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诗会 | 打工诗人:刘丽华的诗 [ 郑小琼推荐]

 lw罗曼 2016-01-19

中国诗会


打工诗人刘丽华:

在沉默的工厂里沉默的人群中,寻找有温度有力量的声音,它来源于内心,是我,是他,是你……

组诗

我们将自己一再缩紧,像一群茧


>>>>

用命换钱的搬运工

烈日下,一群蚂蚁

搬动着一颗颗巨大的土坷垃

没有口罩、手套,更没有防尘罩

他们用赤裸的双手在泥灰里扒着

一些遗留的谷粒

扬起的烟尘覆盖了

他们的头发、眼晴和模样

将他们涂成一团模糊的灰色

可是他们还在呼吸,心脏还在跳动

他们不知道吃下的尘土

正在一点点吞噬血液里的鲜红

甚至没有意识到

他们抓紧的一粒米饭

是用命去换来的


>>>>

流血的手指

我们用它抓紧一个馒头

抓紧头顶隙缝里透出的一线光芒

甚至要抓紧那一丛荆棘

鲜血淋淋就是我们面对的生活

如果有所期望,就是

那些在流水线上流失的温度

散落后能燃起明亮的星火

冲出胸膛的呐喊

能在嘈杂的车间里发出回音

让它颤栗

我们在泪水中

洁净自己


>>>>

到达工业城的公交车

每天的梦都要从固定的刻度上醒来

很多美好的小花苞还挂在清晨的鸟鸣里

我们习惯了抹去这些细枝末节

换上另一副准备迎战的面孔

生活里各自的不幸和泪水都已藏匿

此刻,只有等待的平静

我们等待车间淹没过来的轰鸣

等待肩上的重量

等待机器快速的抽打

急促的呼吸


>>>>

路边的石头

一阵风将我们

从土地上吹了起来

落在异乡的机器上,流水线上

被噪音、机油、红黑胶、铅粉、铁锈浸泡着

被抽打,拧紧,钉牢

我们飞快的旋转着

将乡音,呐喊,眼泪的温度甩出去

直到再也挤压不出一粒汗水

坚硬成一块石头

被丢弃在路边

就算回到地里也种不出庄稼

不断堆积在路边的石头

互相挨着,冷贴着冷


>>>>

果实

这个秋天,农夫穿过他的稻田

干瘪的果实低头哑默

像一群犯错的孩子

它们的体内没有证人

只有汗水是必须走一遍的过程

我们被赶进这个时代编制的笼子里

吞下尘屑和噪音,咽下流水线上

被机器鞭打的疼痛和尖叫

我们必须找回断裂的手指

流失的温度和骨骼里的一些回声

以及头顶隙缝里的一些公平和正义

回到泪水最初的洁净里

工厂外,秋风中的夕阳

悬挂在苍老的枝桠

像这个嚣叫的时代种下的一枚苦果

随着凉风慢慢滑入

我们的体内


>>>>

指纹机

每天它都要复核我们的身份

昨天种下的肋骨,是否还在支撑我们的身体

经过深夜的梦境是否又长出新的枝桠

疼痛的脊梁是否保持弯下的卑微

布满伤疤的手指是否有生锈的迹象

落满尘埃和噪音的灵魂

是否还在服从机器的追赶与鞭打

它都要核对一遍,拷问一遍

直到完全吻合

用冰冷的大手将我们塞进模子里

刻印、重复

我们将自己一再缩紧

像一群茧,集体沉默


>>>>

疑问

秋风吹走了枝桠间的青丝

并没有露出成熟的果实

一片叶子否定另一片叶子

它们像一个个问号,在风中互相追问

飘落,堆积

像一块块石头,击打

这个城市秋天的心脏

那些工厂,收割了一根根指头、手臂后

收起张牙舞爪的翅膀

吐丝,结茧。没了声息

一次次鲜血的火光记住了什么

不夜的城市再次奏响磨损了的嘴唇

向往收获的人,开始赞美

如果火光燃烧时

能教我们正确的记忆,多好!

