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龙里经济开发区发展史

 和兴图书馆 2016-01-19

贵州龙里经济开发区发展史

 

第一章  建置 建设

第一节  建区背景

 

龙里县于1992年引进首家医药企业——贵州神奇制药厂,位于谷脚镇千家卡210国道旁的龙里县谷脚镇兴新开发区。该厂于当年7月建厂,10月投产,年底纳税100万元,成为龙里引进的第一家非公有制企业,因见效快,被誉为“神奇效应”。此后,龙里县又先后引进了富华、王胎、大成、瑞和、君之堂、良济等18家非公有制医药企业。到1996年龙里县成为当时全省制药企业最多的县份,形成以谷脚镇为主要聚集地的龙里医药工业科技园区。1997年被省政府命名为“贵州省谷脚医药城”,2001年获“全国乡镇企业科技示范园区”称号。20021月农业部授予谷脚乡镇科技园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工业园区;园区于20063月成立,20065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和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开发区,总面积78.78平方公里;201112月经省政府批准扩区调位并更名为贵州龙里经济开发区(同时保留贵州龙里工业园区)。

经过10余年的建设发展,龙里经济开发区经历了起步、发展到初具规模三个发展阶段,现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511”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示范培育园区

 

第二节  区域界定与区位优势

(一)区域界定

龙里开发区位于龙里县城周边,包括谷脚工业园区、龙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龙山工业园区三个集聚区,开发区范围位于龙里县的龙山镇、谷脚镇和冠山街道办事处的行政辖区范围内。龙里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78.7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42.89平方公里。

谷脚工业集聚区规划范围东至谷脚乡的小箐山、芹菜塘、唐家田、鸡场坝、双龙井一线,南至210国道沿线,西、北至龙里与贵阳的分界线。规划范围东西宽9.5公里,南北长8.4公里,规划总用地面积5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25平方公里。

龙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范围东起本党,西接大荒土,南邻播箕桥,北与平西接壤。规划范围内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12.19平方公里。

龙山工业集聚区规划范围东起高沟,西接牛打场,南邻贵寨,北到场坝小冲。规划范围总面积12.57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8.37平方公里。

201112月,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龙里工业园区扩区后更名为贵州龙里经济开发区,同时保留龙里工业园区名称。龙里开发区核心区面积由原来的330公顷扩展至997.94公顷。

(二)区位优势

龙里县位于贵州省中部、苗岭山脉中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北,东邻贵定县、福泉县,南接惠水县,西面与北面紧邻贵阳市的花溪区、南明区、乌当区和开阳县。自古以来,龙里就是贵阳的东大门,是东出三湘南下两广的要津。《贵州通志》称“龙里县负山阻溪,为入省咽喉。”县境沿东北~西南纵向呈月牙形,南北长约73km,东西宽约36km,国土面积1513.06km2

 

第三节  基础设施

()交通

1.公路

贵新高速公路从西往东横穿县域中部,除龙里站外,目前还已开通龙里西站。210国道从贵阳龙洞堡向东经过龙里工业园区、谷脚镇、龙里县城,一度是贵阳市东出口主要通道,是目前将贵阳、谷脚和龙里县城联系的辅助公路。县城交通系统基本形成,千家卡—哪旁公路是谷脚工业片区的主要服务公路,也是谷脚通往龙里县北部醒狮、洗马等乡镇的必经之路。已建成通车的厦蓉高速公路贵阳—都匀段基本与贵新线平行,是国家高速公路“7918”网的一个项目和贵州省规划高速公路“678”网的一项。厦蓉高速的建成,将是贵州省直接连通珠三角沿海发达地区的主要通道,也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走廊,全部完工后,贵州将以较短时间直达广州。县域横向公路较少,主要是同贵阳的联系,有东风—醒狮、孟关—水场—莲花—龙里县城、高坡—民主—湾寨—羊场、摆省—湾寨等乡村公路。纵向公路主要有谷龙—播萁堡—县城—莲花—民主、谷龙—醒狮—东风、巴江—洗马—哪旁—千家卡等乡村公路。

2.铁路

湘黔铁路从规划范围南侧经过,设有大土、老罗堡和龙里站、高坪铺、麻芝铺5个火车站,其中大土、老罗堡、高坪铺、麻芝铺是区间小站,而龙里站现为客货混用站。随着贵阳铁路客运外绕线的建设和黔桂铁路改造、龙里站的改扩建完成,龙里站将成为贵阳市铁路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贵阳东出口的主要客运站场,承担贵阳市相当部分的铁路客运任务、分流一定的客流量。贵阳铁路客运外绕线在本区域接黔桂铁路。贵广铁路、湘黔铁路、黔桂铁路等将经龙里站,在龙里站引入贵阳枢纽和贵阳站。贵广铁路的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龙里与广州之间的距离,龙里县城已经成为贵阳市重要交通节点之一,在交通功能上逐渐与贵阳形成一体化发展态势。

3.航空

龙里县紧邻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从龙里县城到机场与从贵阳市城市中心到机场时间距离相差无几,借助贵新高速公路,利用机场发展航空运输条件比较优越。

 

第四节  自然环境

龙里地处苗岭山脉中段, 属黔中隆起南缘,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中部隆起。境内群山起伏,峡谷纵横,溶洞暗河遍布,自然景观千姿百态。全县境内丘陵、低山、中山与河谷槽地南北相间排列,呈波状起伏。海拔最高点1775m,最低点770m;县城平均海拔1080m,园区平均海拔在12501350m之间。境内陆貌复杂多样,台地占10.6%,丘陵占32.3%,山地占10.3%,山原占42.1%,盆地占4.8%。县城和工业园区范围内大部分区域为岩溶缓坡丘陵地貌,地形较开阔,起伏较平缓,相对高差一般小于100m,坡度一般在2°~10°。区内土地利用以林地、旱地和荒山荒地为多。

龙里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8℃,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4.6℃,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3.6℃,年平均降水量在1060mm_1250mm49月为雨季,降雨量为全年的80%;无霜期283天,日照时数10601265小时,日照百分率在2328%。龙里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云雾照,湿度较大。全县植被郁闭度高,森林覆盖率达45%左右,山青水秀,空气质量好,环境优美,生态条件良好。龙里处在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与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分水岭地区、河谷切割较深。

龙里大草原地处山原台地区域,海拔高度1500米,草山草坡及人工草地面积16.5万亩。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处在龙里工业园区和县城之间、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与珠江流域红河水系分水岭地区。森林公园总面积约60km2,由龙架山、猴子沟、响水河三个景区组成。其中龙架山景区面积约14km2、猴子沟景区面积34km2,响水河景区面积 12km2。公园里森林植被条件较好,是开展郊野休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也是本区域打造生态住区的主要资源和品牌。

 

第五节  环境治理与重点项目

(一)生活垃圾量预测

按人均日产垃圾量1.0kg/人·日计算。贵州龙里工业园区“十二五”期间就业人口为81000人,固体废弃物产量为81/日。

(二)工业垃圾收运处理规划

1.工业垃圾收运处理原则

1)工业垃圾应从末端治理逐步转变为全面控制,以“3C”既清洁生产(Clean)、循环再生(Cycle)和污染控制(Control)为工业垃圾基本治理方式。

2)普通工业垃圾由工厂自行收运或委托清运公司负责收运,由环卫部门负责处理,有害工业垃圾由县环保局指定危险固废处理中心负责收运处理。

2.普通工业垃圾收运处理规划

1)普通工业垃圾分类收集规划:规划期内,工业垃圾将实行全面分类收集。工业垃圾分类方式应与生活垃圾分类方式相协调,以便和生活垃圾统一处理。拟将工业垃圾分为可回收工业垃圾、不可回收工业垃圾和有害工业垃圾等。

