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窗谬论为何大行其道?

 昵称30485780 2016-08-16


 

风灵

 

破窗谬论可谓是经济学最常见的谬论,著名的《一课经济学》的“一课”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分辨与分析这一谬论,千变万化不离其宗。


黑兹利特开篇讲了个小故事:一个顽童抡起砖头砸破了面包店的橱窗,店主怒气冲冲跑出来,男孩早已逃之夭夭。看热闹的有人安慰他,玻璃碎了很是可惜,可也有好的一面。玻璃店有生意了,新橱窗要250美元,玻璃店多了这250美元,会去别的商家那里消费。那些商家有了生意,又会向更多的商家购买东西。小小一面破橱窗,竟能够连续不断地提供资金给很多商家,创造许多就业机会。结论便是:扔砖头的熊孩子,不但不是社会的祸害,反而造福了社会。

 

从巴斯夏到黑兹利特,早已精辟地批驳了这个结论的谬误之处。关键在于,购买新橱窗的250美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面包店主已经有的,即使他不购买新橱窗,也会派上其他用场,比如买一套新西装,而无需砸破窗户的熊孩子来当“媒介”。就算面包店主什么都不买,只是把250美元存起来,这笔储蓄也会通过金融市场进入经济体循环。窗户没有打破时,店主有一面完好的橱窗和250美元,而窗户被打破了,店主就只能用250美元新买一面橱窗,他的财富减少而非增加了。可见,打破窗户并不能增加财富,只是转移了财富。这就是巴斯夏强调的“看得见与看不见”,整个把戏不过是从看不见(潜在)的西装转移到了看得见(现实)的橱窗。

 

道理非常简单,也符合我们的常识。现实生活中,没人喜欢蚀财遭灾,也没有人认为把自家的窗户砸了房子拆了是在做好事。虽然确实有些经济学家,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公然赞美各种天灾人祸,宣称地震、洪灾、飓风以及战争等,是拉动经济的火车头,但很少有政府直接以此为操作手册先破后立。但别高兴得太早了,破窗谬论的影响其实更为深远更为隐蔽。

 

实践破窗论,不一定非要先把窗户打破。回到开篇的故事,破窗论的实质是财富转移,通俗说法是拆东墙补西墙,而不是财富增长,更确切的说,是强制性财富转移(因为橱窗被打烂了,你不得不赶紧换上新的以解燃眉之急)。以强制性财富转移为特征的经济政策都可以归为破窗谬论的应用和变种。

 

比如公共投资,所需资本不是政府创造和积累的财富,而是从民间以税收等方式强征而来,实际是把民间投资变成了公共投资;产业补贴,是以其他优势产业来补贴劣势产业;关税,把消费者的财富强行转移给缺乏竞争力的“民族产业”;还有经济危机时的“救市”措施,也是用纳税人的钱来挽救效率低下的企业,等等。

 

不创造财富,只转移财富的经济政策大行其道,是因为做出决策的政客们缺乏经济学常识需要补课么?如果你这样认为,恐怕是图样图森破了。

 

小学生能懂的常识,政客们不可能不懂,即使不懂,也可以很快学会。然而,懂道理又如何?有句话叫做明知故犯。

 

首先,破窗谬论中的代价看不见,因此无法追责,而成效看得见,因此可以邀功。看得见的自然压到了看不见的;其次,破窗谬论把看不见的变成了看得见的,这样的把戏可以不顾市场主体的自由选择,运用外力实现某些特殊目标,轻松又简单。想要扶持玻璃店,就砸烂窗户,或者直接征税补贴玻璃店;想要扶持建筑业,就拆掉房子,或者直接征税新建工程,以此类推。

 

对自利的政客而言,特殊目标往往比人民的普遍福祉更为重要,主要包括以下两大类:

 

第一、破窗论有助于实现短期繁荣。凯恩斯有名言“长久来看,我们都死了”,对政客们而言,更确切的是,“长久来看,我们都下课了。”只要在台上时数据好看,之后哪怕是洪水滔天?比如,公共投资可以在短期内拉高GDP,并在表面上“创造”(实则是转移)一些就业机会,因此深受政客们的青睐。这样在连任或换届时,政客们就可以宣称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问题,至于以什么方式解决就业,是用勺子挖运河,还是挖坑-填坑-挖坑的无限循环,就没有人去深究了;金融危机时,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救市措施,也是为了经济不在当下的任期内崩溃,至于是否透支了过去的储蓄和未来的税收,人民将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不在考虑的范围内了。

 

第二、破窗论有利于某些特定团体。不同群体在政治上的话语权都有所不同,有些人数不多的团体却有着影响政策的能力。政客们也会刻意讨好这类的团体,比如以关税和补贴的形式保护他们免于竞争。在法国、美国等国,农业人口只占全部人口的百分之几,但农产品的补贴却不少。这就是因为农场主的政治影响力,而纳税人和消费者成了牺牲品。上一波金融危机时,美国政府不惜血本挽救积弊丛生的通用汽车,以及华尔街的各大巨头,也是因为这些行业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可能还有一些次要目标。但总而言之,都不是出于经济考量,主要是基于政治目的。因此,要消除破窗谬论的影响,不能光靠普及经济学常识,而要改变制度,改变政府和政客们的行为激励。把政绩与经济挂钩,似乎天经地义,但这恰恰正是破窗谬论大行其道、经久不衰的关键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