒,可防伏热在里,即使无伏热,石膏平降之性也可疏利巅顶之头风,配诸辛热药有协同之用;蜈蚣祛风止头痛,研末服之效果较好;延胡索辛香止痛活血。

加减 自感头部热痛者加菊花、黄芩、桑叶;肥胖多湿痰者,加苍术、白术、茯苓、前胡;肾阳不足者,头痛而畏寒,四肢不温,脉沉细而缓,加熟地、山药、枸杞子;懒言少气者,加黄芪、人参;风寒痰瘀滞于脑络,也令心肾不交而失眠,可加炒枣仁。

滋阴润燥汤

郭会卿,男,1962年出生,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名中医,河南中医学院中医风湿病研究所所长,河南省中医院风湿骨病科主任,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中医学院省级精品课程《中医骨伤科学》建设负责人,河南中医学院骨伤教学团队建设负责人。

出身于中医世家,为白马寺平乐郭氏正骨传人,先后师从于郭维淮、朱良春、李振华名家,治学严谨,技术精湛。从事中医骨伤风湿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年来,共发表论文88篇,科研成果20余项,国家专利5项,出版专著28部,主编或参编全国统编教材11部。代表作有《中医骨伤科学》、《骨伤方药临床应用汇粹》、《中国风湿病学》、《中国痹病大全》等。

临证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内外兼治,针药并用,擅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骨病,疗效显著。

组成 生石膏20克,竹叶15克,知母15克,秦艽15,黄芩6克,清半夏9克,生地15克,麦冬15克,玄参15克,当归20克,丹参20克,鸡血

藤20克,陈皮9克,甘草6克。

功能 滋阴润燥通络。

主治 用于燥邪侵袭,阴虚津亏,导致孔窍失润、肌肤关节失养之燥痹。症见口、眼、鼻等孔窍干燥,关节僵硬肿痛,肢体瘦削,舌质红少苔,脉沉细之干燥综合征、 类风湿关节炎等病。

方解 方中生石膏、竹叶、知母、黄芩滋阴清热,生地、麦冬、玄参、石斛养阴生津,秦艽通经络清虚热,清半夏、陈皮化痰,当归、丹参、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甘草益气生津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润燥通络之效。

加减 胃阴虚明显者加石斛12克,玉竹15克,肺阴虚加天花粉15克,肾虚明显者加女贞子20克,怀牛膝15克,瘀血明显者加桃仁9克,红花6克,穿山甲6克,关节疼痛明显者加醋玄胡20克,眼干明显者加菊花12克。 加味散偏汤

杜雨茂,男,1932年生,陕西人,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名老中医;曾任陕西中医学院副院长、全国中医成人教育学会名誉理事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杜雨茂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尤精通仲景之学,临证遵古鉴今,辨证准确,遣药灵巧,屡起沉疴,尤擅诊治难治性肾脏病、肝胆病及奇难杂病。撰《奇难病临证指南》,介绍多种疑难病症的诊治思路与方法,并出版《伤寒论辨证表解》、《伤寒论释疑与经方实验》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及辞书12部,研制出“柔脉冲剂”、“芪鹿益肾片”、“舒胆化石丹”等新药。

组成 川芎30克,白芍15克,白芥子6克,香附9克,白芷9克,郁李仁6克,柴胡9克,细辛3克,蔓荆子9克,炙甘草10克。

功能 祛风散寒,通络祛瘀,蠲痰利窍。

主治 风寒或痰与瘀交加为患所致之偏、正头风痛。症见头痛时作时止,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全头痛,或痛在一点。多因感寒冒风,或气郁不畅而诱发。发则头痛剧烈,或掣及眉梢,如有牵引;甚或目不能开,头不能举,且头皮麻木,甚或肿胀,畏风寒,有的虽在盛夏,亦以棉帛裹头;痛剧则如刀割锥刺而难忍,甚或以头撞墙,几不欲生。

用法 每日1剂,水煎500毫升,分2次服。痛剧者可每日1剂半,分3次服。

方解 该方以清代名医陈士铎《辨证录》中散偏汤为基础,经加味更量而成。方中川芎味辛性温祛风散寒止痛,且又辛香走窜,可上通于巅顶,下达于气海,行血中之气,祛瘀通络,用为君药。

白芷、细辛、蔓荆子辛散上行,祛风散寒,加强川芎疏散之。香附、郁李仁直入血分,以助川芎行气活血通络。郁李仁又可治其大便干燥,是为臣药。

柴胡引药入于少阳,且可载药升浮直达头面。白芥子引药深入,直达病所,兼有通窍蠲痰之功。白芍敛阴而防辛散太过,又有缓急止痛之长,皆为佐药。

使以甘草,缓解急迫,调和诸药。

方中诸药相合,疏散风寒之中兼有通络祛瘀之长,疏达气血之内寓有祛痰通窍之力,且发中有收,通中有敛,相互为用,各展其长。

加减 因感受风寒而发,加荆芥、防风;头痛剧烈,加羌活、元胡;阴

血亏虚,加生地、当归;头部拘挛掣痛,酌加胆南星、白僵蚕、全蝎;若为血管扩张性头痛,加贯众;若兼有高血压者,加怀牛膝、桑寄生;兼有内热,加知母、丹皮等。

临床运用 中医之偏、正头痛,包括西医学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疾病,临床较为常见。其病因多端,易反复发作。加味散偏汤中川芎祛风散寒、化瘀止痛,集三任于一身,但用量要大,一般成年人需30克,若体质较瘦弱者可用25克,方才效优。我们多年应用未见不良反应,唯对于兼患有出血性疾病及阴虚者应慎用。

柴胡鳖甲汤

刘渡舟(1917~2001年),生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辽宁营口人。刘老行医、执教半个多世纪,力倡仲景之学,上溯岐黄之道,下逮诸家之说,博采众长,学验宏富,形成了鲜明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刘老诊治疾病,胆大心细,高屋建瓴,圆机活法,知守善变。推重经方,不薄时方,倡言“古今接轨”,主张方证相对,有是证用是方,在治疗许多疑难重症时,每能出奇制胜,化险为夷。

组成 柴胡6克,炙鳖甲10克,煅牡蛎15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5克,玉竹10克,白芍15克,土元6克,茜草10克。

