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层测试之我见

 阅读与探究 2016-01-14

深圳市北环中学  莫学敏

随着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各学校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主动地开展多种改革实践和尝试,深圳更是走在了前列。我校在校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学生评价改革中作了分层测试的实践与尝试。首先是历史与社会学科,紧接着在所有学科全面铺开。在参与这次评价改革的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分层评价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实践中最能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指导思想,是人性化教育教学理念实施的主渠道。当然,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改革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困惑。在此,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目前,在纸笔评价仍然是教学评价实施的主要手段的环境下,常规的纸笔评价方式恐怕难以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更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其他的评价方式亦暂无较好的评价标准,在实际的操作中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能体现个性化教育教学理念的分层测试不但是纸笔评价的重大改革,还是让学生认识自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追求的良方,更有助于改变家长和教师“以分数论英雄”的思维定势,为全面评价学生奠定基础。

一、分层测试符合新课程的育人理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一个复杂的多元体,学生在学习可能性之间存在着差异,反映了学生的学习处于不同的起点,也反映了他们各自发展的不同特点。每个人发展的机会和目标都不可能是一样的,社会亦需要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建设者。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机会。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这一既定的目标是因人而异的,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推行了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分层测试在分层推进教学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给予了学生自主的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满足了他们成长的需求。

传统的考试模式一般不管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水平,搞一个标准、一个模式、一张试卷的测试模式,往往强调了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不但挫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教师在出考卷的时候往往左右为难:是多出些难题好还是多出些容易的题好?试卷出难了,只能凸显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对于相对学习能力弱一些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挫折,他们往往要面对低分的命运,由于无法品尝学习的成功,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学习兴趣。而试卷出得容易了,对于中下层的学生来说当然高兴,但是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说,却因无法发挥自己的潜能,备感压抑,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而分层测试则淡化了以往评价中,考试成绩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为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创造了相对平等公正的机会和条件。在一定的程度上它促进了学生积极学习、乐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更具有指导意义,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特点,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在各科的测试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把测试内容分成A、B、C三类。A类试题难度较大,着重创新意念和应用能力,题目的灵活性较强,富有挑战性,适合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选报;B类试题难度适中,题型相对较为传统,但亦体现应用能力;C类题目难度偏小,但亦能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内容,旨在从基础入手,帮助学生摆脱自卑,重获学习的信心。最终的目的是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在愉快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教学质量。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而分层推进教学的测试模式的最大特点就在于面向全体,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发展。

在没有实施分层测试的时候,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本人,衡量成绩的办法是“定位法”,即把个体的成绩与全班成绩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明确每一个个体的位置,评价时关注的焦点是不同个体之间成绩的差距。由于分层测试采用不同的尺度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和学生本人衡量成绩的办法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采取的是“自我对比法”,既把个体现在的成绩与过去的成绩进行对比,评价时关注的焦点是个体的发展变化,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10班的杨杰文同学的进步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成绩在分层测试前(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是3分;第一次分层测试(第一学期期末)他报的是C类得了30分,为此他欢天喜地,因为这是入初中以来各科中最好的一次成绩;第二次分层测试他还是报C类,得了47分,从此,上历史与社会课他总是积极地举手发言,作业也能按时上交,他还对我说:“我看到了我的希望。”因此,在第三次的分层测试中,他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选报了B类,虽然他此举并不成熟,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使其B类的成绩不理想,只拿了48分,假如报C类的话,他肯定能及格,但起码他能挑战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有所要求,有了学习的兴趣和进取心,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结果。伏尔泰说:“人类最可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希望减轻了我们的苦恼,为我们在享受当前的乐趣中描绘出来日的远景。”分层测试让学生看到了自己发展的美好前景,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发展的潜能,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分层是手段,递进才是目的。透过分层测试的动态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确定奋斗的目标,学习成绩达到递进之目的。在年级组织的两次分层测试中,不难看出学生在成功中尝到了学习的快乐,产生了学习兴趣,上进心有所增强。第二次分层测试(期末考试)中,各科选报A类的学生人数明显比第一次有所增加,选报C类的学生人数明显减少。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保护,学生的进取心得到了认可,学习成绩呈现上升的态势。教师由此对学生的分析与评价更为客观与细致,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具有指导意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据我们调查,81%的学生比较认可分层测试,特别在平衡班中更受欢迎,75%的学生认为分层测试能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向,在平衡各科的学习中有了发展的目标。此时我才理解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的一句名言:“教育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