可是泪水选择失忆,暗哑,被溶解
消失在沉默的孤独里

那些空出的瘦弱的细枝

像一根根针尖,插在心间


>>>>

工地上的父亲

目不识丁的父亲

一直被生活的狼群不停驱逐

大地上的土地那么宽广

他却仍只能在建筑工地之间徘徊

也许他只顾着朝前奔跑

也许前方有他眷恋的一小片丛林

一只生锈的铁钉猛地扎进了他的脚掌

生活的核多么坚硬

刺入父亲衰老的身体

我想象那些狼群经过父亲的身体

将他击倒的瞬间

掏空他对那片森林所有的想象

父亲点着一支烟

就像举起火把

拔出一段梦呓中的黑暗

他需要一段轻柔的回忆

压住奋力挣脱的

呐喊和泪水


>>>>

贫穷这把刀子

多少回,渔船上的父亲

将压在寒风中的头颅,一低再低

无数个寒夜,这把彻骨的刀子

逼迫着脊梁弯下去,而倒在地上的影子

偷偷摘取了,云霞里的一朵火花

天空的雷霆,打落了所有的黎明

一定是春天太远了,一定是他太累了

他的眼泪是软的,自尊也是软的

让他一下子变得更老了

衰老,让他幻想身体里的白昼

而风越磨越利,一棵枯草脆弱,不能自己

雪花的白,仍加深着人间的寒冷

贫穷这把刀子,让他无法

将身上的老骨头,站直


>>>>

这些年

这些年我还不如

菜园里的稻草人、麻雀

它们曾围绕在母亲的生活细节里

一天中总有那么一刻落在她的视线里

知道母亲的腰弯下时越来越沉的缓慢


这些年我还不如

家乡湖岸的芦苇、候鸟

它们曾陪父亲共担了一场场风雨

目睹风雨吹打时的猛烈和狂躁

知道空气中扑面而来的冷暖


这些年我甚至不如

屋前的那一棵老樟树

它为父母休息的片刻撑起一片浓荫

阻挡了一些沉重的雨水

知道他们头顶的那一片天空……


1984年12月出生。湖北阳新人。文字散见《星星》《诗选刊》《西北军事文学》《佛山文艺》等杂志报刊,由潮诗丛出版诗集一部。


寻找人群中的声音


刚出校门到现在十几年了,辗转了几座城市,也换了好几份工作,似乎一直在寻找,却总也找不到一份可以安定内心的工作。以至近年来家人都说我,什么工作都坚持不了,没有一份工作是可以做得长久的,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面试时,公司的领导一看我的简历也是摇头。每当这个时刻,我不得不自卑地低下头,苦恼、迷茫、伤感夹杂着疼痛在心里翻腾着。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也在反省自己,自己寻找的倒底是什么,为什么不能和别人一样安定地工作、生活。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感觉自己寻找的是光辉的两个字——理想,我想写最好最美的诗歌,它能承载我的血肉和灵魂。事实上我只说对了一半,诗歌一直在记录我一路走来的打工生活和所思所想,它代替沉默的身体发出了声音,代表我自己,也代替众多打工者记录了打工生活。我们不是操作的机器,不是劳役沉默的牛羊,我们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思想,我们会说话,可以表达内心的情感及喜怒哀乐,但是冰冷的流水线剥夺这些权利。

这也是我一直不能忍受的原因,我不能像他们一样沉默,我想呐喊,需要发泄的号啕大哭。但是我不能直接这样做,别人会认为我是不正常的神经病。我只能在纸上在诗歌里宣泄。但是工作的忙碌,家庭和孩子占去了所有的时间,有时候真的累得连写字的时间和精力都没有。这样的状态一长,找不到倾泄的对象,感觉自己如同行尸走肉,生活没有意义,那种灵与肉撕裂的感觉,接近发疯的边缘。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广东偏僻小县的一个电池厂,是学校送我们去的。一同去的有十几个同学,都是流水线的操作工,这和我们职校里学的电脑专业没有半毛钱关系。男同学大都是组装,女同学大部分是包电池板。南方的天气四季不分明,天气非常炎热,但是我们还得戴上帽子、手套、袖套和厚口罩。手套得戴两双,一双塑料,一双棉布的。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我们,手上飞快地包着电池板,头上的汗一直像溪水般往下流。既管这样,铅粉还是无处不在,一天下来,我们头发上衣服上到处是混着汗和铅粉的污渍,都站得腰酸背痛。我们却顾不了这些,被机台和前面工序的人逼得没有片刻休息,更没有说话和思想的时间。放眼看去,庞大的车间里只有机器的轰鸣,那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人都在低头默默地承受着机器的鞭打,呼吸着厚重的铅粉,都整齐一致。常看到和听到体质弱的操作工,站着、手动着,就突然晕倒了下去,没有声响。他们都是过于紧张、劳累,和太闷热,休息片刻就会恢复过来,也有需要请假的。很多人怕热,就脱掉口罩手套,很多人因此烫伤、铅超标。这相对于制造车间,我们还是好很多。制造车间像一个神秘的岛屿,我们都禁止进入,常听闻有人绞掉手臂,压破手指,骇人听闻。后来的几个工厂,我间接或直接地目睹了很多工伤,程度不同,但受伤的心灵都一样。心悸之余,倍感生命之渺小脆弱及无奈,没有人为他们争取工伤费,没有人为他们打抱不平。性格老实温和的我,也慢慢有了愤青的品格。

在那样一个环境里,很多同学都受不了回家了。但我坚持了下来,我不想回去,回去也没好地方可去。在这之前,我在餐馆里洗过碗和猪内脏,那个油臭的味道一辈子也不会忘。那时在我看来,打工好过洗碗。其实它们都差不多,脏累不受人尊重。也许正是这样的劳累压抑,它激发了身体里的反抗意识,我总想说点什么,总想记录下什么,想呼喊,想发泄。我便本能地拿起了笔和纸,因为在学校时就喜欢文科,喜欢写写画画。上班时我把想到的诗句记在脑海里,下班时便把它们写在纸上。它们代替我说出了心底的话,不愿沉默的声音。写完以后,我心里都会舒服不少。这样,异乡的日子才不似生活在地狱中。

也许是勤奋老实,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做了统计。也通过自考完成了大学梦。境遇比以前好了一点。但每一份工作的性质,我从来都没有远离流水线的现场。我没有亲自在流水线上操作,但我每天的工作都围着他们,记录他们的劳作。用数字的方式记录他们一天的劳动结果。如果细心,就可发现他们今天的身体状况是否良好,是否有心事烦扰,甚至是家里发生的突发事件。这些都体现在数字上,报表上。从这点来看,我更像一个观察者。观察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喜怒哀乐,感受和体验他们的悲喜。他们日出晚归的劳累、所受的冷眼排斥,以及所受的责骂、工伤,我都感同身受。唯一不同的是,他们选择沉默,而我用诗歌记录下那些疼痛和挣扎,以及美好的向住。用诗歌发出了声音。

这也许才是我一直想寻找的东西,在沉默的工厂里沉默的人群中,寻找有温度有力量的声音,它来源于内心,是我,是他,是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