功能 滋阴清热,柔肝活络,软坚消痞。

主治 慢性肝炎后期,肝硬化,证属阴虚内热、气血凝滞者。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疼痛,夜晚尤为明显,腹胀,口咽发干,面色黧黑,或五心烦热,或低热不退,衄血,舌红少苔,边有瘀斑,脉细数。

用法 水煎服,日1剂,每日2次。

方解 方中沙参、玉竹、生地、麦冬、白芍滋阴养血柔肝,鳖甲、牡蛎软坚散结,土元、茜草活血通络,少用柴胡疏肝理气,并引诸药入于肝,但其用量多在6克以下,防其疏泄太过而劫伤肝阴。本方滋阴清热,软坚消痞,方中重用养阴柔肝药物,甘寒之品养阴清热并举,凉血活血而无伤正之弊,养阴与活血药互相配合,半补半攻,缓缓图治,可获良效。据刘老经验体会,本方治疗慢性肝炎晚期,出现白蛋白/球蛋白倒置,或乙型肝炎“澳抗”阳性者,或亚急性肝坏死而出现上述脉证者,多有较好疗效。

加减 若肝硬化疼痛不解,则加入炮山甲粉,配合原方中炙鳖甲、煅牡蛎而成三甲散,活血化瘀,软坚消癥,共奏其功。肝区疼痛明显者,合用金铃子散(川楝子、延胡索)以疏肝活血止痛;大便不实而属于脾气虚者,加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若兼有中寒者,加炮干姜温中;尿黄明显者,加大金钱草、虎杖;球蛋白升高、白蛋白降低,白蛋白/球蛋白倒置,重用土元、茜草;乙肝标识物阳性者可加叶下珠;伴有黄疸者,合用茵陈蒿汤或栀子柏皮汤。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为治疗诸黄疸的专药,无论阴黄还是阳黄,皆可使用。如果是阳黄,亦可单用一味茵陈水煎频服,其用量可达30克以上。凡湿热发黄,用茵陈蒿汤后,黄仍不退,但正气业已渐耗,脾胃之气受损,阴分尚有伏热,如见手足心热,五心烦热等症,则转方用栀子柏皮汤治疗,其中甘草扶助正气,利于邪实正虚者。名医名方(2012年) 74-7


清温涩肠汤;尚品洁,男,1940年生,湖南省岳阳市中医医院(;尚品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四十余年,主攻内科疑难病症;组成黄芪30克,防风15克,炒白术15克,苍术1;功能益气温肾健脾,清热燥湿止泻;主治炎症性肠病日久,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脾肾阳虚;用法制附片先煎30分钟,其他药物先用清水约150;方解方中黄芪益气升阳,防风祛风胜湿、疏肝理脾,两;加减运用大便黏液

清温涩肠汤

尚品洁,男,1940年生,湖南省岳阳市中医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主任医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尚品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四十余年,主攻内科疑难病症,擅长脾胃病、老年病的治疗。他以四大经典为主臬,潜心学习现代名医著述医案,勤于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论著4部。他遵古鉴今、临证思辨、自拟新方,如理中和胃汤、三四通痹汤、清温涩肠汤等,多有效验。

组成 黄芪30克,防风15克,炒白术15克,苍术15克,仙鹤草30克,白头翁30克,白芍10克,制附子6克,炮干姜6克,乌梅炭6克,甘草6克。

功能 益气温肾健脾,清热燥湿止泻。

主治 炎症性肠病日久,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脾肾阳虚气弱,肠道湿热蕴阻之寒热错杂病症。

用法 制附片先煎30分钟,其他药物先用清水约1500毫升,浸泡40分钟,然后合煎,武火烧开,文火30分,倒出。再加入清水500毫升,复煎20分钟,两煎合一,分2~3次于1日内饮尽。忌食生冷荤腥及刺激性饮食。

方解 方中黄芪益气升阳,防风祛风胜湿、疏肝理脾,两药伍用,防风得黄芪之补而不散泄,黄芪得防风散邪之力而不恋邪。炒白术补脾燥湿,益气和中,苍术健脾和胃,开郁辟秽,两者消补兼行,使脾胃纳运复常,水湿得以运化。仙鹤草味苦而涩,收敛止痢,消肿止痛;白头翁味苦性寒,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二者共奏清热利湿止痢之功。炮干姜温中助阳,制附子温阳补肾,相须而用,温补脾肾,振奋元阳。白芍、甘草敛阴和阳,缓急止痛。乌梅炭妆敛止泻以固之。综观全方温阳补虚、清热燥湿,对应了炎症性肠病寒热错杂、本虚标实的病机,彰显了寒热并举、攻补兼施的治疗原则。

加减运用 大便黏液多者,加败酱草清热化湿排脓;大便黏滞不爽者,合用香连丸,少佐炒槟榔,清热止痢,导滞顺气;腹胀甚者,加桔梗、大腹皮上下分消;两胁或左少腹疼痛者,合用四逆散理气散郁止痛;若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者,加陈皮,则泻肝木而补脾土,调气机以止痛泻。

口腔溃疡方

张卫华,女,1942年生,浙江省杭州人。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杭州市名中医,原浙江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委。1967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从医40余年,学验俱丰。擅长内科疾病的中医治疗,尤其对脾胃病、口腔溃疡、眩晕、失眠、中风,以及老年性疾病和疑难杂症有较深研究和独特经验。善用冬令滋补膏方调畅气血,清洁胃肠,以达补中寓治、无病强身之功。主持并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

组成 黄柏10克,砂仁15克,甘草10克,黄连6克,细辛6克,白蒺藜12克,大豆卷10克,枳壳10克,射干10克,徐长卿15克,金雀根15

克。

功能 补土伏火,健脾化湿清热。

主治 口腔溃疡属脾胃虚弱,脾虚生湿,湿从热化,郁而化火者。症状除口腔黏膜红、黄、凹、痛外,可兼咽痛、口干、心烦、腹胀、舌红苔黄等。因反复外感寒凉,或久服寒凉食物、饮料、生猛海鲜等,导致脾胃虚弱;或情志不舒,肝木相乘脾土,脾虚湿阻,湿从热化,郁而化火,此类病人脾虚为主,湿火为标。

用法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方解 此方即封髓丹加清热化湿之品组合而成。封髓丹原出于宋代董宿《奇效良方》,原为治疗遗精梦交之方药,黄柏为君坚肾清相火,砂仁为臣温健脾运,引五脏六腑之精归属于肾,佐以甘草益脾气,并调黄柏、砂仁之寒温,全方使水火既济,相火不再妄动以治遗精梦交。郑钦安认为封髓丹是纳气归肾之法,亦即上、中、下并补之方。