2)普通工业垃圾处理规划:规划区将采取材料回收、生物处理、和卫生填埋相结合的综合方式处理普通工业垃圾。

(三)环卫设施规划

1.小型垃圾转运站:按0.7-1平方公里的服务半径设置1座小型垃圾收集站,用地面积不小于300平方米,与周围建筑物间隔不小于5米。

2.公共厕所:根据公共厕所设置标准规定,规划厂区生态公厕4座(不含办公建筑内置厕所),建筑面积80平方米/座。综合服务区内建设标准为一、二类水冲式公共厕所。

3.废物箱:废物箱一般设置在规划区街道两侧和路口。一般道路80-100米。

 

 

第二章  基础设施

 

第一节  规划设计

通过对龙里工业现状、发展环境等因素的分析以及方案比较,龙里开发区结构采用多核心的工业结构,通过核心区的发展,积极吸纳周边工业发展,有利于区域内工业聚集发展以及减少对城市的干扰,能提供给城市适宜的发展空间,实现区域内整体发展。开发区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规划在控制上应力求滚动开发、实现以集聚出效益的规划模式。着重解决实施规划的突破性问题,规划坚持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方便、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等可实际操作的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寻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注重科学发展观中与“人”关系最紧密的民生问题的改善,通过园区的建设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经济收入;同时兼顾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第二节  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开发区完成了园区道路近30公里,总投资20多亿元;累计完成场地平整3000多亩,总投资4亿多元;实施了冠山综合服务暨生态移民安置项目、黔中产业园创意服务平台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园企业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7.5亿元;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70多万平方米;累计投入0.8亿元完善石板滩供水工程、打草河供水工程建设和龙山园区水厂扩容项目;新增及迁改供电线路25千米。开发区累计投入园区水、电、路、通讯及场地平整等基础设施资金30多亿元,开发区核心区已基本实现“七通一平”。

(一)道路建设项目完成情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期规划新建19#道路13公里,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9#路下坝组路段正在开展拆迁工作,一期路网计划今年年底全部完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道、谷脚园区环线道路改造及谷脚园区环线至黔豫龙片区道路、龙山园区道路B段及龙山园区经久联化工至贵阳市孟关富源南路油路改造项目已完工通车。高新技术产业园连接县城西区道路已完成前期工作,近期将开工建设;贵龙纵线大凹至塘边连接小尖高速永乐互通匝道口新建道路项目已完成初步设计及地勘招投标工作,龙山工业园至贵阳市孟关富源南路新建道路项目已完成初步设计和项目综合管理服务招投标工作,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二期路网已完成初步设计。

(二)供、排水工程建设情况。完成了龙山工业园水厂及管网建设,启动石龙沟水库续建工程和高新园区水厂扩容提质工程,完成了石板滩应急供水工程;窄冲水库、龙滩水库正在建设中,建设库容量2200多万立方,有效保障了园区内企业的生产生活用水。同时,在园区新建道路中同步规划铺设排水管道,实现雨污分流,今年已建成排水管网4.15公里。

(三)供电、通讯建设情况。完善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电网架设和马郎坡至三山公司35千伏输电工程,启动了马元线35千伏输电工程和龙里继望、马郎变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及时协调解决企业施工生产用电,帮助新建企业完善了用电报装手续,保障企业正常施工。移动、电信、联通均已进入园区。同时,在园区新建道路设计时,预留通讯线路管道,园区内通讯实现了全覆盖,满足了企业通讯需求。

(四)燃气管道建设情况。园区始终坚持生态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道路建设中同步规划建设天然气管道铺设工程,确保满足园区企业生产需求,加快推进园区企业煤改气工作步伐。目前,已完成高新园区燃气管道安装5公里,启动了谷脚园区燃气管道安装工程。

(五)场地平整工程情况。开发区根据园区发展实际,完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园下洞一、二号地块场地平整1500多亩;启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园二期1500亩场平及路网工程,为园区企业入驻提供了条件。

(六)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结合园区发展实际,规划了龙山工业园南龙湾商贸城项目、冠山生态移民安置暨综合服务区项目、黔中产业园创意服务平台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园商贸区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园企业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切实解决园区公共基础设施配套问题,使园区成为人才的聚集地。目前,黔中产业园创意服务平台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冠山生态移民安置区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施工,高新技术产业园企业服务中心项目已完成项目初步设计。

第三节  标准化厂房建设

为进一步加快园区发展步伐,给入驻园区的中小企业提供创业服务平台,2012年县委、县政府规划在冠山高新技术产业园新建标准化厂房20304平方米,项目投资2450万元。为充分发挥标准化厂房服务中小企业的作用,县政府制定出台了《贵州龙里经济开发区标准厂房租赁管理(试行)办法》相关规定,入驻标准化厂房的中小企业租金为:第一年零租金,第二年4//月,第三年8//月;达到以下条件的,还将按照该办法给予减、免相关费用。一是企业年产值达600万元以上,上缴税收超过30万元,税收每超过5万元(不足5万元不以计算),租金下浮10%;二是上缴税收达50万元以上的,免收当年租金和物业管理费。

目前,开发区自建和企业建设标准化厂房累计70多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35家。

第四节  市政服务

龙里高新技术产业园簸箕桥生活服务及生态移民安置区项目是县重点民生工程,项目位于龙里县城北部,龙里高新技术产业园南部,用地条件较好,是连接县城和高新技术产业园聚集区 亩,绿地、花园、道路、河道景观等用地980亩。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投资周期为4年,规划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可入住近2000户居民,其中一期规划建设安置房10万平方米,主要安置高新技术产业园内工业建设征地项目征地的拆迁户以及园区企业职工。项目区建设集商业区、酒店、住宅区、幼儿园、小学、医疗保健、大型生活超市为一体,交通便利,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

第五节  生态建设

龙里开发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将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环保建设”的实施措施,以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为目标,对于保护工业园区周边的大气、水体等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生产领域:包括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业共生和物质循环。第二产业是园区内经济发展的支持性产业,根据工业生态学理论,通过产业链和产品链的构建与完善、资源和废物的减量化等措施,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消费领域: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重点支撑,在消费环节,努力提倡和实施可持续消费。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控制体系主要是大气、水污染物和固体废物的控制和处理处置、各种资源和废物资源化利用。政策保障体系主要是为园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措施、组织机构、技术保障、能力建设、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环境管理工具等的支持。

(一)减量原则:要求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即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满足既定的生产或消费需求,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做到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

(二)再利用原则:要求产品和包装能够以初始的形式多次使用。在生产中,常要求制造商使用标准尺寸进行设计,以便于更换部件而不必更换整个产品,同时鼓励发展再制造产业;在生活中,鼓励人们购买能够重复使用的物品、二手货、饮料瓶和包装物。

(三)资源化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垃圾。物质循环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资源循环利用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产品,二是资源循环利用后形成不同的新产品。

第六节  环境保护

(一)环境保护目标

1.水环境保护目标

工业园区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工业园区废水处理率 100%,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

2.空气环境保护目标

工业园区环境空气质量要求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废气处理率100%

3.声环境保护目标

工业园区声环境要求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标准:工业园区 3 类标准,其它区域 2 类标准,工业园区主、次干道道路红线外距离分别为 30±5m20±5m内的区域达到 4a类标准。

4.固废处置目标

工业园区内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 100%, 工业园区内危险固废收集率达到100%

