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昌海昏侯墓中开口:孔子的生日我说了算!

 任万廷 2016-01-17

南昌海昏侯墓中开口:孔子的生日我说了算!

(2015-12-30 08:13:38)
分类: 随笔
南昌海昏侯墓中开口:孔子的生日我说了算!

     信息日报记者赵婉露报道:28日,考古人员再次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内棺进行了一次探测,棺内除了金器、玉器和纺织品痕迹外,还发现了几个漆盒。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上有孔子图像及生平介绍文字。日前,北京联合大学历史专家王楚宁撰文《海昏侯墓孔子屏风浅释》,认为屏风上的文字介绍了孔子的基本个人情况,之前各种传世书籍都没有完整记载孔子的姓与氏,孔子屏风则明确写着孔子“字中(仲)尼,姓孔,子氏”,将孔子的姓、氏、字完整记录。孔子屏风的第二列文字“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告诉了我们孔子三十岁时的准确纪年,由这一时间节点可以推算出孔子的生年为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孔子屏风记载的孔子生年比《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记载的生年早十四年、比《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的孔子生年早十五年。

     《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和《史记·孔子世家》三部书,基本上也都成形于西汉,与海昏侯刘贺生活的年代大致相仿,应该略早一些。那么,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会差这么多?我们信谁的?我曾写过《揭开孔子诞辰之谜》,是介绍科学家江晓源运用天文记载来推演的成果。他的说法是,孔子生于公元前552年10月9日。与《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一致。

     海昏侯到底为什么不顾他当时可以看到的三大名著之记载,非要让孔子早生14年?看来只有靠科学家进一步论证了。

附《揭开孔子诞辰之谜》

揭开孔子诞辰之谜 
关捷  2000-11-27 14:50:32

  今年,1999年,是孔子的2550年诞辰,一些地区要举行大规模的纪念活动,然而一个问题使热情的人们陷入了尴尬,这就是“孔子究竟生于何年何月何日”?其实,两千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是各执一端莫衷一是。最近,科学家江晓原精密地推算出孔子的生日。那么,这位科学家是如何进行推算的?

  今年6月12日,《文汇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孔子的诞辰再次提出疑义,并且做出一个新的结论:“明年,2000年才是孔子的2550岁”。天文学家江晓原偶然看了这一报道后,开始了自己的求证。接下来,这位刚刚运用天文学家计算方法推出武王伐纣精确日程表的科学家又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再次向世人宣布:一个将天文学知识引入历史研究领域的时代从此开始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典籍的矛盾记载与历法的换算困难

  现今我们能见到的较早的关于孔子诞辰的记载,无非是在《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和《史记》当中。

  《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都是对儒家经典、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的阐释。而《春秋》相传就是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鲁国史整理修订而成,按说,由孔子亲自加工,这部经典至少在对孔子诞辰的记载上不应出现错误。然而,不知为什么,经了公羊高和谷梁赤两位先生的阐释就偏偏出现了矛盾,从而给后人留下了谜团,而且一“谜”就是两千多年。

  《春秋公羊传》云:“(鲁襄公)二十有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

  《春秋谷梁传》云:“(鲁襄公)二十有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庚子,孔子生”。

  两者记载的年份虽然相同,即都是鲁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2年)。但前后却相差了一个月,前者为十一月,后者为十月,竟又同为庚子日。可是,鲁襄公二十一年十一月有庚子日吗?

  江晓原先生说:“古代中国人从很早就用干支纪日,即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合,六十日一循环,甲子是这六十日循环之首。历史学家们通常都同意这样一个假定,就是中国的干支纪日几千年来从未间断过或错乱过,迄今为止也确实未出现过足以危及这一假定的证据。从干支纪日的简单排算就可以知道,九月庚戌朔,接着十月庚辰朔,接下去二十天后就是庚子,而这个庚子只能出现在十月,整个十一月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庚子的干支,《春秋公羊传》的记载显然是错的。”这位公羊高先生为什么会闹出这样的笑话,现在已不得而知。

  如此互为矛盾的记载,即使到了最重实证的大史学家司马迁那里也无可奈何。《史记·孔子世家》云:“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而孔子生”。“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鲁哀公十六年即公元前479年,551-479=72岁。生卒年不能吻合,忽而73岁,忽而72岁,依据哪个?

  尤为不可谅解的是,另一些人又采用了随心所欲各取所需的办法,即确定年依据《史记》说,确定月日依据《春秋谷梁传》。这种不顾逻辑而随意杂交了两种互为矛盾观点的做法,很不严肃。

  还有的人固执地坚持“公元前551年出生”的观点,其理论依据竟是“圣人诞生之年怎能出现日食”一类的思想,其荒唐已臻巫术之境界。写到这里,我们对一位先人产生了由衷的敬意,他就是唐人司马贞。这位学者,在对《史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证后,写出了颇具价值的《史记索隐》。面对《史记·孔子世家》的模糊,他老老实实地浩叹一声:“《经》、《传》生年不定,致使孔子寿数不明。”