黄柏味苦入心,禀寒水之气入肾,色黄入脾,脾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砂仁辛温,能纳气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砂仁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化阳。阴阳合化,则水火既济。临床凡属阴寒内盛、逼阳于外、需引火归元之证,均可用封髓丹加减治疗,口腔溃疡亦在此例。

另方中加用黄连配细辛用于治口疮,一寒一热,一直折,一发越,合奏消炎止痛之效,细辛在寒凉中寓以温热,即有火郁发之之功;大豆卷利湿清热又能健脾;射干降火利咽;枳壳和胃理气;白蒺藜平肝并解郁毒;徐长卿配金雀根,是治疗口腔溃疡的重要药对,有祛风止痛之效。

加减 脾胃虚寒者,加理中汤、六君子汤;阳虚者,加附子20~30克,炮姜20-50克;肝肾阴亏,虚火上扰者,加熟地30~60克,巴戟肉10~20克,茯苓10~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即引火汤;阴虚内热者,加沙参10克,生地12克,麦冬10克,枸杞子10克。

荆防三虫汤

朱祥麟,1944年生,湖北省鄂州市人,五代世医,湖北省鄂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湖北省名中医。擅长治疗时病、内伤杂病、妇科病。倡六气皆能化风,五脏病变皆能生风;倡内伤伏气致病说,强调消除伏气于萌芽,注重先期防治的学术观点;提出奇经八脉辨证论治。所著《奇经证治条辨》获“康莱特”杯中华全国中医药优秀著作三等奖。发表医学学术论文80余篇。主要著作有《中国宫廷秘方医疗佚事选评》、《奇经证治条辨》、《论内经风病学》、《医学发微》、《朱氏中医世家学验秘传》等。

组成 荆芥10克,防风10克,川芎15克,蝉衣15克,全蝎6克,僵蚕15克,生南星15克,白附子10克,甘草6克。

功能 祛风散寒,祛痰和血。

主治 口眼歪斜。一侧口眼歪斜,闭目露睛,迎风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时流口涎,舌苔白,脉缓或浮弦等。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忌食发风之物。

方解 口眼歪斜西学称为颜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或称贝尔氏麻痹,乃周围性神经面瘫。其早期临床表现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轻症面瘫,

患口眼歪斜,闭目露睛,迎风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时流口涎等,病理为面神经鼓索以下受损,部位低,预后好。余辨证为风寒夹痰中络,以祛风散寒、祛痰和血治之。本方用荆芥、防风清轻升上以祛在上之风邪;川芎和血行气祛风;蝉衣、全蝎、僵蚕入络搜风;生南星、白附子祛风痰以助经气之流行而复其用;且三虫配荆芥、防风、川芎,和血祛风之力强;配南星、白附子,则化痰之力胜。甘草解毒以调和诸药。故本方祛风复正之力颇强。

临床应用 若伴头晕手足麻木者,加菊花、寄生;若伴气血不足者,加黄芪、当归。

三草降压汤

刘渡舟(1917年~2001年),生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辽宁营口人。刘老行医、执教半个多世纪,力倡仲景之学,上溯岐黄之道,下逮诸家之说,博采众长,学验宏富,形成了鲜明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刘老诊治疾病,胆大心细,高屋建瓴,圆机活法,知守善变。推重经方,不薄时方,倡言“古今接轨”,主张方证相对,有是证用是方,在治疗许多疑难重症时,每能出奇制胜,化险为夷。

组成 益母草30克,夏枯草15克,龙胆草10克,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

功能 清肝泻火,滋阴柔肝,活血利水。

主治 高血压、头痛、眩晕等病。

用法 水煎服,日1剂,每日2~3次。

方解 方中夏枯草苦泄辛开,其性寒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龙胆草苦寒沉降,清泻肝经之火,兼以清热燥湿,功专力大,直折火势;益母草为厥阴血分之圣药,性善行走,能活血通经,利水降压,祛瘀以助血行,利水以助降压。《本草纲目》言其治疗“血晕、血风、血痛”等;重用芍药,和营敛阴,缓急解痉;使以甘草和中护胃,调和诸药。且芍药、甘草相配,酸甘化阴,滋养肝阴,平抑肝阳。肝阴得养则水能涵木,木火不炽。全方药仅数味,但方简力宏,既能活血利水,又能清肝降火,针对高血压气血失调的病机本质,虚实并重,气血兼调,从而达到降血压之目的。

加减 本方适应范围较广,在基本药物的基础上,可随证加减,如加牛膝引火下行,加石决明、珍珠母平肝潜阳,加黄芩、栀子清泄肝火,加大黄泻下实热,加丹皮凉血活血,加钩藤、菊花平肝熄风,加茯苓、泽泻、滑石利湿消肿。目珠疼痛,按之如石,加茺蔚子、石斛、玄参以养肝阴。石斛是滋阴良药,不仅滋养胃阴,亦能补肝肾之虚,多用于肾阴不足,肝阳上亢,虚火妄动者,且滋阴不碍邪,可用于阴伤有湿邪者。在治疗高血压病的过程中,还应重视调治病人的睡眠,保证病人获得比较充足的休息,以助于恢复血压。临诊时,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配合应用半夏秫米汤、温胆汤、黄连阿胶汤等方。半夏能交通阴阳,是治疗失眠的佳品,但用量须大,当用15~20克,与夏枯草相伍更妙,交通阴阳,阳得以入阴,阴得以守神,故能起到安神催眠的作用。(

增液蠲痹汤

赵和平,男,汉族,1956年生,湖北省十堰市中医医院业务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湖北省名中医,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理事,风湿病学会常务委员,十堰市中医学会副会长。

从事医疗、教学、科研30余载,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编写专著1部,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完成《强力风湿灵治疗关节炎的临床研究》等科研6项。其治痹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治风寒湿痹,突出温补肾阳,疗风湿热痹,重视清热解毒,除顽痹久痹,补肾化痰逐瘀,治诸般痹证,不忘健脾化湿等方面。擅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及各种风湿痹痛。

组成 生地30克,玄参30克,麦冬30克,石斛30克,当归15克,姜黄15克,海桐皮30克,桑枝30克,络石藤15克,鹿角10克,陈皮15克。

功能 养阴增液,蠲痹通络。

主治 阴虚痹证。症见骨节疼痛,筋脉拘急,运动时加剧,口干心烦,或关节红肿灼痛,变形不能屈伸,昼轻夜重,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或少,脉弦细或细数者。