(二)环境保护制度

工业园区实行污染物“达标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进入工业园区项目实行污染治理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的“三同时”制度。编制工业园区规划环评。

 

第三章  招商引资

 

2012年开始,龙里县全面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紧扣省委“两加一推”主基调和州委“951”经济社会发展部署,大力弘扬“团结拼搏、勇于创新、自我加压、奋力赶超”的新时期龙里精神,按照一个坚持、四个突出的总体工作思路,在全县上下掀起招商引资的新热潮。龙里经开区凸显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大开放、大招商、大项目、大投资推动龙里经济跨越发展。牢固树立“亲商、安商”的理念,把招商引资工作抓好抓实,领导干部更进一步熟悉了解我县招商引资政策及知识,有效促进招商引资工作上新台阶,共同建设富庶、生态、幸福的新龙里。

第一节  招商政策

2010年,龙里县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鼓励投资者投资兴业,加快产业聚集,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实施,根据国家、省、州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制定了《龙里县招商引资政策》和《龙里县招商引资实施细则》,针对园区工业的优惠政策主作了说明(详见附件1、附件2)。

第二节  招商形式

按照“抓大不放小”的要求,既要大力引进投资过亿元的战略投资者,又要着眼于完善产业体系和长远发展,围绕长三角、珠三角、贵阳和成渝等地区,突出以装备制造、医疗食品、新型建材、板材加工等产业和央企、国内500强民营企业为重点,推行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集团招商、园区招商、政策招商、联络招商、量化招商和项目路演招商等方式,层层分解招商引资任务,努力形成全民抓招商、抓项目的氛围,促成“招项目、建项目、管项目、富项目、扩项目”的良性循环,提高招商引资效率,推动经济发展。一是制定相关招商引资政策,从规范收费、重点扶持、考核奖励、优化环境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和吸引企业进入园区。二是坚持“产业链”和“循环经济集成”的招商原则,结合优势、重点产业和拟发展产业进行有目的招商引资。三是坚持“注册与经营并重”、“资金与技术并重”、“内资与外资并重”、“大中小项目并重”的四个并重原则,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四是确立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地位,以商招商,认真对待每一户外来投资企业,及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让投资者自觉引资、扩资、增资,形成落地一个、壮大一个,引进一家、带动一片的联动效应。

第三节  招商项目情况 

(一)项目签约情况。

2014年,新增签约项目25个,签约资金65.11亿元,新增落地项目19个,新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4.72亿元。

(二)项目建设情况。

2014年底开发区在建产业项目69个。其中,空港产业园共引进45个项目,20个地块的标准厂房主体工程已完工,2家企业试产,2家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黔中林板家具产业园在建16家;红狮水泥二期及余热发电生产线生产线及年产10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和200万吨机制骨料生产项目生产线已试产;其余在建项目正按照计划顺利推进,已完成产业项目投资30.12亿元。

(三)项目投达产情况。

开发区投达产企业163家,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04家。其中,新增投产企业29家,新增达产项目6个,新增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25家。预计9月底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5.93亿元,同比增长43.53%,占省110亿元目标任务的106.35%,占州级142亿元目标任务的82.38%

第四节  招商成果

截至2014年,开发区入驻企业235家,投产175家(新增5家),在建项目64个;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13家,其中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83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17亿元,同比增长24.98%,占目标任务数的23.43%;其中2000万以上规模工业总产值40.89亿元;完成产业项目投资11.46亿元,同比增长62.78%,占目标任务数的22.92%;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26亿元,同比增长41.25%,占目标任务数的22.6%;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9.2亿元,同比增长32.41%;园区企业完成税收1.67亿元,占目标任务数的20.88%;建成标准化厂房2.17平方米,占目标任务数的14.47%;现有就业人员10926;高新技术企业9家;外资企业2家;新增签约项目5个,签约资金5.46亿元。

 

第四章  产业发展 

第一  工业

 

贵州龙里经济开发区,根据地理位置和产业分布特点,分为三个工业园区,形成“一区三园”格局,即谷脚工业园区、龙里高新技术产业园、龙山工业园区。龙里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为78.78平方公里,规划总投资200亿元。

2006年地区工业生产总值(GDP6034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构成比例:占65.96%,排名第一位。解决就业劳动力5500人。解决就业劳动力10700人。拖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从1991年的3055万元产值增加到2002年的16369万元,居地区(GDP)结构的第二位,解决就业劳动力8600人。

2008年地区工业生产总值(GDP15327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构成比例:占66.71%,排名第一位。解决就业劳动力9000人。

龙里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包括制药、机械加工、食品酒业,其中制药产业占比最大,约为40%,产业链包括新型材料、电力设备、装备制造、产业研发、金融、商贸物流、加工服务。

(一)“一区三园”之龙里高新技术产业园

 1.龙里高新技术产业园概况

按照“镇园合一、以镇为主”的发展模式,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设立龙里县冠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六个园区的通知》(龙府办发〔201431)文件,2014311日在龙里北部工业园区的基础上设立龙里县冠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后更名为龙里高新技术产业园。目前该园区正在申报黔南州州级工业园区。

龙里高新技术产业园位于龙里县冠山街道办,贵新高速、厦蓉高速等高等级公路均穿境而过,交通便利。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面积为16.21平方公里,园区道路、供排水、供电、通讯、燃气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现已吸引了华润雪花啤酒、贵州恒力源、贵州弘康、贵州柏强等一批实力企业入住该区。高新技术产业园一期已完成2300亩的向山要地土地利用规划,其中1000亩用于打造贵州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板材家具产业园贵州黔中家具板材产业园项目建设;二期占地面积2000亩,现已完成1500亩场地平整。

2.龙里高新技术产业园产业结构及企业情况:

高新技术产业园主要发展资源深加工、新材料产业,特别是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卫生材料、新能源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及农产品深加工、木材深加工、矿产资源深加工、生物制药、食品及保健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度高的产业发展园。

高新技术产业园现已入驻企业93家,投产79,高新技术企业3家,规模以上企业52家,其中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37家,2014年度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4.4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9.54亿元,完成税收2.16亿元。

3.龙里高新技术产业园机构编制及目前人员情况:

龙里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机构下设部门及人员编制:

5个正科级内设机构: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财政审计局、规划建设局、招商引资局。        

8个正科级事业单位:市政管理局、征收安置工作局、社会事务管理局、人力资源局、资产管理营运中心、企业服务中心、第三产业局、科技推广服务中心。

(二)“一区三园”之谷脚工业园区

    1.谷脚工业园区慨况:

龙里县谷脚工业园区于20021月被国家农业部授予谷脚乡镇科技园区,20065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医药工业园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设立龙里县冠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六个园区的通知》(龙府办发〔201431号)文件,2014311日更名为龙里县谷脚工业园区。目前该园区正在申报黔南州州级工业园区。

龙里县谷脚工业园,毗邻贵州省会贵阳,属贵阳市半小时城市经济圈范畴。距4E级龙洞堡机场仅6.5公里,与贵阳市总体规划中所确定的航空物流中心和发展临空指向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基地龙洞堡片区不足十公里。园区紧邻湘黔铁路、黔桂铁路,贵新高等级公路和210国道经园区而过,距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仅15分钟车程。

2.谷脚工业园区产业结构及企业情况:

在产业布局上,结合贵龙城市经济带的产业布局,在谷脚片区建设成民族医药产业园及产业研发、建材、金融、加工服务的创意产业区(总部经济区)。

谷脚工业园区现已成功引进神奇制药、良济药业、红狮水泥、长通电力、科之杰新材料等177家企业入驻,投产企业90家,规模以上企业55家。2014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5.32亿元,实现税收收入2.21亿元,就业人数达到6375人。

