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生款变“唐僧肉” 源于监管慢八拍

 yxzxyz15 2016-01-13

2015年前10月,全国检察机关供查办惠农扶贫领域贪污贿赂犯罪8859人,没有发现的数据比这个数据应该还大得多,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属于“雁过拔毛型”。比如,四川通报一村小组长将村里3吨水泥搬回家去;甘肃一村委会文书在化肥发放中,扛回家8袋化肥。

这些向惠民资金伸手的人不是“老虎”,甚至“蚊蝇”也算不上,危害却着实不小,但却不容易被逮住,纯属多重原因导致监管难:一是他们贪腐次数多,但是单次贪腐“胃口”不大,案值少则几十,多则几百,引不起各级各部门注意;二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触角最多就延伸至村民委员会,对村其他干部、村民小组监督几乎是盲区;三是各级民生款项发放部门只管发钱,不管钱物发到哪里去了;四是款物案值低,处分不容易到位;五是涉案人员与基层群众朝夕相处,小贪行为伤害群众感情,但群众怕报复,不敢举报;六是信息不对称,上面有什么款项要发放,最基层群众不知情;七是微贪们贪婪成性,破罐子破摔,根本不怕打击。

没有“老虎”凶猛、没有“苍蝇”万恶,连3吨水泥8包化肥也贪的微贪们只能够算是“菌群”。他们主要是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会计、出纳等两委成员和小组长等干部为主,他们数量大,范围广,行动隐蔽,潜伏基层,“山高皇帝远”,他们是“打不死的小强”,没有比他们更“讨人嫌”的了。

腐败案件不分大小,一分钱也是贪。“菌群们”蚕食惠民资金,把扶贫款变成“扶贪款”,让国家政策红利“打折扣”,对国家形象和百姓感情的伤害最直接,是老百姓最反感、最痛恨的腐败,是最具离心力的腐败。如不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将影响党的执政之基。

“群众身边往往都是小问题,但小问题不管不问,大问题源头就堵不住。”要确保国家资金准确投向,确保群众利益不受侵犯,必须要改变监管盲区、慢八拍的情况,将监管跟上。笔者认为,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民生资金监管制度,确保民生资金投向正确;二是要加大对村组干部的监管力度,确保制度完善,降低监管门槛,延伸监督触角,照亮监管盲区,确保监督有力;三是要加大惠农资金项目信息公开力度,让群众知晓钱的来龙去脉,让“菌群”无缝可钻;四是要加大审计力度,将违法违纪行为审计出来;五是要加大“菌贪”惩处力度,增加违法成本;六要加大村组干部选任力度,真正把群众公认、组织认可的干部选出来;七要疏通村组干部“能下”的渠道,凡有过失必追责,必纯洁队伍为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