方解 此类患者多素体阴虚或久用祛风除湿等香燥之品耗伤阴液。方中增液、石斛养阴增液,濡润经脉,当归养血活血,姜黄、海桐皮、桑枝、络石藤祛风除湿、通经活络,鹿角温肾阳,促进阴药的吸收,充分体现了张景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的思想。陈皮理气,防止诸阴药滋腻,阴液得充,经脉得养,则痹证自除。本人据赵师此方重用石斛,加全蝎、蜈蚣、僵蚕等虫蚁搜剔之品制成丸药名之曰“石斛蠲痹丸”,治疗阴虚痹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是我院特色制剂之一。

加减运用 肾阴虚甚者加龟板15克,鳖甲15克;痛甚者加全蝎10克,元胡30克;腹胀者加砂仁10克,白蔻10克。

畅肝调脂汤

曹玉山,1938年生,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教授,主任医师,1963年于兰州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1972年甘肃省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二年)毕业。甘肃省级第二批、国家级第三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2008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其“甘肃省名中医”称号。中国中医科学院师承博士生导师。

组成 茵陈20~30克,柴胡12~15克,瓜蒌9~15克,何首乌15~20克,虎杖12~15克,草决明12~15克,鲜竹沥30~60毫升。

功能 疏肝利胆,化痰祛浊。

主治 高脂血症、脂肪肝。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鲜竹沥水每次15~30毫升对入。 方解 脂类郁积体内,为无形之痰。随血流动,聚集于肝,附着于脉管,危害心脑肾。治疗当疏利肝胆,化痰祛浊,畅通血脉。方中茵陈逐血中及肝中之污浊,《本草蒙筌》谓其“行滞,止痛,宽膈,化痰。”柴胡引药入肝;何首乌补肝肾,降脂而益寿;瓜蒌宽胸力气,通腑导滞;虎杖清血脉及脏腑之瘀热;草

决明清肝而通腑排浊;鲜竹沥化痰降脂。方中诸药,功在畅肝、逐痰、通腑、通脉之效。

加减 瘀血明显者加桃仁、红花、川芎、丹参;痰浊壅塞胸闷者加瓜蒌、薤白、苏梗、鲜竹沥;心肾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龙骨、牡蛎;胁胀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头痛甚者加石菖蒲、白芷、蔓荆子;苔腻者加薏苡仁、砂仁、佩兰。

痛风舒方

郭剑华,男,1945年生。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主任中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重庆市名中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针灸学会常务副会长,《实用中医药杂志》副主编,重庆市政协委员。从事中医临床、科研近50年,擅长于中医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疑难杂症。

组成 黄柏15克,苍术12克,威灵仙12克,独活15克,土茯苓20克,络石藤15克,山慈菇6克,丹参15克,薏苡仁30克,车前子(包)20克,川牛膝15克。

功能 清利湿热、活血止痛。

主治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方解 黄柏为方中主药,取其苦以燥湿,寒以清热,其性沉降,长于清下焦湿热。以苍术,辛散苦燥,长于健脾燥湿,与黄柏相伍,清热燥湿,标本兼顾;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药理研究表明有显著镇痛、抗炎作用;独活祛风胜湿、善搜少阴之邪。上三味为臣。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络石藤善祛风通络,凉血消肿,所含黄酮苷抗痛风,对尿酸合成酶黄嘌呤氧化酶有显著抑制作用;山慈菇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现代药理研宄山慈菇有抗痛风、抗炎、抗肿瘤及抑制疤痕增殖、防止粘连形成等作用;薏苡仁能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有抑制肌肉收缩、镇静、镇痛、降温解热等作用;车前子功效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有显著的利尿、排石作用:丹参功效活血通经、清心除烦,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诸药下行。诸药合用共达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之功用。

临床运用 本方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所表现的关节红、肿、热、痛以及功能障碍,疗效颇佳。在服药期间,结合针刺、刺络拔罐、中药外敷等治疗能增加疗效。并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尿酸的排泄,并且避免进食高嘌呤类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豆制品、啤酒等,(选择低嘌呤、低脂肪类食物为主,适当控制进食量,使尿酸在体内维持正常水平,防止复发;在发病期间建议患者休息,平时注意调节饮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儿童及孕妇禁服。

柴防复正汤

朱祥麟,1944年生,湖北省鄂州市人,五代世医,湖北省鄂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湖北省名中医。擅长治疗时病、内伤杂病、妇科病。倡六气皆能化风,五脏病变皆能生风;倡内伤伏气致病说,强调消除伏气于萌芽,注重先期防治的名医名方(2012年) 74-8


学术观点;提出奇经八脉辨证论治;组成柴胡15克,防风10克,蝉衣10克,僵蚕15;功能祛风涤痰,清热解毒,通络复正;主治口眼歪斜,闭目露睛,迎风流泪,额纹消失,鼻唇;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方解口眼歪斜,其证口歪,闭口鼓腮漏风,一侧眼睑不;辨证为风痰热毒入络,以祛风涤痰,清热解毒为法;临床应用大便秘结,加大黄;咽干,加玄参;羌防银翘散;李永成,男,19

学术观点;提出奇经八脉辨证论治。所著《奇经证治条辨》获“康莱特”杯中华全国中医药优秀学术著作三等奖。发表医学学术论文80余篇。著有《中国宫廷秘方医疗佚事选评》、《奇经证治条辨》、《论内经风病学》、《医学发微》、《朱氏中医世家学验秘传》等。

组成 柴胡15克,防风10克,蝉衣10克,僵蚕15克,黄芩10克,忍冬藤30克 ,丝瓜络15克,连翘10克,赤芍10克,甘草6克。

功能 祛风涤痰,清热解毒,通络复正。

主治 口眼歪斜,闭目露睛,迎风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面部麻痹等症外,并见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减少,或耳部疮疹,或乳突部疼,或眩晕,舌红苔薄黄,脉弦或数。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忌食发风之物。

方解 口眼歪斜,其证口歪,闭口鼓腮漏风,一侧眼睑不能闭合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最早载于《灵枢·经筋》,其对口眼歪斜的临床表现、外治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论其病由外邪侵袭颜面阳明经脉,故后世用针刺治疗,以颊车、地仓、水沟为要穴。其分口眼歪斜病机为寒热两证,惜未出内治方法。重症面瘫,除口眼歪斜外,常合并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减少,耳部疮疹,眩晕等,并长期乳突部疼,病理为岩浅大神经以上受损,部位高,预后差。

