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研版本]——到底选择?

 远山调 2016-01-15

 关于文学史版本的问题,我们这两年也在不断探讨,总结下来,同学们大概的疑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我们一点一点来看。


  一、古代文学考研需不需要多看几个版本的参考书目


  这个需要分情况来说明,因为大家考的是古代文学专业,所以作为古代文学主干课程的古代文学史是一定要尽可能地熟悉的,越熟悉越好,在答题时越有优势。相应地,对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这两科语言学的相关科目,则只需把学校要求的参考书目看了即可,要求是看懂看透,背会重点。这两科在考试时也是相对比较固定的,从出题模式到答案构成,都很少有需要发挥的地方,记住了,就能得分。还有的学校会考到文学评论与写作,这是一科重在积累的科目,必须多读多看,多找一些范文来看,尝试着让自己成为有观点的人,进而学着怎样去用有理论深度的方式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


  重点说一下文学史的版本问题,关于文学评论与写作,有时间我们再单独讨论,给大家一些建议。


  为什么一定要多看几个版本文学史教材呢?有三个原因。

  ①现在大家基础比较弱,读的作品也比较少,对文学作品缺少感性认识,知识结构是不完整的。面对考试,所依托的仅仅是一些概述性质的理论话语,在知识层次上有断裂。鉴于我们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大量作品,这时多看几个版本文学史成为弥补这个缺憾最有效的手段。


  ②在不同的文学史版本中,可以发现不同的观点,给自己多方面的启发,借此,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深度。可以说,理解知识点往往是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开始的。简单来说,见多识广,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③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学,或者说,绝大多数同学现在复习都是手边多个版本文学史,随着你的竞争对手实力越来越强,明显地,你自己如果不看,就等同于放任自己跟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需要知道,总有跟你一样聪明的人比你更努力。


  二、面对多个版本的参考书目,应该以哪个版本为主


  根据要考的学校不同,要求也不一样。如果你考的学校比较一般(比如说,非211和985),那可以以官方要求的参考书目为主,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版本的文学史。主流的文学史版本大概有几种:①高等教育出版社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优点在于知识点详尽,缺点在于逻辑不甚条理,看起来比较累。②复旦大学出版社章培恒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新著》,优点在于见地极高,观点深刻,但是如果没有基础,似不易进入。③南开大学出版社罗宗强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优点在于文笔洒脱自然、知识结构简明清晰,缺点在于中编内容似不如上编和下编。④游国恩版《中国文学史》,曾是一时经典,缺点在于观点陈旧,带有过于鲜明的时代色彩。⑤其他版本,不一一列举,大概新中国以来的文学史版本在上百种左右。


  如果你要考的是985以上高校,特别是北大、南大、复旦等名校,一定要看看复旦版,有时间的话,像《中国文学十五讲》等著作也是值得看看的。像你们,就不要问以哪个版本为主了,怎么办呢?以论述本身为主,看看在不同的版本中针对同一个知识点分别是怎么说的。如果多部作品中交代的是同一个意思,整理出这点来;如果这本中有那本中没有的新观点,结合二者;如果这本跟那本观点完全不同,用你智慧的大脑思考一下,哪个更合理,然后剔除一个,选用另一个。


  三、如果参考书目中出现观点冲突的情况,以哪个为准


  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然不绝对。因为观察角度有不同,所持论据有异,思维模式有别,所以面对同一个问题得出不同的结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这时候不要困惑,像我上面说的,一定要自己再从头理一下,看看不同的学者分别是怎样思考这个问题的,选择其中一个合理的见解作为自己后面背书时的结论


  如果觉得针对同一个问题,两个观点都有道理怎么办?恭喜你,作为未来的研究生,你开始登堂入室了。研究生,就是要有问题意识,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的,研究生考试选拔的也正是这样的同学。所以,如果在你的试卷中能够体现出自己合理的独立思考来,肯定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对你产生好感,分数自然也就上来了。也就是说,你完全可以在试卷中把两个观点都写出来,只要交代清楚各自的论证立场和理由即可。而这,也正好印证了我们之前的说法,在所有同学答案都是千篇一律的情况下,你的见解完整、准确、合情合理而又有新意,不给你高分,给谁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