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后期嘉靖朝(公元1522一1566年)的青花瓷,在制瓷史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它以色调鲜美浓艳,器形粗犷,烧造数量之多,在陶瓷工艺史上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时代。 嘉靖青花瓷出现工艺发展的主要原因: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民窑与官窑并进,民窑技术活跃;国外市场的需要;朝廷征瓷量大增,御窑厂将部分瓷器分派民窑,开展“官搭民烧”,官窑和民窑互相促进和创新技术。 一、嘉靖官窑青花瓷的特征 青花用料——在总结弘治、正德青花用料的经验基础上,主要使用三种青料:“平等青”、“石子青,和“回青”,其中以“回青”为主,并将“回青”参人“石子青”。形成嘉靖青花“幽菁”的独特风格。以浓烈见长,并且在浓色中很少出现铁锈斑点,在浓重中而泛紫,更为嘉靖时典型的上乘颜色。 青花瓷釉与造型——嘉靖官窑器的小器物制作精良;而大器物胎质不如前朝,多粗糙,接痕明显,胎壁趋向厚重。小型器物底足,接痕都打磨光致;大型器物底足修整不工整并有跳刀现象。 嘉靖胎釉为明代瓷釉中最厚。釉面较厚之处闪有鸭蛋青色,在脚下和足底处更为明显,这种釉也叫“亮青釉”。仿制品无此效果,只能出现闪黄色,或桔皮纹。这是鉴定嘉靖胎釉真、伪的重要标志。 嘉靖朝瓷器的造型,主要以凝重风格为主,大器增多,如大盆、海碗、大龙缸等。由于受宗教的影响,具有时代风格,如葫芦瓶始于正德,嘉靖盛行。此外还有天圆地方瓶、多楞瓶、四方瓶、八方瓶等。壶的品种也增多,如有高把高流壶。酒杯出现细薄,玲珑剔透。塑像有诸多神仙、文昌、寿星等。塑像在工艺上不仅以手塑为主,而且还用压印模子,或手塑与印模二者结合。 嘉靖青花纹饰——纹饰多为双勾平涂,好的填色讲究,不流向外在轮麻线内,工艺差者有外流现象。画风潇洒自然,多写意。此外受时代精神的影响,特别是嘉靖皇帝本人祟尚道钱,瓷器上也相应的反映有关道教的内容,如八仙、八宝、八卦、如意、老子讲经、灵芝捧八卦、缠枝莲托八卦,以及云鹤等图案。在纹饰上也表现出追求“吉祥祈福”等吉祥物的画面,如灵芝、瑞兽祥麟、福寿康宁、寿山福海以及团寿或“福”字等。至于龙纹更趋向纤弱。明代青花画风的演变规律,一般发展为从繁琐到疏朗,再由琉朗向繁琐发展。嘉靖时的画面已趋向富丽繁缛,画笔虽清丽,但软弱,更缺乏层次感。 嘉靖款识特征:嘉靖朝由于长达四十五年,所以字体非一人所写,这样就出现了有书写款也有刻划款;有“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双圈或两框款,也有“嘉靖年制”四字款。一般书法刚劲有力,如竹刀。嘉靖前期具有弘治、正德遗风,字体清秀工整;中期逐渐向粗笔划发展,但比后期为细;后期粗犷,用色也浓厚,苍劲中藏秀逸,缺少前期的细腻圆滑。 在字体上,“靖”字“立”旁写得高,仿者“立”“青”对称、且无力;“立”旁中的两点,真器写成竖直,呈垂直状,仿者无此特点。从整体观察,“大”“嘉”“靖”“制”这四个字较大,“明”“年”二字略细。 二、嘉靖民窑青花瓷特征 胎体与造型——嘉靖民窑制瓷胎体细良,体壁薄。釉质有的透明光亮,釉色呈灰青。有的因含微小气泡而乳浊状,釉色呈卵白色,也有因烧制原因而呈炒米黄色。 在形制上,出现了四方罐、瓜楞方罐等造型独特的器物。有一种深腹、侈口、铃挡式的薄胎小盅是当时的流行器物。生产较多的是大罐、大盘等大件器物,但制作粗糙,不注意修胎。圆器多有翘棱,夹扁状,底心下凹。圆器圈足内敛,薄胎小件器物圈足则矮窄而修磨圆熟。 民窑青花的纹饰与款识——装饰纹用双勾分水画法。双勾较少圆润流利的笔划,线条细硬,有冷峻之感。亦见有较粗线条单笔勾勒的画法。 在装饰纹样上,带有道教色彩的内容较为普遍,常见的有铁拐李炼丹图,八仙朝圣图、云鹤、仙鹤、麋鹿、万寿藤、卍字云、灵芝、八卦、螭、飞龙、乳虎等。此外以花捧吉语、鲤鱼跳水、栏杆树石、刘海戏金蟾、蜻蜓、鱼藻等纹较常见。在写实纹样中,有一些纹样富有时代特征,如:青花的花卉叶子较小,叶脉密,形同西瓜籽。有些叶脉画成密密的平行横线。牡丹、芍药、菊花的叶片似鹅掌状。锯齿状叶,叶边齿以细弧线连成。缠枝莲的卷叶呈级动的彩带形。牡丹花的花瓣边沿用小弧线连接而成,瓣内密匀茎线,似芍药、芙蓉画法。灵芝“菌伞”上画网格。婴戏图上的小孩后脑大,穿深色衣服,有的头上画三撮小发。其他还有缠枝或折枝的并蒂菊、并蒂牡丹和并蒂莲。 自嘉靖开始,青花器上的题字骤增,除帝王年号本款外还有寄托款、吉语佳句等。民窑青花器上的年号有“大明嘉靖年制”和“大明嘉靖年造”、“嘉靖年制”等三种。款字外有青花单线或双线圈,有的无圈线边栏。此外,还可见“大明年造”,单圈、双圈、窗格式花押等记号。 嘉靖民窑青花上的吉语佳句有:草字“福”、“寿”,行书“善”、“状元及第”,楷书“长命富贵”、“万福攸同”、“万福长春”、“长春佳器”、“富贵佳器”、“福寿康宁”、“天下太平”、“太平”、“正”、“贵”、“长春”等。此外,嘉靖民窑青花题寄托款的为数相当多。书宣德款的以青花双重圈内“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两种最为常见,其他还有些无圈线边栏。寄托成化款的为“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字外有青花单圈、双圈和双线长方边栏等三种。反之,以后天启、崇祯朝有不少瓷题嘉靖款,一般为“大明嘉靖年造”六字,以天启居多。 所谓“寄托款”是指在器品中制造时,本应书写本朝年号,但为了好古或其它原因不写本朝年号,却书写前朝年号。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之为“寄托年号款”简称“寄托款”。如上述嘉靖朝民窑制瓷,却书写“宣德年制”。 用“寄托款”最早开始于明正德,以后嘉靖、万历、天启、祟祯各朝均有,以天启朝用“寄托款”最多,所以鉴定瓷品时要多加注意。寄托款在书法形式上有两种,一种是完全仿前朝字体;二是信手书写,一般以后者为多,民窑器书写更较草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