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财富是五家所共有?

 lsrhzy 2016-01-19

 

《群书治要》被魏征等人编纂好之后,呈送给唐太宗。唐太宗每一天手不释卷地阅读,读得非常高兴。最后,他总结了这样一句话:“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当君主的很贪心,最后的结果就是丧失了自己的国家;当臣子的很贪心,最后就是身败名裂。所以他说,一个人对自己的官位不珍惜,去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徇私舞弊,那就如同拿着珍珠弹射鸟雀。什么叫拿着珍珠弹射鸟雀?珍珠非常的昂贵,在中国古代那个时候还没有人造珍珠,所以都是自然珍珠,价值连城。但是拿着它去干嘛了?拿着它去射麻雀。这就是分不清哪一个重、哪一个轻。

在《曾国藩家书》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不取军中一钱寄回家中”,就是公家的一文钱他都不会挪作私用。我们现在的人看到这一句话,我们相信不相信曾国藩真的做到了不取军中一文钱挪作私用?我们相不相信?大家都是学习传统文化的,所以能够相信。但是每每我给这些领导干部上课的时候,我问他们相不相信,很多干部都在下面摇头,说“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因为我们自己都没有做到,怎么能够相信他能够做到“不取军中一钱寄回家中”?所以我们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我们就要问了,为什么曾国藩能够做到“不取军中一钱寄回家中”,而我们现在的很多领导干部却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和曾国藩的区别何在?

其实,我们和曾国藩的区别也不是很大,特别是在座的很多人,可能智商都比曾国藩高。为什么?我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就相信了。曾国藩小的时候,有一次在读书,读得很累,天已经很晚了,他的家里就来了一个小偷。这个小偷趴在屋顶上,想等他读书累了,去休息了,然后再行窃。但是曾国藩读了一段书,翻来覆去地背诵,就是背诵不下来。结果怎么样?这个小偷等得有点不耐烦,他就从房上跳下来,把曾国藩前面背的那一段书给他背诵了一遍,然后就扬长而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曾国藩小的时候智商不是很高。但是他一生得益于“恭敬”、“勤俭”、“恒心”这几个字。他和我们的不同之处何在?他对古圣先贤的教诲,深信不疑,有一种至诚恭敬之心。所以他读了“四书”、读了《易经》等等,我相信他对这上面的教诲也深信不疑。

《大学》上就有这样一句话:“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原意是:用违背情理的话去责备别人,别人也会用违背情理的话去来回报你;用违背情理的手法得到的财物,也会不合情理地失去)。很多人本来可以一帆风顺,平步青云,但是就是因为没有读这一句话,不相信这一句话,最后却锒铛入狱了。这句话就是说,你的财富是以不正当的、不好的方式赚得的,结果怎么样?结果一定会以不好的方式给败散掉。这是一定的规律。所以中国古人说,这个财富并不是赚到你手、贪到你手就是你的了,它为五家所共有。

哪五家?古人给我们总结出来了。

首先就是官府。譬如说,我们这个钱是贪污受贿、违法乱纪赚得的,最后东窗事发,自己锒铛入狱,所有的家产被没收、被充公。虽然赚到你手了,还没等你享受,又昙花一现地给收回去了,所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第二就是水灾,第三就是火灾。这些灾害,看起来是自然的,实际上也专会把不义之财给焚烧掉、给剽夺走。

第四就是盗贼。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说“盗亦有道”。这个盗贼也有道义,专门劫富济贫。看你这个钱来历不明,贪污受贿而来,又没有用它做慈善事业,反而一掷千金,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这个盗贼看了也会过意不去,专门偷盗、敲诈、勒索为富不仁的人。所以叫“盗亦有道”。

第五点,防不胜防,那就是不肖子孙,败家子也会把你的不义之财给败散掉。

当然我们要知道,中国古人是抛砖引玉,为的是引导我们学会去观察。在我们现代社会,又多了一种败散钱财的方式,大家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得病,那就是医院。为什么古人没有总结这一点?因为在中国古代有两种人最受尊重,一种人就是医生,另一种人就是老师,这两种人对社会的付出是无私无求、不讲条件的。你看古代的医生,半夜有人来敲门,他也不问这个人是贫富贵贱、付不付得起药费,背上药箱直接就走了。把人家的病医好,人家缴不起医药费,他就免费把这个医药赠送给他。所以古代医生最受尊重,也没有出现在医生那儿败散钱财的方式。但是我们现在不同了,医生很多也没有学传统文化,结果怎么样?看这个人是领导干部,那个人很有钱,他们得病了,就让他们去做很多不必要的检查,花很高的费用来买那些所谓的特效药,其实都是有副作用的。所以赚了很多的钱,但是自己得了一身病,还要在医院把这个钱财给败散出去,这个是得不偿失。

所以我们看古圣先贤的教诲,就非常地有感触。譬如说,道家的劝善书《太上感应篇》,被誉为古代状元、宰相的必读之书。这里边就有这样一句话:“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取不义之财的人,就像吃了那个有毒的肉,喝了那个有毒的酒,想止息自己的饥渴,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你看它比喻得多么形象!但是我们现在的领导干部,却没有机缘来读一读这样的书。

(摘自《群书治要十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