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黄汤加味治痤疮

 濠上老知青 2016-01-20
明医公开课第26期
中医打造个人品牌的助推器

作者:柴杰
编辑/邓爽 校对/吴彦刚

导读:柴杰老师从事中医工作多年,有多篇文章发表,并出书两本;并尤其擅长于痤疮的治疗。本期推送柴杰老师关于三黄汤治疗痤疮的文章一篇,愿诸位从中能体会其诊治思路。

古代中医把痤疮称为“肺风粉刺”,认为“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宜内服枇杷清肺饮,外敷颠倒散,缓缓收功。”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内分泌障碍、细菌感染、代谢紊乱、胃肠功能障碍等都有一定关系。

经临床观察痤疮并非仅是肺经血热郁结而成,越有80%以上患者临床表现有舌苔黄腻,纳呆,便秘或大便干结,疲乏,局部皮脂溢出过度旺盛等,并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现,如面部结节、囊肿、舌质紫有斑点、部分女性患者月经有瘀块等。因此,现代中医认为本病发生与湿热内蕴、瘀血阻滞等有密切关系。故选用《银海精微》之三黄汤加入凉血活血利湿之品作为基本方:黄连9g,大黄、龙胆草各5g,茵陈、黄芩、丹参各15g,生地20g,白花蛇舌草30g。具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利湿通腑之功。用于痤疮脾胃积热型、肺热血热型及夹湿夹瘀型的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三次服。若咽干口燥、唇燥,加玄参、麦冬;结节、囊肿难消,加莪术、夏枯草、牡蛎;伴月经不调,加当归、赤芍、益母草;皮脂溢出过多,加苡仁、山楂。

由于痤疮的发生是由脾胃湿热内壅、瘀血阻滞、肺热血热郁结,或嗜食辛辣厚味生湿生热阻于肌肤所致,故可选用三黄汤加味来治疗本病。方中黄连、黄芩清热解毒(现代医学证实黄连含有锌,并具有类似抗生素样消炎抗菌作用);生地凉血养阴;丹参活血(丹参酮能抑制痤疮棒状杆菌,又具抗雄性激素作用);茵陈、龙胆草清热利湿;大黄泻下通腑;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去脂(抑制皮脂腺分泌)。其中痤疮棒状杆菌对黄连、茵陈、丹参、大黄高度敏感。诸药合用,对治疗痤疮确有一定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