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民居速写

 宅翁老李 2016-01-12
http://8-com.blog.163.com
http://8-com.blog.163.com



上海民居速写 - 海阔山遥 - .

上海民居速写

      

上海民居速写 - 海阔山遥 - .
2、【街面房舍】南市区(今并入黄浦区)·小石桥街街面民居

老城厢内保留了大量元明清民国初年的具有传统建筑特色的民居。上海开埠前,这里曾是浜渠交错纵横“有舟无车的泽国”,当年城厢的主河道有肇家浜、方浜、薛家浜、西洋泾浜5条黄浦江支流,桥梁56座,因后来拆城墙填河浜、桥也拆了,只留下小石桥街、万生桥街、外郎家桥街、青龙桥街、外仓桥街”等街名;许多河浜填平做了路如:方浜中路、陆家浜路、薛家浜路、秀水浜路等带着昔日河浜名称的余响,当年的“泽国”已变成了今日的“旱国”。小石桥街面房很低矮,只住人不开店面,解放后又一度不搞“计划生育”,人丁兴旺了住房就更紧张;于是屋顶上搭阁楼,开“老虎窗”(如图屋顶上的开窗如老虎蹲着而名),以济南、住房几代同堂之窘迫。阁楼倒水不方便,装一水斗沿瓦楞顺势到街边,到颇有“特色”,那是还顾不了“包装”,图生活“实惠”是老市民的的普遍心态。小石桥很短,一般的地图上找不着。

上海民居速写 - 海阔山遥 - .
3、【街面房舍】南市区(今并入黄浦区)·小石桥街街面民居

上海区域广阔,人口密集,都市景观洋洋大观。人们在欣赏这座中国最早引进西方文明的城市时,如果能在深入的到这座城市里厢走一走,你会发现这座城市也还有这悠久的传统特特色;另一方面,也的确如作家余秋雨先生肃所说的:当你膜拜他的伟力,它会转过身去让你看一看疮痍斑斑的后墙。”象小石桥街低矮的街面房,上海各区都有(注:今已拆毁了很多)。这些房舍有的未必比外滩的建筑历史悠久,但不少一显出衰老相,拆迁的命运随时都有可能降临它们身上。然而这些房舍经岁月的“洗礼”,却有种种奇趣其中、如图右上的楼上,以小囡正在奇特的“窗边”坐忘街心行人过客,这种深居屋里“借景观街”的天然自在却使我产生新奇之感,于是做了这幅速写。

 

上海民居速写 - 海阔山遥 - .
4、【街面房舍】南市区(今并入黄浦区)·凝和路菜市场

翻开上海地图,在人民路、中华路炼成的“环城园路”里,有贯通南北的河南南路,此路右与之平行的是旧校场路、三牌楼路、望云路、凝和路连成的不太值得连线;再往右是四牌楼路、灵济街、梅家街一条线。这些地方是上海建镇、建县使得镇署、县署中心地带。凝和路在当时中心地带偏南。“凝和路菜市场”以街为市,,长龙班的菜摊在街两边排开,各色蔬菜、肉食、水产在此交易。图左以男子脚踏“黄鱼车”,身背电动喇叭踏着车沿街叫卖:“酒酿小圆字要哇?”。正是上班族上班时间,热闹的皆是此时清淡了,真要的菜市那是上海老城区还不少。凝和路补偿,街面本来就不长,街边又摆摊,街面就更窄了,故只行人不通汽车。老城区那是有许多这样的街道。

 

上海民居速写 - 海阔山遥 - .
5、【街面风情】南市区{今并入黄浦区)·保屯路瞿溪路口

拆城墙填河浜后的老城厢城里城外连成了一片。此处街面房只住人未开店,只是在屋前摆摊设点。水果饭四季兴旺,修钟表的、卖笑间的、还有当时兴起的“卖外烟”的职业,如图右角,一坐着的男子旁边放着一只藤筐,筐上摆一小木盒,盒中装着各色“外烟”,除了卖外烟外,还兼作回收外币、国库券、汽油票、各种债券的交易,上海人称做这职业的人为“黄牛”,他们靠收进卖出趁时机赚差价。设摊的特点很明显,上海人一看就知道;这种行业曾禁止过一些时间,但机灵的“黄牛”“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藤筐照旧摆设着,人却退到远一点的地点观望,见机行事照样做生意,筐四周贴着各色外烟壳子,若发现有“扫荡”,的来了,便一溜大吉,藤筐弄掉不值几个“铜钿”。后来,股票发行上市,外币交易放开,也就不去“捉”了。

