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创业公司战略制定的方法与技巧

 jank_wj1969 2016-01-14


一、初创企业定战略注意两项

1,要具备客户价值分析能力,这不同于价值链分析。

初创企业在做商业模式时,要考虑价值分配,不仅是直接购买客户,还有其他利益相关者,这些人都会想攫取一部分价值。有句话说得很好,就是“前半夜想想别人,后半夜想想自己”,要想别人为你赚大钱,就一定要先想别人。科技型初创企业的管理者很容易先想自己,陷入技术层面的CTO,只知道自己的产品比别人好,完全不考虑竞争对手的优势和技术。

分析客户价值需要抓住客户的痛点,而不是痒点。人痒了会找东西挠一挠,或者买点止痒的药涂上就没事了,若是疼了,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止疼,哪怕是做手术。你的企业有一项很好的技术,成本比别人低,也能帮助客户降低成本,但这只是痒点,就无法在市场中长久保持优势。

举一个曾经接触过的荧光粉项目的案例,它的技术还不错,东西做出来之后还能赚钱,性能跟别人的差不多,一直做得比别人的好一些,就想要去替代别人,而且是通过价格竞争的方式,想要以1/3的价格卖给客户。需要分析一下其可行性,荧光粉对于芯片来说是很重要的发光源,也是一种很敏感的物质,其在总成本中约占2%-3%,显然,客户不会为了降低这2%-3%的成本而购买一个敏感性的东西,主要出于风险的考虑,且对方只提供荧光粉这一样产品,若是打包提供更多服务,或许会考虑。这就是仅仅抓住了痒点,没有抓住痛点。

2,成本决策。

要从战略高度看成本,初创企业往往容易忽略的是战略性成本,复杂的利益关系。何为复杂的利益关系?交易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过程中会有其他的利益方去分配利益,这就会构成复杂的利益关系。医疗器械行业多会有这个特点,交易双方是医生和病人,但是中间还有医院、经销商这些利益关系,处理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就要付出更多的协调成本。医疗器械也不一定是暴利,只是毛利高,因为有复杂的利益关系,要有更高的毛利把这些成本消化掉。

关系性业务的扩张和新业务的交易模式也会产生较高的成本,也是制定战略时需要去考虑的。关系性业务扩张是指市场要从一个地方扩张到另一个地方,比如从北京到上海,就要先把上海方面的关系做好,处理这些关系就需要付出成本。新业务的交易模式,一项新产品刚出来要去探索市场,探索新的赢利模式,这个过程要给团队留出足够的探索性成本。对于新业务,核心团队还要一起磨合、学习、成长,这是学习成本。作为创业企业,尤其要考虑到团队的学习成本。

应对由于复杂利益关系产生的成本问题,一句话——“简单才是美”,即把利益关系定位,把交易模式变简单。从战略上说,不要总想大小通吃、左右逢源,要敢于取舍,把简单做到极致,或者说是“聚焦”,当你面临很多业务的时候,一定要去推敲,去聚焦,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企业CEO来说,最难的不是去做什么,而是不去做什么,要学会抓住关键点。

二、联想定战略五步法

1,确定公司远景,什么做,什么不做

2,确定中远期战略发展目标

3,制定发展战略的总体路线

4,分解成具体步骤操作实施

5,检查调整,达到目标

这些步骤中有几个关注点需要引起注意:

首先是对目标有清楚的理解和界定。很多企业在一开始就定一个很大的目标,要成为行业领导者,进入世界几百强,结果老板的员工都不信,说他在忽悠,所以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要脚踏实地。目标的设立要跟企业的战略发展相匹配,一开始别定那么高,先要攻下一个小山头,到达之后再继续往上走。初创企业制定的目标、确立的使命,会决定公司的性格特征,所以在制定目标过程中,公司一把手与核心团队应该达成一致,当一个公司上下齐心,都围绕一个共同目标努力时,它一定会比别人跑得快,效率会更高。

第二个关注点一定是人。大家都说联想执行力强,一旦想清楚一件事情,就像推土机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样执行力的一个保证就来源于,我们在制定战略时把“人”的因素充分嵌入了。企业制定目标后,会有不同的商业模式或路线选择,也就是“南坡上还是北坡上”的问题,但是不管哪一条路线,都要和关键团队的能力相匹配。企业制定战略路线之后就要评估现有的团队中,核心高管的能力是不是匹配,如果符合就往下走,如果不匹配或者说符合程度不够,就要考虑团队的核心能力建设问题。团队能力建设一定是通过有意识的规划安排,有激励有考核,写进KPI的,不能是一种自然生长的方式。

第三个关注点是执行力。战略规划出来之后,执行力的强与弱,是和制定战略的组织本身息息相关的。联想在制定战略过程中大概的程序是,高层先确定一个大的目标或战略意图,分解到中层各部门、单位,中层要根据这个目标进一步分解,制定一个符合自己的执行计划。这个过程中,中层要参与战略意图的评估,高层的目标是否能达到,各中层部门之间还要沟通,研发、销售、生产等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将如何相互配合,完成之后会向高层提交各部门的规划,高层再作进一步调整,最终制定的战略会更加切合实际。之后再把战略分到中层各个部门,中层各部门根据战略意图,再把目标分解到下面的各部门。这样一个制定战略的过程,中层和高层有充分的沟通,对目标的设置,可执行性比较强,同时也减少了“屁股决定脑袋”类事情的发生,最终也会形成统一思想,所以战略制定之后的执行力会很强。

(文章来源:内刊第9 特别策划)文/ 联想之星常务副总经理 陆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