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丽的苗族银饰:无银无花,不成姑娘

 田园牧韵 2017-10-21


若要问那个民族对银饰最喜爱,排在第一的非苗族莫属。从古至今苗人都有把家中财产变为白银,然后投入熔炉锻造成精美饰品的习惯,苗族的银饰工艺在整个世界上都称的上一绝。



银饰作为与刺绣、蜡染、挑花并存的苗族传统四大工艺之一,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在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有句谚语:“无银无花,不成姑娘”,苗家的女子在十来岁便开始攒积银饰,直至将全套银饰备齐才出嫁。身为苗族人,苗老表自然是见识过身着盛装、身负数十斤银饰的场面。


你若要问我有没有戴过,抱歉,苗老表虽然是苗族但却不是姑娘,在我们这里苗家汉子是没有银饰可戴的。


这次,我们来聊聊苗家最引以为傲的华美装饰:银饰



每逢节庆,凤凰的苗乡山涧便多了一道披彩挂银的风景,苗家女子精心打扮,除了一身民族盛装,脖子上戴着数个缕花银项圈,胸前配挂雕龙画凤的银锁,头戴鱼鸟花卉造型的银帽头饰,腕间携挂多个不同式样的银手镯,腰缠连缀着麒麟狮子的裙链银花……在阳光下灼灼耀眼。



苗族的银饰以大为美、以多为美、以重为美。从头饰到脚饰,几乎每个部位都有饰品,有些全套盛装的组合部件有上百件之多。数量上也要多,项圈要戴三四件,手镯要戴八九只。



饰品的图案繁复,有现实中的花鸟鱼虫,也有传说中的龙凤祥兽。有些项圈几乎与人同宽,掩没身肩,头饰几近半人高,走动时上面的鸟兽欲走欲飞,栩栩如生。


1                
银饰起源

苗族为什么有那么多银


   

据《苗族古歌》记载,苗族的银饰历史很早,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甚至在宋代的多个古墓中发现了大量银饰物。



但银饰真正成为苗族社会习俗是在明代。那个时代大量的白银从海上进入国内,而且国内的经济赋贡的经济货币由铜钱开始转变成白银,在这种背景下,即便是银矿稀少开采不易,白银也能流通到南方少数民族手中。



而在古代战乱横生,苗人在躲避战乱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在深山中迁徙,将财产换成白银打造成银饰以便于携带,出发时只需走人就行了。



我们长久以来都有以财为饰的情结,金银玉石都可以化为饰物。我猜白银能变成饰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女人,在苗族姑娘爱美之心的驱使下,白花花的银子就成了饰品的最好材料。


“富者以金银耳珥,亦以金银多者至五六连环”。清代,苗族戴银之风盛行,男子常“项戴银圈一二围”,女子则“耳戴大环,银圈一二围以至十余围不等”。



也有人说因为银能测毒,戴银能免山林的瘴气,这其实是受到小说和影视的误导了。银离子的确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用于测毒却不科学。银器变黑一般来说是因为氧化,银饰放的太久都会有发黄发黑的现象,总不能说氧气是毒气吧。



1                
银饰图案

苗族银饰有多少种花纹

  


银饰是苗家人们的文化遗产,在日常生活中备受重视。他们在长久的制造过程中创造了各式各样的图案,每一个都经历着历史的考验,流传至今。


龙纹    


有些地区的苗族是没有龙崇拜的文化的,可能是因为“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这样的传说,苗族的老祖先和龙可是对头。



但在这方面苗族仍受汉文化影响,形成了自己的龙的文化,龙有好的龙也有恶龙,和花鸟虫兽一样成了一个符号。



苗族工匠创造出了具苗族特色的本土化龙形象,如水龙(普通龙型)、鱼龙(龙头鱼身)、虾龙(龙头虾身)、双头龙。

凤纹鸟纹    


可能是生活在山间密林,苗族人对于鸟类甚至百鸟之王凤凰更为喜爱,用鸟羽装饰自己的历史已经非常久远,所以,凤鸟纹也是苗族银饰中使用频率较高、造型丰富的纹饰之一。



苗族的凤鸟纹没有具体标准的样式。有时像鸟、有时像鱼,或在鸟身上长出鲜花,或化为人形,似鸟非鸟。可以说是艺术化了,其实也是这些苗族银饰匠人们想象力十分丰富的表现。



苗族流行的一种观念认为人死后可以变为鸟,鸟能指路带领人的魂魄通过阴间,穿过地狱,走到祖宗发祥地。把它装饰在银器上,自然就能起到标示自己是鸟的子孙,还得到图腾祖先认同的作用。