上海民居速写 - 海阔山遥 - .
 6、【街面风情】南市区(今并入黄浦区)·小东门盐码头街花园弄口

老城厢曾一度是昔日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黄浦江畔的“十六铺”则是紧挨老城厢的经济活跃地带,许许多多的货物在此交易,这里码头比邻,许多路、街也因此得名,如王家码头路、竹行码头路、油车码头街、新码头街等。小东门的盐码头街、花园弄口,虽然物换星移,但旧屋依然如故只是往日的盐码头不再做盐生意了。日近黄昏时刻,“排挡车蠢蠢出动,郊区进城卖菜的收摊回家。街面的“四特时装”点、“皇后发廊”屋小气魄却不小,招揽生意总是在店名上动足脑筋,上海滩此类甚至更大气魄的小店小铺为数不少。随着上海的大发展,旧城区的改造,这些设施陈旧、落后的民房能保留多久,真还难预料,说不定哪一天,这块地皮被人“相中”,这些旧屋便将荡平。不过事情也常常难以估计,或许人们象发现周庄、歙县民居一样并赋予这些旧民居的史料、美学价值,将其作为“文物”来保护也为可知。(注;以上描绘的速写风情画面的实景,今基本上都因拆迁而毁灭)

 

上海民居速写 - 海阔山遥 - .
7、【街面房舍】南市区(今并入黄浦区)·小东门老太平弄、外咸瓜街口农贸集市场

“十六铺”地带有外咸瓜街、里咸瓜街,外咸瓜街长,里咸瓜街短;如今这两条街并不卖“咸瓜”,而是农贸集市场了。南北客商将各地特产、土产、农作物大批地运集此地,批发成交,成袋成袋的红辣椒、生姜、大蒜、香菇、木耳、竹笋、干鱼和成桶成桶的海蜇皮,在此借一角堆积如山;挑夫、掮客穿梭其里,买主卖主讨价还价,改革开放使市场充满活力。左边的雨棚遮天盖地,讲解两边的铺面接为一体,街面两边农贸集市摊一个紧接一个,人多易乱,戴红袖章的“维持部队”随即产生(多由退休老工人组成),因“红袖章
”被赋予一定的权力,弄不好摸出口袋里的罚款单,让不听使唤的、“违纪”的尝尝“经济制裁”的厉害。上海人太多,但也总想得出形形色色的管理办法,许多老工人在家闲着也无聊,“红袖章”一戴,倒也可以在街头吆喝几声,精神上得到些满足,有解决了些烟酒钱,还可“解解厌气”看看外面闹腾腾的世界,为社会也做了贡献,何乐不为?

上海民居速写 - 海阔山遥 - .

 8、【街面民居】南市区(今并入黄浦区)·小东门老太平弄、外咸瓜街口农贸集市场小吃夜市

外地的农副土特产大规模地进军上海滩,时有卖主买主一时交接不上的情况,怎么办呢?庄稼人吃惯了苦,什么苦都不在话下。日落西山货主还未来提货,出来做生意的庄稼人自有救急的办法:扯开帐篷油布,将货物遮好,好在也来月狼星光灿,天当被,货堆当床,倦了轮流休息,尽管路边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喧闹不停,睏了照常跟在家一样鼾声如雷;睡不着的,摊开一副牌,四人围一圈,牌局局局新,既看管了货堆,又快活了一夜,好潇洒的生意人!这是十六铺小东门外咸瓜街的夜生活,在古色古香的旧式民居街面房底层,做吃的、等吃的和正在吃着的,都忙个不亦乐乎!(注:此景观随着拆迁今已消逝)

上海民居速写 - 海阔山遥 - .
9、(原书P10)【街面房舍】南市区(今并入黄浦区)·复兴东路、淘沙场街口

                                              这是老城厢较为典型的街面房。左边二楼暗红色油漆木板面墙,楼下缩进,老式黑瓦屋顶上开着“老虎窗”,下安设益处阁楼,上海人叫“假三层”人挤了,也可安安身。右边的二楼有窗棂及木栏晒台,楼下开设“烤鸭店”、“挂炉烤鸭”现烤现卖。广告牌上写着整只每500克6.50元;开刀,每500克6.80元,“一刀”之别,相差0.30元,收费不算高,又方便了顾客,上海人的“精明”无处不现。烤鸭店隔壁是早点店,供应淡浆、咸浆、甜浆、糍饭、油条、大饼,这是上海市民的特色早点之一。上海人早上要赶着上班,有的早上将隔夜的剩饭加点水煮了吃,叫做“吃泡饭”,剩菜、萝卜干咸菜随陪着吃吃;不愿烧泡饭的图更“爽气”,便光顾大饼油条点,或糍饭糕、馒头、包子、油饼、馄饨摊了。小吃店、小吃摊正是应普通市民上班“抢辰光”而生意热火起来的。随着旧城区的改造和复兴东路的拓宽工程,此一带老房子已不复存在了。

