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物精品|金枝玉叶的早殇

 RK588 2016-01-11
2015-12-16 杭侃 RUCHistory

《一物》是源流运动认真策划,酝酿已久的小项目。在这里,每位作者将以自身的学识和感受,勾勒一件有生命的文物。美成在久,巾短情长,请和我们翻阅《一物》,感受历史的温度。


隋·嵌宝石金项链


出土地点:陕西省西安市西郊李静训墓

墓葬年代: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

保存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金项链实物及线图


一个九岁的女孩,在花蕾一般的年纪就不幸凋零了。家族的富有并没有能够延长她稚嫩的生命。

她的曾祖父是北周骠骑大将军、河西郡公李贤。祖父李崇,是隋文帝时名将,战死沙场。小姑娘名唤李静训,自幼被外祖母——身为隋文帝长女、曾为周宣帝皇后的杨丽华养在宫中,备蒙恩宠。大业四年夏,隋炀帝车驾幸汾源宫(位于今山西省宁武县)避暑,李静训应是此时与外祖母同往,六月,不幸染病殁于宫中。

长辈们悲痛万分,将她的遗体运回京城,埋葬在大兴城(即唐长安城)内休祥里的万善尼寺内,而不是城外那些冰冷的墓地里。宗教都会许给人一个身后的世界,对于生者,这也许是距离另一个世界最近的心理距离。

早夭的幼童,仿佛是无人记忆的朝露,而夭折之痛,会在余生中反复折磨着每一位深爱孩子的至亲,葬礼于是成为了爱意的最后表达。虽然生前并无封号,但小姑娘的葬礼规格超乎寻常,葬具采用了高等级的石棺椁,随葬品精美丰厚。一千四百年来,娇小的李静训安卧棺中,头戴金银珠花头饰,金项链围绕于颈,两手腕各带一只金手镯,周身被奇珍异宝环绕,永远地停留在了那个芳华年纪。

她佩戴的这条金项链,穿越时空依然华美非常,似乎在讲述着它不凡的来历和长辈们无尽的哀思。项链的链身由嵌珍珠的金球组成,上端扣钮镶嵌一枚凹雕大角鹿的青金石,下端坠饰镶嵌夺目的火蛋白石、青金石和珍珠。在古代,青金石的主要产地在阿富汗巴达克山,而这条项链的设计和工艺混合了来自希腊罗马和西亚的因素,暗示它可能制造于不同文化的交融地带,即西亚或中亚西部。同墓出土的还有异域风格的金手镯、金银高足杯、波斯萨珊银币等外国遗物,透露出这一时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繁盛。

小姑娘也许并不懂得这些珍宝的价值,更不知道它们来自何方,但是她的长辈,显然想用这些华丽的装饰,妆扮一下她们再也看不到的容颜。



金项链周径43厘米,链身由28个嵌珍珠的金球组成,以多股金丝编织的链索将其连接,下端是一组垂饰,镶嵌火蛋白石、青金石和珍珠。金球由12个小金环焊接,环上饰小焊珠,垂饰的每块饰板周边也饰有金焊珠,这些特点,都可以追溯到西亚甚至希腊。摄影:微博·叶知秋-



金项链上端有扣钮,中央镶嵌凹雕大角鹿的青金石,左右各有一金钩连接链身。凹雕技法可以追溯到古代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摄影:微博·动脉影



巴基斯坦呾叉始罗发现的三件约公元前4世纪宝石饰物,均有凹雕大角鹿形象。



左上图:公元2-3世纪·嵌宝项链。希腊莱斯博斯岛附近沉船出土,现藏希腊米蒂利尼考古博物馆。

右上及下图:公元6-7纪·嵌宝金项链。疑伊朗出土,现藏法国卢浮宫。




编者案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李静训生时,皇隋代周,杀戮初歇,她亡故不久,家族罹难,隋朝覆灭,周隋的烟云顷刻散尽。这短暂的九年,可谓乱世夹缝。

而说起金枝玉叶的早殇,考古所见还有东魏茹茹公主(13岁)、唐永泰公主(17岁)、唐长乐公主(23岁)等等。这些曾阅繁华的女孩子,历史上未留下过多笔墨,在冢墓里封存了她们对于人世最后的记忆。今天我们重新翻阅故人遗物,是否还能依稀辨出她们眼中的风物、内心的波澜?


繁霜昼下,英苕春落,

未登弄玉之台,便悲泽兰之夭。

——李静训墓志



训承长乐,独见慈抚之恩

绘画:微博·卍字鲷鱼烧




附录


李静训墓概况及出土遗物撷英



万善尼寺位置示意图

万善尼寺是北周宣帝时所立,原不在此处。隋朝代周后,北周皇后嫔妃在寺中出家,开皇三年,寺址迁入大兴城(即唐长安城)皇城以西的休祥里(唐称坊)东南隅。李静训埋葬于此,应与她北周宇文家族后裔的身份有关。墓志称,她的墓上建重阁宝塔,也寄托了长辈们的祈福追念之情。



左图:墓葬形制平面图

右图:石棺椁内外器物分布平面图



金银珠花头饰



金手镯 摄影:微博·动脉影



嵌金边白玉杯



金高足杯



玻璃扁瓶



九脊殿堂式石棺



世系及墓志文拓片

据志文,李静训字“小孩”。这一称呼,足见长辈对她的怜爱。香消玉殒之日,白发人的悲切可以想见。墓志文情凄婉,以“共知泡幻,何嗟寿夭”绝笔,而身处周隋乱世、对李小孩怜爱有加的杨丽华,丈夫、父亲、弟弟皆为皇帝,命中注定亦是一位千古伤心人。



作 者 :

杭侃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教授)

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长安城郊隋唐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

James C. Y. Watt, et al. China: Dawn of a Golden Age, 200-750 A.D. New York and New Haven, CT: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and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4.

唐金裕:《西安西郊隋李静训墓发掘简报》,《考古》19599期。

熊存瑞:《隋李静训墓出土金项链、金手镯的产地问题》,《文物》198710期。

魏秋萍:《万善尼寺中的金枝玉叶——关于隋代李静训墓的几个问题》,《文物世界》20142期。

图片来源:

本文摄影和绘画作品已获原作者授权,其余图片来自上述参考文献及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关于原创:

《一物》由“源流运动”原创发表,转载请联系平台。我们将邀请更多学者,解读他们心中的“一物”,呈现不凡的古代世界。希望有一天,您在博物馆中再与这些文物相遇时,它们于您不再是陌生的过客,而是久别的故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