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光绣彩——绚烂多姿的苗家盛衣

 泽霖文史 2020-04-29

中国的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早在先秦时代,苗族先民就在长江中游地区生存了。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苗族逐渐向外迁徙,如今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分布。如此悠久的历史,也孕育了苗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尤其是他们的服饰文化,尤为值得称道。

苗族分布广、支系多达百余个,不同支系的服饰又略有差别,因此苗族的服饰也显得种类繁多,丰富多彩。总体来说,最能体现苗族服饰风格特点的两大因素,一个是精美的苗绣,另一个则是随盛装佩戴的华丽银饰。这两个特点在苗家女性服饰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精美的苗绣,配以考究的衣料,便产生了绝美的艺术效果。他们的衣料多为自家手工织就。苗族女性从小便跟着长辈学习纺棉织布,穿得衣服也是自家缝制而成。苗服的制作基本仍沿用了织、绣、挑、染等传统工艺,而且常常以一种工艺为主的同时,搭配使用其他的工艺,如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技法多变,从而使服装显得花团锦簇,流光溢彩。

衣料的用色上,苗族人民喜用多种对比强烈的色彩,追求颜色的浓郁和纯正,一般以红、黑、白、黄、蓝这五种颜色比较常见。除了艳丽的色彩,苗族人还十分重视对衣服的装饰,最有特色的便是苗绣了。苗绣种类很多,从色彩上分,大体上可分为单色绣和彩色绣两种。单色绣以青线为主,绣法较单一,作品典雅朴素;彩色绣则用七彩丝线绣成,比较复杂,作品色彩斑斓。从绣法上分,更是多种多样,异彩纷呈,而且不同地区的苗绣在绣法上也各有特色。在苗族,用各种绣饰制作的精美上衣是盛装礼服,称作“花衣”,盛装花衣还需要钉上许多银饰才算最后完成,因此人们又将钉满银饰的花衣称作“银衣”。


  

苗族刺绣常常选用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以及龙、凤等神灵动物为题材来做衣服的装饰纹样,除了有花草鱼虫、牛、狗、蝴蝶等具象题材,还有种类繁多的几何图形,以及代表吉祥寓意的文字纹样等,表现出极高的幻想色彩和艺术美感。在同一画面中,可以同时出现不同季节、不同类型的动植物,形成独特的散点构图,注重浓郁的色彩搭配,表现出追求喜庆吉祥和美好生活的理想愿望。苗绣是苗家服饰独有的特色,各种样式和色彩的图案不仅仅起到美观的作用,还充分体现了苗族人民的劳动和智慧,记录着苗族几千年来的悠久历史,因此苗服又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诗”。

从形式上看,苗服可以分为盛装和便装。盛装是指在节日礼宾、出席婚嫁典礼等重要场合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可以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可以说是苗族服饰文化的代表。便装的样式比盛装样式更为朴素、简洁,制作也相对简单一些,一般仅供日常穿着之用。男款便装的上装主要有左衽上衣、对襟上衣和左衽长衫三类,其中以对襟上衣为最为普遍,下装一般为裤脚宽大的长裤。女款便装的上装主要有右衽上衣和圆领胸前交叉上装两类,下装为各式百褶裤和长裤。


  

苗服除了有盛装和便装的区别,还有地区性的差别,以及年龄、性别的区别,尤其是女性服饰,极为绚丽多姿,多达100多种。在苗乡山寨,最艳丽迷人的还是苗族女性的服装,大多数妇女喜穿大领对襟短衣和长百褶裙,部分妇女穿大襟右衽上衣或披肩,下身穿宽脚裤。女性的披肩和百褶裙上,往往绣着两条横道花纹,上面的一条横纹代表着“黄水大河”,下边的横纹则代表着“清水大河”。据说是因为苗族的先人先是搬过了黄水大河,后来又搬过清水大河,最终才搬到了现在住的地方,后人为了纪念祖先,便将这漫长的历史秀在了衣服之上。

平日里,苗族妇女的头上多缠格子布或青布头巾,在有盛大节日时,她们会穿上缝缀着银片的盛装银衣,戴上30厘米高的精美银质头饰,行走时身上的银片也会随着脚步舞动起来,哗哗作响,悦耳动听。这种银衣是苗族服饰中的精品,它的前襟、后背、衣袖、下摆等位置往往钉缀许多四方形、长方形、半圆形的银片和银泡、银铃等錾花银饰。


  

此外,苗族姑娘胸前大多佩戴着硕大的银锁,这是苗族服饰的主要饰物,制作十分精美,浮雕式纹样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龙、双狮、鱼、蝴蝶、绣球、花草等。银锁下沿垂有银链、银片、银铃等。银锁又有 “长命锁”、“银压领”等名称,苗族姑娘从小就佩戴,意在祈求平安吉祥,直到出嫁后方可取下。

贵州东南部地区的苗族男青年也有佩戴银饰的习俗。苗族男子在着盛装时,会身穿青色大襟衣,腰间系上花带,头上缠上包头帕,脖子上戴银项圈,胸前佩戴银链饰或银牌。男子若佩戴三根银项圈则表示未婚,若佩戴两根银项圈,则表示已婚。


  

苗族人民对银饰情有独钟,是因为在他们眼里,银饰不仅是可以避邪的神物,更可以给人带来吉祥和幸福,同时,银饰也是财富的象征。苗家少女全身上下的佩饰都是银饰,重的可达10公斤。苗族的银饰种类繁多,造型奇特,工艺精致,在中国各民族服饰文化中堪称一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