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讨经络的排列顺序

 老朱推拿 2016-01-15

        随着经络感传研究的深入,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这就是各经络全息部位和生理状况下经络的排列顺序并不相同。它们看起来各自都有一定的规律,但是相互之间又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能够从中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吗?目前还很难说。现提供已有的材料供同行们参考,希望能够得到有意义的回应。经络的排序一般情况下从肺经开始依次进行,最后回到肺经。如按频率排序则由低到高进行。

   

    一、经络生理方面的排列顺序

    1、按经络循行排序

    十四经脉或二十八脉循行的顺序是我们针灸专业人士最熟悉不过的经络排列顺序了。一般认为十四经脉的排列顺序如下: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督脉—任脉—肺经。这个内容基本上是被公认的。但是这是一个走不通的十四经脉循行顺序。实际上上述循行内容只是一侧的循行,任脉在天突穴到达对侧肺经进行另一半的循行(注:这里的任脉和督脉是左右对称的双线)。

    排列规律是:表里经相互连接;非表里经阳经和阳经连接、阴经和阴经连接。

   

    2、按经络固有频率排序

    每一条经络都有其固有的振动频率。如果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如下:心经—肾经—心包经—脾经—肺经—肝经—任脉—小肠经—膀胱经—三焦经—胃经—大肠经—胆经—督脉。

    排列规律是:先阴经连接,后阳经连接。

    这个经络排列的频率与F调的乐音音阶相一致。

   

    二、组织器官上的全息经络排序

    1、眼白睛(球结膜)和对应眼眶上的经络排序

    眼白睛的经络划分和眼眶周围的经络划分是一致的,它们呈辐射型分布着。白睛部分用于诊断;眼眶部分用于治疗。历史上曾将眼白睛部分划分成八个区域,现在看来显然不够至少要划分成十六个区域。其中个别区域还要在下的划分成1/32。下面我将以1/16为标准,由内下向外的次序依次介绍眼区的经络排列情况:1区(内眼角下方的1/16)和2区为肺经分布区—3区为肾经前线—4区为膀胱经内侧线—5区为肺经—6区为大肠经—7区为肾经后线—8区为膀胱经外侧线—9区为胃经—10区为脾经—11区为小肠经—12区为心经—13区为三焦经—14区为心包经—15区的外侧1/32为胆经后线—15区的内侧1/32为胆经前线—16区为肝经。

         排列规律是:(1)辐辏型排列;(2)大部分表里经脉紧挨着;(3)在紧挨着的表里经脉中表经在外侧,里经在内侧;(4)没有任督经脉。

    2、耳孔中的经络排序

    人耳孔中的经络是比较有规律排列的。如果从耳孔的下方向后、向上、向前、向下再向后排列,其经络的顺序是:肺经—大肠经—心包经—三焦经—心经—小肠经—胆经—肝经—膀胱经—肾经—胃经—脾经。

         排列规律是:(1)经络沿耳孔纵向排列;(2)表里经相连;(3)表经在上,里经在下;(4)没有任督经脉。

    3、鼻翼上的经络排序

    鼻翼上的经络排部很有规律。从鼻梁到鼻翼和面部的交界处,呈近水平条状分布。如果从下(鼻头)向上(鼻根部)排列,顺序如下: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任脉—督脉。

        排列规律:(1)经络区域呈条索状近水平排列;(2)表里经紧密连接;(3)有任督经脉。

        经络在鼻翼上的排列几乎与人体十四经脉循行顺序一致,只是在任督经脉上位置颠倒了。很可能是在这个位置上任督经脉与会阴处的排列相反(会阴处任脉在近中线处,鼻根部督脉在近中线处)所导致。

   

        4、鼻孔中的经络排序

        鼻孔内部的经络是全息排列的。如果从鼻孔的前内角向后下方、向外、向前上方再向内侧依次排列,其经络排列的顺序如下:肺经—大肠经—脾经—胃经—肾经—膀胱经—心经—小肠经—胆经—肝经—三焦经—心包经—督脉—任脉。