3.谷脚工业园区机构编制及目前人员情况:

龙里县谷脚工业园区,管理机构下设部门及人员编制:

5个正科级内设机构: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财政审计局、规划建设局、招商引资局。        

8个正科级事业单位:市政管理局、征收安置工作局、社会事务管理局、人力资源局、资产管理营运中心、企业服务中心、第三产业局、科技推广服务中心。

(三)“一区三园”之龙山工业园区

1.龙山工业园区慨况:

龙里县龙山工业园区是在龙里县“一区三园”的思路下发展起来的新的工业园区。2014311日按照“镇园合一、以镇为主”的发展模式,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设立龙里县冠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六个园区的通知》(龙府办发〔201431号)文件,龙山工业园更名为龙里县龙山工业园区,规划面积为12.57平方公里。

2.龙山工业园区产业结构及企业情况:

龙里县龙山工业园区主要承接贵阳市小河—孟关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充分依托城乡交通优势,将园区西侧临近贵阳孟关汽贸城的区域打造成为行政办公、商务展览、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中心;重点在园区大道以南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密度高,低耗能、低污染、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特征的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使园区发展成为孟关汽贸城乃至贵阳市的重要配套产业聚集区,形成具有自主创新的机械加工、汽车零配件加工物流等产业基地。

园区现有企业34家,投产企业26家。省内知名企业三山集团落户水场工业园,该企业属国家的大二型企业,拥有的“三山”、“威力熊”等品牌,在国内外都享有极高声誉,其产品广泛运用于航天、冶金、建筑建材、汽车制造、机械设备等领域。2014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2亿元,实现税收收入1163万元,新增就业人数780人。

3.龙山工业园区机构编制及目前人员情况:

龙里县龙山工业园区,管理机构下设部门及人员编制:

5个正科级内设机构: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财政审计局、规划建设局、招商引资局。        

8个正科级事业单位:市政管理局、征收安置工作局、社会事务管理局、人力资源局、资产管理营运中心、企业服务中心、第三产业局、科技推广服务中心。

(四)“一区三园”之经开区发展现状

截止201412月底,龙里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112家,新增3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64.16亿元,同比增长40.69%,占省商务厅目标任务数144亿元的11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54亿元,同比增长37.07%,占省商务厅目标任务数64.93亿元的7.1%,其中产业项目投资54.79亿元,同比增长27.78%,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4.75亿元,同比增长87.8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0.97亿元,同比增长51.48%,占省商务厅目标任务的68.42亿元的118.34%;新增就业人员2709人,占省商务厅目标任务2697人的100.44%;园区企业完成税收8.39亿元,同比增长46.17%,占省商务厅目标任务6.77亿元的123.93%;高新技术企业9家,新增3家;新增签约项目35个,签约资金86.57亿元。

第二节  技术创新

截至2013年底,开发区企业获得专利授权48件,各类科技创新企业孵化面积100050平方米,开发区RD投入1780万元,科技创新平台3个,拥有知名品牌(商标)6拥有知名品牌(商标)情况。拥有黔冠牌钢芯铝绞线、黔康牌刺梨干2个贵州名牌和黔冠、百慈、良济、龙哩邓氏4个贵州省著名商标。

 

第三节  高新技术产业 

工业园区认真对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程序,将符合条件的企业列入培育对象,积极配合县科技部门组织企业开展专项培训、辅导,切实做到成熟一个、申报一个。截止目前共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9

第四节  仓储物流及市场建设

贵广高铁的建成运营,标志着龙里县将迎来“两高”时代。县委、县政府积极谋划“两高”经济带建设,将具有良好地缘优势的谷脚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成为全省、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现代物流中心。该区域位于贵阳市东部龙里县谷脚镇境内,距离龙洞堡机场8公里,是贵阳东出海的桥头堡,贵新高速龙里西站位于现代物流园区中心区域,贵龙大道、贵龙纵线横穿园区,交通十分便利。目前,龙里现代物流园已引进贵州双龙物流商贸城、快递物流园入驻,占地面积2000多亩,计划总投资40亿元。

贵州双龙物流商贸城项目规划面积约1000余亩,投资总额32.76亿元,总建筑面积达100万平方米,是一个集专业市场经营、现代物流、农副产品流通市场、冷链物流、仓储快递、电子商务、酒店、配套商住楼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物流商贸物流产业集群。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规划建设用地500亩,按照一城三区的总体规划,即双龙物流商贸城、信息物流公路港、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双龙平安酒店、商务区和居住区。主要建设蔬菜、水果、粮油及农副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物流仓储中心、信息物流公路港、建设市场管理及电子商务管理中心,并配备完善相关的附属设施。项目投入正常运营后,可吸纳1000余家物流经营企业、800余户农产品经销商进场营业,预计可实现年交易额100亿元人民币,年上缴税金1.2亿元以上,可解决失地农民就业2000余人以上,带动第三产业5000人以上。一期项目已于20151月投入运营,二期项目正在开展场平工程。

快递物流园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现已引进EMS、韵达快递、圆通快递、中通快递、天天快递、汇通快递、申通快递、星程宅配、乡飞快递等快递企业入驻,区域内将建成配套完善的员工生活功能区、中转仓储物流服务功能区、综合管理功能区,入驻企业主要以快件分拣作业、快速转运功能为核心,仓储、配送等增值服务为补充,以停车、食宿等其它生产服务功能为辅助的大型快递枢纽转运中心,本项目将能够满足贵州省快递行业乃至电子商务行业未来发展要求,带动现代化物流产业发展。目前,申通快递已于201410月投入运营,其余企业正在建设中。

第五节  第三产业

(一)批发零售业

2014年,龙里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4557亿元(州评估数),同比增长13.8%,占任务数(8.43亿元)的98.99%;完成外贸进出口5909万美元,占州任务数(6800万美元)的86.89%;实际利用外资1550.59万美元,占任务数(1500万美元)的103.39%。新增限上零售企业16家,累计限上企业达36家。强化成品油市场监管,积极推进加油站建设,加快冠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主干道加油站建设立项,实现汽、柴油零售总量49969吨。

(二)金融行业

2014年,龙里金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累计担保项目50个,担保金额11090万元。其中年度新增担保项目30个,担保金额6450万元;解除担保项目10个,解除担保金额2150万元。现有在保项目40个,在保金额8940万元。完成清偿项目4个,追偿到位资金475万元,2个代偿项目进入诉讼程序,已申请法院执行,涉及金额414万元。累计提取长期责任准备金337.28万元,累计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176.97万元,提取准备金共计514.25万元;发放助保贷11笔,共计金额3990万元。截止目前龙里助保贷平台共向13户企业发放贷款14笔(其中一户按期偿还后再贷),共计金额5040万元,其中3笔贷款已按期归还,涉及金额1050万元。同时,积极协调银企关系,通过加快农发行、国开行的融资、加强与农村信用社的银企合作促进银行对重点建设项目的信贷扶持。同时,鼓励企业采取收购、控股等方式借助股权融资,募集发展资金,加快项目推进。

(三)民营经济和企业服务    

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42.03亿元,GDP占比提高到65.54%以上,全社会民间总投资达到52.39亿元,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数分别达到2058户和7832户,新增就业岗位6020个;根据全省实施工业“百千万”工程和“双服务”要求,精选34个在建工业项目作为“百千万”工程“上一批”项目,通过孵化培育加快建设进度,实现早建成、早达产、早出力,支撑全县工业总产值不断增长;在存量企业中筛选具有行业代表性、可成长性的44家企业,帮助企业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间、定责任、定线路,实行精细化服务,一企一策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全年为20余家企业争取到国家和省、州工业和信息化项目扶持资金1354.5万元。