蝴蝶纹    


花和蝶是苗族银饰永恒的题材。无论是湘西刺绣还是在湘西苗族银饰纹样中,蝴蝶运用得最为普遍和广泛。有的蝴蝶纹样是蝴蝶与花朵、石榴、桃子的组合,也有的是蝴蝶、龙凤、蝙蝠等组合在一起。




蝴蝶造型都是翩翩起舞,灵动飞扬,极富神韵,有的正看是蝴蝶,倒看却变成了花朵和果实。其纹样出现频率最高,成为苗族最受欢迎的传统纹样之一。



狮子纹    


苗族则认为狮为吉祥之兽,可以避邪。苗族人每年过年后的正月里都要举行“玩年抢狮”和“百狮会”的大型活动,表演狮舞、登高等节目。



湘西苗族的狮子纹样虽受汉狮的影响,但造型有其独创性,基本形态大不相同,狮的外观造型古朴别致、生动形象又有变化。



顺便一提,在大众所熟知的舞狮中有苗狮的种类存在。


花草自然纹    


在湘西苗族银饰中,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创作来源的植物纹是非常突出的,最为普遍。我们常见的有牡丹、石榴、佛手、梅花、菊花、茶花、莲花、藕节、桂花、松,芙蓉、金瓜、水草等。



苗族银饰无论是头饰、胸颈饰,还是佩饰、首饰等都有此类型的纹样来装饰,有的取其花、有的折其枝、有的用其茎叶。这些纹样有着超自然的生命张力,深深蕴涵着苗民热爱自然,也彰显了苗族纯朴的原始文化。 



1                
银饰工艺

银饰是怎么做出来的

  

银饰在制作上并不复杂,但却需要熟练的技艺,在现代苗族银饰工艺上,苗族人们也在不断的开拓创新,发展了更多的新工艺和新的花饰。


1
熔铸


将银料放在“银窝”(坩埚)内,把坩埚放在风箱炉上,用木炭全部盖好,再用风箱鼓风增高温度。银料全部溶化成液体后,把它倒在卡条状的钢槽内待其凝固。


2
锤打


先将凝固的热银锤打紧实,再捶打成四方形长条,最后将银条捶打成直径约3毫米的圆柱状细条。



3
拉丝,搓丝

将捶打好的细银条用矬子做好尖头,再用拉丝眼板拉丝。拉丝眼板分为52个直径不同的眼孔,一根银条经过52次反复抽拉后,与人的一根头发丝差不多细。



如有需要,将拉好的细银丝用木质滚条搓成独特的水波纹路。


将搓好的银丝掐出不同的图案,嵌进事先做好的银丝框内,整个过程非常精细,银匠师傅不需模具,全凭心中想象,一气呵成。


4
镶嵌焊接


将事先编好的掐花图案摆放在需要镶嵌的位置,加温焊接。该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温度过高则熔断银丝,温度过低则镶嵌不牢固。




7
抛光清洗


将整件银饰品放入特制的溶液中,先用高温煮沸,去除污渍.最后将煮过的银饰用清水洗净即可。




最终将成为苗家姑娘身上的又一件精美的饰品。


1                
银饰作用

苗族为什么要戴银饰


苗族相信锋利的金属能够驱邪,笃信白银象征着光明正气,银器能驱邪镇鬼,消灾祈福,保人平安。苗族最早的银饰艺术就萌生于巫术图腾活动之中,银饰被用来作为巫术的器具。



凤凰的苗族接龙仪式上,苗族接龙主妇会带上接龙帽,有保风调雨顺、家人平安幸福的功用。小孩子帽上的吉祥纹饰的银帽花及脖子上戴的项圈、长命锁,就是为了祈求小孩平安富贵,确保顺利长大成人。



节日里,苗族妇女全身带银与会,这成了苗女展示美丽,表示身份的一份宝贵财富,是苗族传承下来的一种习俗,也是苗族女性在社会交往生活中遵循的一般民俗礼仪。



姑娘们每逢节庆聚会,便精心打扮穿上全套银装,以吸引男性青年。这盛装艺术不仅体现了浓厚的求偶意义,也突出了苗族的女性文化,这成了其族群文化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其族群文化对女性平等文化的一种民俗认同。 



苗族人认为自然界“万物有灵”,事物间可以互相渗透和转化,所以银饰中多动植物组合图案,尤以龙、凤、蝴蝶、狮组合变形最多。对自然界的恐惧或崇拜或服从,促使苗族的多神崇拜



由于在古代历史上苗族就没有文字记载,除了苗族人民的口头传承外,用苗族银饰来记载历史也是苗族独具特色的传统之一。



苗族银饰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先后经历了从原始装饰品到岩石贝壳装饰品、从植物花卉饰品到金银饰品的演进历程,传承延续下来,才有了模式和形态基本定型的银饰,其品种式样至今还在不断地翻新,由此形成的饰品链条成为苗族社会演进的象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