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转载]“骨干教师成就教学风格的策略”讲座(一)

 昵称30120453 2016-01-15

骨干教师成就教学风格的策略  

第一部分:引论

一、什么是教学风格

1、风格:气度,作风。(《现代汉语词典》)

2、艺术风格:“风格”一词被广泛地用于艺术领域,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趋于成熟时,通过艺术创作表现出来的具有稳定性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如我国书法艺术中颜真卿颜体的稳实、柳公权柳体的挺拔、欧阳询欧体的刚劲;诗歌艺术中诗圣李白的热情奔放、杜甫的忧郁凝重、白居易的通俗浅近;京剧艺术中梅兰芳的雍容富丽、程砚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清新俏丽、尚小云的刚劲洒脱。这些艺术家艺术风格迥异,自成一派。

3、教学风格:学科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教学的技能技巧是学科教学艺术外在的有形表现,先进的教学思想则是学科教学艺术内在的无形内核。雕塑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在艺术中,有风格的作品,才是美的。其实,在教学中也可以这么说,有风格的课堂教学才是美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上成熟的标志,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且,教师的风格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没有自已独特的教学风格,也难以培养出富有个性的学生。

对教学风格的概念有不同的表述:

董蓓菲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系教授)《语文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中表述为:教学风格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多种心理行为、心理品质的总和,是教师教学成熟的个性化特征。它体现了教师教学的个体差异,并表现于教师对各种教学元素的选择与组合方式。它具体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自身的价值观,对教学过程中诸种因素(如知识、学生与方法等)的偏好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李如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学风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中表述为:所谓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工作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教学风格的本质特点在于它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现在许多方面,如独特的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风度和教学机智等。

程少堂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深圳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副教授《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海天出版社2006年版)表述为:通常所使用的"教学风格"这个概念,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高层次的教学风格、中层次的教学风格和最低层次的教学风格。具有高层次的教学风格是教师的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一般所研究的只是这种高层次的教学风格

4、教学风格与教学流派

教学流派是教学风格趋于成熟的产物。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教学风格相近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影响的教师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体。因此,教学风格与教学流派是有区别的,“风格”既适用于群体也适用于个体,而“流派”特指的对象必须是群体;两者也是有联系的,那就是教学风格相近是教学流派形成的前提要素。

 

二、教学风格的特点

尽管人们对教学风格的定义不同,但是,在我们看来,这只是语言表述的差异而已。教学风格也叫教学艺术风格,实际上也就是教学艺术的个性化。所以,教学风格最重要的特点是其独特性。如果说教学风格的独特性主要决定于教师的个性特点,那么生活的多姿多彩以及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则决定了教学风格的丰富性。教学风格既然取决于教师的个性,因而它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当然这并不表明它是固定不变的,否则它就不是个性化的艺术了。可以说,教学风格同样具有稳定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特点。

对于教学风格这些特点的关系,有学者认为,独特性与丰富性是相对应的,它们之间是点与面的关系,是在横的、空间的范围内的对立统一。稳定性与发展性则是点与线的关系,是从纵的时间延续角度上的对立统一。总之,教学风格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之间、稳定性和动态性之间,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教学风格的分类

教学风格的分类,是教学风格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有学者认为,教学风格分类有助于深化对教学风格的理论认识,有助于教师明确个人的教学追求,有助于对教学风格进行评价和欣赏,以及有助于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风格“因教而学”[李如密,1995]

不同的学者基于对教学风格的不同理解和不同分类标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不同的分类:

科学型(或称理智型)、艺术型(或称情感型)和混合型的分类[李如密,1986]

演讲与讨论、集体中心与教师中心的分类[邵瑞珍,1988]

热情奔放、深入浅出、平易朴实、雄辩谨严、幽默风趣、标新立异、画龙点睛的分类[李林生、于德令,1989]

理智型、情感型、幽默型和求美型的分类[王北生,1989]

启迪型、探索型、善导型、合作型、暗示型、表演型、感染型和综合型的分类[魏正书,1991]

情感型、知能型和混合型的分类[卢真金,19912]

质朴型和表演型的分类[吴也显,1991]

慷慨激昂型、沉稳柔和型、逻辑推理型和活泼明快型的分类[王国俊,1992]

有学者对上述这些分类进行了评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的分类标准和方法。所谓综合的教学风格分类标准与方法,是相对于单一的教学风格分类标准与方法而言的,指在进行教学风格分类时,为了达到理想的分类效果,综合使用多种分类标准和多种分类方法而形成的具有整体性特点的新的教学风格分类标准与方法体系。使用综合的教学风格分类标准和方法,对于所有教学风格进行理论分类,便得到了多层次、多序列的教学风格类型体系[李如密,1995]

 

四、影响教学风格的因素

1、国外研究

罗宾逊将教学风格区分为以内容为中心和以学习者为中心两类。

埃文斯从“综合—分析”的角度测量教师的教学风格,发现年龄与性别对教学风格有显著影响。年龄大的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综合性风格,而年龄小的教师表现出分析性风格;男教师表现出综合性风格,而女教师表现出分析性风格。

安尔得斯、雷克等人发现男教师倾向于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有挑战性的想法,而女教师倾向于结构化的教学风格。在教学敏感性方面,不存在性别差异;而在对学生的包容性上,男教师显著低于女教师。

2、我国的相关研究

研究者:杭州师范学院徐丽华等。

研究项目:情感陶冶、知识训练、教师中心、学生中心、严格严谨、体系形象。

研究对象:地域杭州市、绍兴市、丽水市;学校—8所;教师—183人。小学78人,初中66人,高中39人。重点学校81人,普通学校102人。男性57人,女性126人。

研究结论

A.学校类型对教学风格的影响:重点学校更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更强调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力度,强调以各种方法加强知识教学,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相对较少。普通学校以教师为中心程度相对较低,更强调利用情绪调动课堂气氛。

B.教龄对教学风格的影响:在知识训练、学生中心、体系形象三个因素上体现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增,但随着年龄的再增加而增速减缓。

C.教学科目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研究没有发现教学科目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特别是文科与理科在教学风格的六个方面特征基本一致。

D.教育阶段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小学:情感丰富、轻松愉快、形象化方式、教学过程学生参与程度非常高。

初中:偏好严肃严谨的课堂气氛,教师中心程度较高。

高中:倾向于严格控制教学过程,教师中心程度最高,最强调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3、个人观点:

我们认为,考察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时,应该把客观的和主观的、社会的和个人的诸方面的因素有机统一起来。

从主观方面说,首先,教师特殊的、具体的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生活经历以及所接受的文化教养等,塑造了他们的性格、气质、世界观,也形成了他们的艺术观、艺术倾向、艺术才能和艺术趣味等,这一切决定了教师教学风格上的差异。其次,教师长期的生活体验和教学实践,形成了在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形象塑造、教学结构安排、教学语言使用和教学手段选择等方面鲜明的特色,这是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再次,教师不同的心理素质也会通过教学表现出来,成为教学风格形成不可忽视的方面。

从客观方面说,社会生活的变革、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等,是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主要客观原因;不仅如此,每个教师无一例外地属于一个民族,而民族的教学传统也从多方面影响着教师的教学风格。总之,教学风格既是多样的,又是具有一定时代、民族风采的统一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