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想骗我?没门儿!——识破谎言的实用技巧

 geegang 2016-01-16

如果你还在相信电视剧里通过观察“微表情”识破谎言那一套;如果你还在读通过他人的动作看透想法这类的书,并认真学习的话,那么你应该好好看一下这篇文章。




首先告诉你一个事实:根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美国,两万名经过“微表情”和“动作分析”测谎专业培训的安保人员中,只有大约50人掌握并能正确运用这些技能,这就是说,剩下的那19千多人,能否比较准确地判断他人是否撒谎还是要依靠 “运气”!


跟你我这样没经过训练的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真正能常用并好用的技巧还是在语言上,对,就是通过交谈,想想警察提神嫌疑犯的时候靠的是什么?是观察他鱼尾纹上扬的角度?是看他两腿并拢的程度?是夹板的力度(本句删掉)还是通过语言询问?


所以,请暂时先忘掉影视剧里那些神乎其神的玩意儿,让大厨告诉你一些真正靠谱的识破谎话的语言技巧吧!



过分强调自己的真诚


如果一个人说话总是以“我不骗你….”“说实话….”“我发誓….”来开头,那么你要警惕了,他可能在说谎。他在用这样的言语给你、同时也是给自己暗示:“我说的是真的”,而实际上,说真话的时候不需要证明自己的话是真实的,因此往往脱口而出。


指代混乱


在平时说话时我们会使用大量的代词,正确如意的代词使用表示讲话者很放松。而撒谎者需要花费大量的认知资源去避免漏洞,所以在比较复杂的逻辑关系中容易出现指代混乱,特别是人称代词的错误。还有,撒谎者较倾向于少使用第一人称“我”。


啰嗦的否认


任何正常人在撒谎时都会产生与自己认知发生不协调的情况,所以他们往往会使用与平时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啰嗦的否认就是最典型的一种。“我没和那个女人发生过性关系”,你是不是也觉得克林顿在否认自己与莱温斯基的关系时说法有点奇怪?我们一般都这样说:“我没和她上过床”。




铺垫太多,重点略过


“合格”骗子必备的技能之一就是“讲故事”。但他讲故事的结构和一般人讲故事的结构有些不同。骗子会在非重点的地方着力铺陈,比如在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加入许多引人入胜的细节,这就是他用以掩盖想要说谎的那部分的方法。如果你发现了这种叙事结构上的不平衡,或许就能发现他想糊弄过去的,也就是他想说谎的那些重点。


重复问话


这可能是普通说谎者最容易被人发现的一个漏洞。如果你问老公:“你昨天是不是和小丽去看电影了?”,而他回答之前或喃喃自语地或愤怒地先重复了你的问话:“问我是不是跟小丽去看电影了?”那么,呵呵,他可能在利用重复问话的时间思考如何撒谎。


精确的时间进程


为了让虚假的故事滴水不漏,撒谎者会在心里把每个发生的事情按时间顺序安排好。如果你让他回忆事件,他就会按照编好的时间顺序徐徐道来。但是,这不符合我们回忆事件的规律!我们总是对主要的、情绪充沛的事情印象深刻,所以会先讲出来,而其他的则会想起一件讲一件。



不正面回答问题


在遇到我们想要避免的问题时,我们往往会顾左右而言他。作为撒谎者,最想避免的就是他想掩盖的那部分事实,因此,“不正面回答问题”几乎就是没有经验的撒谎者之“通病”。当然,不正面回答问题是政治、外交乃至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回避技巧,不能武断的判断这就意味着撒谎,但若一个人在接受问询时,总是不正面回答问题,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其中必有隐情。


用中性词替换负性词


如果你因丢钱询问室友时,他说:“我没拿”而不是“我没偷”,那么,你要提高警惕了。使用中性词代替负性词是说谎的特征之一。这可能还是由于说谎者自己认知不协调造成的,毕竟谁也不愿意自己的行为背上一个负性的标签——即使只有自己知道。当然,如果你真的仅仅通过这一两个用词的替换便断定他撒了谎,那也有点过于鲁莽了。


是或不是!


当讲实话时,我们可以对任何没发生的具体事情进行痛快的否认。而普通撒谎者很难做到痛快地否认具体事实。他们往往在心里预设了相应的“坎”,在回答时小心翼翼,尽量“绕”过去。这也是为什么警察叔叔审问犯人时经常大喝一声:“就说是还是不是!”的原因。




总之,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在撒谎,通过语言交流要比“微表情”和“动作分析”要简单、靠谱得多。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凭着以上这些要点独步天下、识人识心了。要知道,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准确的事儿,而且“坏人”也能看到这篇文章不是?


何况,我也得留一手啊~ 方法都po出来,以后还怎么骗人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