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人力不足 多地儿科急诊暂停服务》 “今天急诊值班,被病患的家属吼了一句,你没吃饭关我什么事,开始没觉得什么,后来写病史的时候,有水滴到了本子上,才知道自己在流泪”,这是一名儿科医生发的微信朋友圈。 孩子生病,家长心急,相信这么说话的患儿家属只是少数,但是医生的这种感触却并非个例。 辛劳:儿科医生加班加点是常事 “我们经常12点看不完病人,就往后延长看。有时候会延长到2点,这时候有些家长就不理解你,就说你给他看了再给我看吧。”山西省儿童医院儿内科主任张镁硒说,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曾经也遇到过很多不理解她的家长,但是她还是很暖心地表示:“孩子病了,哪个家长不着急,我理解他们的心情。” 为了尽可能给更多的孩子看病,医生们加班加点,甚至不能按时吃饭,而孩子们的健康对于他们来说才是最大的安慰。一名医生说,“中午一般都是叫外卖,然后回来抽空吃”,而儿内科护士则反映:“中午因为病人多要加班,这很正常。” 现状:人力不足致多地儿科急诊“暂停服务” 其实这些矛盾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医院儿科医生紧缺。 近日,很多前往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儿科急诊看病的人发现,急诊儿科除了危重症外不能挂号看病了,医院儿科急诊竟然挂出紧急通知“暂停服务”。 原来,最近医院急诊儿科的一名医生提出了辞职,让这个原本就只有五位医生的急诊儿科排班无法进行下去了。院方说,一方面现在儿科医生招聘很难,另一方面不断有辞职的,最终导致人力不足无法排班运转。 因为儿科医生人力不足导致服务暂停的可不止广州,这样的窘境在其它城市也同样发生着。 上海黄浦区中心医院最近发出公告称儿科医生人员不足,无法维持夜间急诊。南京一家医院因为仅有的医生生病了,儿科也就无奈暂停了。 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还有猴年将到以及其它多重因素叠加,2016年可能迎来生育小高峰。儿科发展跟不上,现实挑战更加严峻。 缺口:患儿与儿科医生平均比例为2300:1 《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2300名儿童患者才配备1位儿科医生。而像河南更是“重灾区”,这个数字甚至翻倍:4810人中才有1名儿科医生。儿科医生短缺已是全国现象,缺口达到20万左右。 儿科医生为何会普遍短缺?是人才储备不足吗?医学院学生为何不愿选择儿科? 狄华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已经当了18年的儿科医生,他说,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医院每天的门诊量能达到3500到4000人,“患者多的时候,工作起来像打仗一样”。 王升辉是郑州大学神经内科专业的硕士生,现在正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当实习医师,这段时间的实习让他目睹了当儿科医生的不易。和大多数医学院学生一样,王升辉并不打算选择在儿科工作。 王升辉说,因为儿童不太会说话,很多时候都需与父母沟通交流。“父母对儿童的症状其实也不是很了解,对儿童的病情也说不太清楚,所以这都很容易形成纠纷”。 困局:收入低压力大 儿科医生招人难 除了工作压力,收入也是医学院毕业生不愿意去儿科的主要原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孙锟透露,统计数据显示,儿科医生比非儿科医生的平均工作量大1.68倍,而收入方面,儿科医生的平均收入只有非儿科医生的46%。“这就是现状,工作量大得多,收入差不多一半不到”。 儿科成为了“压力大、收入少”的代名词,更为严重的是儿科医生流失不容忽视。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曾发布称,近年来平均每年每家医院都有2名儿科医师离开岗位。 由于收入低、压力大,所以圈里也流行一句话,叫“金眼科、银外科,一钱不值小儿科”。 应对:将探索开设大学本科儿科专业 业内人士指出,儿科医师减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儿科本科专业从1983年开始设立,而在1998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大调整中,却被合并进了其它专业,儿科专业也自此取消,这相当于切断了儿科医师的稳定来源。 为了破解儿科医生紧缺的困局,前不久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有条件的高校探索开设大学本科儿科专业,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也要加大儿科等紧缺专业的招生规模,在职称评定、薪酬分配等方面,对儿科医师、护士等给予倾斜,要改善在这些岗位工作的医护人员的待遇,增加这些岗位的吸引力。 大家都在看 (摘自央视新闻) 主 编丨凌陈 编 辑丨翟巧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