上海民居速写 - 海阔山遥 - .
10、(原书P11、)【街面房舍】南市区(今并入黄浦区)·小东门外咸瓜街民居

此类高低错落的民居一层、二层、三层此起彼落。不少是在老屋的基础上“翻新”或改造的。“机制瓦”在此加入了传统沟瓦的行列,并逐渐取代沟瓦作屋顶。钢筋水泥也跻身入传统砖木结构的一统天下。此处不少房屋是私产房,居住在这些民居地带的也多是十分普通的劳动阶层,他们仅靠微薄的工薪收入无力向空中发展。房子小,人口却一天天增添,“一根藤结出了许多瓜”使本来就拥挤的空间变得越发拥挤。于是,也有办法,将水龙头、水池统统一起移到屋外去,哪怕是向屋外延伸一尺几寸也好。那时这些房屋还没有管道煤气和卫生间,煤炉、马桶是家家户户必备的重要的生活硬件。“磨剪子唻,镪菜刀!”吆喝声常从屋外飘进,常可听见肩扛磨剪凳的“磨刀师傅”在屋前屋后穿进穿出,不知道哪里来的许多剪刀要磨。上海滩就是不一样,每一种不起眼的职业都会有一大批人去从事,并养活着一批批从事各种收入低微的职业谋生者。

上海民居速写 - 海阔山遥 - .
11、(原书P14)【街面房舍】南市区(今并入黄浦区)·如意街、老新街口民居    (注:上图下的字条错误。)

上海老城厢街道弄堂密集如麻,外地人一旦进入这片网络,常常如入迷宫、就是“老上海”出门问路、分不清东南西北也是不觉为奇的。街口转弯处的旧式民居建筑造型也很有特色,如图右边的三面木板墙转角楼舍,在老城厢地带就十分普遍。天下着毛毛雨,打伞的、赶路的匆匆忙忙,骑自行车的“雨披”下摆甚为宽敞,踏动车子,下摆随风飘起,正好遮住下半身,雨披不设袖子,严密的覆盖上身、只露出一张脸,天一下雨,八十年代兴起的这种雨披便遍布上海每一个角落。上海人那时不少颇喜欢骑脚踏车上班,方便,利于掌握时间,又可穿街走弄堂抄近路。这一带还常有肩挑箩筐担、手拿钢筋叉,或肩背箩筐、肩背“蛇皮袋”(上海人称一种化纤编制的袋)在街头弄尾寻找废纸、废瓶罐等人们的废弃物的“拾荒者”,拾荒的也基本上是来上海“混日脚”的外乡人。

 

上海民居速写 - 海阔山遥 - .
12、(原书P 17)【街面房舍】南市区(今并入黄浦区)·大东门中华路篾匠铺

多少年来,篾匠一直是中华民族手工艺匠中的一大宗,尤其是农村,篾匠活更是离不了,晒谷的晒箕、挑担的箩,还有筛、土箕、盘箕等等,竹制品种类繁多,又十分实用,故广受青睐。自从塑料面世以来,竹制品有许多被塑料制品取代了,篾匠的天地也越来越小。在上海滩老城厢大东门,能有一家专门的“篾匠铺”也算的稀奇了。大都市吃的世界少不得大众欢迎的馒头包子花卷等,竹制的蒸笼却很有些市场,还有些零零碎碎的用件,也还不少。这篾匠师傅在他的店门口认认真真地做活计,手法及其熟练,又快又好,看他干活计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故民间称之为手工艺匠是有道理的,竹子、竹编的器具本就是一种工艺品。上海滩的篾匠铺十分稀少,中华路上的这家篾匠铺就算十分难得了。

上海民居速写 - 海阔山遥 - .
13、(原书P18)【街面房舍】南市区(今并入黄浦区)·小东门白渡路横街民居

上海沿黄浦江有许多码头,许多路也因码头而得名,白渡路就是其中之一。白渡路横路是与白渡路垂直的一条路这里的民居两层楼,而且特别低矮,屋前搭着竹架,养着花草,乍眼看去颇有些农家气息,似乎不像在大上海,但的的确确这是大上海一角的剪影。右边的钢筋水泥屋已不是尖顶道士帽式的传统民居形式了,而是无瓦平顶的水泥屋顶,在上海滩旧民居点,有了点钱的常将旧屋翻新,这一类的私房为数不少。随着上海的发展,这类旧房一批批的拆去,居民则迁居到较边远处安居。这一处民居已不复存在,因为我画此速写时,房主告诉我,他们再过一两个月,就要“拆迁”了。

上海民居速写 - 海阔山遥 - .
 

http://8-com.blog.163.com
http://8-com.blog.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