        排列规律是:(1)经络沿鼻孔纵向排列;(2)表里经紧密连接;(3)表经在外侧,里经在内侧;(4)有任督经脉。

      

        5、舌头上的经络排序

        舌头上的经络分成三层:(1)舌上面1/5层是胃经和散布的胃经小络脉;(2)舌中部2/5层是阴经;(3)舌下2/5层是阳经。如果由内向外排列,其经络的排俩顺序如下:

              1)中层是:任脉—心经—心包经—肺经—肾经—肝经—脾经。

              2)下层是:督脉—小肠经—三焦经—大肠经—膀胱经—胆经—胃经。

        排列规律是:(1)经络由舌根到舌尖纵向排列(在舌尖部有向舌尖的弧形弯曲);(2)表里经脉上下对应;(3)阳经在舌下层,阴经在舌中上层;(4)有任督经脉。

   

        6、牙龈上的经络排序

   

        每一颗牙的牙龈上都有相应的经络,牙龈的内外经络是对称的。依照牙科对牙的序号排列(门牙为1号)牙龈上的经络排序如下:1号内侧肺经,外侧大肠经—2号内侧脾经,外侧胃经—3号内侧心经,外侧小肠经—4号和5号内侧肾经,外侧膀胱经—6号内侧心包经,外侧三焦经—7号和8号内侧肝经,外侧为胆经。

        排列规律是:(1)表里经同在一颗牙龈上;(2)里经在内或在前内侧,表经在外或外后方;(3)没有任督经脉;(4)牙龈内外经络对称分布。

        牙龈上的经络排序与十二经脉在循行上的排序一致。

   

        7、口唇上的经络排序

   

        口唇的经络全息位点在面部皮肤和口唇连接线上,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如果由内向外排列,其经络排序如下:任脉—督脉—肺经—大肠经—脾经—胃经—心经—小肠经—肾经—膀胱经—心包经—三焦经—肝经—胆经。

        排列规律是:(1)表里经相连接;(2)表经在外,里经在内;(3)有任督经脉。

   

        8、第二掌骨和第五掌骨上的经络排序

   

        第二掌骨桡侧和第五掌骨尺侧的经络全息位点排列是一样的。如果从远端到近端的顺序排列,其经络顺序如下:肺经—大肠经—心包经—心经—肝经—脾经—小肠经—肾经—膀胱经—胃经—胆经—三焦经。

        排列规律是:没有任何规律也没有任督经脉参与。

   

        9、手掌和手背上经络的排序

   

        手掌和手背上的全息经络部位应用于小儿推拿中。全息位点呈大环状分布,阴经位点分布在手掌,阳经位点分布在手背。如果从手掌背的尺侧中点向远端和桡侧、向近端和桡侧、向近端和尺侧顺序排列,其经络的排列顺序如下:

            1)手掌侧经络全息位点的排列:肺经—心包经—心经—任脉—任脉—脾经—肾经—肝经。

            2)手背侧经络全息位点的排列: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督脉—督脉—胃经—膀胱经—胆经。

        排列规律是:(1)表里经掌背对称;(2)阴经在手掌侧,阳经在手背侧;(3)有任督经脉;(4)上肢经脉在远端,下肢经脉在近端;(5)任督经脉占双位。

   

       10、手指肚上的经络排序

   

        手指肚的按摩常用于小儿推拿,也用于诊断疾病。人类的手指肚有十四个,每一个手指肚上分布一条经络。各手指肚上的经络分布如下:

            1)拇指近段胃经—拇指远段脾经;

            2)食指近段任脉—食指中段胆经—食指远段—肝经;

            3)中指近段心包经—中指中段小肠经—中指远段心经;

            4)无名指近段三焦经—无名指中段大肠经—无名指远段肺经;

