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卷讲评教案】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模式

 许愿真 2016-01-13

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迁安二中  张迎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失分原因,讲解典型题,总结方法。

过程与方法:将习题进行分类,通过复习知识点,解决试卷中的问题,并进行变式训练,达到讲一题会一种方法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答题的能力。

整体设计: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这张试卷的特点,我准备从学生错率较高的题目、特别是主观题着手,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自查纠错,特别是如何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解答主观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即“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应该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教学过程

一、成绩分析:表扬成绩优异和进步较大的同学,鼓励成绩较差的学生

二、选择题讲评

1.错题展示:多媒体展示正答率在80%以下选择题的正答率及相应错选选项

题号

正答率

错选

2

56.9

A/C

3

49

B/C

4

71.3

A/D

5

74.4

A/B

10

59

A

11

59

A

12

59

A

19

68.3

A/D

20

69.1

A

22

70.4

B/C

23

69.6

B

2、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解决正答率较高的选择题4519202223题。)

【小组展示,点评分工】

   4-5题,2组展示, 6组点评;

   师总结:过境前与锋前;过境后与锋后的区别

19-20题,3组展示, 1组点评。

22-23题,5组展示, 4组点评。

   师拓展:通过分析下图中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引导学生明确内流湖、外流湖面积缩小原因的差异。 

【试卷讲评教案】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模式[师生合作]

知识点一、光照图判读——2-3

[分析]如果在做题时能够找到切入点,则光照图的判读就迎刃而解了。

方法归纳:(投影展示)

在局部光照图或变形的光照图中,判断南、北半球,晨昏线,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日落的时间和方向及相关计算等,常以 “三类点”“三条线”为突破口快速、高效地解题。
1.“三类点”即南、北极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与赤道的交点。

(1)如果图中给出了南、北极点,那么也就知道了地球的自转方向(北逆南顺)和经度的递变规律(东经度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递增,西经度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递减)。
(2)知道了太阳直射点,即知道了某条经线的地方时,从而可以根据经度差计算出全球任何一点的地方时和区时,考题中通常要求计算的是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和世界标准时(零时区区时、0°经线的地方时);知道了太阳直射点.即知道了太阳直射的纬线,就可以判断出发生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该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以及全球任何一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分布情况。
    反之,根据上述信息也可以推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根据某条经线的地方时,可以判断出何地的地方时为12时,该地所在经线即太阳直射经线;根据晨昏线与哪条纬线相切。可以判断太阳直射哪条纬线。
(3)晨昏线与赤道有两个交点。其中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据此可算出全球各地的时间。除了二分日晨昏线过极点外。其余任何一  天,晨昏线与纬线圈有两个切点,过这两个切点的经线分别为夜半球、昼半球的中线,其地方时分别为0时、12时,即分别为日期的界线和太阳直射经线。

2.“三条线”即晨线、昏线和赤道2
.“三条线”即晨线、昏线和赤道
    晨(昏)线是地球上太阳高度为0°的点的集合,在该线上可见日出(日落)现象,除了春分、秋分日该线与经线重合外,其余各日它与经线斜交(北半球冬半年,晨线在地球上呈东  北一西南向分布,昏线呈西北一东南向分布;北半球夏半年相反),且离春、秋分日越远,夹角越大,到冬至、夏至日时。该线与经线圈的夹角达最大值——23°26′,故该夹角的大小是判断季节和太阳直射点位置的重要依据。
    赤道是地球最长的纬线。回答有关该线上各点的地理问题时,几乎都要用到如下结论:该线上任意一点日出于6时,日落于18时,昼长为12小时;该线上经度相差l。的两点的实地距离为111千米;该线上无地转偏向力等。

变式训练一:

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回答13题。【试卷讲评教案】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模式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Q点经线所在的地方时为0

