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备于理:无风不起浪 心静病则平丹道养生 腾讯道学宁业高2016-01-13 17:38 [导读]人生,除了生活的方式与内容,更应该关注生命的价值和质量。生命研究离不开养生,养生需从明理开始。 罗天益“心乱百病生”说 心乱则百病生,①心静则万病息。② 注释 ○心:心情;心理;精神;神志。 ○乱:紊乱;凌乱。没有秩序;失去常态。 ○静:安详,闲雅。 ○息:停止;平息。这里指不萌生。 译文 人若心绪紊乱精神不好,那么就会导致萌生各种疾病; 人若心情安祥精神健康,那么就会身体安适疾病不生。
![]()
心静则万病息(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养生旨要 上列名言节选自《卫生宝鉴》。罗天益注重心理健康。《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对此,清代的医家程履新注解为:恬者,内无所蓄;淡者,外无所逐;虚无者,虚极静笃,臻于自然。即在思想上保持内心清静安宁,不贪求妄想,就可精神健旺,预防疾病。《淮南子》指出:“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是说心神安静者,其精气日渐充实,形体随之健壮;而心神躁动者,精气日益耗损,形体必然早衰。提出“精神内守形骸而不外越”等以静养神的方法。静心养生,必须防微杜渐。因为心神的损伤,大多由微而甚,必将导致疾病发生。安祥静然,澄清思虑,则袪病健身延年长寿的妙法。常言“养生贵养心,养心贵静心”的道理正在于此。 附录1: [战国] 《黄帝内经》“守神袪病”说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附录2: [宋] 邵雍“百病起于情”诗 百病起于情,情轻病亦轻。 可能无系累,却是有依凭。 秋月千山静,春华万木荣。 若论真事业,人为莫经营。 (邵雍《百病吟》) 附录3: [明]龚廷贤“寡欲勿劳心”箴言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龚廷贤《寿世保元》)
![]()
少思寡欲勿劳心(资料图 图源网络) 附录4: [明]龚廷贤“事过心宁”规劝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龚廷贤《寿世保元》) 附录5: [清]梁文科“神不病则人不病”说 养生以养心为主,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 (梁文科《集验良方》) 附录6: 佛家“身病还将心自医”偈语 自心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自医。 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 编者注:上列“自心有病自心知”是为佛家偈语,转引自《寿亲养老新书·保养》,据其记载,此为真人逸事,一位叫郭康伯的人,路上“遇神人”,授一保身卫生之术,对郭康伯说:“但有四句偈,须是在处受持。”而后便授他这4句。郭康伯“信用其言,知自护爱,康强倍常,年几百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