辨证为风痰热毒入络,以祛风涤痰,清热解毒为法。虽然面瘫病在阳明经筋,但其症有耳痛者,实则病及足少阳。足少阳经起于目锐眦,绕循耳后。且《灵枢·脉度》云:“跷脉者,少阴之别??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是以口眼歪斜,目不能闭合,并味觉减退者,不独阳明病,乃三阳合跷脉并病也。故其治疗用药需三阳二跷兼顾。此方用柴胡、防风祛风,蝉衣、僵蚕、赤芍入络搜风,柴胡合黄芩、连翘入少阳清热解毒,忍冬藤、丝瓜络解毒化痰通络,且柴胡、僵蚕、黄芩、丝瓜络能入阴跷去痰热,甘草解毒和诸药。诸药合用而收祛风涤痰,清热解毒复正之效。

临床应用 大便秘结,加大黄;咽干,加玄参。

羌防银翘散

李永成,男,1944年生。1963年考入天津中医学院,毕业后从事临床、教学工作。师承天津名医赵弼臣,现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诊治脾胃病、内科、妇科杂病,发表论文多篇。

组成 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板蓝根3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荆芥10克,青果10克,甘草3克,芦根30克,竹叶10克。

功能 发汗解表。

主治 感冒。

用法 每日1剂,凉水浸泡后水煎煮,早晚分2次服用。

方解 外感病因主要为风邪,多于气候变化、寒热失常侵入致病。常由风邪夹杂时气侵入,无论夹杂温、燥、寒、湿均可以本方为主加减施治。

方中防风、荆芥、羌活为发汗解表之要药,使邪从汗解;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青果清热解毒;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竹叶增强其清热之功;芦根可清热生津,无恋邪之虞。全方可使风邪得解,毒热能清,对风寒外感、风热外感、因感染病毒而发之外感均可施用。风寒、风热的施用在于药物剂量的变化,唯风

热时连翘可用至30克,风寒外感羌活加至15克,余可通用。

临床运用 感冒数日未解,恐邪深入者,加细辛3克,直入三阴引邪外出,邪从表解,周身困重为其使用标准;咳嗽加入宣肺之品,浙贝母10克,苦桔梗10克,前胡10克,杏仁10克,百部15克,痰多者加橘红10克,橘络10克,配合甘草以化痰止咳;咯黄痰加鱼腥草30克清肺解毒;喑哑加蝉蜕3克以宣肺清热;口干舌红加寸冬15克清热养阴润燥。

多年临床中,四季之中凡治外感均以此方稍作化裁均可取效。

益智宁神汤

马融,男,1956年生,山东人,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名中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评审专家,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副理事长,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国家及天津市药监局新药审评委员,中药保护品种审评委员,《中医儿科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

主编或参编学术著作23部,发表论文110篇,获省部级一、二、三等科研奖励22项。

组成 紫河车10克,熟地15克,石菖蒲10克,远志6克,泽泻6克,黄连6克。

功能 益肾填精,清心宁神。

主治 儿童多动症肾精亏虚,水不涵木证。见多动不宁,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冲动任性,急躁易怒,难于自控,记忆力欠佳。

用法 每日1剂,水煎150毫升,分2~3次服。8周为1疗程。 方解 儿童多动症病机为“髓海发育迟缓”,病位在脑,其本在肾,为“肾精亏虚,脑髓失养,阴阳失调”所致。方中紫河车味甘、咸、温,入肾经,养血益精;熟地甘、微温,入肝、肾二经,滋阴补血;二者共为君药,益肾填精,生髓补脑,可以凝聚精神,增强注意力,提高认知功能和学习效率,以达治动之本。石菖蒲辛、微温,入心肝经,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治健忘,心胸烦闷;远志辛温,入心肾二经,功可安神益智,解郁;上二药共为臣,宁心柔肝,开窍定志,以达治动之标。泽泻甘寒,入肾经,可佐诸药之辛温,并有引经入肾之用;黄连苦寒,入心肝经,泻心肝之火热,以交通心肾,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益肾、填精益智、宁心安神、柔肝清火之功,以平衡阴阳,协调脏腑功能,使多动症患儿精气充足,脑神得养,情绪稳定,记忆力增强。

临床运用 伴有抽动症者,加天麻10克,全蝎6克,钩藤15克;有遗尿者,加芡实10克,补骨脂10克,桑螵蛸6克;夜寐不安,加酸枣仁10克,夜交藤15克,合欢花10克。

本方对于肾精亏虚,肝火扰心的多动症及多动伴有抽动症均可加减使用。特别是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中马虎,易出现抄错数、写错字,屡次犯同一错误,影响学习成绩者,效果较佳。但对于患儿智力低下、发育迟缓以及有自闭倾向者,疗效较差。

运脾汤

王自立,男,1936生,甘肃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为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师承)专业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省名中医,甘肃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甘肃中医》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敦煌市中医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参与主编《生殖疾病的中医治疗》、《中医胃肠病学》、《中医痰病学》、《病毒性疾病中医诊疗全书》等书,参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基础理论》、《临床中医内科学》、《席梁丞治验录》、《实用中医消化病学》等多部著作,发表《辨证治疗风温肺热病的临床研究》等论文多篇。

组成 党参10克,白术30克,茯苓10克,佛手10克,枳壳30克,石菖蒲15克,炒麦芽15克,仙鹤草30克。

功效 健脾助运,行气消痞。

主治 脾虚失运。脘腹胀满,食少纳差,呕逆,便秘,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等。

方解 党参、白术、仙鹤草益气健脾以助运,其中党参健脾益气;白术既能燥湿实脾,又能缓脾生津;仙鹤草又名脱力草,功能补脾益气,且补而不腻;茯苓健脾渗湿;佛手气清香而不燥烈,性温和而不峻,既能舒畅脾胃滞气,又可疏理肝气以防木郁克土,且无耗气伤津之弊;枳壳善能理气宽中,行气消胀,与佛手合用则突出运脾调气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枳壳水煎剂能促进实验动物胃肠蠕动而有规律;炒麦芽健脾化湿和中,宽肠下气通便,消米面食积,兼能疏肝理气;石菖蒲芳香醒脾,化湿和胃。诸药合用,既补气以助运,更调气以健运,使痰湿无由以生,则脾胃无由阻滞,兼以肝脾共调,使脏腑调畅,则脾运复健,升降如常,诸症自除。

