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淡紫砂茶具的收藏与鉴赏

 兔巴爹 2016-01-16



今天我给大家谈一谈紫砂茶具的鉴赏与收藏这个课题,这是一个比较基础的课题,相信对紫砂有爱好的朋友大家都会关心这个话题。紫砂的品类其实挺多的,对紫砂有兴趣的朋友都会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应该从怎样的一个紫砂器入门呢?紫砂茶具在明末创始,在那时就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美称,在草创初期的时候,当时就作为茶道的主要用具。当然后来衍生出来了一些文房、立件、文玩等器具,但紫砂最大的成就还是在茶壶。所以说紫砂壶的发展历史其实是和茶道息息相关的。

  那么作为茶具来说,紫砂壶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面貌。我个人比较专注在老紫砂,对新紫砂接触的比较少。但据我了解,目前紫砂收藏圈子里面,玩新紫砂的居多。所以说对很多爱好者,对新老紫砂之间的区别可能不太了解。

  先来谈谈一把紫砂壶怎么评定它的优劣。怎么来衡量一把壶?什么是好壶或者是一般的日用茶具。当然基本要点就是我反复提过的:分辨一把壶的优劣就是通过它的泥、工、形、韵、款。

  说到泥料,是紫砂壶最基本的一个要求,也因为紫砂泥的优越性,可以塑造出五花八门、品类繁多、造型繁琐的各种器型,这是紫砂壶的一个特殊条件。有很多紫砂壶的造型在其他窑口,不管瓷胎还是陶土,都不容易做到紫砂的这个器型。简单来说,紫砂泥因为含砂,所以它的颗粒的粗细跟其他瓷土、陶土不一样,它含砂所以比较稳定、坚固,在烧高温的时候器皿变形不大,可以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造型。这是紫砂泥的一个优点。另外一点就是紫砂泥具有透气性。曾经有朋友问我说:刘兄,都说紫砂透气,那既然透气不就漏水吗?其实透气跟漏水实际上不是一个概念,透气不是说有很大空隙,而是说这个泥料它本身的结构,需要用很高倍的放大镜、显微镜下看的。我对这个透气性的理解是,如果你用一把紫砂壶泡茶,放了一周或者更长时间,如果用的壶不是原矿的老壶而是带化工成分的新泥料,那么这个茶叶是会发霉的;反之,如果你用的是原矿泥料的老壶,很神奇的,泡的茶叶隔了很久在壶里也不会发霉。

刚才简单说了下紫砂泥料的优越性,接下来再介绍一下紫砂的工。紫砂壶工艺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三个种类:第一就是光货,就是说整个壶的造型是光素的;第二种类就是花货,就是做一些仿生的,比如说松鼠、葡萄的造型;第三个就是筋纹,比如说菊瓣、菱花造型的茶壶。因为紫砂跟其他的陶器、瓷器不一样的地方是,紫砂是以拍身筒或者镶接泥片成型的,所以说它可以制作出很多不同的造型。




上面三张图片,第一把壶是明末清初的一把菱花壶,这把壶就是筋纹器,菱花或者菊瓣造型的壶都叫筋纹器;第二把壶就是子冶石瓢,是嘉道时期文人壶的代表作,壶身是光素的,这就是光货。第三把壶很明显是一个瓜果壶,壶身是一个西瓜,粘了很多瓜果,这种造型的壶叫做花货。

说到紫砂壶的做工,很多人都会觉得紫砂壶的工艺是与时俱进的,尤其玩新紫砂的人会觉得老紫砂一般都是很粗糙的工艺,盖子松松垮垮,壶钮、壶嘴、壶把歪来歪去。一般的见解就认为新紫砂工艺精良,口盖紧密,做得端正。这个观点其实不然,大部分老壶虽然说比较粗糙,但是这种粗糙的老壶是低档的日用紫砂器,而古代的紫砂壶精品其实是工艺精良的。如果纯粹从工艺的角度看紫砂壶,其实是不高明的,因为老紫砂最大的成就不是在工艺上,而是在气韵上。我曾经写过一篇短的文章,介绍过老紫砂的美感、鉴赏,提到过四个字:“敦、穆、质、朴”。我们去欣赏老紫砂的时候要知道它的韵味追求的是什么?很多新紫砂的美学追求的是精致、华丽,或者说是比较张扬的,而老紫砂所追求的不是这种品味,而是一种“敦”。“敦”是指敦厚,整个器型是很浑厚的;“穆”,是静穆,或者说肃穆,是宁静的;“质”,就是空灵的本质上的韵味;“朴”,是古朴的意思,这四个字是我对老紫砂精神面貌的一个总结。老紫砂所透露出的美感是这几个方面的,而不是现代紫砂所追求的品味。