            5)小指近段督脉—小指中段膀胱经—小指远段肾经。

        排列规律是:(1)在拇指和其余四指的中段和远段,表里经在同一个手指上。其中阴经在远段,阳经在近段或中段;(2)在拇指以外的四指近段上表里经以中指和无名指缝对称分布。阳经在缝的尺侧,阴经在缝的桡侧;(3)有任督经脉。

   

       11、寸口脉上的经络分布

      

        中医诊脉常用寸口脉诊法。寸口脉的经络分布情况是:

            1)左手桡动脉桡侧(1)寸脉—左右小肠经;(2)关脉—左右胆经;(3)尺脉—左侧膀胱经;(4)尺脉近段1诊区—左侧三焦经;(5)尺脉近段2诊区—左侧督脉。

            2)左手桡动脉尺侧(1)寸脉—左右心经;(2)关脉—左右肝经;(3)尺脉—左侧肾经;(4)尺脉近段1诊区—左侧心包经;(5)尺脉近段2诊区—左侧任脉。

            3)右手桡动脉桡侧(1)寸脉—左右大肠经;(2)关脉—左右脾经;(3)尺脉—右侧膀胱经;(4)尺脉近段1诊区—右侧三焦经;(5)尺脉近段2诊区—右侧督脉。

            4)右手桡动脉尺侧(1)寸脉—左右肺经;(2)关脉—左右胃经;(3)尺脉—右侧肾经;(4)尺脉近段1诊区—右侧心包经;(5)尺脉近段2诊区—右侧任脉脉。

        排列规律是:(1)表里经左右对称分布;(2)阳经在桡侧,阴经在尺侧(脾经和胃经则相反);(3)寸脉和关脉通左右同名经脉,尺脉、尺脉1、2诊区通同侧经脉;(4)有任督经脉;(5)同名经络在桡动脉的尺掌侧或桡背侧。

                                                                                                                                                                                          

        12、乳房上的经络排序

   

        在乳房上经络以乳头为中心呈辐凑型分布。如果横过乳头做水平划线,沿内侧水平线向上、向外、向下、向内再向上的顺序,其经络的排列次序如下:大肠经—肺经—心经—小肠经—脾经—胃经—肝经—胆经—膀胱经—肾经—三焦经—心包经。

        排列规律是:(1)经络区域呈辐凑型分布;(2)表里经紧密连接;(3)在表里经连接中阴经在内侧或上方,阳经在外侧或下方;(4)没有任督经脉。

   

       13、脊柱上的经络排序

   

        在每一节脊椎棘突下都可以诱发出相应的经络感传。如果从上到下排序,其经络与脊椎的关系如下:

            1)  第1、2颈椎对应肺经和胃经

     2)  第3颈椎对应大肠经

            3)  第4、5颈椎对应三焦经

     4)  第6颈椎对应小肠经

     5)  第7颈椎对应十四经

     6)  第1、2胸椎对应肺经

     7)  第3胸椎对应肺经和大肠经

     8)  第4胸椎对应心包经和三焦经

     9)  第5胸椎对应心经和小肠经

    10) 第6胸椎对应小肠经

    11) 第7胸椎对应胆经前线

    12) 第8胸椎对应三焦经

    13) 第9胸椎对应肝经

    14) 第10胸椎对应胆经后线

    15) 第11胸椎对应脾经

    16) 第12胸椎对应胃经

    17) 第1腰椎对应三焦经

    18) 第2腰椎对应肾经前线

    19) 第3腰椎对应肺经

    20) 第4腰椎对应大肠经

    21) 第5腰椎对应膀胱经小指外侧线和肾经后线

    22) 第1骶椎对应小肠经

    23) 第2骶椎对应膀胱经小指内侧线

    24) 第3、4、5骶椎对应胆经后线和膀胱经小趾内侧线

        排列规律是:(1)每个椎节对应的经络可以是1~14条;(2)一条经络可以对应在几个椎节上;(3)有任督经脉。

   