(四)工业和信息化

申报贵州省两化融合水平评估企业15家,争取贵州瑞和制药有限公司、贵州恒力源林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红狮水泥有限公司“两会融合”示范企业项目扶持资金15万元。拟定《共建“智慧龙里”框架协议》,并启动智慧城市规划、申报等工作。组织企业参加贵州省2014年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数据采集工作培训。积极推进通讯网络建设,园区信号覆盖率达100%,行政村通讯覆盖率达98%,自然村通讯覆盖率达87%

五)园区管理服务队伍

按照县委、政府“镇园合一”安排部署,成立高新技术产业园、谷脚工业园、龙山工业园区管委会,充分发挥人员下沉到园区一线作用,确保园区“零距离”为企业服务。

 

第五章 管理机构

 

第一节 管理体制

 

根据《中共黔南州委黔南州人民政府关于龙里县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州发〔200134号)、《龙里县党政机构改革实施意见》(龙办发〔2001104号)和《中共龙里县委龙里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龙里县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龙发〔201417号)文件,现进一步明确贵州龙里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中共龙里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龙里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为正县级机构,为龙里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

 

第二节 机构设置

 

一、主要职责

(一)负责编制开发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二)根据龙里县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和实施开发区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三)负责开发区内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与管理;

(四)负责开发区内的有关涉外事务,负责外经、外贸工作;

(五)为进区建设发展的企业单位提供服务,对区内企业单位进行指导和协调,依法保护进区投资者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六)承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贵州龙里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共龙里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龙里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5个内设机构,均为正科级建制:

(一)办公室:核定事业编制4名,设主任1名(正科级),副主任1名(副科级)。处理日常政务,负责文件材料以及管理制度的拟定;负责文秘、档案、统计、信息、宣传、保密、信访、政务公开、行政后勤等方面工作。

    (二)招商引资局:核定事业编制6名,设局长1名(正科级),副局长2名(副科级)。负责组织制定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落实县对外招商引资政策;负责开发区内招商项目包装、信息发布和项目储备;搞好开发区项目洽谈、签约等工作;建立开发区招商项目库,编制招商项目册和宣传资料,负责组织开发区内企业参加国内各类经贸洽谈会议等经济活动;做好项目跟踪引进工作,负责招商项目的考察、评估和筛选;负责协调解决引资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确保县级能办理完的事项在开发区一次性办结;协助开发区办理上报审批手续;办理开发区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产业规划建设局:核定事业编制6名,设局长1名(正科级),副局长2名(副科级)。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结合经济开发区实际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经济开发区内总体规划、片区详细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主持建设项目的选址、定点和开工放线、验收工作;指导和督查有关设计、施工的招投标活动,负责工程勘察设计、建筑安装、工程装饰的行业管理,监督管理工程质量设施安全;负责对重点工程按管理权限组织初步设计审查、招标、投标、质量安全监督、建设监督、施工管理、竣工验收、预算和决算审查、解决有问题;负责土地、规划、建设、林业、水利、电力、广播、电信、消防、环保、安全等部门的协调工作;经县人民政府授权,负责行使相关职能部门的行政职权,确保县级能办理完的事项在开发区一次性办结;需向上级申报的手续同相关职能部门协助开发区办理上报审批手续。负责办理开发区交办的其他工作。

()社会事务局:核定事业编制4名,设局长1名(正科级),副局长1名(副科级)。负责协调处理各种矛盾纠纷,维护开发区企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协调辖区乡镇做好拆迁安置工作,协调企业做好用人招工和处理进区企业的劳资纠纷工作;负责开发区内劳动用工、劳动监察、社会保险工作;负责开发区内交通秩序整顿、车辆停靠管理。管好开发区的基础设施;搞好开发区的绿化、环境卫生及环境保护等工作。 

(五)财政审计局:核定事业编制4名,设局长1名(正科级),副局长1名(副科级)。负责开发区财政预、决算,以及财政经费管理和行政开支,负责开发区内国有资产管理,企、事业单位的财政监察、监督、审计、统计、报表等工作。负责开发区政府采购工作。参与开发区建设、投资、招商、项目审定等涉及财税方面的决策工作。

为加快推进我县园区开发建设步伐,形成优质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今年3月,县政府重新设立了龙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保留龙山工业园区和谷脚工业园区,撤销了水场园区。并按照州委、州政府鼓励乡镇自办园区的指导意见,积极探索“镇园合一、以镇为主”的发展模式,将龙里经济开发区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服务企业、园区管理等工作交由各镇(街道)园区负责,开发区的职责主要为园区建设发展的企业单位搞好服务工作。

开发区除领导班子及保留5名以下工作人员正常运转外,其余人员均划转到各镇(街道)园区工作,划转人员的编制仍保留在开发区,人员管理、考核等由镇(街道)具体负责。

 

 

第三节 历任领导

 

2012-2014年班子情况

管委会党工委书记1名(县委书记兼任)——胡志峰

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主任1名(由县长兼任)  ——罗 

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文旭(龙里县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管委会党工委委员、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曹礼鹏(主持工作)     

2014年班子情况

管委会党工委书记1名(县委书记兼任)——胡志峰

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主任1名(由县长兼任)  ——陈 

分管副县长——谢明元(龙里县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

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罗林富(主持工作)     

 

第四节 派驻机构

 

设置龙里县公安局经济开发区治安直属大队,为县公安局副科级内设机构,派驻经济开发区工作。从县公安局划拨行政编制10名,设大队长1名(副科级),教导员1名(副科级),副大队长1名(股级)。执行公安工作的方针政策,组织实施辖区公安保卫工作;掌握辖区影响政策稳定、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的情况,制定有关对策并负责组织实施;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处置治安事故和骚乱,依法管理集会、游行、示威活动,管理特种行业和危险物品;组织实施消防工作,实行消防监督;协助承担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重要外宾的安全警卫工作;负责公共信息网络的安全监察工作;指导治安保卫委员会等群众性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设置龙里县公安局经济开发区治安直属大队后,不再保留龙里县公安局谷脚园区分局。

税务分局和工商分局及相关金融、融资等机构按相关规定办理。

 

第五节 投融资公司

一、龙里金诚信用担保公司

为解决龙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困难,2004年8月,龙里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和黔南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分别出资475万元和25万元注册成立了龙里金诚信用担保公司,公司法人代表就由何山红担任。这也是黔南州第一家由政府出资注册成立的担保公司。

龙里金诚信用担保公司成立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及相关政策有序开展工作,在获得园区内民营中小企业的担保申请后,担保公司积极与银行协调解决融资环节中的难点问题,邀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对企业资产进行科学评估,在民营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积极扮演牵线搭桥的“红娘”角色。

截止2014年,金诚担保公司实现新增担保余额5040万元,担保贷款22笔,在保余额6307万元,各项业务收入172万元,盈利62万元;建设开发公司共融资贷款2.24亿元,已到位1亿元

、贵州龙里经济开发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贵州龙里经济开发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于2011年6月注册成立,公司注册资本3300万元,由股东原龙里工业园区管委会出资200万元,占股份6.07%;股东龙里县国有资本营运公司出资3100万元,占股份93.93%,以货币资金出资。公司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公司主营业务为:负责经济开发区建设中涉及的土地开发利用管理、厂房建设、办公楼和商业物业开发以及产业园区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和管理;负责园区内砂石商砼站的建设、经营和管理;对经济开发区内的土地征收、平整和复垦等土地综合整治建设;根据经济开发区规划对区域内的原有旧城镇和旧厂房进行建设改造;经营、管理经济开发区内的资本运作、投融资和为经济开发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实施和参与高新技术、先导产业的开发、利用、推广。兼营业务为:经济开发区内公共设施、相关服务行业的建设、经营和管理;开展为入驻园区企业的投资咨询有关业务服务等。

