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一)

 颐源书屋 2016-01-14

我最初见识到经济学的魅力源自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所提出的破窗谬论。这篇文章给我带来的启发不仅限于他对破坏创造价值的反驳,对机会成本的解析,更重要的是他引导我开始关注现实世界中那些看得见与和看不见的。

一扇被打破的橱窗,一个愤怒的面包店主,还有一群围观的人。对店主的不幸围观群中有人分析到,玻璃总是会破的,不然开玻璃店的人吃什么?修补玻璃虽然要花钱,可是卖玻璃的人就多了一笔收入,赚钱后还要继续消费,这样一来很多商家都会因此受益,甚至有人会借此找到工作嘞。经此一说,围观人纷纷赞叹,未曾想打碎玻璃非但不是坏事,还能创造这么大的价值。

且慢,谬论就是这样产生的。正所谓眼见未必为实,人们看到玻璃店增加了收入,却忽略了这笔钱原本就存在的价值。店主本打算用这笔钱买件新大衣,如今只能用来补窗,而无意间隔壁的裁缝也蒙受了损失,后续交易无法展开了。可怜的店主本可以同时拥有一件大衣和一扇完整的窗户,如今却只能面对留待修补的橱窗和无法满足的愿望。

围观的人只看得到破碎橱窗前的交易双方,面包店主和玻璃铺的人,却看不到隔壁的裁缝,在橱窗破掉的那一刻,他就注定无缘登场了。不久后人们会看到崭新的橱窗,但绝不会看到那件被牺牲掉未来得及做出的大衣,人们总是只能看到那些可见的东西。

破窗谬论的故事浅显易懂,只需略加思考,人们便能避开这样的谬误。可是现实中,当这些粗浅的谬论披上精心修饰的伪装后就常常会令我们丧失辨别的能力,一本正经地踏入相同的陷阱。借助巴斯夏先生提供的分析框架,在随后的推送中我会尝试分析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或现象。比如,经历灾难会创造繁荣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