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硬件成熟催生新电影节 农村电影市场虚位以待

 恶魔传说 2016-01-15

  电影节似乎生来就与明星、红毯、镁光灯、光鲜亮丽的放映厅结缘。而在上海,本月26日,没有明星、没有红毯、没有话题层出的新片发布会,一个形式特殊的电影节———上海首届农村数字电影节即将举行。

  据悉,为期一月有余的上海首届农村数字电影节上,将开展“我喜欢的农村数字电影”、“优秀影评文章征集”两项主体活动,集中放映30部候选影片,邀请普通农民观众成为电影节的主人,看影片、写影评,参与各项活动。

  硬件成熟催生新电影节

  为什么要办这样一个农村数字电影节?据电影节发起方上海东方永乐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经理姜晓文介绍,目前,上海1876个行政村中,截至本月将有1000个以上的行政村具备数字电影放映能力,全面覆盖所有近郊区县,加上全市116个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及各区县电影院,农村数字电影公益放映平台已颇具规模。

  不仅覆盖面广,新安装的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技术投影成像可达1920×1080分辨率,同时配备6个5.1声道立体声音响,效果不输一家迷你电影院。1000余家遍布全市近郊的放映点,每周为当地居民放映一场免费电影,一年下来的数量十分可观。硬件的成熟使得利用该平台办一个农村电影节的设想从纸面走到了现实。

  农村电影市场虚位以待

  从事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多年的崇明县电影管理站站长陆平告诉记者,这些年国内电影市场发展很快,商业大片屡屡创下票房记录,但这些在城市院线风光无限的大片却未必对农村观众的胃口。如何选择适应农村观众审美习惯的影片成了新问题。“就像一个港口,它的泊位数上去了,吞吐量也要跟上去,但现在我们常常苦恼的是内容选择面不够广,或者说可以选择的内容与农村观众的欣赏之间存在差异。”

  事实上,大多数国产影片难上大银幕和城市影院票价高已成为制约电影市场做大的两个瓶颈。农村市场本应成为国产影片尤其是中小成本影片突围的一大渠道———随着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普及,农村市场的容量也越来越大,但一面是虚席以待的市场和农民热切的观影需求,另一面却是对应内容的缺位。

  农民选择提示制片选题

  究竟什么类型的影片最能够赢得农村观众的喜爱?姜晓文介绍,由于目前各基层放映点都可直接登录国家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中心自主订购影片,影片的订购率直接反映了它们在农村观众中的人气。如在流动数字电影市场上持续热映的战争喜剧片《举起手来》,目前位居公益放映影片累计总排名榜首,在全国各地的订购场次已超过9万场。而排名二、三位的《铁血》《太行山上》也都是取材于近现代民族历史的现实主义作品。“商业大片里的‘飞来飞去’、夸张华丽,并不讨农村观众的喜欢。相反,没有大明星、没有大场面,一些贴近生活、叙事扎实的小片在城市院线也许很难取得一席之地,却恰恰很对农村观众的胃口。”

  农民爱看什么片,市场确实需要把把脉。我们期待,在即将举办的上海首届农村数字电影节上,由农民观众选出的爱看影片,能给国产电影、特别是中小成本影片的制片选题提供一个“风向标”。(

(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