从目前掌握的数据看,冠山高新区、谷脚园区和龙山园区项目建设工程款分别为:41202.70万元、3041.22万元和5497.83万元;已支付分别为:22855.02万元、403.85万元和1455.10万元;未支付分别为18347.68万元、2637.37万元和4042.73万元,未支付总工程款为25027.78万元。开发公司分别向县农行和县农信合共融资贷款6600万元,三年期,到期本息8301.09万元。2014年4月底止,开发公司除利息收入6810元外,无其他收入,支出130703元,共计亏损124000元。公司目前可数的资产有已揭牌和即将揭牌的土地约千亩,九幢约两万平米的标准厂房,有相当价值的政府特许经营权(无形资产)。

 

第六章 社会  文化

 

第一节 人口

 

    气候:

    龙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和舒适,日照充沛,年平均气温14.8℃,最冷月均温4.6℃,最热月均温23.6℃;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

    人口:

    2014年,全县的总人口为224266人,其中少数民族91754人, 非农业人口 33319人。人口出生率为10.90‰,自然增长率3.34‰。

    民族:

    龙里县境内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8%,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跳月、 杀鱼节 、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苗族四月八、各民族端午节游百病等。民族民间文化深厚,民风民俗纯朴。

 

第二节 历史文化景观

 

    一、中铁国际生态城

     中铁国际户外休闲旅游综合体项目是20101226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贵州省面向央企招商大会上与中国中铁正式签约的大型旅游文化产业项目。项目规划占地3万亩,总投资500余亿元。2013年,该项目被列为全省重点打造的“100个旅游景区”和“100个城市综合体”,是“100个旅游景区”中21个重点示范景区之一。项目中心区距离贵阳市15公里,距离龙洞堡国际机场6公里, 处于贵阳城市东扩西连,贵阳、龙里空间一体化发展主轴线上。项目以绿色生态、康体休闲、宜居养生、低碳环保为理念,以主题公园、体育公园为主线,以康体休闲、养老养生为支撑,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品牌,致力打造一座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运动、避暑、养生、养老、会议、会展、教育、培训等“旅、居、业”一体化发展的综合国际生态城,通过差异化竞争打造成贵州个性化旅游、休闲、体育、度假的旗舰基地,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避暑休闲度假胜地

二、农民画之乡——平坡

平坡位于龙里北端的清水江西岸。一条黄平旧州至贵阳水口寺的明清时期古道从旁而过,临江地段有可憩亭、古道维修碑、马蹄印迹、商贾客栈建筑和选址布局合理的传统民居。明末清初一支苗族迁徙落座于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民风淳朴,聪慧善良。在长期的生活中,从蜡染、刺绣的传统工艺中领悟到绘画艺术,将其图案嫁接于纸,打破了蜡染刺绣图案的局限性,以生活为题材,以写实和夸张的手法,展现出苗家人对自然的认识和生活的向往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形成了“人物鱼形眼”为特点的农民画。其《山花》、《丰收图》、《苗乡风情》、《农家乐》、《化蝶》、《民族狂欢节》、《芒种》、《接亲》、《农耕曲》、《回娘家》、《马郎情歌》等作品分别在省内外展览中获奖。农民画协会集体创作的向建国六十周年献礼的60米长卷《苗岭放歌》被贵州民族文化宫收藏,2011年向党的九十华诞献礼作品90米长卷《锦绣苗乡》被国家民族文化宫收藏。在这里,你将走进清水江孕育的自然景观,可去触摸民族文化的生命脉搏,可重道感受“山间铃响马帮来”的情景,可寻找古时文化交流的遗存……

 

 

 

三、天然氧吧、心灵憩息之所——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

龙架山森林公园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境内,隶属于贵州省林业厅直属的龙里林场,总面积2.7万余亩,距贵阳30分钟车程,距龙洞堡国际机场20分钟车程,距龙里县城2公里。年均气温14.8℃,年均降水1089毫米,年均日照1248小时。公园地处苗岭山脉中段,山峦连绵起伏,林木繁茂葱郁,瀑布跌水纵横,奇峰异石耸立,山势雄伟,峭壁嶙峋,谷深水急,怪石峥嵘,河水清澈透明,山泉冰凉甘冽。龙里是贵阳的后花园,是贵州东线和南线旅游的第一站。今天,被誉为“林城”贵阳百里林带,大约1/3的林带属于龙里林场的龙架山森林公园。龙架山森林公园的莽莽林海,像一条绿色丝带围绕在贵阳的南部和东南部,形成一条绿色长廊。它又像一座巨大的绿肺,每日为贵阳送去新鲜洁净的空气和充足的氧气,同时调节着山城贵阳的空气湿度和温度,使贵阳地区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然大空调”。龙里的森林资源与台地草原以及猴子沟喀斯特峡谷景区交相呼应,共同构成了龙里潜力巨大的生态旅游资源。它们紧贴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为贵阳市近郊旅游增添了一份稀缺的资源,填补了空白,使龙里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都市近郊旅游目的地。

公园内有“贵州高原濒危植物繁育中心”、“贵州省中亚热带珍稀植物园”、“天保工程龙里林场示范苗圃”,有以龙山梨和猕猴桃为主的观光果园。公园内可接待150人左右的住宿、会务,有大小会议室、多功能厅、商务中心、农家别墅和拟建中的万亩狩猎场等,可开展垂钓、划船、游泳、度假、科研科普教育等活动。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

 

近年来,龙里县县委、县政府开展“德行龙里”工程深入开展“明礼知·崇德向善”等系列活动。

在社会采取宣传标语、公益广告、电子显示屏、交通工具、工地围栏、手机短信等形式加强氛围营造。团县委组织开展志愿传播活动,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成立志愿服务联合会,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建立完善志愿者星级认定和嘉许制度,进行星级认定,予以褒扬和嘉奖,每年评选一批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优秀志愿者。县文体广电局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生产一批优秀文艺作品,通过“三下乡”、“我们的节日”等活动,深入群众歌颂身边好人好事,让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县电视台(新闻中心)配合做好先进典型人物的挖掘采访和宣传报道,制作关乎道德的公益广告开展宣传,扩大“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德行龙里·一路有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在企业,开展以知识技能、爱岗敬业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大力倡导敬业奉献、忠于职守,提升职工文明素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内涵,进一步塑造企业形象。组织食品药品企业率先开展“我用良心做食品、药品”等活动。

为确保工业园区各项建设任务顺利推进,加快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步伐,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园区建设“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我县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开通服务“绿色通道”。推行“特派员”入驻重点项目和企业开展“保姆式”服务机制,协调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现服务企业高效化。

(二)完善招商引资代办服务。建立引资单位代办、职能部门代办、行政服务中心代办和代办监督考核“四位一体”的代办服务体系。

(三)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施工环境。依法依规做好相关项目的拆迁安置工作,妥善处置施工方与群众的矛盾纠纷,确保项目建设和拆迁安置同时推进。

(四)积极探索融资渠道,努力解决投资“瓶颈”问题。积极协调银企关系,通过加快农发行、国开行的融资、加强与农村信用社的银企合作促进银行对重点建设项目的信贷扶持。同时,鼓励企业采取收购、控股等方式借助股权融资,募集发展资金,加快项目推进。

