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终关怀大学生志愿者:让逝者带着尊严离开

 梦半醒 2016-01-12

临终关怀大学生志愿者:让逝者带着尊严离开

“临终关怀疗养院‘希望馆’是收容癌症晚期患者的医疗机构。但是这里,住院的病人和他们的家人都显露着十分平静的表情,时不时也会看到他们的笑容。”这是电影《生命最闪耀的一天:临终关怀疗养院的40天》的开篇语。临别人世前的关怀,怕是癌细胞也要暂避一二,“希望馆”的负责人是这样想的,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大四学生李钼石也是这么想的。加入守望协会三年来,他每周都会在医院陪伴临终患者两三个小时,为的,只是让他们走得更安详。

临终关怀大学生志愿者:让逝者带着尊严离开

△图为李钼石

最艰苦的时光,有我作陪

“我喜欢吃饺子,可萦绕在舌尖的,却不是我记忆中的味道”。几乎每个星期,李钼石都会去吃一顿饺子,“奶奶把我从出生带到上幼儿园,包的饺子非常好吃,因为我爱吃,每周会不厌其烦地包三四次,给我养出了爱吃饺子的习惯”。当咬破饺子皮的那一刻,他的思绪会不自主的,飘回高考前的那个初夏。

五月份的内蒙古,不似江南那般有了丝丝暑气。坐在凉爽的教室,李钼石却感到心脏一阵悸动,似乎有什么大事发生。他想起了照顾自己长大的奶奶,老人家最近总是说身子不舒服。赶忙打电话给妈妈,妈妈告诉李钼石奶奶身体好着呢,等着孙子高考报喜。毕竟离高考只有短短20天,李钼石没多想,继续在题山题海中拼搏。他自我安慰:或许太紧张了吧。

终于,高考结束了,李钼石还未来得及享受难得的轻松日子,却接到了奶奶去世的噩耗:自责、伤心交织在心头,眼泪止不住往下流。他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当时就没发现妈妈说话有些不对劲,为什么没能陪伴老人家走完最后一段路?没能守护奶奶的最后一段时光,成了李钼石心里沉重的负担和无法弥补的遗憾,他希望有一种渠道能让自己慢慢释怀。

在度过了一个无比压抑与痛苦的暑假后,李钼石来到了上海交通大学,时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的马德秀,给尚且稚嫩的新生上了大学第一节课。在课上,李钼石第一次听到守望协会——一个具有不同寻常意义的关爱临终患者的志愿者协会,他深深地被临终关怀的理念所打动,“虽然未能陪伴奶奶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路,但我愿用我的努力陪伴更多人走完最艰难的这段路,弥补心中的遗憾。”

或许是为了圆年少时对助人为乐的一份热忱,或许是为了填补亲人离去时无法在旁的痛楚,李钼石在第一时间加入了临终关怀志愿者的队伍,到现在已有三年的时间。

让生命带着尊严谢幕

守望协会,是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个社团,创立于2006年。社团成员希望在校内甚至更大范围内宣传号召临终关怀志愿服务,希望通过守望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并接受临终关怀的理念让更多人加入临终关怀志愿者的队伍中来;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患者们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病人内心宁静地面对死亡,有尊严的离开。

临终关怀大学生志愿者:让逝者带着尊严离开

△图为守望协会在普陀区人民医院合影

“我可能长得太帅了吧,面试完就选拔成了副会长”,李钼石回忆起初入守望协会的情景,嘴角微微上扬。身兼领队和副会长的李钼石,开始了每周日赴医院呵护临终患者的日子,每次都会在医院陪伴患者两三个小时,而他至少花费两小时的时间才能赶到合作机构。在做志愿者的路上,李钼石从不计较时间,“我从不觉得这是一种浪费时间,它是我固定的周末日程,如果发生了其他事情,都要为它让步的。学习、考试、娱乐,通通靠边站儿。我内心没有纠结过一次守望的事情,因为我觉得它意义重大,不存在占用时间的这一说,周日的时间就是为它准备的”。

他一直都记得,自己服务的第一位病人是一位胃癌晚期的爷爷,“最初的服务中我会一边陪他聊天一边陪他看我为他准备的照片视频,为他缓解精神上的痛苦。”李钼石说,自己永远忘不了老爷爷每次看到自己的表情,“在最后几周时,由于身体上的痛苦让他很难开口讲话,但每周看到我走入病房时都会露出欣慰的表情,每次离开时他都会告诉我有我陪伴真的很安心,让我下一周一定要再去。我意识到,虽然对于我来说每次只是握着他的手陪他坐两个小时,对他来说却是莫大的安慰。”

被人需要的感觉是满足的,这段经历,让李钼石更加理解了陪伴对于患者的重要,让李钼石更坚定更热情地投身于临终关怀中。

成长的意义,在陪伴中升华

时间的年轮滚滚碾过,一个个生命也在轮回中烟消云散。当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平静而无痛苦地离开这个世界。李钼石扮演的角色,是在患者生命到达终点前,给予他们最后的关怀。大一,长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二,石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入户吴泾社区关爱独居老人;大三,普陀区人民医院,为了实现那句 “让患者们没有牵挂地离开”,李钼石会和患者们聊任何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临终关怀大学生志愿者:让逝者带着尊严离开

△图为守望协会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合影

“那是一个失独老人,一个失去儿子和儿媳的老奶奶。每个星期天,我们都会去那位老奶奶家里,为老人缓解失独的痛苦、分担家务,服务长达半年时间,”在和老人家聊天中李钼石了解到,老奶奶有一个小孙子,自从父母离世后,一直很痛苦,不愿意好好学习,“于是我们每周在老人家中4至5小时的服务中,增加了为她的小孙子补习功课的内容。”

“陪伴,不是施舍,而是一种成长。”李钼石一直反对将临终关怀贴上怜悯的标签。他说,在为老奶奶服务期间,自己才认识到对一个家庭来说孩子获得知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为了让更多家庭收获这样的幸福,李钼石在2015年9月报名参加了研究生支教团,将于2016年8月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希望用我一年的青春,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带去梦想,带去改变人生轨迹的机会”。

谈起对今后的规划,已经选择支教一年的李钼石打算硕博连读,专心学术。志愿者的路,也永远不会停息。他希望在四十岁能成为一名总工程师,让周边的人都感觉到幸福。

关怀,一个人、一次、一年或许没什么大的意义。而每个志愿者的力量,如同一滴水,无数志愿者的力量,汇成了一片海。他们从四面八方而来,为着一个梦——让爱心温暖世界。

李钼石觉得,自己代表的不是一个人,代表的是守望的每一位为服务病人早起晚睡的志愿者,“每一位都付出了真心,放下对死亡的恐惧来帮助病人,在我心目中我们都是一样的。希望更多人看到有这样一群志愿者,无私地奉献着。也相信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志愿者为帮助他人奉献着,我想每一个志愿者都无比的温柔善良,我一直坚信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愿每一个温柔对待他人的人,被全世界温柔以待。”

继续阅读:

说道----高校音乐的起源,要问她

说道----从为莎拉布莱曼做翻译到去迪拜实习

说道----大学女生为公益搭建在线支教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