加减 若气虚明显者加黄芪,中虚有寒者加高良姜、香附,阴血亏虚者加当归、白芍,气滞明显者加香附、砂仁;兼有痰湿者加半夏、陈皮,湿盛苔厚腻者去党参加苍术、厚朴,有郁热者加浙贝、连翘、黄芩,有便秘者在重用白术、枳壳、炒麦芽的基础上,酌加郁李仁、肉苁蓉、槟榔、大黄;若肝郁犯胃而泛酸者加浙贝、黄连、吴茱萸,食积呃逆者加鸡内金、生姜,痰积者加瓜蒌、浙贝;久病入络者加莪术、川芎、郁金。

临床应用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诸如胃痛、胃痞、纳呆、呃逆、泛酸、反胃、呕吐、胆胀、腹胀、腹痛、泄泻等属脾虚失运者获良效;而且用治各科疑难杂病如肾衰所致恶心、呕吐,节食过度、大病重病后出现的厌食、纳呆,神经肌肉病变所致之四肢软弱无力,颜面黄褐斑等属脾虚失运者亦效。现已成为治疗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各种急慢性胃炎及食道炎等病属脾虚失运的常用方剂。

疏肝通淋排石汤

成肇仁,男,1944年生,四川人。1967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者李培生教授,现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经方运用研究所所长,湖北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仲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

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在学术上,主张把张仲景《伤寒论》作为一个跨时代、跨地域、并不断深化的大系统学科来对待,即把历代注解发挥《伤寒论》的著作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系统研究,其中尤应着力于《伤寒论》方的现代扩展应用。在临床上,擅用经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对消化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造诣尤深。

组成 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怀牛膝10克,金钱草30克,苏梗10克,郁金10克,鸡内金10克,海金砂30克,石韦30克,冬葵子15克,车前子30克,滑石18克,白芍30克,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将每天的中药连续煎煮三次,三次水煎液混合后当开水频服,并在上午10点和下午3点的两个时间一次性饮约200毫升药液,半小时后做原地跳动运动半小时,以助药势。具体方法为:双腿并拢,双手握拳,原地垂直跳动,并用双拳自腰上部往下部反复轻轻敲打,以助药物排石之力。

主治 泌尿道结石中医辨证属于湿热蕴结,煎熬尿液,化而为石。症见双侧或单侧腰部疼痛不适,甚者牵引少腹疼痛或腰腹绞痛,尿频,尿急,尿不尽,尿中夹有砂石或小便艰涩窘迫疼痛,尿液排出不畅,甚者可以出现排尿突然中断,尿血,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或沉弦。西医检查示泌尿道结石。

方解 泌尿道结石均属于中医“石淋”范畴,其原因与肾气的盛衰、膀胱气化、肝气的调达等密切相关。肾虚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水湿不得外出,湿郁化热,湿热蕴结,煎熬尿液,则结为沙石。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故膀胱功能正常与否,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若肝失疏泄,气滞不行,致膀胱气化不利而为石淋,故治疗此类疾病,以疏肝理气、利水通淋、通窍降气排石为原则。

方中柴胡、黄芩、法夏、苏梗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调畅气机,促进水液代谢,暗合小柴胡汤之意,此亦体现“和”法之效;金钱草、郁金、鸡内金、海金砂、石韦、冬葵子皆为排石要药,且具有利水通淋之功效;滑石、车前子清热利尿通淋,加强全方利水通淋之功,其中滑石还具有“利水不伤阴”之妙,与甘草取“六一散”之意以清利湿热;怀牛膝用在此意义重大,既可以补益肝肾治其本,利水通淋治其标,且其具有引火(血)下行之功效,亦可促进砂石下行之势,正如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所云:“(牛膝)原为补益之品,而善引气血下注,是以用药欲其下行者,恒以之为引经”;白芍味酸养血敛阴,合甘草取“芍药甘草汤”之意缓急止痛。

加减运用 气滞甚者,加木香、枳壳、槟榔;若水湿内甚或有肾积水者,合五苓散;若脾虚者,加白术、茯苓;若出现尿血者,加白茅根、阿胶;舌暗者,加制乳香、没药、琥珀;若腰痛者,加杜仲、续断、桑寄生;若大便偏干者,加虎杖、酒军;水瘀互结者,加益母草、泽兰。此外,成肇仁常加入威灵仙、忍冬藤、鸡血藤等通络之品,既可活血止痛,又取其“通络”之意,以保持尿道通畅,其中威灵仙因能消骨鲠,亦有化石之效,故临床常用之。

强力骨痹丸

金广辉,满族,1946年生。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内蒙古自治区著名中医、内蒙古自治区首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内蒙古中医学会常务理事、赤峰中医学会副理事长。

初随全国著名老药师王兴洲、旗内名医马兆麟、海维洲、崔洪志等学习并从事中西医临床8年, 1975年于中国医大58期学习结业,又师从辽宁省级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王立义教授、学习中医四部经典著作,尽得各位师傅真传。

学术研究,早年杂病宗金代张子和,“君子贵流不贵滞”思想,认为万病皆生于气,习用解郁诸法,撰有《郁证初探》,《女性高血压证治体会》等论文发表,外感病宗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等。近年潜心仲景学说,注重人身阳气作用,对阴盛格阳、阴盛逼阳证研究颇深。宗郑钦安学说,善用扶阳法,对诸多疑难症认识独到,方药精准。撰写论著四部,论文三十多篇。

组成 天麻57克,羌活57克, 熟地139克,狗脊(炙)85克,巴戟天57克, 肉苁蓉57克, 淫羊藿57克,鹿衔草57克,续断57克,葛根57克,黑附子28克,鸡血藤85 克,川芎57克,陈皮19克, 怀牛膝57克, 土鳖虫38克,莱菔子28克, 砂仁9克。

功能 益肝肾、强筋壮骨、活血通络、祛风止痛。

主治 颈椎病、肥大性脊椎炎、腰椎骨质增生、关节间骨刺、跟骨刺、足跟病、筋骨受伤后未愈经常性酸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