(五)壮大和充实园区管理队伍。按照县委、政府“镇园合一”安排部署,成立高新技术产业园、谷脚工业园、龙山工业园区管委会,充分发挥人员下沉到园区一线作用,确保园区“零距离”为企业服务。

 

 

第四节   财政、金融

    

经开区的财政审计局,负责开发区财政预、决算,以及财政经费管理和行政开支,负责开发区内国有资产管理,企、事业单位的财政监察、监督、审计、统计、报表等工作。负责开发区政府采购工作。参与开发区建设、投资、招商、项目审定等涉及财税方面的决策工作。

工业园区积极配合县税务部门做好财源税源调查、税收征收等工作认真兑现落实《工业企业绩效评价及奖励办法》等奖励政策;重点引进和培育税收大户,多渠道增加税收收入,为园区发展提供资金保障。2014年,工业园区共完成税收收入7.58亿元。

 

第五节   工商管理   

 

工业园区认真对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程序,将符合条件的企业列入培育对象,积极配合县科技部门组织企业开展专项培训、辅导,切实做到成熟一个、申报一个。截止2014年底,共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家,申请专利40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

 

第六节   就业和劳动保障 

 

经开区充分发挥与县职业中等学校搭建的“校企合作”就业服务平台作用,开展企业就业人员“订单式”培训,积极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大力开展务工人员招聘、推荐活动,加大园区公共交通、文化、娱乐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源服务环境,切实解决园区企业用工难的实际问题。仅2014年,完成职业培训2518人,为州目标任务数2500人的100.72%。开展技能培训151606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298人 人;开展创业培训13912人,其中GYB培训200人,SYB培训715人。园区从业人员10187人,新增2709人,岗前培训1925人,占新招录人员的71%;劳动合同签订9575人,签订率达93.99%,社会保险登记缴费率达90.3%

 

第七节   文教 卫生 

 

园区的配套设施在卫生方面还未完全达到标准化,只能依托附近的镇村卫生室等开展医疗服务。自建园以来,贵阳中医学院、协和医院等医务人员和实习医生先后等200人次到各园区开展义务就诊活动。
  活动中,医务人员义务为街道干部职工进行把脉,从中医角度检查和诊断,并结合西医检查方式,通过量血压、测血糖及医用仪器检测颈椎及腰椎等身体部位,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向“上班族”们提出了中医调养、药物治疗以及到医院进行深入检查等不同的建议诊疗方案。
  目前已为园区务工人员义务就诊近600余人次。

 

第八节   土地管理   

 

近年来,龙里工业园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提出的“小块起步、量力而行”,合理、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要求,切实做到“规划一片、开发一片、收效一片”,注重提升企业建筑容积率、土地利用效率。同时,加大闲置土地的清理盘活力度。截止2014年底,龙里县新落地园区的产业项目共计38个,投资强度和产出强度均达到150万元/亩以上。

一是严把土地预审关。禁止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严禁占用基本农田,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一律不予预审,共完成36个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对我县2014-2015年急需解决的项目进行了收集,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开展“圈而不探、占而不采”的矿权进行了专项清理。对省、州发证的“圈而不探、占而不采”的矿权进行了专项清理,清理调查情况已上报州国土资源局;三是组织开展国土资源宣传。充分利用“4.22地球日、科技活动周、安全生产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六五”普法宣传、“6.5”世界环境日、“6.25”全国土地日、“8.29”测绘宣传日等宣传日,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版图意识、国土法律法规等国土知识,制作了地质灾害防治图板、国土资源知识栏目共4块,共悬挂横幅12幅,发放宣传资料25000份。2014530日在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园区开展了土地管理知识培训暨耕地保护宣传,625--27日,走进龙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冠山街道办事处围绕“保发展保红线工程”,深入宣传国土资源国策、省情、县情,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等知识,至今在中国国土资源报网上刊登信息1条,省国土资源厅网站刊登信息6条、龙里县人民政府网站、龙里信息刊登信息8条,龙里县党的群众路线活动征文上发表了3篇文章,共发表了18篇国土资源信息;四是做好收储建设用地这篇大文章。掌控好土地一级市场,经营好土地二级市场,把“生地”变成“熟地”,通过级差地租最大限度获取土地开发红利,至今共计挂牌国有建设用地18宗,出让面积54.52公顷,土地出让合同金额价款为62810.9314万元。协议出让土地5(含划拨地补出让手续3),面积0.1803公顷,补交土地出让金1287.2876万元;五是开展20072013年度建设用地批后节约集约利用状况普查工作,收集资料整理已上报州国土资源局。开展龙里县2014年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目前,请省规划院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我县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

第九节   综合执法

 

    一、违章建筑管理

       近年以来,受利益驱使,规划区内“种房”现象长期存在,我局以县城规划区和“一园三区”为重点,其它地区以镇(街道)为主依法进行有效打击:一是完善打击长效机制。实行班子成员包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中层干部包片、包块,职工队员包点、包寨,谷脚实行长驻制,确保违法建设行为发现得早、控制得住、拆除得快、拆除彻底;二是及时在县城区规划范围醒目处设置公布打击违法建筑举报电话,拓宽群众参与监督违法建设行为的渠道。三是明确拆除任务。实行每月、每星期均有拆违硬性指标任务,确保全年拆违硬性任务不低于15000平米,逐渐消化违建存量。四是加大巡查。采取“白天+晚上”、周末巡查等方式进行巡查,依法打击违法建筑,确保县城区内建筑建设秩序的到有效规范。

截止2014年底,共查处违法建筑722户,面积65672平方米,47米围墙。拆除172户,拆除面积约18817平方米。

二、企业产品质量等方面管理

龙里县工商局、质监局、安监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开展关于部分消防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公告、开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无证查处、开展“质检利剑”汽配打假行动等工作。

 通过各种执法检查,共检查汽配经营机构16家,重点检查汽车轮胎、汽车安全玻璃、汽车灯具等产品的3C认证情况,制动液、蓄电池、V带等汽配产品的取证情况。查获了无CCC认证标识且现场无法提供CCC认证证书的轿车轮胎10条、汽车后视镜6对、刹车灯16个。执法人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以上汽配产品作了查封立即下架停止销售处理。通过此次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了汽配经营行业,提高了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宣传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使用上安全放心的汽配产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十节  党群工作  

    一、用“五策”破“五难” 不断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

    经开区针对非公企业“掌握底数难、发展党员难、建立组织难、发挥作用难、基础保障难”等问题,2014年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契机,用“五策”破“五难”,有力推动园区内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有效覆盖、有效服务和有效提升。

(一)建账与搭台,破解“掌握底数难”。

一是推进工程集中摸。街道召开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开展非公党建专项普查,逐户调研,查漏补缺,建立台账。二是完善机制常态化。结合每年党员统计工作,定期集中人员、集中时间,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排查活动,摸清企业生产经营和党组织、党员队伍情况,及时完善数据。三是信息平台动态控。镇(街道)和村(社区)分层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基础信息数据库,定期维护,实时更新,完善动态统计机制,做到业主身份清、经营状况清、党员数量清、组织设置清、党建情况清。

(二)输血与造血,破解“发展党员难”。

一是双向选择“输”一批。依托信息平台,从返乡农民工、复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优秀党员,整合力量培训和储备一批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形成人才库,通过市场化的办法双向选择,有组织、有计划地向非公企业输送一批合格的党员职工。没有党员或党员人数少的企业,引导其设置一定数量的岗位来单独聘请党员员工。二是亮明身份“转”一批。在企业职工中广泛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的“三找”活动,深入企业详细摸底,将企业员工中的“口袋”党员寻找出来,科学核实身份,及时接转关系,组织开展活动。三是提前介入“培”一批。深入开展把企业生产经营技术骨干培养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技术骨干,把党员生产经营技术骨干培养成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三培养”活动,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实行群团组织推优制度,采取延伸考察、接续培养等办法。

