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周热文5:别把校本课程说得那么高深

 tjsdhxx 2016-01-18
点击上方“中国教育之声”可以订阅哦!


李福忠
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57次入选“锐评”栏目

日前,中国教育报一篇题为《校本课程不是万能的“篮子”》的文章中写道,时下,校本课程建设中出现了一种不正常现象:各种兴趣小组演变成了各种活动课程,学校里凡与学习有关的活动,都贴上了校本课程的标签。校本课程成了一个什么菜都可以装的“篮子”。

对此,笔者有不同的认识。《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说: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学校固然不是开发校本课程越多越好,校本课程当然也不是一个“篮子”,什么“菜”都可以装。但文中所说的兴趣小组活动的确应该是课程,并且与学习有关,甚至与学习文化知识关系不大的德育活动、体育活动、文艺活动、劳动实践活动等都应当是校本课程。课程的外延还应当更广,校长是课程,老师是课程,甚至门卫师傅也是课程;墙报是课程,标语是课程,花草树木都是课程。

那么,为什么一谈开发校本课程,有的学校便认为增加了师生的负担,说“师资不足,连国家课程都落实不好呢,还谈什么校本课程”。某些学校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是对校本课程理解有误,把校本课程理解得太狭隘了,认为开发校本课程就应当编教材,就应当拿着教材按课表上课,就当给学生布置作业……开发校本课程,并不一定影响国家课程的落实,不要把开发课程看得那么高深。很多常规活动就是校本课程,如,运动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春游、秋游等,大队委竞选,等等。我们开展每一个活动都应该有强烈的课程意识,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明确活动目的,创新活动形式,体现以生为本,突出时代气息,融入校本特色,做到寓教于乐,追求最佳效果,把活动做成精品课程。

我去南京学习的时候,参加过逸仙小学的一次别开生面的升旗仪式。仪式由学生主持,程序、内容是这样的:一、两位新升旗手互相介绍对方,并各自表演自己的才艺;二、出旗;三、升旗;四、唱国歌;五、唱校歌;六、一位老师进行国旗下讲话,并跟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七、两位学生介绍他们的学习榜样——今年升入初中的、值得逸仙小学骄傲的两位优秀毕业生;八、值周学生公布各班上周得分情况,并进行小结和提醒。

这个升旗仪式就是学校设计的一个精品课程。整个活动展示的几乎全部是学生,不仅展示了集体的精神风貌,还展示了14位学生的个性风采,尽可能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1位主持人、4位出旗手、2位升旗手、2位介绍者、2位跟老师互动的学生、1位值周的小干部、间接展示了2位毕业生。一次短短的升旗仪式,融入了生本理念,内容丰富,价值多元,蕴含了爱祖国、爱学校、守纪律、见贤思齐、发展特长、积极向上等德育元素。升旗仪式虽然时间短暂,却是全校师生隆重集会的一个大场面,一个大课堂。在这样的大课堂里展示学生的个性风采,是多么荣耀而又难得的机会。这样的升旗课程别具匠心,这样的教育看似无痕却有无比强大的震撼力,春风化雨般地浸润了学生的心灵。

校本课程不在多和大,而在精和细。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说:“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这是我们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应遵循的原则。《校本课程不是万能的“篮子”》中说学校把活动“贴上了校本课程的标签”,其实学校已认识到了活动就是课程,但这样只是在做表面文章,还需要强化课程意识,像逸仙小学那样进行精耕细作。


·END·

中国教育之声


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评论网络互动平台

致力于提供独家的教育评论


长按下方二维码

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微信号:eduvoice


小贴士

怎样成为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很简单:登录http://pgy.→网站右上角点击“注册”→邮箱激活→进入“个人中心”→实名申请成为“独立评论员”。


点击“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