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西苗族服饰

 侗乡人1961 2016-01-11

湘西苗族服饰

      古代湘西苗族男女服饰大同小异,几无区别。清《凤凰厅志》载云:“苗人前惟寨长雉发,馀皆裹头,椎髻去胡须如奴人,短衣跣足,以红布搭包系腰,著青、蓝布衫,衣边裤脚间有刺绣、彩花”,“其妇女银簪、项圈、手钏皆如男子,唯两耳皆贯银环三、四圈不等,衣服较男子略长”,“未嫁者额发中分,结辫垂,以锡铃、乐珠为饰。”

\


         清代雍正年间推行“改土归流”指令“服饰宜分男女”。从此,湘西苗族服饰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的湘西苗族男子服饰头著青花布帕一至三丈,斜十字缠带,大如斗笠。身穿花格七扣对襟布衣,衣袖长而小,裤筒短而大,脚打青布绑腿。别有情趣的是有的苗家后生穿衣多达七件,最外层一件只扣最下边的一对纽扣,第二层只扣下面的两对纽扣,依次扣完最里面的七对纽扣,以此显示其富有和豪爽。湘西苗族女子的服饰艳丽多彩,精美绝伦。苗家姑娘生来个个眉清目秀,丽质盈盈,在饰以盛装,更加娇艳妩媚。盛装打扮的凤凰“苗家新娘”,头戴青帕银凤冠,苏山耳环吊两边,颈围银项圈,身挂银披肩,满襟绣花又滚边还配银铃银链银牙签。 

\


        苗家女子的圆满襟衣,过腰大而长,袖大而短,裤短筒大,裙长且宽。衣胸、袖口、裤筒、裙沿均饰以“苗绣”,技艺精湛独具一格,与苏绣湘绣同样驰名中外,是我国三种著名的地方民间绣工类别之一。其图案多为花鸟虫鱼之类,如“双龙抢宝”“丹凤朝阳”等,构思精巧色彩艳丽手工精细,制作一套苗族女服需数十个工日。
苗家女子喜佩的银饰,全由苗族银匠精心设计、手工制成,不仅造型精美,且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大而重者饰项圈,大项圈重约2公斤,四棱绕如螺旋,恰似青藤缠树。它是苗族男女青年长相恋的象征。银饰中最精巧的应是牙签。牙签独具形美、声脆、色明、实用等特点,实是苗家手工艺之精品。它造型古朴,图案大多是表现爱情的“鸾凤交颈”“双凤朝阳”“并蒂仙桃”等;也有寄托美好愿望的“鲤鱼跳龙门”“梅花满场”等;还有反映苗家生活情趣的如“针筒”“猴子喜桃”“狮子滚绣球”等。一副银牙签是由多个薄得透明的牙签,若干个小银铃和八条小银链组成。而细小的银链又是由数百个直径不到两毫米的微型银环连缀而成,且全靠银匠手工制成,不能不令人叹服!其他银饰还有银帽、银盆、苏山耳环、髻簪项链、披肩、手镯、戒指、扣绊等等。一身盛装银饰,一般需银四公斤左右。
湘西苗族服饰是灿烂苗族文化中的精品之一,历史悠久,艺术价值极高,充分显示了湘西苗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