(三)指导与引导,破解“建立组织难”。

一是选派人员指导建。镇(街道)面向企事业单位、社区离退休党员干部,聘请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具有党务工作经验、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非公党建工作指导员,并选派聘请老干部、老党员担任企业顾问,推行应届大学生和合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进社区担任专职党务工作者。二是关口前移督导建。动态了解企业新增数量,在项目立项时坚持党建工作“审批前置”;与党员代表“联商”,做到项目建设时同步谋划党群组织。镇(街道)通过服务中心,主动向企业主赠送党建工作宣传手册,告知党组织成立条件、组建流程、组建模式等,确保了企业生产经营与党建工作同谋划、同展开、同落实。

(四)服务与管理,破解“发挥作用难”。

一是搞培训,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示范培训、普遍轮训等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教育培训体系。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1次集中培训,累计时间不少于3天。二是抓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形式。运用互联网技术,开设网络党课、网上论坛、手机短信平台,拓展党建工作空间和阵地;建立和完善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广泛开展“五好”党组织创建活动和党员志愿服务、党员公开承诺等活动;打造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精品项目。三是建机制,注重服务管理创新。搭建服务平台,定期沟通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形成服务非公企业的整体合力。创新服务方式,开展非公企业党建服务季活动,探索“一线工作法”、“网格化管理”、“一站式”服务等做法,创新服务载体,完善服务网络,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

(五)出资与出力,破解“基础保障难”。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构建由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牵头抓总、副书记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党费返还、企业支持等多种渠道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经费保障体系,完善递增机制。三是加快阵地建设。依托街道服务中心等场所资源,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便利,结合社区规范化建设,筹建“一站多用”的党建工作和活动场所。

截止2014年底,园区设立党员服务中心3个,园区入驻企业258家,建立党组织的企业123家,其中规模以上单独建立党组织的企业有12家;党()委帮组企业解决困难160余次,园区党()委化解矛盾纠纷56次。此外还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关注党员的需求,采取帮困救助、送温暖、献爱心等一系列人性化举措,千方百计帮助解决贫困党员、农民工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处处感受党的温暖和组织的关怀。搭建党员志愿服务平台,增强服务功能,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排忧解难,进一步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企业建设中凝聚了正能量。

    二、以工会为主阵地,带动妇联、共青团等党群组织,激发企业活力

    镇(街道)总工会通过对贵州同达管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新建工会组织进行授牌授印等形式,促进企业活力。

    园区企业借着工会组织成立这个契机,一是进一步丰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内容,更加深入地推进公开、公平、公正,扩大参与面。二是进一步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形式,提高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效能及公信力,增强职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三是进一步深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从方法上、效果上进一步提升,更好地推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

    截止2014年底,经开区入驻企业为258家,其中有108家已成立工会组织。

 


龙里县领导干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联系点情况统计表

 

序号

姓名及职务

联系企业或社会组织名称

基本情况

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党建工作保障

联系指导开展党建工作情况

党建工作好经验、好做法和特色亮点简介

备注

注册成立时间

注册资本(万元)

行业
类别

从业
人数

年营业收入(万元)

党组织类型

党组织成立时间

党员数

党组织书记

党组织活动经费
(
万元/)

经费主要来源

活动场所面积()

每月深入企业或社会组织指导党建工作
(
)

帮助联系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
)

在企业或社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
(
)

在企业或社会组织讲党课
(
)

是否为市级或县级党建示范点

 

本年度新发展党员

姓名

联系电话

在企业或社会组织担任职务

1

谢华,冠山街道党工委书记

华润雪花(黔南)啤酒公司

2011.3

6500

啤酒制造

240

18000

单建

2007.07

25

3

张保卫

5750666

副总经理

110

企业划拨

35

1

5

1

3

非公企业联系点

2

马登宏,冠山街道办事处主任

贵州恒力源有限公司

2012

3000

木制品加工、制造

150

15000

单建

2011

3

3

林健

5671888

副总经理

90

企业划拨

30

1

9

1

2

非公企业联系点

3

吴德富,冠山街道副书记

龙里县花卉苗木协会

2014.05

3

种植

50

单建

2014.05

15

0

茹彪

13885129960

协会会长

85

企业划拨

30

1

3

1

1

社会组织

4

蒋光燕,冠山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主任

贵州创奇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2012.1

10000

装备制造

90

2400

单建

2014.04

3

3

任春林

14785454943

总经理

80

企业划拨

30

1

11

2

1

非公企业联系点

5

陈涛,谷脚镇党委书记

贵州空港经济产业园区

2012

2000

制造业

125

10000

单建

2013

12

2

成伟

13312269010

会计

5

企业划拨

30

1

15

1

1

建立单独的党建陈列室

非公企业联系点

6

孟杰,谷脚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贵州红狮水泥有限公司

2011

5000

建材

108

50000

单建

2010

15

3

童志伟

13908540018

厂长

2

企业划拨

25

1

12

1

1

创建党员先锋岗、先锋班组、职工之家

非公企业联系点

7

芮正发,谷脚工业园区规划局局长

贵州良济药业有限公司

2009

2000

药业

86

6000

单建

2013

6

4

付正发

13985422677

副总

1

企业划拨

20

1

11

1

1

党员先锋岗、示范岗、职工寄语墙

非公企业联系点

8

翟建明,谷脚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贵州长通电力线路器材有限公司

1998

1000

建材

203

80000

联建

2009

25

3

李雁林

13678510110

办公室主任

3

企业划拨

30

1

8

1

1

创建党建刊物《长通党建》、在自己企业网站上宣传党建、创建总部党建展示厅、创建职工之家。

非公企业联系点

9

罗祥友,谷脚镇人大主席

贵州神奇药业有限公司

1991

500

药业

350

10000

联建

2009

15

2

陈国富

13638544126

安全科科长

0.5

企业划拨

18

1

9

1

1

党员结对帮进步、党员示范岗

非公企业联系点

10

杨昌升,谷脚镇组织委员

贵州宏艺科技有限公司

2013

700

化工

27

3000

单建

2013

6

2

罗占书

13678722555

董事长

0.8

企业划拨

15

1

2

1

1

创建党员示范岗

非公企业联系点

11

熊波,醒狮镇副书记

龙里县商会醒狮分会

 

社会团体

支部委员会

2012

4

0

付光益

13885478406

会长

0.3

自筹

10

1

0

1

0

社会组织

12

滕代明,副镇长

龙里县洗马镇落掌煤矿

2008

4290

能源资源

240

100

联合党支部

2012.
05

11

0

李正高

13985777179

1.5

自筹

60

2

4

1

0

非公企业联系点


第十一节 荣誉集锦

   

根据《黔南州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我县部分人才和企业被授予黔南州科学技术奖。

2014年,龙里县获此殊荣的有:

贵州创奇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大型双级真空制砖挤出机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荣获州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贵州实德门窗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的“高性能建筑保温节能门窗新技术研究应用”成果荣获州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龙里县荣获表彰的有:

贵州良剂药业有限公司工程师付正友、贵州英吉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工程师蒋勤南、贵州龙缘盛豆业有限公司工程师谭华等荣获全州推动科教进步先进个人。

贵州科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主管罗小峰荣获全州科教兴州荣誉奖。

经开区管委会还荣获2013年度黔南州工业园区考核一等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