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教学 | 迎着困难前行

 Purefact 2016-01-13


-------------?-----------

作业从来都不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小问题。社会往往将作业问题等同于学业问题,学生作业负担重成为学业负担重的主要标志。在教学中,作业则是对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重要补充,其价值不可小觑。


已有多项研究证实,若能合理利用作业,则能发挥多方面的功能。然而,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作业似乎更多以“恶魔”的形象出现。


2010年开始,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启动并持续推进了“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品质”的研究与实践,并在2014年出版了集中反映义务教育阶段作业实施现状的《透析作业——基于30000份数据的研究》。


研究表明:学生作业时间长、睡眠时间少、作业负担重是不争的事实。作业功能主要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作业来源以教辅资料为主,作业内容与教学实际存在脱节现象,作业的多样性、选择性、结构性和解释性均存在不足。


作业是一个系统,关系错综复杂。作业在设计、实施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有些是教师的专业能力导致的,有些是学校教学管理导致的,有些则是整个教育和社会大环境导致的。仅由学校和教师来承担责任显然有失公允。


事实上,有关作业研究的一组数据可以证明教师为充分利用作业而付出的艰苦努力。教师在只教一个班的情况下,每天用于作业设计、批改、分析、辅导、讲评的时间已经超过2.5小时。


而若执教两个班级,时间就会超过4小时,占据教师在学校近一半的时间。解决作业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就教育系统而言,各个层面均需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作业效率而付出自身的努力。


教师要转变作业观念,优化作业设计与应用。教师是作业的执行主体,也是解决作业问题的关键所在。


教师需要优化对于作业功能的认识,强化作业对于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适当弱化作业对于增强学生对学科重视程度的功能;通过设计多样性、选择性的作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实践的机会,丰富学生课外体验,增强学生学习自信。


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学校作业管理水平。


一是要引导教师、学生形成恰当的作业观,明确作业设计与应用要求,加强教研组对于作业的专题研讨。


二是要采取针对性的调控与改进措施,严格控制作业完成时间,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增强作业应用效果。


三是要注意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根据家长反馈结果及时调整作业管理措施。


教研部门要加强指导,以研究促实践。


一是要明确各年级教学基本要求,尽量减少随意拓宽内容范围、拔高教学要求的现象,从而起到控制作业量与难度的作用。


二是要开展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提供编制优质作业的思路、方法与工具,并转化为教师研修培训的内容,发展教师的作业设计与应用能力。


三是将作业相关问题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主题,引导教师交流作业应用经验,研讨作业应用问题,主动探索提高作业应用效率的路径。


可喜的是,我们正在迎着困难前行。在研究层面,深度逐渐增加;在实践层面,方式也日益多样。有些区县集中精干力量,编写高质量的作业,以减轻教师本已沉重的工作负担,同时减少学生作业中高耗低效的现象。


有些学校致力于特色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让学生的作业实践变成充满兴趣、体现自主、突出合作、适度开放、具有悬念的旅程。


也有学校加强作业管理,采取限定作业页数、控制学期作业印数、班主任统筹安排、学生问卷调查、每天作业时间记录等方式,监控并解决作业问题等。


这些研究与实践成果集中反映在《现代教学》杂志的这本“有效作业专辑”中。


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作业现象与问题,更深入地把握区域和学校在提高作业质量、减轻作业负担层面所采取的措施。相信本专辑对于强化作业研究、深化作业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任 徐淀芳)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16年1AB合刊《有效作业专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