有一位学生在谈到对分层测试的感想时,说到:“分层测试是应该得到支持的,因为它承认了人的不完整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特长,不可能样样精通,事事皆能,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十只手指都长短不一,何况我们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我们以后到社会上更不可能个个成为科学家。就算成为科学家,也只是某一专业的或某一方面的科学家。”不错,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分层测试承认了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彰显了学生的特长和个性,使学生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成功体验中充分发现自我,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在两次的分层测试中,有不少平衡班的学生单科成绩排在年级前五名或前十名,如期中考试中,科学课A类第一名是6班的王××,10班的侯××获历史与社会A类第二名(6班、10班都是平衡班),期末考试中,科学课的年级第一也落在平衡班。这不仅显示学生的专长得到认可,在平衡班中可说是士气大振,对于实验班的学生也感到其优越性受到动摇。可见,分层测试给学生带来的激励性正发挥作用。(注:实验班的学生是在入学分班测试时成绩拔尖的学生。)

二、我们遇到的困惑

分层测试是有意义的实验,无疑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它给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带来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验教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的困惑。

(一)来自学生的困惑

学生已习惯于统一考评的评价方式,深受传统的考评制度的影响。如,在本次考试前进行分类报名时,学生第一反应是分数是否“打折”,是否按比例计算分数,是否排队等。说明学生担心家长以统一考评的位置来衡量其学习情况。某些学生明明有能力报考B类或A类,但基于卷面分数的效应,选报了C类;某些学生的学习目的还是不太明确,当了解分层测试难以集中反映学生之间的对比,明显地有所不重视;某些学生担心分层测试难以对比,求胜心切,强迫自己报考A类,结果成绩不理想,给自己造成了心理压力(这压力也有来自家长方面的);19%的反对分层测试的学生当中,大部分是实验班的学生,他们当中有学生认为,实验班学生若不报A类,则是很没面子的事情,但他若报A类能力则有些力不从心;实验班全报A类,与以往的考试没多大区别,分层测试意义不大;大部分学生担心以后的考试特别是中考是否分层,若不分层,自己的成绩应在什么位置上。由此可见,分层测试在学生当中存在困惑,选报类别各自有许多的担心和顾虑,这需要教师给予引导,以促使学生和家长的观念更新。

(二)来自家长的困惑

许多家长的思想观念还未转变,仍然是以分数论英雄,对孩子的要求有点苛刻,不懂得赞赏孩子,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压力,违背了分层测试的目的。有一位家长,当知道孩子的好成绩是报考最低类别──C类时,当即给孩子泼冷水,“这样的成绩算什么,全考A类才是有本事!”打击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有一位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要求孩子全报A类,结果五科总分只有258分(各科平均分54分),亦挫败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当教师与家长分析时,家长说:“不全报考A类,我怎么知道他的成绩排在什么位置上,他的成绩是好是坏?”所以,在家长调查中,98%的家长都不同意分层测试,他们最关心的是横向比较,自家孩子应排在什么位置上,最担心的仍然是分层测试的成绩不能说明孩子的真实成绩,无法衡量孩子中考时的成绩。

(三)来自教师的困惑

在分层测试中,虽然教师都抱着莫大的热情,但也未免有些困惑。首先分层测试命题的难度增大,很难恰当地区分A、B、C三个层次的难易度,如,英语学科期中考试B类试题偏难,结果B类的平均分只有62.5,到期末考试时报考B类的学生明显减少,而报考C类的学生有所增加。如何能把握好A、B、C三类的梯度,以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还有待继续探讨。其次,通过分层测试要科学分析全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在如今还没有取消中考的情况下,采用分层测试是否十分恰当?再者,在家长观念和社会评价方式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分层测试的目的难以实现。某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或家长不支持,存在乱报类别。在C类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成绩还是不理想,各科的C类平均分都是最低的,除科学课外各科的C类平均分均不合格,最低平均分达到53.2。如何提高C类学生的学习成绩,仍需要我们继续研究。

分层测试使我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使我们更懂得赞赏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拉近师生关系,对我们的教学有着指导意义。分层测试使人们更了解学生,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符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虽然分层测试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惑与思考,但我们仍然愿意进行这种有意义的实验活动,希望积累更多的经验,以摸索出一套能科学地、正确地、客观地衡量学生的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乐学和终身学习,这才是我们的教育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