最后来看款。款有几个方面:作者款、名家款、定制款,还有一些是诗句款。不同的款能说明砂器当时的属性。紫砂的类别分为宫廷紫砂、外销紫砂、名家紫砂、文人紫砂、还有日用茶具,我们可以通过茶壶上的款去认识它们。

当然在老紫砂里面还有一种说法叫“第一无款”。什么叫做“第一无款”呢?紫砂有三部典籍,第一本是明末周高起写的《阳羡茗壶系》,第二本是吴骞在乾隆年间写的《阳羡名陶录》,第三本是民国时期李景康、张虹写的《阳羡砂壶图考》。古书里面就提到了紫砂壶的款识、源流。为什么说第一无款呢?就是说历史上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并未落款,说明过去有一些好壶可能是名家做的,但是并没留款。我最近读过一本诗集里有一个康熙时的诗人写的一首诗,诗名叫做《订陈鸣远上古董店买小徐梅花》,小徐是谁呢?是明末时大彬的弟子叫徐友泉。在康熙的时候,这个诗人约了陈鸣远到古董店买徐友泉的梅花壶。这首诗里面说这把壶是没有款的,所以约陈鸣远一起去。因为陈鸣远是高手,会做壶还能鉴定。通过这首诗我们知道:第一,徐友泉的壶在康熙的时候就是古董了,需要去古董店买;第二,徐友泉的有些作品是无款的,但是即使是无款的作品,也还是可以辨认、可以鉴定的。这说明历史上有名家的作品是没有落款的。

谈到紫砂壶的款识,当要谈谈定制款。定制款比如说有堂号款,也有宫廷款,比如:大清乾隆年制、康熙御制等,这些都是曾经出现在紫砂壶上的定制款。

谈到紫砂壶,必须提到宫廷紫砂。宫廷紫砂是指清代历朝,在宜兴订烧的一些紫砂名品。






上面第一把是杭州西泠刚刚拍卖的一把扁灯壶,壶身上面有用紫砂本色泥在壶身上做了各种寿字的装饰,也称为万寿壶,底款为大清乾隆年制。这把壶在西泠社拍卖510万落锤,算是一个不错的价钱。第二把是本色泥绘,在壶身上用本色泥画出山水画意。第三款底款是静远斋,静远斋是康熙第十七子,叫允礼。这三把都是带有宫廷紫砂风格的紫砂壶。

除此之外,紫砂壶上还有一些款,比如叫诗句款。紫砂壶和其他陶瓷器不一样,紫砂壶因为有一些文人定制,文人墨客会在壶上留下一些诗句、刻款,或者文人闲章、印款。这些都是在茶道的同时,很让紫砂爱好者玩味其中的一个重要优点。

刚才我通过泥、工、形、韵、款,带出了一些紫砂造型、种类的介绍,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好玩的紫砂种类。







紫砂壶在草创初期的时候,由于当时茶道的需求,茶具都偏大,直到康熙年间开始出现一些小壶。但最初出现的小壶可能不一定作为茶具使用,很可能是玩赏器,也有人猜测是文房用具。到了雍乾这段时期,就出现了更多小尺寸、小容量的紫砂茶具,以朱泥的泥料偏多。这些茶具制作工艺都非常精致,非常精道,而且造型很简洁,但是品味很高,看上去非常精雅。



上面这个很扁的黄颜色的小壶,这种泥料叫冷金黄。冷金黄其实是康熙雍正年间比较独特的泥料。这个泥料在乾隆时期紫砂的古籍里有介绍到的,传说徐友泉配泥比较特殊,所以说他所做的茶具里就有用到冷金黄。今天所知道的一些比较特殊的紫砂泥料,如冷金黄、桂花沙、天青泥,都是从老紫砂里面我们发现的一些古代的泥料,现在比较少见,或者说比较少人配置出这样的泥料。刚才提到桂花沙,前面的那把菱花壶的泥料就属于桂花沙,如果大家可以看到实物,体会应该会更深一些。






上面几张图上这种带黄颜色的泥料就叫冷金黄。它烧的温度比较高,和朱泥差不多。这是康雍期间比较常见的泥料,目前这种泥料被玩紫砂壶的一些老藏家、资深的玩家所追捧,最近有一把小壶在北京就拍了50几万。香玉堂的那把壶拍的更高了,就是上面第二张图,扁扁圆圆小小的,价格更高了,之前在东正拍了130几万。