       14、足底部的经络排序

   

        在足底部有十二经脉的全息位点。如果从小趾下方向后、向内再向前的顺序排列,其经络全息位点的顺序如下:胆经前线—胆经后线—膀胱经外线—膀胱经内线—胃经—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心包经—肺经—心经—脾经—肝经。肾经前线的足底全息位点在涌泉穴;肾经后线在足底的全息位点位于足跟前缘。

        排列规律是:(1)阳经在外侧和后侧,阴经在内侧前部、中部和足中线部;(2)手经在足底的内边缘后半和后缘,足经在足底的外缘、前方和中部;(3)没有任督经脉。

       

       15、手足指(趾)端的经络排序

   

            1)手指端上的经络排序

        从拇指到小指的顺序依次为:拇指桡侧肺经(掌侧)和大肠经(手背侧)--拇指尺侧肺经(掌侧)和大肠经(手背侧)--食指桡侧肺经(掌侧)和大肠经(手背侧)--食指尺侧肺经(掌侧)和大肠经(手背侧)--中指桡侧心包经(掌侧)和三焦经(手背侧)--中指尺侧心包经(掌侧)和三焦经(手背侧)--无名指桡侧心包经(掌侧)和三焦经(手背侧)--无名指尺侧心包经(掌侧)和三焦经(手背侧)--小指桡侧心经(掌侧)和小肠经(手背侧)--小指尺侧心经(掌侧)和小肠经(手背侧)。

   

            2)足趾端上的经络排序

        从足大趾到小趾的顺序依次为:足大趾内侧脾经(足掌侧)和胃经(足背侧)--足大趾外侧肝经(足掌侧)和胆经前线(足背侧)--足二趾内侧脾经(足掌侧)和胃经(足背侧)--足二趾外侧脾经(足掌侧)和胃经(足背侧)--足中趾内侧脾经(足掌侧)和胃经(足背侧)--足中趾外侧脾经(足掌侧)和胃经(足背侧)--足四趾内侧脾经(足掌侧)和胃经(足背侧)--足四趾外侧肝经(足掌侧)和胆经后线(足背侧)--足小指趾内侧肾经前线(足掌侧)和膀胱经内线(足背侧)--足小趾外侧肾经后线(足掌侧)和膀胱经外线(足背侧)。

        排列规律是:(1)表里经脉相互连接,阴经偏掌面,阳经偏背面;(2)有两对到六对的重复情况;(3)没有任督经脉。

         

三、穴位上的全息经络排序

1、背俞穴的排序

        背俞穴被认为是全息穴位的典型。如果从上到下的排列,其顺序如下:肺俞穴(肺经)—厥阴俞穴(心包经)—心俞穴(心经)—督俞穴(小肠经)—膈俞穴(胆经前线)—肝俞穴(肝经)—胆俞穴(胆经)—脾俞穴(脾经)—胃俞穴(味精)—三焦俞穴(三焦经)—肾俞穴(肾经前线)—气海俞(肺经)—大肠俞(大肠经)—关元俞(肾经后线)—小肠俞(小肠经)—膀胱俞(膀胱经内侧线)。

        排列规律是:目前还看不出来。

   

2、单个全息穴位周边的经络排序

        在常用穴位中有很多穴位是全息的。如果在这些穴位的周边部给与刺激就可以发现这些穴位经络的排列顺序。如果是艾灸或按摩的作用就是刺激十二经脉或十四经脉,如果是针刺就要看实际刺入的详细位点在哪里了。常见的全息穴位经络排序如下:

   