用法 方中诸药粉碎成细粉,水泛为丸。口服。一次5克,。一日3次,饭后服用或遵医嘱。30天为一疗程,一般一疗程显效。孕妇禁用。

方解 方中主用熟地、肉苁蓉、鸡血藤等填骨髓、生精血、益肝肾。巴戟天、怀牛膝、仙灵脾、金毛狗脊等入肾强筋骨补肝肾。天麻、鹿含草、川断、羌活、土鳖虫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陈皮、砂仁健脾和胃,以利化源。配伍中尤注意引经药的应用,如葛根善治头项强痛,并能引药直达病所;牛膝有下行之性,引药入经。

加减运用 风湿骨痹病初起,畏寒肢冷可加麻黄16克,桂枝25克,生姜20克,解表散寒;关节肿痛较剧可酌加川乌10克,穿山龙30克,知母20克,祛痛消肿;肢体麻木较剧可加生黄芪50克,红花10克,当归20克,益气活血。以上辨证加减所用之药可作为药引子,煎汤代水与丸剂共服,如此丸剂、水剂共用,凸显中医用药特色优势,相得益彰,疗效更著。

二贝母汤

王三虎,男,1957年生。现为广西省柳州市中医院肿瘤一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兼任柳州市中医肿瘤研究所所长,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壮)医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委员、《世界肿瘤研究》编委等学术职务。2008年被评为广西名中医。

多年来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继承与创新并重的治学观,提出了“燥湿相混致癌论”、“寒热胶结致癌论”、“人参抗癌论”、“把根留住抗癌论”、“肺癌可从肺痿论治”、“风邪入里成瘤说”等新论点。共发表论文170篇,主编、参编书籍30部,以第一作者身份3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2次获军队优秀卫生音像制品奖。由其学生撰写的《中医抗癌进行时——随王三虎教授临证日记》一书出版发行后,至今畅销不衰。个人专著《中医抗癌临证新识》获多位专名医名方(2012年) 74-9


家发表好评,已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组成土贝母12克,浙贝母12克,山慈姑12克,瓜;功能化痰散结,解毒抗癌;主治乳腺癌、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症等痰毒交阻,正;用法一日一剂,水煎服;方解乳腺癌与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有关,也与心强气盛;歌诀:乳病土浙二贝母,瓜蒌青皮山慈菇,漏芦连翘蒲;生发乌;发膏成肇仁,男,1944年生,四川人;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

家发表好评,已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全国10余家新闻媒体曾多次报道了他的成才经验和学术成就。

组成 土贝母12克,浙贝母12克,山慈姑12克,瓜蒌皮15克,青皮12克,夏枯草15克,蒲公英15克,连翘15克,漏芦10克,路路通10克,甘草6克。

功能 化痰散结,解毒抗癌。

主治 乳腺癌、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症等痰毒交阻,正气不虚,以乳房肿块,胀痛难消为主症。

用法 一日一剂,水煎服。

方解 乳腺癌与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有关,也与心强气盛,超负荷工作,《素问·经脉别论》所谓“生病起于过用”密切相连,以致日久天长,气机运行障碍,经络痞塞,津液不循常道,痰浊内生,郁久化热,成毒成积变癌。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症也有类似病机,只不过程度不同,尚未质变而已。所以本方以土贝母化痰散结,解毒抗癌为君药,浙贝母、山慈姑、瓜蒌皮化痰散结解毒为臣药,增强君药的抗癌力量。青皮、夏枯草、蒲公英、连翘疏肝泻火,消疮散结为佐药,漏芦、路路通穿透力强,引药直达病所,甘草调和诸药,且能使诸药缓慢持久地发挥作用,均为使药。共奏化痰散结,解毒抗癌之功。

歌诀:乳病土浙二贝母,瓜蒌青皮山慈菇,漏芦连翘蒲公英,甘草路路通夏枯。

生发乌

发膏成肇仁,男,1944年生,四川人。1967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者李培生教授,现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经方运用研究所所长、湖北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仲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

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学术上主张把《伤寒论》作为一个跨时代、跨地域、并不断深化的大系统学科来对待,即把历代注解发挥《伤寒论》的著作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系统研究,其中尤应着力于《伤寒论》方的现代扩展应用。在临床上,擅用经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对消化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造诣尤深。

组成 制首乌300克,菟丝子150克,怀牛膝150克,茯苓150克,补骨脂150克,枸杞子150克,熟地150克,白芍150克,当归120克,川芎60克,女贞子300克,旱莲草300克,阿胶150克,龟胶150克,鹿角胶150克,桑椹子300克,桑叶150克, 白蒺藜300克,侧柏叶150克,透骨草300克,砂仁60克。

用法 用白蜜炼药为膏,一日三服,每次一勺。配合中药煎水外洗。具体方法为:新鲜侧柏叶50克,透骨草50克,加适量水煎开,重复煎两次,滤出药液,将两次滤出液混合,以代替洗发剂洗头,每周至少两次,坚持数月。

功能 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生发乌发。

主治 脱发中医辨证属于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气血不能上荣于头,发

失濡养,头发脱落。症见头顶、前头、后头或两侧头发稀疏,甚者头发全无,脱发严重,或伴有头皮瘙痒,头皮屑多,油脂多等。

方解 成肇仁始终以滋补肝肾、益气养血为主以治其本,再佐以适量生发乌发之品以治其标,照顾其兼证,并随证加减。

方中熟地、白芍、川芎、当归,即“四物汤”之意以补益气血,资生发之源;制首乌、补骨脂、枸杞子、当归、菟丝子、怀牛膝、茯苓,即“七宝美髯丹”之意,以滋补肝肾,益生发之本,其中制首乌是生发乌发之要药,历代医家皆多用之。女贞子、旱莲草,即“二至丸”之意,以补益肝肾,滋阴养血,且两药皆为生发乌发之良药。阿胶、鹿角胶、龟胶皆为血肉有情之品,既可滋阴养血,亦可填精益髓,三者为治脱发之良药,桑椹子滋阴补血,生津润燥,桑叶滋阴润燥,桑叶与黑芝麻配伍即“扶桑至宝丹”,具有驻容颜,乌鬓发,却病延年之效;白蒺藜配四物汤、制首乌,合“当归饮子”之意,养血祛风止痒;侧柏叶凉血,止痒,化痰,生发乌发,透骨草祛风除湿止痒,与侧柏叶配伍,对于油脂性脱发效果尤为显著,此亦为成肇仁治疗油脂性脱发的经验药对,故常合用煎水外用洗头;砂仁行气和胃,在一派滋补之品中,加入一味行气和胃之品,可达“补而不滞”之效。