  江晓原先生既不像司马迁那样另起炉灶,也不像司马贞那样无所作为,更不像有些人那样随心所欲。他集中精力去解读《春秋古梁传》,他以“(鲁襄公)二十有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庚子,孔子生”为出发点向前走,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十月庚子这一天是公历的几月几日”?这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不但春秋时代历法中的正月相当于现今夏历几月目前没有定论,就是公历也只有在公元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颁布后才有效。以往的那些错误的结论,不少是因为忽视了历法的这种不统一性。比如,有一些人推出的错误的孔子生日,就是因为混用了两种历法。具体地说,他们是用格里高利颁布的公历一直往前推,可是在1582年公历还没有诞生,那之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直是古罗马君王凯撒颁布的儒略历,两个历法的衔接之间有十日的跳跃。

  柳暗花明又一村:典籍中有“日食”记录

  江晓原先生曾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会议上说:“中国古人相信天象与地上的事件有密切联系,因此往往在发生重大事件时留下天象记录。借助历史文献中丰富的天象记录,尤其是日食、月食、行星等天象,可以推算出历史时间的精确年代,这是考古学和历史研究无法做到的。”这个创意,虽然汉朝的刘歆也曾有过,但由于他没有先进的计算机和天文软件的帮助,他只能寄希望于后来人。江晓原先生当然较刘歆幸运多了,他不但有美好的创意,而且还有成功的实践。

  《春秋公羊转》、《春秋谷梁传》尽管两者在月份记录上有较大出入,但两者写了同一句话,即“日有食之”。对江晓原先生的研究来说,这是最硬的硬件。日食是非常罕见的现象,一般会出现错记、漏记的情况。尤其令人振奋的是,日食又是精确回推计算的天象,它完全可以成为解决孔子诞辰问题的科学坐标。在《春秋》242年的记载中,共记了37次日食,用现代天体力学方法回推验证,其中大部分都是真实准确的。江晓原先生和助手对鲁襄公二十一年即公元前552年进行反复验算得出的结果都是一个,那年在曲阜可以看到一次食分达到0.77的大食分日偏食,而且出现此次日食的这一天,纪日干支恰为庚戌,这就与《春秋公羊转》和《春秋谷梁传》中的“九月庚戌朔,日食有之”的记载完全吻合。验算结果还证明,《史记·孔子世家》中说的“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根本没有日食。

  为了确定这次庚戌日食的公历日期,江晓原先生采用了不考虑月份的记时坐标,即天文学上常用的“儒略日”。这是一种以“日”为单位单向积累的记时系统,它以公元前4713年1月1日为起算点一天一天地往下加,一天也不落。这种方法与我国古代连续不断的纪日干支系统实际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公元前552年发生日食的那个庚戌日,对应的儒略日为1520037。而儒略日与公历的对应是早已明确解决了的问题,接下来的结果不能不让人眼睛发亮,原来与儒略日1520037对应的公历日子是公元前552年8月20日。经得起检验的《春秋谷梁传》中说:“(鲁襄公)二十有一年……九月庚戌朔,日食有之,庚子,孔子生。”江晓原先生据此又进行推算,他按干支顺序往后推,从鲁襄公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推到这年十月庚子恰好是50天,从8月20日后推50天,即是这一年的10月9日。而儒略日1520037加上50天,即1520087,与这一天相对应的公历正是公元前552年10月9日。

  最先进的天文“核武器”精确验证谜底: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2年10月9日

  江晓原先生和他领导的课题组,掌握着国际天文学界最先进的“核武器”,其中之一是“长时段行星历表DE404”。它的时间跨度为公元前3000年———公元3000年。它不但吸收了雷达、射电、VLBI(甚长基线干涉)、宇宙飞船、激光测月等高新技术所获得的最新观测数据,而且在力学模型上还能保证积分初始值的精确性和理论的先进性,其误差为行星每世纪在百分之一角秒量级。这样的误差对孔子诞辰问题所涉及的计算来说,已完全不必考虑;另外他们还有目前最先进的天象演示软件,它能够在给定观测时间、观测地点之经纬度后,立即演示出此时此地的实际星空,包括恒星、太阳、月亮、各行星、彗星乃至星云等几乎所有天体的精确位置。

  江晓原先生把对孔子诞辰的推算结果输入这两个电脑软件中进行验证,得出的竟是令人惊喜的一致: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2年10月9日,卒于公元前479年3月9日,享年73岁。今年1999年10月9日正是其2550大寿(1999+(552-1)=2550,没有公元0年,故减1)这项科研成果一公布,立即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应。目前,香港孔教学院已正式向江晓原先生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应邀前去参加今年十月举行的孔子诞辰2550周年庆典及国际学术研讨会,向那里的人们报告他的研究成果。

  江晓原先生在电脑上给记者调出了公元前552年8月20日曲阜所能见到的日食天象演示图:浩瀚的苍穹里,太阳也被月球遮去了大半,一切喧嚣似乎都已沉寂了下去,只剩肃穆和神秘,仿佛在期待什么。

  又过了50天,城南耳邓邑那个大力士叔梁纥家传出了婴儿的啼哭,当时的曲阜人谁能想得到那竟是一个圣人的啼哭呢?

  不错,公元前552年10月9日那天诞生了一个圣人。(科技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