            1)百会穴

        百会穴名的意思是此穴位通百条经脉,实际上只能通同侧的十二经脉和督脉。百会穴不在头顶的正中线上,而在头顶正中线旁开1cm左右的凹陷处,左右对称分布。用手指按压百会穴可以诱发出同侧十二经脉和督脉的经络感传。如用牙签或指甲在百会穴8mm范围内给与刺激,则可以分别由诱出该侧13条经脉的经络感传。如果以头顶部左右水平线为准划分十二个区域,并由下向外、向前、向内、向后再向外为序。具体的经络排列如下: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头顶前后中线旁开1cm平行线上诱发的经络感传为督脉。

     

    2)大椎穴

        大椎穴是以解剖部位命名的,具体的位置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cm处,左右对称两个穴位。该处的经络是全息的,通同侧十二经脉和督脉。具体的情况与百会穴相同。如果在该穴8mm范围内,以背部第七棘突下左右水平线为准划分十二个区域,并由下向外、向前、向内、向后再向外为序。具体的经络排列如下: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背部前上下中线旁开1cm平行线上诱发的经络感传为督脉。

   

    3)天突穴

        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缘中点旁开5mm处。左右各一穴,中有经络相连接。天突穴是一个全息穴位,通十二经脉和任脉。如果在该穴8mm范围内按下垂线向外、向上、向内、向下再向外的顺序排列,其中十二经脉的排列顺序如下: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在前正中线旁开5mm线上可诱发出任脉的经络感传。

   4)神阙穴

        神阙穴位于脐孔外侧缘中点处,左右各一。神阙穴是一个全息穴位,通十二经脉和任脉。如果在该穴8mm范围内按下垂线向外、向上、向内、向下再向外的顺序排列,其中十二经脉的排列顺序如下: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在前正中线旁开5mm线上可诱发出任脉的经络感传。

   

    5)阴交穴

        阴交穴位于脐下一寸,前正中线旁开5mm处,左右各一穴 。阴交穴是一个全息穴位,通十二经脉和任脉。如果在该穴8mm范围内,按下垂线向外、向上、向内、向下再向外的顺序排列,其中十二经脉的排列顺序如下: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在前正中线旁开5mm线上可诱发出任脉的经络感传。

   

    6)中极穴

        中极穴的名称是指刺激此穴感传可以到达四肢末端。中极穴位于脐下5寸,旁开5mm处,左右各一穴。中极穴是一个全息穴位,通十二经脉和任脉。如果在该穴8mm范围内,按下垂线向外、向上、向内、向下再向外的顺序排列,其中十二经脉的排列顺序如下: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在前正中线旁开5mm线上可诱发出任脉的经络感传。

   

            7)殷门穴

        殷门穴的殷字在甲骨文的早期有一个草字头,这个草字头有十二个端点。殷字提示刺激此穴可以诱发出十二经脉的经络感传。殷门穴位于大腿的后面。在承扶穴与委中穴的连线上,在承扶穴下6寸处凹陷处。殷门穴是一个全息穴位,通十二经脉和任脉。如果在该穴1cm范围内按下垂线向外、向上、向内、向下再向外的顺序排列,其中十二经脉的排列顺序如下: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

   

        全息穴位8mm范围内的经络分布规律是一致的。它们的排列的规律是:(1)以穴位中点为中心呈辐凑型排列;(2)表里经脉相互连接;(3)连接顺序与十二经脉循行相同;(4)任督经脉上的穴位还与任或督脉相联系。

   

四、经络排列规律小结

从以上了解的经络排序情况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1、表里经相互之间常有联系。其中包括循行方面的直接接续,解剖位置的连接和固有频率的对应。

2、阴阳经脉的分布方向有一定的倾向性。

3、十二经脉的循行次序在全息穴位中比较常见。

4、经络的排序有一定的对称性。左右大部分是对称的(如脉诊区域不完全对称),部分是上下对称的(如牙龈和口唇)。

   

    总之十二经脉或十四经脉的排列还是很不规范的。它们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会造成如此不规范的状况?希望有志者给与探讨解答!

五音堂郭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