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我是练杨氏太极拳古传单操的。杨氏古传单操共32节,习练第一节行气单操“翻江倒海”,就会有比较明显的自身“气机”被启动起来的感觉。 这个很明显的“感觉”,是讨论和理解“以心行气”的基础。而一旦离开了这个“感觉”,以心行气的讨论就只能停留在主观臆想的文字层面了。 在这里请大家注意:习练翻江倒海所产生的这个“感觉”的“练气”的过程(见附录1),还会同步产生“气行于筋”的“练筋”的效果。杨门认为:气与筋,互为阴阳。杨门古传单操的练“气”,它一定会在练气的同时也在练“筋”。并且这里的练“筋”,还是贯穿人体周身的“整筋”。有了这种“整筋”,方能出“整劲”,即所谓筋劲同源。“以气运身”实际上是指,用(上述)“练气”所产生出的“整筋整劲”,来“驱动”习练者“行功走架”的训练过程。 这些,又同样都是讨论和理解“以气运身”的基础。而一旦离开了“气行于筋”和“整筋整劲”,“以气运身”也会同样只停留主观臆想的文字层面。 在古人的武术认知里,是把“心”与大脑的思维分开来看待的。心静则气生,气生方可“行气”;心乱则气散,气散无法“以心行气”。要想“以心行气”,心静是先决。而对于“以气运身”来说,“气行于筋”和“整筋整劲”又是先决。一个古传太极拳的修为者,需要首先做到“心静气来,气行筋(劲)动”。达此要求,才能实现古人所说的“以心行气”和“以气运身”。而要想“达此要求”,完成古拳谱所说的“先求开展”,又是必经之路(见附录2)。 “以心行气”这里的“心”,是单操训练后所产生的“心念”对行气的控制;“以气运身”这里的“气”,是指单操训练后所产生出的人体自身的“气行于筋”的能力。再啰嗦一句:“筋劲同源”。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古拳谱中的太极拳拳理,所阐释的是太极拳单操的拳理,并不是太极拳套路的拳理。古人所说的“拳打千遍其理自见”,指的是单操打千遍,不是套路。古人的太极拳套路,是单操训练过关后的自然串联。杨门前两代的传承,是以单操手为核心训练内容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套路,是到了杨门第三代,才开始有的。 而我们当代人所打的太极拳,基本上都是越过了古人古传单操的基础训练,直接习练太极拳套路的。用直接习练太极拳套路所产生的身体体验,是无法理解古拳谱中的拳理的。 作者微信号:fjks-tjss 附录1:翻江倒海是杨氏太极拳古传单操中,唯一的一式行气单操。行气单操负责启动人体周身的气机。这个启动人体周身气机的训练过程,是练气的过程。 附录2:古拳谱所说的“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中的“先求开展”,杨门是通过古传单操“翻江倒海”的训练来实现的。 |
|
来自: 杨门单操太极拳 > 《国庚起太极散手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