再来补充介绍一下紫砂的“形”。老紫砂在器型的创造其实是有很高成就的。今天有很多新紫砂优美的传统器型,其实在古代就已经定格了,只是很多爱好紫砂的朋友不知道,以为这些造型是当代的名家创造的,其实今天有很多优秀的紫砂作品其实都是从老紫砂里面改造出来的。就好比如果说听京剧的票友,就能分辨哪些段子是老段子,哪些段子是新段子,今天很多优秀的其实都是老段子。过去的民间艺人,或者说陶艺家,他们的成就不单单在手工艺上,而是在器型的创造上,就是紫砂造型的独创、原创精神。我一直很强调玩老紫砂,要认识到老紫砂各个有名的代表性的造型是由谁创造出来的,这个原创性是很值得我们去赞赏的。





上面三把壶,第一把大德钟,这把壶比较大。这把壶在2010年北京嘉德拍卖的时候,是以430万的高价落锤的。这把壶算是邵大亨的经典代表作,壶的造型名称叫大德钟。这把壶看上去非常精致,但其实这把壶尺寸很大,在嘉道年间,用纯手工做大壶,能做到这么精雅,从图片上看不出大小,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器小样,小器大样”。什么叫大器小样呢?就是说一把大壶,但是看上去就像小壶那么精致,并不会因为它是大壶,就比较粗糙,不那么精致。这把邵大亨的大德钟,已经是紫砂圈子里很多资深藏家认可的一把名品,得到大家赞赏的一把代表作。

第二把是乾隆时候的朱泥壶,这把朱泥底款是诗句款。刻了“此外又何求”,这句话也非常隽永,很耐人品味。这把壶的壶流、壶把、壶钮,可以看出比例的协调性。紫砂壶其实就是由壶身、壶流、壶把、壶钮构成的基本造型。所以说流、把、钮的比例是很关键的。

以前在做紫砂讲座的时候,我也曾经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对比。就是说,玩收藏要有基本的审美能力。一件东西的基本美感,比如说它的造型的协调性,如果在这方面没有感受的话,那就很难在收藏方面能有所体会、有所收获。



上面发的两张图,都是菊瓣壶的图片,大家应该很容易通过这两张图片对比出来,两把菊瓣壶造型的差距,就是说同一个造型,制作工艺的差距。就是同样是圆身桶,同样是菊瓣,同样有壶流、壶钮、壶把,但是第二张图片的菊瓣壶所表现的张力、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泥料所透露的滋润,一种像丝绸一样的光泽,如果有机会上手,抚摸的时候那种手感,就可以很深刻的体会到一把好的壶和一般的壶的差距。而且我们可以看第二张图片,这个菊瓣壶,从壶钮、到壶身、一直到壶底,它的菊瓣的线条、筋纹,从上到下一贯性,所有线条的起伏、张力、收敛,都显出了一个从内在喷发出来的一种力度,是非常令人震撼的。很明显的,哪把壶做的好,不言而喻。


上面这把壶是康熙时候一个大名家的作品。这位名家叫许龙文,他是明末大名家时大彬的再传弟子。近代有一位紫砂学者曾经做过一个《许龙文考》,在这篇学术论文里面考证了许龙文这个人。所以许龙文是有确切生卒年份,有生平可考的一个名家。那么这位名家,在我们见过的传器里,他也是擅长做筋纹器的。而筋纹器就是像菱花或者是像菊瓣这种。许龙文的传世作品里,我们所见到的都是精神内敛,可以说是精神饱满,很有力度,线条非常挺拔,转折很有张力。这把小六方壶,我们叫做藏六。藏六,这个说法是来自一个典故,意指君子要像乌龟一样把头尾四肢都藏起来。这也是古人追求的一种明哲保身的精神。

我本想说过这些经验之谈后,转一个话题,说说鉴赏这方面。但鉴赏确实是很难纸上谈兵的,这需要通过很多实物来比较,要有真的和假的做一些对比,这样才能谈得深刻。将来有机会,大家如果有聚会,带一些藏品过来,通过一些真假的讨论,可能会认识得比较深刻。

现在给大家再介绍紫砂的一种类别,就是外销器,即外销紫砂。这个门类目前是国内市场最受冷落的。外销紫砂,我曾经在国内做过多次讲座,在嘉德、在宜兴紫砂频道也提及介绍过。

因为外销紫砂一般指明末到清三代这段时间从宜兴外销到欧洲的紫砂器。紫砂外销从清中到清末都有,但是它的作品和销售对象都不太一样。这里介绍的主要是明末到清初这段时间的紫砂外销器。









