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中国中医”进行关注。 为更好地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指导下,在各地推荐基础上选拔组建了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现将专家撰写的科普文章择优推荐给广大网友,希望大家在阅读中感受中医魅力,收获健康人生。 人们常有这样的疑问,为何有些人容易生病,有些人不易患病呢?其实这些都与个人的体质息息相关。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体质,体质的偏颇往往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基础性因素。了解自身的体质特点,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及时进行健康调养,则可以达到有效地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知道自己的体质类型,健康调养,才能有的放矢,起到改善体质、养生保健之作用。盲目调补,不如不补。即便在家煲汤进补,也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施养。中医体质学提供的是纯个体化的诊疗,而辨质论治实际上是辨别几大体质类型并针对性调治,这种辨证论治与辨质论养相结合,既考虑到了人的共性,又考虑到了人的个性。明确体质,才能真正实现个体化养生、诊疗、康复。
九种体质:平和质(正常体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以虚为主型体质)、痰湿质、瘀血质(以邪实为主型体质);气郁质、特禀质(虚实夹杂型体质)。一种为平和,八种属偏颇。
气虚体质是指由于体内元气不足,出现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1、生活起居特征:起居作息欠规律,工作超负荷,睡眠少或睡 眠质量差。以久坐工作方式为主,缺乏锻炼。饮食欠规律,胃纳不佳或消化力弱。 2、特征表现:肌肉松软不实。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易外感,发病后迁延不愈。精神不振,易出汗,多舌淡红,边有齿痕,脉弱。性格内向,不喜冒险。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起居宜忌
(1)“久卧伤气,劳则气耗”,故气虚之人不宜久卧和过劳。不要过于劳作,以免过耗正气。 (2)春夏主生长,秋冬主收藏,春夏季宜早起,秋冬季宜晚起。夏季午间应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3)“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平时注意保暖,避免劳动或激烈运动时出汗受风。
饮食调理
(1)饮食以益气健脾、易于消化为原则。 (2)宜食平性或温性食物。四季饮食都应加热后食用。 (3)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不宜食生冷苦寒或辛辣燥热的食物,不宜选择过于滋腻、难于消化的食品。 (4)三餐饮食规律,若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可少食多餐。 (5)均衡饮食配比。保证优质蛋白与脂肪的足够摄入量。 (6)不宜节食减肥,或服用缓泻类药、食。 (7)适宜食物:
(8)常用药膳:
情志养生
(1)“以心治神”随时调节情绪,切勿独思苦想或愤怒不平,一旦情绪失衡,则会耗气伤身,影响健康。 (2)注重休眠养神,通过睡眠使身体内部各部位神经、关节韧带、肌肉和器官无负荷或少负荷,进而达到积蓄精力,复苏体质的效果。 (3)培养健康的情趣爱好,情趣爱好也是一种情感的结合剂,它能把一个人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凝聚成意志,促人奋发图强。 (4)有意识地躲避那些参与价值不大的事情。不参与无原则的争执,不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以免受劳心伤神之苦。
运动调摄
1)宜选择中小强度的、柔缓的运动,如快走、游泳、太极拳、八段锦、交谊舞等,并持之以恒。可隔天或一周两次,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并通过运动逐渐控制体重。 2)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出大汗的运动,忌用猛力或做长久憋气的动作。 3)运动过程注意避风寒雾露,运动场所宜保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4)自我保健:
养丹田:两目轻闭,两手掌心重叠放在肚脐下方小腹部,意念轻轻地集中在小腹部约5 分钟。能提高人体的精力、体力、智力、免疫力与活力。
提肛法:吸气时慢慢地收腹提肛,呼气时慢慢地鼓腹松肛,反复做20 次。能防治脱肛,痔疮、尿频尿急、小便失禁、大便失禁。
这可输入标题
医学的两个目标,一是治病,二是防病。目前的趋势,正由指向疾病的医学转向指向人的健康的医学。这正契合了中医养生“治未病”的思想。“治未病”是中医学的健康观。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体质调养是“治未病”的重要方法手段,重视人的体质状态,在防病治病上,从具体的人出发,权衡干预措施,体现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特色。愿我们在治未病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实现“人人享有健康”。 (作者张晓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 |
|
来自: liuxiyanlib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