CMO为晨线             DNO为晨线

2.北京时间是(   

    A612   B712C624  D512

3.此时(   

    A.开普敦炎热干燥        B.北半球昼短夜长

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D.地球自转速度最快

知识点二、河流的补给形式——10-12

[分析]熟悉不同补给类型河流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把握图中河流的径流随气温变化,本题就容易了。

归纳对比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径流变化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雨水补给

 一般一夏秋两季为主

 径流量与降水量变化一致

 东部季风区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径流量与气温的变化相关

 东北地区

冰川融水

 主要在夏季

 径流量与气温的变化相关

 西部高山区

变式训练二:

读某河流相对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回答4~5题。【试卷讲评教案】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模式

4.下列地区河流不具备上述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试卷讲评教案】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模式A.a     B.b    C.c   D.d

5.下列有关该类河流及其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分布在北半球     

B.该河没有冰雪融水补给

C.当该河流处于汛期时,我国长江流域处于伏旱天气

D.如果该河流位于南半球,则该地典型植被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学生评价学生答卷](投影展示学生试卷截图)

【试卷讲评教案】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模式 通过对比让学生意识到书写规范、答题有提示语和要点序号化的重要性。

师点:获取和解读信息是高考考查的四项基本能力之一,而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是答题的关键,同时又是同学们的薄弱环节。

【试卷讲评教案】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模式Ⅱ卷存在问题:

1.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差,不能与相应知识建立联系;

2.忽略题干中的限定语,导致答题的针对性差;

3.专业术语运用不准确、不规范;

4.少数同学答题忽视提示语和要点序号化。

方法归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主要途径

①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②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③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6题第⑵问为例引导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然橡胶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是制造轮胎的原料。天然橡胶喜高温、高湿:年均温在19℃以上,以21~27℃为宜;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相对湿度70~80%;静风向阳,风速<3/秒。肥沃深厚的土壤;土层厚度>60厘米。热量条件的保证程度,特别是越冬低温状况是橡胶树生长的限制因素。绝对低温<5℃,就会引起寒害;绝对低温<0℃,引起严重寒害,时间较长则引起死亡。西双版纳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橡胶基地。

  材料二 哀牢山脉宛若一道屏障纵贯云南中部,在云南气候上有着重要作用。哀牢山西坡水热条件较东坡优越。

  材料三  我国天然橡胶分布图 

【试卷讲评教案】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模式⑵哀牢山西坡的橡胶林多选择在阳坡的山腰部位,并放宽行距;哀牢山东坡地区,橡胶林则选择在北部有屏障且向南开阔的马蹄形环境中,并且要预先营造防护林。分析橡胶林如此布局的原因。

方法归纳:回答主观题三步曲

1. 准确获取、解读信息。(文字背景、设问、图表资料)

2.对接迁移。(回归教材,进行知识的联想、迁移,并实现与新问题的对接,这样才能找准答题的突破口。)

3. 表达专业化,语言规范化。(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尽量使用关键词,多用词组,少用句子)

变式训练三:

 (新课标全国卷)36(28)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2009),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 15,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6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试卷讲评教案】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模式(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

 

 

【教学反思】

本节课试着采用一种新的模式进行试卷讲评,在讲评过程中注意将题分类进行:

第一类,没有或正答率较高的试题,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讲解及互评可以解决,教师根据情况适当点拨;

第二类,正答率较低的题目,这类试题往往属于迷惑性、综合性较强的考题,重点讲评。讲评试卷时,把每个试题都归纳入知识体系中,紧扣课本分析讲解。让学生根据课本的知识和原理,对号入座,同时,找出自己考卷中的错误,并当堂纠正。这样的讲评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他们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应用课本知识,增强了课堂的有效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第三类,主观题,这类题目学生的得分率较低,主要是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弱造成的,因此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如何有效的解答主观题,使学生熟悉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途径及解答主观题的方法。但在学生看到试卷感觉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进行试卷讲评时,如何调动学生的情绪,使课堂更为生动,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