目前因为国内很多紫砂爱好者,所见的老紫砂传世精品,大部分是国内博物馆馆藏的部分,或是国内私人藏家的收藏,包括一些出版物。但是可能实际接触比较少欧洲不管是公家或者私人的一些外销器收藏。其实这是紫砂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成就。因为在明末清初的时候,紫砂外销到欧洲,当时就在欧洲得到很高的评价,甚至被冠以叫做红色陶器,这种红色陶器在欧洲就叫做Yixing,就有点像瓷器被老外称为china。China就是中国,那么中国也叫做瓷国,瓷都就指景德镇。紫砂器在欧洲就被称为Yixing, 就是宜兴。这个红色陶器被冠以宜兴的这个名称,可见紫砂器当时的评价是很高的。而且,当时这些外销紫砂器销售到欧洲,当时所享用、所拥有的人是欧洲的上流社会。可见当时的销售对象是上层社会,就是欧洲的皇室贵族。

从目前所见的外销紫砂器看,它的制作工艺都是水平很高的,仅次于宫廷紫砂而高于国内一般的紫砂器。甚至还有少部分是名家参与了制作,比如说我们见过陈觐侯、华凤翔等一些名家的款识出现在外销器上。其实印款或者刻款对于欧洲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老外不会看中文,有没有落款是不重要的。那么,当时还是会有有款识的作品流传到欧洲,只有几个可能,一个是当时的清宫向宜兴定制的一些外销造型的紫砂器,作为国礼馈赠给欧洲的皇室。



我们见到的一些欧洲的紫砂器,有一些在壶的上面有包镶,这也是足以说明,当时这些宜兴紫砂器销售到欧洲以后,得到了重视。当时的贵族为了显示他的贵重性,在上面还包金,请当时的名家打造一些带有人物或者动物造型的一些装饰。




我们玩老紫砂的圈子有一些资深的玩家和朋友,聚在一起的时候都会讨论一个话题,就是紫砂壶的市场的怪象。目前有几类的紫砂器价格是严重低估,其中一类就是彩壶。彩壶,就是紫砂壶上面加彩。而加彩这种情况,其实按我们正常的理解来说,过去的旧社会做壶,找一个工匠,那我们要付给工匠一笔钱,要在壶上面在做一些装饰,还要再加钱的。所以一把紫砂壶做完以后,如果拿去再挂釉,再加彩,按理说制作者,或者定做者,或者当时陶器店的老板,反正这个经营者是要付两份工钱的,一份工钱是紫砂壶做胚的工钱,还有一份是加彩的工钱,但是现在的市场,反而是加了彩的价钱,比没彩的价钱还便宜。


另外一个情况就是贴花。我们知道外销紫砂有很多传统的造型,要分辨它是外销还是内销,有时候只是在壶身上的装饰,壶上面有一些贴花,就知道它是外销的种类,而不贴花的光素的就是内销品种。按理来说,贴花是多了一道工序,它的制作的难度、时间和成本,是高于没有贴花的。但是在目前的市场上,贴花壶比不贴花的便宜很多,大概是三分之一的价钱。这也是一个怪象,有很多同样水平同样造型的紫砂壶,清三代的,它如果说是内销的品种,可能要四五十万,它是外销的品种,就是十几万,所以也就是有很多资深的藏家和一些学者认为外销紫砂目前是被严重低估的。


上面是四件陈鸣远的紫砂作品。里面只有一把是壶,三件是文房器。陈鸣远是康熙年间的一位大名家。明末的大名家是时大彬,清初的大名家就是陈鸣远。时大彬、陈鸣远可以说是明末清初最了不起、最伟大的两位紫砂名家。

有些人说外销紫砂看上去比较花、比较俗。其实很多时代都有一些花货。紫砂其中有一个品种就是花货,花货本来就是仿生,比如做一些竹笋、南瓜或者松鼠葡萄这样的一些造型器具。那么这些器具,它本来就是仿生,所以说本来就有点花,那么重点是在于艺术手段高不高明,这个俗不是说它花了就俗,不能说张大千画大红花就俗,于非闇也画大红花,但是可以说是艳而不俗。

大家知道今年秋拍在北京东正拍出一个天价紫砂器,就是顾景舟所做的松鼠葡萄咖啡具,八千万落槌,加完佣金九千二百万。那套咖啡具,它的整个主题就是松鼠葡萄,所以说它也是属于花货。过去有很多人不了解,以为花货是民国时期顾景舟、朱可心这些名家所创制的。其实,松鼠葡萄在康熙贴花壶里是很普遍的其中一个品种,比较常见的,当然名家会做得比较好。康熙有一些名家做松鼠葡萄,也做得非常出色。


也许是因为我一直都喜欢收藏古玩,喜欢老的东西,所以常常有一种感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先入为主。就是时常觉得很多东西新不如旧,一代不如一代。我不知道是我个人的感受,还是很多朋友都跟我有一样的体会。总的来说,中国的传统里边有很多很优秀的一些创意、精神和成就,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关注的,而不是一味地吹捧现代人。今天就暂时谈到这里。(文:刘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