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 草木归其泽! “大腊”指“腊祭”。诗中描述了古代腊祭时,祭祀百神,向百神报告“年丰物阜”的好年景,感谢百神保佑万事成功的场景。 “躔”指天体运行。“星纪”指南斗、牵牛、婺女三个星座。“大吕”是十二律之一,也是夏历十二月的别称。“司晨”是职官名,掌管观测天象来确定历法,这里是用来代指时间。首句用天象来代指“腊祭”的时间——“腊日”。 “玄象”指天上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状态。“次”指“星次”,星次运行的位次。 “庶众”指平民百姓,第二句的意思是斗转星移,人间万象更新。 “八腊”指古代所祭祀的八种与农业有关的神祇。第三句的意思是一年的农事干完了,现在向神祇祭祀。第四句的意思是向神祇报告收成如何,是个丰收年。 “禋”指一种祭祀,生烟祭天以求福。“孝祀”也是祭祀的意思。“介”是佐助的意思。第五句的意思是丰厚的祭祀,就能获得上天的护佑。第六句的意思是多次向上天祭祀,为的是农业有收成。 “菑亩”指初耕的田地。第八句指天子亲自下地示范,开启春耕。第九句指天子进行祭祀祈福,天下安定富足。第十句和第十一句的意思是平民挤满了京城郊外,也充斥了京师,人们互相来往贸易。 ![]() 古代逢腊日,皇帝会赐给臣子礼物,唐朝时所赐礼物是诗中提到的口脂、面药。 诗的大意是往年的腊日天气往往都很冷,温暖的感觉离人还很遥远,而今年腊日气候温和,冰冻全消。萱草的绿色开始映入眼帘,逼退了冬日常见的雪色,柳条已有泛绿的迹象,对此美景,诗人高兴之馀等待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又想到了皇帝腊日赐给的用翠管银罂盛放的口脂面药。 ![]() ![]() ![]()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 ![]() 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扩大影响力,把传统的“腊日”定为佛祖成道日,所以孟浩然在腊八节去石城寺礼拜浴佛(意思就是用佛的法水洗去人心垢),那日也是佛祖成道日。 “石壁开金像”指石城寺的弥勒佛像是开凿在石壁上的。 “香山绕铁围”指铁轮围绕着须弥山,传说弥勒菩萨、阿难等曾在铁围山编集大乘佛经。 “讲席”指僧人说法的场所。 “泉堂”即浴堂。 “尘机”指尘俗的机心。 ![]() ![]() ![]() ![]() 月季因为寒冬也开花,因此受到诗人喜爱,宋代苏东坡有诗云:“花落花开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牡丹最贵惟春晚,芍药虽繁只夏初。惟有此花开不厌,一年常占四时春。” ![]() ![]() ![]() 栗桃枣柿杂甘香,菱椇jǔ芝栭ér俱不录。 金仟吒言成道时,不认饕馋借称目。 谁谓毗耶清净身,何有尘埃更须浴。 今晨雪屋梳白头,南邻与馈如素求。 未须怊怅思往昔,坐变劲峭同春柔。 铺排短韵一作戏,为君姑续岁时记。 ![]() “僧粥”指腊八粥,民间腊八粥就是由寺院施舍粥演化而来。“椇”即拐枣。“栭”指木耳。 ![]() ![]() ![]() 愧我世无分雨补,为农忧有岁时占。 客因年近思家切,人到心间饮水甜。 昨夜一番乡屋梦,寒梅香处短筇qióng拈。 ![]() “筇”本义是一种竹子,可用来做手杖,后来就延伸指手杖。 ![]() ![]() ![]() ![]() “散策”指拄杖散步。“差科”指差役和赋税。 ![]() ![]() ![]() 夜半见明星,从此生荆棘。 荆棘生人间,天上错流传。 ![]() ![]() ![]() ![]() ![]() ![]() ![]() 儒风大家原创,转载须注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