加减运用 若血分有热者,加生地、丹皮;若大便偏干者,去补骨脂,加火麻仁、炒莱菔子、肉苁蓉、虎杖、决明子;若瘙痒明显者,加土茯苓、白鲜皮;若肝肾虚损明显者,加杜仲、核桃仁、黑芝麻或辅以六味地黄丸;若气血不足明显者,加黄芪、党参;若油脂多,痰湿明显者,加二陈汤或黄柏;巅顶脱发明显者加藁本,后头脱发明显者加羌活,两侧脱发明显者加柴胡或白芷;除此之外,成肇仁还常加入荆芥、防风等,脱发与头痛虽异,然部位皆在头,故也须借助风药引药上行以达病所,此两药也可起到祛风止痒之功。

救肾汤

余惠民,男,1947年生,湖北人。现为湖北省荆门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湖北省名中医。临证经验丰富,近年来,以治疗中医肾病为主,对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盂肾炎、尿路结石的辨治有独到经验,尤其对肾功能衰竭早中期的治疗提出“十六字”治疗方略,即“健脾益肾,解毒活血,标本兼顾,贯穿始终”。所著《费而隐疑难奇症医案选评》一书获中华中医药学会2005年度学术著作优秀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组成 制附子8克,熟大黄6克,当归12克,黄芪30克,川黄连6克,苏叶10克,土茯苓30克,六月雪20克,泽泻15克,泽兰叶15克,水蛭(研冲)3克,全虫(研冲)3克,生甘草10克,黑大豆30克,法半夏12克。

功能 温运脾肾,益气养血,通腑泻毒。

主治 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症见:厌食呕吐,腹胀少尿,面晦无华,神情萎顿。实验室检测示血红蛋白低,尿素氮、血肌酐增高。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以清淡饮食为宜,避免生冷饮食,少食辛辣、油腻、荤腥之物,忌豆类食品。

方解 慢性肾衰竭可由水肿、淋证、尿血等多种肾脏疾病发展而来。属于中医“慢关格”、“虚劳”范畴。始终以正虚邪实为病理基础。正虚以脾肾俱损、气血同亏为多见,邪实则以湿、毒、瘀最为突出,治疗宜扶正祛邪并举。

方中附子、大黄温阳消阴,泄浊解毒,共为主药,“有形之血,不能速

生,生于无形之气”。故用当归、黄芪益气生血充髓;川黄连、苏叶、法半夏抑肝和胃止呕,斡旋三焦;土茯苓、黑大豆、泽兰、泽泻、六月雪祛湿解毒活血,以助主药之用。久病入络,瘀滞深结,乃成积(即微型癥瘕),故用水蛭、全虫破血,直达底里,逐瘀消癥,改善肾脏血氧供应,抗纤溶栓;甘草调和诸药,又具解毒之妙。本方既可消除症状,还能改善肾功能。

临床应用 若大便不畅,在上方中熟大黄可增至10克,再加虎杖15克;口中气秽、呕恶不止,加草果6克,代赭石15克,竹茹15克;若月经量多如崩或淋漓不尽,可加龙眼肉12克,仙鹤草30克,炮姜炭6克,三七末(另冲)4克。

麻旋二虫饮

胡国俊,男,1946年出生于皖南中医世家,尽得其父胡翘武先生(系安徽省著名老中医,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医学真传。从医近50年,擅长中医内科疑难杂症。现为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第四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老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师承博士生导师,安徽中医肺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先后发表医学论文100余篇,中医专著3部。

组成 麻黄8克,旋覆花(包)10克,蝉蜕6克,僵蚕10克,杏仁10克,炒白芍10克,枇杷叶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

功能 宣肃太阴,祛风化痰,解痉缓急。

主治 凡外感咳嗽、感冒后咳嗽,或咳嗽变异性哮喘等病症见有咳嗽咽痒、胸闷、气促,或微喘,痰多色白质清稀,或缠扰咽部不易外排,或微恶风寒,或胸胁微痛,或口干不欲饮,甚则彻夜咳嗽不已、无以入寐,一两月甚或缠绵半年不已者,舌淡红,苔薄白微黏或白滑,脉浮紧或浮滑等。

用法 一日一剂,水煎服。煎煮时间不宜过久,早晚各一次温服。 方解 肺体轻虚,居五脏之巅,有华盖之称,主表又外合皮毛。风性清扬,为六邪之长,一旦袭体,首当其冲之肺金,其宣肃治节之能事必将受到影响,故咳嗽胸闷气促为必见之症;津液不化,凝为痰涎,咳痰胸闷或微喘无不由生;风邪扰袭肺系,咽痒、鼻塞、喷嚏、微恶风寒尤为之常罹;风痰交结经久不解,挛急壅塞、气道闭阻也为之必然。

故主以辛、微苦、温之麻黄为君,“专疏肺郁,宣畅气机??虽曰解表,实为泄邪,风寒固得之而外散,即温热病也无不赖之以宣通”(《本草正义》),炙后用,重在止咳平喘之功而轻其发汗解表之力。旋覆花,性苦、辛、咸、微温,既能宣散,又可肃降,一药而两秉宣肃之用,正如张山雷谓之有“轻灵之性,流动不滞,自能疏通气化,而宣窒塞”,辅与麻黄,其宣散肃降、开肺泄邪有增无减;合蝉蜕、僵蚕二虫以增祛风解痉、化痰散结之效,二药质性轻清,更符“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旨,为本方不可或缺之佳品。杏仁性苦微温,上能肃降肺气、下能通调腑气,合清肺止咳、和胃降逆之枇杷叶为肺气郁逆、腑气欠畅咳喘者之良药。桔梗有舟楫之用,载药上浮入太阴肺金,既可透邪以宣越,又能促痰之外出。芍药之用,一可制麻黄、旋覆花散降之烈,以护敛肺气因久咳之耗散,再合甘草以缓解气道之挛急,可增止咳平喘之效。

综观全方,旨在宣肃太阴、祛风化痰、解痉缓急而奏咳止喘平、诸症向

愈之效。

加减 寒邪偏甚者加细辛6克,白前10克;兼热者加黄芩10克,前胡10克;挟痰热内蕴者加桑皮10克,葶苈子10克,地龙10克;有气阴两虚兼症者加太子参10克,南沙参20克,石斛10克;若气虚兼阳虚者加干姜6克,党参10克,巴戟天10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